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作者孙卫卫怎么会喜欢上儿童文学。《推开儿童文学之门》可以回答。这本书也是作者走上文学之路的自述。随笔集。对于儿童文学爱好者,以及儿童文学研究者来说,是极重要的参考资料。
《推开儿童文学之门》,作者孙卫卫,本书是讲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儿童文学之路,全书共分为《少年印记》《大学时光》《记者生涯》《鲁院日记》《朝八晚五》,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有随笔有新闻有访谈,记录了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心路、成长历程。
孙卫卫70年代生于陕西周至。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室主任、编委等职。现为机关工作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儿童小说、散文集等20余部。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儿童文学》杂志十大青年金作家、中国新闻奖等。
喜欢书,喜欢写作,喜欢干净整洁,喜欢江南,喜欢大海。
孙卫卫70年代生于陕西周至。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室主任、编委等职。现为机关工作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儿童小说、散文集等20余部。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儿童文学》杂志十大青年金作家、中国新闻奖等。
喜欢书,喜欢写作,喜欢干净整洁,喜欢江南,喜欢大海。
连阔如(1903-1971),原名毕连寿,号仲三,笔名云游客。北京人。1927年的时候拜李杰恩学评书,擅说《三国》、《东周列国志》、《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汉译大众精品文库》之一。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下篇美国批判。书后还附有世界人权宣言,在《世界人权...
少儿职业志向指南 本书特色 ★ 国内市场上**本专为儿童设计的专业职业启蒙百科书;★ 帮助儿童了解职业,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好奇心;★ 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本书特色 林传甲(1877~1922),字奎腾,又号魁云,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
从结义兄弟到生死仇敌,背叛只在一念之间。然而真正面对彼此时,杀或不杀?原谅不原谅?同样也在一念之间。顾迎秋一向认为自己心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 本书特色 汉魏六朝人与诗歌的关系,一如脱去蒙昧的青年开始初恋。从先秦的两小无猜一点点成长起来,经过四言和骚体,“诗...
日本学者论中国古典文学:村山吉广教授古稀纪念集 本书特色 村山吉廣先生是日本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涉及經、史、子、集等諸...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前言 序言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是为了适应三种需要而编写的。其一,给讲授中国文学史的某些教师提供...
绝妙好诗-如何读懂古典诗歌 本书特色 孙静*的《*妙好诗(如何读懂古典诗歌)》主旨 是引导和帮助读者学会分析与鉴赏作品。本书选了上 百首古典诗歌,对每一首都作了...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成稿于一九八七年,是当时**部宏观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重大文学现象的理论著作。作者通过梳理和...
中国文学名著讲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解放前给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杂志写的讲稿。这些讲稿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有关知识;也讲了各种文学样式的演变和它...
艾卓两家的继承人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铁杆死党,却因某个原因被迫到美国结婚,成了名正言顺的夫妻。原本只是一场演给祖父看的戏码
根据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12版翻译出版。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
二安词话 本书特色 简墨学养和才具均是罕见,内心敏感而丰富,经她目光打量,戏剧、书法、国画诸等,莫不熠熠生辉。 《二安词话》能在古蕴基础上拈取、化开甚至灵逸,可...
中国辞书论集1997 目录 前言辞典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试谈辞书出版工作的特殊环节如何认定辞书的借鉴和抄袭词典条目释义、出处索源处例句引用中借鉴与抄袭的分野问题...
该作品由意大利著名出版社CASAEDITRICEDOTT.EUGENIOJOVENE于1972年出版(二版)。作品一共5卷,是当今世界上对古典时代的罗马的政
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新版) 内容简介 《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按中国读者的欣赏习惯,将每首原歌翻译成五言诗。除此之外,为了保留日本和歌的原...
投资者的未来 本书特色 杰里米·西格尔是世界顶级的投资、金融专家之一。.他的发现令人惊奇:投资者对于增长的不懈追求——寻找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购买热门股票、追逐...
王興非常喜歡白先勇的「上摩天樓去」,「安樂鄉的一日」,和「永遠的尹雪艷」;說那是嚴謹加上才華的成品。歐陽子說白先勇只是寫
《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内容简介:赵湘源是宋冬的母亲,多年来她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本着“物尽其用”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