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照楼论文集》初版于1981年,为马茂元先生的文学论文选集,是马茂元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全书汇集了马先生鼎盛之年的18篇代表论文,包含楚辞、唐诗、古代散文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相当精辟,分析细腻深入,素为学界所重,堪称凝聚了马茂元先生一生的文章精华,是作者治学的集大成之作。
《晚照楼论文集》初版于1981年,为马茂元先生的文学论文选集,是马茂元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全书汇集了马先生鼎盛之年的18篇代表论文,包含楚辞、唐诗、古代散文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相当精辟,分析细腻深入,素为学界所重,堪称凝聚了马茂元先生一生的文章精华,是作者治学的集大成之作。
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安徽桐城人。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威望。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编审、秘书。建国后,历任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于唐诗、楚辞研究。著有《古诗十九首初探》、《晚照楼论文集》,编有《楚辞选》、《唐诗选》。是我国著名的楚辞、唐诗研究专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诗心雕龙-十五国风论笺 本书特色 《国风》一百六十篇诗,占了《诗》三百篇的一半,对这半部《诗经》怎样读,历来没有一致的意见。兰丁编著的《诗心雕龙(十五国风论笺)...
浙江现代农业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本著作以浙江省温岭市松建村、永康市新河村、湖州市南浔区射中村、诸暨市长乐村、开化县金星村、金东区塘湖村等六个典型现...
性心理学 本书特色 埃利斯是英国著名的性学权威,《性心理学》对于医生、心理学者和其他的学术专家是相当重要的参考书。卖点:1. 长销书。2. 学术经典,常读常新,...
贾平凹妙语 本书特色 《贾平凹妙语》节选贾平凹的著作中节选出其中*精彩的片段,妙语配佳句,品过之后有所参,有所悟。配有贾平凹所画的插画,透过书中的文与画,让我们...
历史诗学 内容简介 亚·尼·维谢洛夫斯基(1838--1906)院士是俄国历史比较文艺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历史诗学》(1870--1906),集中体现了他的关...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治疗 内容简介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治疗》一书,是针对从事肾脏病工作的临床医务人员、基层医生和慢性肾衰病人而编写的,具有中西结合治疗特...
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教育学理论进行了创新。教育...
哈特诗歌和西方文化传统 本书特色 This work argues that Kevin Harts poetry has a close relationsh...
红楼梦程甲本探究-纪念《红楼梦》程甲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2011年9月28日,北京曹雪芹学会主办了“纪念《红楼梦》程甲本刊行22...
方成幽默漫画集 目录 连环漫画创作事例一、康伯系列何必当真失去的手表隔墙有人投其所好以脚还脚和我一样分裂行李奴役的悲哀势利眼愤怒的发泄并非自杀未便深究祸从口入他...
志村貴子首部BL漫畫隆重鉅獻!在「可憐BL」合集中擁有高人氣的兄弟系列連載在眾所期待之下終於推出單行本!!4年前由於父母再婚
雅典娜思想译丛·埃伯利街谈话录 内容简介 乔治·摩尔,在这位注定和整个时代不合拍的天才眼中,巴尔扎克、哈代、波德莱尔以及乔治·艾略特这些尽人皆知的文学大家还能得...
红楼止梦 本书特色 《红楼止梦》:央视新闻主播怒批红楼乱象!以探索法治之真精神廓清百年红学疑案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货币...
雫的情人――名服装设计师遥,平常难得见上一面。可是见了面,他又老是色瞇瞇地对自己恶作剧,让雫感到既开心又困扰。为了参加钢
七缀集 本书特色 钱锺书先生谈文论艺的名作,尤擅从中西比较中纵横诗、画异同,体贴诗艺、文字背后的无穷韵味。《中国诗与中国画》《诗可以怨》《通感》等均为现代中国文...
解构批评探秘 本书特色 郭伟著的《解构批评探秘》既是探索解构批评的奥秘,同时也是探索文学、批评、理论的奥秘。毋宁说,对“耶鲁学派”的述评乃是一个契机,本书意欲借...
资料索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回望周作人》系列之一。本卷是周作人著译索引等工具性的资料集。包括近年来周作人研究的概貌、现状、成果及趋向,并附有周作人生平简表、著译...
1.《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共2册,分别是《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2.《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装帧
当朝新贵顾明举回乡祭拜亡父,半途中却执意留宿南安,南安县丞严凤楼恰是他昔时的同窗。暌违五年,故人相逢,却是剑拔弩张冷眼相
这些信件及信中所附插图,作者生前未公开发表。1991年由沈虎雏整理、编辑成《湘行书简》,其中“引子”三函为张兆和致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