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禅,在禅宗里、在上海话里,都有不正宗的意思。其实,正宗与不正宗,都是人为划分的。比如国语官话与方言,又比如方言中的官话与它的俗语、俚语和隐语切口。且不去讨论谁为谁之源,单就其色彩和活力而言,也总是后者胜出。多少年来,方言及其俗语、俚语和隐语切口一直在口头传播,很少有人记录,也很难记录,因此有的失传,有的濒危,有的以讹传讹,终致完全走样。市民生活方式也是这个态势。那么,不如来听听不那么正宗的“野孤禅”是怎么说的,总好过到头来什么也没留下。
相对于师承有自的学院派,“野狐禅”是民间的,是未写入正史的稗官野史,更表现出活泼的生命力。本书从上海方言俚语入手,通过多样禅、规矩禅、切口禅、吃相禅、吃福禅、俗语禅、俗字禅、濒危禅、寻根禅等板块,表现沪语的独特魅力,以及上海的人情世故、礼仪原则。
《上海野狐禅》:敬语的式微 天有点冷,我决定午餐吃西安凉皮加麻辣烫。当然是把凉皮买到麻辣烫的摊位上去吃。众所周知,麻辣烫是姑娘们的*爱,果然,同桌的是两位上海姑娘。老板娘四十开外了,老上海,所以找钞票时叫我“爷叔”——标准上海叫品(叫法)。一旁的两位姑娘听见后,便在餐桌上议论起来。“老怪(口個)喏,叫伊爷叔。” “迭咽还算好(口個),上次我勒嗨一只摊头上买物事,那女的叫我阿姨!”另一个姑娘迫不及待地插嘴,“我心想,嗤,我有吩老啊!哼!我明明看中了伊的物事,偏不买!别转屁股走人。” “对,气煞伊!” “哈哈哈!” 我欲语还休。想起报上曾多次惊呼上海小孩不会说上海话了,此又一例。岂止是不会说,连听上海话也听不懂了。比如怎么招呼陌生人。据我所知,上海的老规矩是要“叫大两辈”。这是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多年,苏浙沪一带近几百年未曾变过的约定俗成。比如,老板娘打量着她能做那个姑娘的阿姨,也就是实际上大她一辈。那按正常辈分叫,应该叫伊“外甥女”,“叫大一辈”是叫“妹妹”,“叫大两辈”当然是叫“阿姨”了。蛮准足,一点也没有要把人叫老的意思。如果那老板娘的年纪可以当她外婆了,一般就会叫她“妹妹”了。叫“妹妹”,伊就不会“翻矛枪”,但其实还是没听懂。我从小无数次看着我外婆冲着和我一样大的小屁孩叫“弟弟”,也是因为,按辈分应叫“外孙”,“叫大一辈”是叫“外甥”,“叫大两辈”当然是叫“弟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板娘叫我“爷叔”岂不还没到位? 她按辈分应叫我“阿哥”,那“叫大一辈”就已经是“爷叔”了,“叫大两辈”的话,上海话要叫“老爹”了。嗤,我有吩老啊? 很可能她是另一种客气,即把我看得实际上小她一辈,才叫我“爷叔”的亦未可知。真是这样的话,我岂不要开心得骨头没有四两重了? 嗤,我有吩嫩啊! 儿时我是认认真真地请教过外婆的,问,为什么要“叫大两辈”呢? 外婆只是告诉我,不这样叫,你问路,别人不告诉你。好严重! “叫大两辈”只是敬语的一种。老底子可是全套的: 见人先说“久仰久仰”; 问名字要说“请教尊姓大名”; 问年龄要说“老先生(或老太太)今年高寿?”或“贵庚”; 问住址要说“府上是——”; 借火点烟还得说“借光”。齐备得很。现在都逐渐消失了。敬语其实是世界各国语言的通例。英语里的称呼有polite和impolite之分,would you与will you是大有区别的。日语就更讲究了。细细想来,上海敬语的解构主要在上世纪70年代。很多不懂上海滩老规矩的“文革新贵”们找到了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阿拉大老粗,没啥文化的,只会直来直去,客气不来的。” 真是又大又老又粗,居然就这么颠覆了敬语。取而代之的是粗俗不堪的市井语言。所以,现在市面上淑女难觅,语言先就过不了关。当然温文尔雅的绅士,也一样难觅的。其实,只要不为了称呼而吵起来,或无法沟通,叫什么真也无所谓,符号而已。但又出现了另一种怪现象,就是不敬别人敬自己了。如若不信,请看事实: 手机时代嘛,有时不想偷听别人的通话也难。商场里、地铁里、办公楼里,人家很大方地公开讲电话,你再不听听,似乎就是你的不是了。我经常听到的有: “我就是王先生呀!” “我就是伊夫人呀!” 除了欲语还休,我还是欲语还休。*要命是语言传播机构——电台电视台。京沪两地的交通台都有交警部门的“路况通报”节目,开始语也十分相像: “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交警中队的×警官——” 先生、夫人、警官,这些也都是可以自称的么? 我拼命搜寻记忆,看是不是“古已有之”。搜肠刮肚,终于找到一例。对!土匪山大王之流,开口也都是“老子老子”的,至少叫大自己一辈,也是很敬自己的啊!……
畸笔叟,本名郑健。老三届,插过十年队,务过五年工。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1984年起,服务广播电视媒体凡28年。1999年,参与打造沪上知名电视评论栏目《东视广角》。2002年打造沪上首个时尚电视拦目《今日印象》。2008年参与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制作,是两大总策划之一。也是2014年电视沪语谈话栏目《闲话上海滩》的总策划。
文学江湖-回忆录四部曲之四 本书特色 多少人都写自传,因为人*关心他自己;可是大部分读者并不爱看别人的自传,因为读者*关心的也是他自己。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不是写...
中国古今名人功过评价经典对联品悟 本书特色 黄世成、黄梁渠编著的《中国古今名人功过评价 经典对联品悟》收集评价中国古今100多位名人功过 的经典对联5...
《用户参与式设计:智媒体手势交互创新实践》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相关概念、理念与方法流程、赋能技术、评
婚嫁礼俗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
《宝宝,吃饭啦》内容简介:本书是畅销图书《宝宝,吃辅食啦》的姊妹篇。针对宝宝不同年龄阶段的营养需求和身体发育特点,精选80余
生活的艺术 本书特色 《大家写给大家:生活的艺术》是散文家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作品集。内容包括对吸烟、饮酒、喝茶、读画、写字、理发、握手等日常行为的评论,对睡、穷、...
中国文化的展望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的展望》论列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作者把中国文化的...
菜根谭-正心修身养德书 本书特色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
湖南乡土丛谈 本书特色 王佩良博士撰写的《湖南乡土丛谈》,就是一部普及湖湘文化的好书。该书以时间为经,以重大文化事件或历史名人为纬,撰写了一百三十余篇精致短文,...
汉语的结构和句子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章。**章详细考察了述补结构的自由和粘着问题;分析了“动+趋+了”和“动+了+趋”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别;从历史的角度考察...
中国古代书院 本书特色 编者徐潜想通过这本《中国古代书院》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书院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木和纸:朱仙镇木版年画(2021农家总署推荐书目)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系统介绍的著作,有利于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扩大影响。本...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行为设计学创始人,深入研究人类行为超过20年,提出了被产品经理奉为圭臬的福格行为模型。“硅谷亿万富翁制造机”,Instagram...
家训辑览 内容简介 传统家训,是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一种家庭传统形式,同时具有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突出的文化特点。本书作者将历代家...
江西古楼塔及牌坊 本书特色 《江西古楼塔及牌坊/江西方志文化丛书》是“江西方志文化丛书”的分册,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以前初建的江西古代传统...
上海话实用词汇一本通 本书特色 我们不追求潮流,我们拥有自己的风格。我们代表上海新文化。我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抛开烦恼,表达自我。我们是上海的新一代,我们...
收藏文化 本书特色 1.1995年,“雅俗文化书系”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字,季羡林作序;2011年,新版“雅俗文化书系”重装推出,延续经典。2.为读者...
蓝色星球:海洋自然史 内容简介 “从太空俯瞰,地球是蓝色的。它像一颗宝石漂浮在沉沉夜空。覆盖地球表面的辽阔水域反射太阳的光亮,形成宝石般的蓝色。在整个太阳系,地...
活着你就得有趣-李敖有趣 本书特色 年轻就要有情趣,情趣哪里来?李敖指给你。幽默源于智慧,源于见识,源于学识,源于童心,也源于大无畏的胸襟和精神。李敖言谈举止,...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拱手 鞠躬 跪拜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拱手·鞠躬·跪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丛书搜寻古籍、方志、野史,汇集各族民俗材料,进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