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往事:回忆我的父亲母亲》描写了作为沪剧演员的父母一生的坎坷动荡。历史是一部循环往复、陈陈相因、代代出新的大戏。每代人,每个人各有自己的迷惘和顿悟。作为演员的他们在台上表演着别人的悲欢离合,在别人的戏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而在台下他们却要上演一幕幕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伤心而无奈,甚至比戏还精彩,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吧。
解波所著的《梨园往事(回忆我的父亲母亲)》是沪剧皇帝解洪元的女儿解波写的关于父母的回忆性文章,写到她的父母如何相识相恋,*后又如何分手,母亲如何在苦难中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付出了无数的辛酸的泪水。在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父母的不解、误会到释然和热爱的过程,表现了一个戏曲世家的悲欢离合。
《梨园往事:回忆我的父亲母亲》:他“游”出南京路,回首望望疲倦在晨光中的路灯,望望酣睡在甜梦中的商号招牌和公司大楼。潮起潮落的南京路,通向大海的南京路,容不下一条小鱼,他只能逃离。上海北火车站永远灯火通明,熙熙攘攘,他买了张*便宜的沪宁线火车票,自然是趟慢车,逢站必停。上上下下,大多是耕夫织娘,果农菜贩,挎着拎着鸡笼鸭笼,瓜菜杏李。阳光如蜜,如蜜的阳光黏稠了乱哄哄的车厢,挤得我父亲无立锥之地,急得他汗浸漂白对襟小褂。车刚刚喘着粗气出站,掠过几片水塘田野,又笃悠悠地停靠一处小站,下车的人嗡嗡营营,推推搡搡,一位系蓝印花布头帕的阿嫂,挺着大肚子,挎着两只大竹篮,一双先裹后放的半大脚,拖曳笨重的身躯,踉跄几步便玉山倾倒。将倒未倒之际,近在咫尺的我父亲,动若脱兔,拨开人群,托住了圆如滚筒的腰腹,提起了訇然落地的竹篮,扶定阿嫂挤下车门。月台上,阿嫂惊魂初定,回看出力相助的壮士,竟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不觉目光定定,仿佛从眼底伸出一只手,抚摸出一片怜惜和喜爱。片刻,她扯下蓝印花布头帕,捧出竹篮里的瓜果,包成一袋,硬塞给小男孩,嘴里念念有词:“菩萨保佑侬,菩萨保佑侬……”我父亲傻望阿嫂鹅行鸭步地离去,猛忆起行侠仗义不应求报,正想追上几步,车铃声骤响,他慌忙窜上踏板,坐于车厢交连处,解开蓝印花布头帕,浓浓清香扑鼻,勾出了他的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清香甘甜流淌在齿颊,滋润着肠胃,催发了困倦。耳畔犹自回荡着“菩萨保佑侬”的祷祝,眼前涌现出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浪花你追我赶,就像一簇簇盛开的白玉兰,转瞬间,玉兰花落,海水退让,展露出两行乌蒙蒙的冬青树,一条平坦坦的大道,远处震响橐橐橐的军靴声,近啦,近啦,好几百双军靴,每双都像他父亲——我祖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军靴。忽然,军靴散开,蒋总司令一身戎装,腰佩长剑,出现在他面前,倾听他的诉说,翻阅他的小册子,抚摸他的短短寸发,赠送他一匹火龙宝驹……尖锐的痛刺碎了好梦。睡眼惺忪,看见一个黑衣人正在踢他,看见空荡荡的车厢内扫帚翻飞,看见尘土纷扬中飘落不干不净的谩骂。他恍然意识到:南京下关车站到啦!一九二九年夏天的南京,依然弥散着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隆重庄严肃穆的气氛。我父亲冲出车站,东张西望,好奇地打量着远远近近的小客栈、小店铺。店小气派可不小,没有人出店招揽住宿吃喝,只有店幌子随江风飘扬。他心急火燎,寻了几位看上去有身份的旅客,打听去中央政府的路径,得到的不是漠然摇首,就是狐疑一瞥。他无奈,只能跳上一辆黄包车,连声催促去中央政府。上海吴语和南京的江淮方言大有出入。我父亲又习惯地称国民政府为中央政府。言差语错,黄包车夫先奔紫金山中山陵,后转秦淮河畔夫子庙。暮色苍茫,秦淮迷离,满载着一江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他恼怒的抱怨声,招引来几辆黄包车。首都的黄包车夫宽容大度高傲,其中有位能听懂吴语,把小男孩拉回下关车站的一家小客栈,并约定明早送他去国民政府官邸。翌日清晨,我父亲探头探脑,晃来荡去,徘徊于国民政府官邸前。那座古老巍峨的宫殿式建筑群,地一样沉稳,天一样神秘。大门厚实的山墙上耸立旗杆,高处耷拉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他抬眼望旗,惊诧地发现蓝色天宇堆积起灰色绵羊般的云团,云团中滑行着一颗太阳,一颗自得暗淡无光、有气无力的太阳。他低头扫视三大门洞,门洞内甬道漫长,殿宇重叠,掩隐于烟柳朦胧中。他推断,蒋介石一定坐镇于*深*后的楼房里。不错,*深*后是国民政府主席办公楼,前面有重重卫兵把守的三大殿,寒气森森的麒麟门,平民百姓插翅也难飞入。大江大河边的子民,血管里流淌着水的浩歌,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如钟如磬,如雷如鼓,如风如电,催促着他们中的活跃分子,不肯安分守己,热衷变异闯荡,敢于铤而走险……这种仗剑游四方的胆识和豪情,在吴越文化中伴随明清王朝的赢弱而稀薄,但永远不会绝迹。我父亲脉管内兼有黄浦江的奔腾和辛亥志士的热血。阴云四合,天昏地暗,灰色的天,灰色的墙,灰色的甬道,灰色的卫兵,挡不住一颗活泼泼的心。他抻平漂白对襟小褂,甩去额颊油灰汗珠,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右手抽出口袋内的小册子,高高地举成了一面旗帜,像一柄寒光四射的出鞘利剑,嗖地刺向门洞。小男孩勇猛闯关,太胆大妄为,太超越常规。两名持枪肃立的卫兵,未能及时拦阻。不知门洞内侧什么角落,杀出一条粗黑汉子,如镇宅门神挡住去路。一名卫兵平端刺刀飞快逼近。刺刀寒光闪闪,我父亲收住双脚,寸寸后挪,扯着嗓门争辩:我有凭证,我爷认得蒋总司令,我要见蒋总司令。那门神愣了一下,接过了那本泛黄发脆的小册子,看见了民国二年(1913年)的年号,看见了小男孩用手指点的与蒋介石并列的解子和的大名,挥手让卫兵退回。……
解波,194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5年进入人民日报社文艺部,1985年调入新创立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任海外版文艺部副主任,1992年升为高级编辑。著有传记文学《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回忆录》、《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及散文集《今夜有雪》等。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文集-杂文集-第六卷 本书特色 王小波的每篇杂文皆是他与社会思潮直接对话的结果,概括起来,大体涉及五个范畴: 一、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l...
与乌托邦赛跑:格拉斯演讲与随笔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从“危险的写作者”格拉斯的三大卷浩瀚的《言论随笔集》中选出的作者40年来*为精彩的56篇演讲和随笔,可以说,它...
蒙文课 本书特色 《蒙文课》为其散文作品集,共收作品76篇,分成五辑,包括:盛宴、日记、书简、芨芨草和异乡的河流。席慕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油画及素描专职教授...
烟雨三国 本书特色 60堂课穿越三国,30分钟爱上历史!英雄、枭雄、奸雄,是非成败,性格与命运全解析。兴衰成败,脉络清楚;点评犀利,借古鉴今。烟雨三国 内容简介...
当代散文-贾平凹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贾平凹散文选集》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当代散文-贾平凹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
鲁迅文学精品选-现代文学精品集 本书特色 ◆鲁迅先生的作品,敢于揭露当时社会的病灶,批判人们的无知与麻木。总是能对中国社会、人性、文化有着深刻的洞悉与体察。他的...
精彩摘录从零开始和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引自第237页幽会时
文史(第三辑) 内容简介 本书收“试论春秋时代阴阳五行学派的音乐思想”、“关于清刻大藏与历代臧静”、“阮氏重刻宋本《十三经注疏》考”、“1960年吐鲁番新发现的...
闯世纪 本书特色 本书闯世纪,不是如入无人之境的闯之闯,一点也不带勇敢的意味,而是如杜甫说的“生还偶然遂”,仿佛一路挤过生死的夹缝,钻过网罗的空隙,终于经幸存之...
种花记 内容简介 写作·写作(代序)荷塘之歌雪·紫丁香山与水没有荷叶古城的市招海棠花水之湄散步荷塘之歌油灯碗与花湖水·秋灯嗨棠树下小窗前那图书馆,我也去过绿竹庭...
老火车漫旅行 本书特色火车通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进。然而留在我们记忆中*深刻的,依然是乘坐着绿皮火车,听着车轮有节奏的韵律,奔驰在田野上的感觉。一位...
人间词话(国学巨匠的世纪绝唱 经久不衰的传世经典) 本书特色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知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
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平张岱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出身仕...
老先生-《书屋》六年书简过往录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华夏出版社出版★ 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的书信过往实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
唐五代卷-中国诗歌通史 本书特色 吴相洲所著的《中国诗歌通史(唐五代卷)》为《中国诗歌通史》之一。作者们力图站在时代的高度,融会各种新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诗歌发...
文人江湖 本书特色 本书的四十篇作品是具有李国文近年创作特色的代表作。作品以历代著名文人的命运遭际,才华成就,时代影响为撰写对象,以独到的眼光分析描写中国文人的...
经典国学读本:杜甫诗选 本书特色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概,今天有探幽访胜之思。经典国学读本:杜甫诗选 内容简介 ...
内部的时空 本书特色 在《内部的时空》中,作者一再地在批评话语中援引个人的记忆与经验,使理论问题与必要的自省结合起来。内部的时空 目录 序:用批评讲述的“自传*...
《善待命运》内容简介:《你需要知道的N个人生哲理(套装共3册)》包括:《善待命运》、《善待生活》和《善待人生》。《善待人生》:
楚辞 本书特色 楚辞是我国战国时期以屈原创作为代表的反映楚国人民心声的诗歌。它是继《诗经》以四言诗为主的诗体之后,在楚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西汉刘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