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禅,在禅宗里、在上海话里,都有不正宗的意思。其实,正宗与不正宗,都是人为划分的。比如国语官话与方言,又比如方言中的官话与它的俗语、俚语和隐语切口。且不去讨论谁为谁之源,单就其色彩和活力而言,也总是后者胜出。多少年来,方言及其俗语、俚语和隐语切口一直在口头传播,很少有人记录,也很难记录,因此有的失传,有的濒危,有的以讹传讹,终致完全走样。市民生活方式也是这个态势。那么,不如来听听不那么正宗的“野孤禅”是怎么说的,总好过到头来什么也没留下。
相对于师承有自的学院派,“野狐禅”是民间的,是未写入正史的稗官野史,更表现出活泼的生命力。本书从上海方言俚语入手,通过多样禅、规矩禅、切口禅、吃相禅、吃福禅、俗语禅、俗字禅、濒危禅、寻根禅等板块,表现沪语的独特魅力,以及上海的人情世故、礼仪原则。
《上海野狐禅》:敬语的式微 天有点冷,我决定午餐吃西安凉皮加麻辣烫。当然是把凉皮买到麻辣烫的摊位上去吃。众所周知,麻辣烫是姑娘们的*爱,果然,同桌的是两位上海姑娘。老板娘四十开外了,老上海,所以找钞票时叫我“爷叔”——标准上海叫品(叫法)。一旁的两位姑娘听见后,便在餐桌上议论起来。“老怪(口個)喏,叫伊爷叔。” “迭咽还算好(口個),上次我勒嗨一只摊头上买物事,那女的叫我阿姨!”另一个姑娘迫不及待地插嘴,“我心想,嗤,我有吩老啊!哼!我明明看中了伊的物事,偏不买!别转屁股走人。” “对,气煞伊!” “哈哈哈!” 我欲语还休。想起报上曾多次惊呼上海小孩不会说上海话了,此又一例。岂止是不会说,连听上海话也听不懂了。比如怎么招呼陌生人。据我所知,上海的老规矩是要“叫大两辈”。这是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多年,苏浙沪一带近几百年未曾变过的约定俗成。比如,老板娘打量着她能做那个姑娘的阿姨,也就是实际上大她一辈。那按正常辈分叫,应该叫伊“外甥女”,“叫大一辈”是叫“妹妹”,“叫大两辈”当然是叫“阿姨”了。蛮准足,一点也没有要把人叫老的意思。如果那老板娘的年纪可以当她外婆了,一般就会叫她“妹妹”了。叫“妹妹”,伊就不会“翻矛枪”,但其实还是没听懂。我从小无数次看着我外婆冲着和我一样大的小屁孩叫“弟弟”,也是因为,按辈分应叫“外孙”,“叫大一辈”是叫“外甥”,“叫大两辈”当然是叫“弟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板娘叫我“爷叔”岂不还没到位? 她按辈分应叫我“阿哥”,那“叫大一辈”就已经是“爷叔”了,“叫大两辈”的话,上海话要叫“老爹”了。嗤,我有吩老啊? 很可能她是另一种客气,即把我看得实际上小她一辈,才叫我“爷叔”的亦未可知。真是这样的话,我岂不要开心得骨头没有四两重了? 嗤,我有吩嫩啊! 儿时我是认认真真地请教过外婆的,问,为什么要“叫大两辈”呢? 外婆只是告诉我,不这样叫,你问路,别人不告诉你。好严重! “叫大两辈”只是敬语的一种。老底子可是全套的: 见人先说“久仰久仰”; 问名字要说“请教尊姓大名”; 问年龄要说“老先生(或老太太)今年高寿?”或“贵庚”; 问住址要说“府上是——”; 借火点烟还得说“借光”。齐备得很。现在都逐渐消失了。敬语其实是世界各国语言的通例。英语里的称呼有polite和impolite之分,would you与will you是大有区别的。日语就更讲究了。细细想来,上海敬语的解构主要在上世纪70年代。很多不懂上海滩老规矩的“文革新贵”们找到了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阿拉大老粗,没啥文化的,只会直来直去,客气不来的。” 真是又大又老又粗,居然就这么颠覆了敬语。取而代之的是粗俗不堪的市井语言。所以,现在市面上淑女难觅,语言先就过不了关。当然温文尔雅的绅士,也一样难觅的。其实,只要不为了称呼而吵起来,或无法沟通,叫什么真也无所谓,符号而已。但又出现了另一种怪现象,就是不敬别人敬自己了。如若不信,请看事实: 手机时代嘛,有时不想偷听别人的通话也难。商场里、地铁里、办公楼里,人家很大方地公开讲电话,你再不听听,似乎就是你的不是了。我经常听到的有: “我就是王先生呀!” “我就是伊夫人呀!” 除了欲语还休,我还是欲语还休。*要命是语言传播机构——电台电视台。京沪两地的交通台都有交警部门的“路况通报”节目,开始语也十分相像: “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交警中队的×警官——” 先生、夫人、警官,这些也都是可以自称的么? 我拼命搜寻记忆,看是不是“古已有之”。搜肠刮肚,终于找到一例。对!土匪山大王之流,开口也都是“老子老子”的,至少叫大自己一辈,也是很敬自己的啊!……
畸笔叟,本名郑健。老三届,插过十年队,务过五年工。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1984年起,服务广播电视媒体凡28年。1999年,参与打造沪上知名电视评论栏目《东视广角》。2002年打造沪上首个时尚电视拦目《今日印象》。2008年参与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制作,是两大总策划之一。也是2014年电视沪语谈话栏目《闲话上海滩》的总策划。
阿诗玛 内容简介 《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被撒尼人民称为“我们民族的歌”,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民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 本书特色 《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作者走访了7省9市6个自治县,20座博物馆,收集1500多幅图像资料,精心绘制图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汉英并列连接词句法分布对比研究 本书特色 《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汉英并列连接词句法分布对比研究》以语言类型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入句验查,具体探讨了汉语和英语并列...
李煜:只愿君心似我心 本书特色1. 本书对南唐后主李煜诗词的解析,为当下中国古典诗词全民背诵鉴赏盛宴增添了一道佳肴!吴俣阳以唯美文风和曲折离奇的故事,让读者在绝...
《牛津通识读本:医事法(中文版)》内容简介: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事法则努力跟上医学前进的步伐,应对关于人类身体和意识的一些
精彩摘录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我想,若能把“拜水”和“问道”这两件事当作一件事,那么,也就领悟了中华文化的一大秘密。——引
话说中国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简牍卷编话书籍、食案曲几变桌椅、烧菜做饭话炉灶、推杯换盏说酒具、饮茶品茗话茶具、壶的来历与演变等。话说中国物质文化...
容忍与自由 本书特色 胡适论文集中“容忍与自由”一篇的名气远远盖 过了其他篇。事实上在研究胡适的人看来,胡适毕生 *得意且功力*为深厚的...
酒桌要革命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报告文学作品,也是一本比较系统的写酒文化的书。在当前酒文化混乱的局面下,这本书从酒文化、酒风俗、酒科学等角度告诉读者喝酒要变革,再...
守护传统常识 本书特色 《守护传统常识》由魏书生、华一欣著。当代菱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首部谈论传统文化与教育之作!常识,不用更新,就是狠狠守住,狠狠普及,狠狠深入!...
人间几回伤往事-黄朴民读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由于阅历、知识、视野以及观念的差异,每个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会有很大的不同,事实复原可能光怪陆离,价值判断更可能南辕北...
多元族群与中西文化交流(基于中西文献的新研究) 本书特色 《多元族群与中西文化交流:基于中西文献的新研究》:人文社科新论丛书多元族群与中西文化交流(基于中西文献...
藤田孝典,1982年出生,现居日本埼玉县越谷市。路德学院大学综合人类学研究科硕士,圣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公共扶助论领域),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障审议会特别部门委员(...
妆匣遗珍-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 本书特色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
古琴与诗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对“组合”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传统音乐与语言 ;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古琴音乐 ; 传统哲...
无官一身轻.谁解陶渊明? 本书特色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是个风雨如晦的乱世,是政治上*混乱、社会上*苦痛的时代。就在这片混乱中,陶渊明用他喜欢的菊,...
中国精神:四千五百年前的先祖如何教导后裔 本书特色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精选(上下) 内容简介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精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故事情节编织得突兀离奇,变幻多端。《孤儿的八十句谎言和四十首谎言歌》中,一国之...
汪口:古埠老街 本书特色 毕新丁编著的《汪口——古埠老街》介绍了汪口建村的历史,指出汪口的历史上河埠码头、商铺、货运集散、农产品加工等商业服务十分完备,是名闻徽...
农耕习俗-画说中国传统民俗 本书特色 农耕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顾问阳正太先生在《关于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思考》中也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层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