本书分析日本文学经典与日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古代到现代,从作家到作品,古代以万叶诗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为主;近代以夏目漱石、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田村俊子等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为核心;现代以井上靖、野间宏、安部公房、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作家的重要文学作品为蓝本,从语言、社会、历史、文化、审美、民族认同等视角进行多维剖析和深入解读研究,本书也可以看做是一部日本文学通史,对研究日本文化及文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叶琳、江宁康编著的《日本文学经典与民族文化研究/外国文化经典与民族文化研究丛书》分析日本文学经典与日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古代到现代,从作家到作品,古代以万叶诗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为主;近代以夏目漱石、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田村俊子等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为核心;现代以井上靖、野间宏、安部公房、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作家的重要文学作品为蓝本,从语言、社会、历史、文化、审美、民族认同等视角进行多维剖析和深入解读研究,本书也可以看做是一部日本文学通史,对研究日本文化及文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为第三者救出在这部分中,*初注意到的是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方式的雷同。景戒既然在《日本灵异记》上卷序文中有针对性地举出《冥报记》,那么他一定读过《冥报记》。另外,《日本灵异记》的故事文末常从佛经中引用文句加以注释,文章构成又有四字句倾向,从这两点也可以猜测景戒在编纂《日本灵异记》时对故事做过加工。综合起来考虑的话,或许景戒在编纂《日本灵异记》时再度参照过《冥报记》。关于目击状况和救出活动这两项,两个故事的设定存在差别。首先,目击状况。在“冀州小儿”中,村上的男女老幼目击了主人公在耕田中一边发出像哭一样的声音,一边四处奔跑的情景。众人对此的反应是:“这孩子是不是疯了?一大早开始就这么玩个不停。”这句话中包含了好几层意思。首先,目击者是到田地里劳作的全体村民。让这么多人知道现世也有地狱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些目击者中还有孩子。孩子们看到了与他们年纪相仿的主人公因为偷邻居家的鸡蛋煨着吃而堕地狱的情景。只要如此活生生的经历不从记忆中消失,这些孩子肯定不敢做同样的事。其次,村人们目击了主人公遭地狱之苦,可是没有一个人准备前去解救。就算再忙,就算事发地是未播种的耕田,一般想来,村人们应该去解救才对。可是村人们并没有去。这是有缘由的。关键就在于设定在主人公和村人们之间那绝妙的距离。村人们听到主人公“口似啼声”,而并非“口出啼声”。“似”字显示主人公在离村人较远的,声音听得不是很清的距离处。而且从村人们的反应也可以知道,主人公为地狱所苦的情景在村人们看来只是游戏。这个不近不远的距离使得刑罚既为村人们所目击,又不会被妨碍能够顺利进行。救小儿出地狱的是其父亲。其父在整个故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如情节2中所述,在冥界使者来传唤小儿时,让小儿出去应答的正是其父,在这里其父担任了证明小儿被传唤的证人。此后发现儿子到了午饭时间还未返回,担心儿子安危的父亲又出门寻找,从采桑回来的村人口中得知儿子在耕田中狂奔、停不下来的情形,于是乎火速赶往村人说的地方,果然远远地看见狂奔中的儿子,并立刻大声地叫儿子的名字。不可思议的是一直如同疯了一般在田中狂奔的孩子立刻就停了下来。而且,那一直折磨着小儿的城、灰、火一瞬间就离开了小儿的视线。此处引人深思的是,为何村人叫了小儿不肯来,而其父的一声呼唤却能让小儿立刻停下?这或许与前面提及的设定在小儿与村人之间那绝妙的距离有关。但是很明显其父在故事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送小儿踏上去往地狱之路的是其父,将小儿从地狱中叫回的也是其父。这一角色贯穿整个故事。而在{下痛脚村中男}中没有一个与小儿之父对应的贯穿整个故事的角色。再次,被救出地狱之后的主人公的行为也不相同。“冀州小儿”中,小儿一见到父亲就立刻倒在了地上,大哭着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一叙述简洁地描写出了小儿从地狱脱身后见到父亲安心的样子以及希望尽快向父亲传达自己这一早上所受苦楚的迫切心情。在{下痛脚村中男}中,被救出后的中男一下子瘫倒在地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呻吟道:“脚痛啊脚痛。”让人联想到主人公被地狱之火烧后的悲惨情景。*后,在{下痛脚村中男}中没有一个像“冀州小儿”中的父亲那样可以证明中男被兵士传唤的证人。从地狱中将主人公召回的角色也甩给了一个完全偶然的人物,即入山拾薪的村人。在两则故事中,父亲和村人将主人公带回人间的动机也不相同。“冀州小儿”中父亲是因为儿子一大早被使者叫走后一直不回,由于担心而出门寻找。而{下痛脚村中男}中则是去山里拾柴火的村人看见一个年轻人在大约二尺长的麦地里一边哭喊着一边跑来跑去的情景才上前阻止。究竟是担心这个年轻人还是担心麦田被毁才去阻止的,这一点并不明确。再比较一下带主人公回现实世界的方法。“冀州小儿”中村人曾经叫过小儿但小儿不理,而其父一声呼唤便把小儿带回了现实世界。与此相对,{下痛脚村中男}中村人意欲从篱笆外将主人公拽出,不成功后村人并不放弃,直到强行追上中男将其拉出了篱笆。……
叶琳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主攻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及其文学理论。历任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日语分会委员、东京大学国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现为南京大学日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担任*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日本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
出版专著、译著、编著和教材8部,在靠前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独立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校级社科研究课题多项,自2006年起先后获得“华东地区特别出版奖”“第7届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社会哲学二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InDesign CS6数字化版面设计:设计+制作+印刷+商业模版(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解如何使用InDesign进行数字化版式设计与
假如你有个孩子-写给年轻妈妈的一本小书 本书特色 《假如你有个孩子:写给年轻妈妈的一本小书》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有个孩子-写给年轻妈妈的一本小书 目录 序 ...
内心活动 本书特色 《内心活动》精选了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写于2000至2005年间的20篇文学评论。库切在此深入讨论了塞缪尔·...
转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学书写-20世纪末小说创作潮流 内容简介 清醒出理论,迷思生文学。由王又平编著的《转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学书写》面对的是中国20世纪末...
茨威格,S.(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
文镜秘府论研究-(全二册) 本书特色 《文镜秘府论研究(上下)》(作者卢盛江)收录了《文镜秘府论》其他文字出典及校异考;美国对《文镜秘府论》的研究;《文镜秘府论...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史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古代文论这一现代学科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揭示现代以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表现出的矛...
爱读书 本书特色 安武林的《爱读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近80篇优秀书评,所评图书全部为国外经典文学作品。安武林在很多报刊都曾开设过阅读专栏,向读者推荐优秀...
药食两用的仙人掌 内容简介 仙人掌是新一代的“绿色保健食品”,其食用和药用价值颇高,值是开发引种。经过积极而艰苦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在上海中医节约能药大学出版社的...
《大众的反叛》诞生在20世纪30年代,这是“大众民主”正在成为欧洲政治生活主导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公众逐渐取代传统的社会精
(追述篇)我亲历的文坛往事--忆大事 本书特色 忆大事这里全部是文坛大师们的亲忆当年大事 茅盾,夏衍,胡风,郑伯奇:左联的前前后后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俄罗斯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 本书特色 我国对于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发现,在为数众多的俄罗斯文学史、文学选读、作家研究专著、文学理论和批...
史沛棠 内容简介 浙江近代著名中医史沛棠,从事医疗、科研、教学近六十年,学验俱丰,毕生精研秦汉医学经典,对温病学说造诣尤深,临床对慢性肾病、肝病、高血压、中风、...
行家这样买宝石 本书特色 这是本珠宝选购圣经,教你如何辨宝石真假、等级,用*少的钱买到*合意的宝石。讲述81种常见宝石的鉴别、真实价格和市场行情,涵盖钻石、翡翠...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六卷.2012年) 本书特色 张玉书、卫茂平、朱建华、魏育青、冯亚琳主编的德语文学翻泽、研究年刊《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6卷2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十一集:中篇小说卷:三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11集中篇小说卷3)》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团购:宝宝视觉启蒙8册 本书特色 “宝宝第1本视觉游戏书”系列8册,24开铜版纸彩色印刷,台湾金鼎奖得主幼福文化出品。针对0-3岁宝宝视觉发展状况,从色彩视觉、...
英国文学史(全三册)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梁实秋先生的代表作,*重要的学术遗产。国内**次单独出版。与梁实秋美文一脉相承的学术经典,散文与学术的完美结合,...
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修订本) 本书特色 《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通过著名“金学”专家陈东有先生对其中的诗词鉴析,读者可以对这部千古奇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可以说,...
《上海往事》讲述乡下少年唐水生来到大上海,被安排在当红舞女小金宝身边服侍。小金宝是帮会头子唐老爷的情妇,但心中却爱着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