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财富越来越多,但,为什么人人还如此焦虑?
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你又该如何分享这不可错过的财富盛宴?
一个富二代书写六个年轻的富二代的真实故事。
他们一边享受着金钱能带来的*好的生活,一边等着继承家族产业。
他们是退休官员的儿子,民营企业家的继承者,港台富豪家族的少年掌门。
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大部分曾在欧美留学。他们对商业和经济的理解,已经远超父辈的当年,他们要为企业和家族的未来承担责任……
如何在众人瞩目之下走好自己的路,演一出精彩纷呈的人生大戏,对于这些财富的孩子来说,其实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个初尝财富滋味的大时代,本质上,我们都是财富的孩子
这是一个特别的时代:拼爹时代已经结束,而拼儿时代才刚刚开始……
作者作为一个从小在权利和财富的饭桌边长大的孩子,收获了异于同龄人的麻木,而世界在不断增长的非凡阅历里变得黯淡无光,空虚开始吞噬他,他在自己编织的牢笼里肆意放纵和自我消耗。
直到有一天,他受够了自己的生活,开始上路去寻访与他有相同背景的年轻人,试图从别人身上找到一个答案。
从迪拜到夏威夷,从马赛马拉大草原到拉斯维加斯,从中国的北方到南方,他花费百万,访谈超过50个一代和二代,*后发现了一个群体集体面对财富的焦虑和恐慌,也看到了自己身上被财富泯灭的那部分灵魂。
在豪车美女盛宴之外,这是一本试图深入打量二代群体的非虚构作品,里面同时也掺杂了作者个人的很多“私货”,这令到内容不时显得凌乱和跳脱,但这似乎更突出了作者写作的初衷: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财富的孩子》书内的六个主要人物,刚好处于交接班的过渡期,也是从孩子到成年人的蜕变期。他们的父母无一不曾是彻头彻尾的屌丝,时代的浪潮把他们送上了财富的巅峰。如果说一代的命运在于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个时代,那么二代则需要活出自我,以争取自己的人生主场权。
可是那句诅咒却如此难以破除,就像无数的童话故事里描绘过的:即刻满足的欲望,无限延期的自由。
我们和父亲
王大骐林小骥
父亲总说我和弟弟是他的阴阳两极,分别代表感性和理性,不知道这是差15分钟的出生时间不同导致,还是基因中已注定,总之这都是我们**次动笔写自己的父亲,一个用26年时间采访的对象,其过程可谓艰难。
这篇稿件刊发前的一个星期,我的爷爷刚刚在贵阳去世,王家的*后一个老人就这样走了,葬礼上我并没见到父亲的身影,他去了梵净山看一个高尔夫球场的项目。邀请他的老板知道此事后,惊讶于他的“伟大”,认为这太不可思议。
我跪在灵堂坚硬的地板上,心里一直在咒骂。
爷爷躺在棺材里,身上铺满了鲜花,只露出一个头来,我的面前是一帮穿着紫色POLO衫、白色T恤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他们用当地的方言念着不着调的佛经,手里鼓捣着鼓和铜锣,面前摆放着一幅释迦牟尼的彩色画像,背后通了电,在屏幕上放射出万丈光芒。
边上的中年男子悄然点起了一支烟,转过头去猛吸一口,朝爷爷通电的灵柩方向吐出一团浓雾,然后又立马转回头来,大声吟诵,露出一嘴黄牙,仿若钟乳洞里倒挂的石柱。
半小时后,我跪在地板上冰冷的膝盖已然快散架,这时候师父说:“不行可以蹲着!”我赶紧站了起来,松松血脉,蹲在地上。
长跪环节结束后,师父开始带着我们几个贤孙围着爷爷的灵柩绕圈,每到一个方位,他就往地上吐去一口浓痰,弄得我以为这乃法事的一个必要环节。爷爷被刷上粉末的脸一次次地从我身边经过,我想就算他活着,也不愿躺在这么一间肮脏的屋子里的,此时隔壁房间的麻将声似乎就快盖过师父的声音,自动麻将机显然加快了糊牌的频率。
几圈之后,师父从地上拿起一只活公鸡,用它的鸡冠在灵柩的透明玻璃上画着符,接着双掌紧握,不断变换手指的方位,仿佛是在把法力灌输进灵柩里,绕完一圈之后,他把公鸡狠狠地扔出了门,我只能猜测他似乎是请了什么不好的东西出去,因为他之前已经以掷标枪的动作扔了三支香出去。
我们这个时候还跟在他的屁股后面,突然他手一抬,示意我们蹲下,接着拿起画满符文的“锦旗”,开始在灵柩上挥舞,我想如果身为共产党员的爷爷有灵,肯定会坐起来说“滚出去!”
“伴奏”的鼓声和锣声开始变得急促,师父大喊一声“快!”领着我们飞速地绕着灵柩奔跑了起来,我紧跟在他后面,开始无法控制地大笑起来,可又觉得不妥,只得强忍,于是乎面部肌肉几近抽搐。
午夜零点临近,师父拿出一大锅饭,给每个人的塑料纸杯里填了一勺又一勺,嘴里念念有词:“子孙后代富过李嘉诚......读书都上哈佛”。
第二天爷爷的遗体在鼓号队的带领下终于进入了火化炉,自动传送带上金色的纸质棺材就像等待烘培的面包,外面鞭炮大响,礼炮齐鸣,我*后望了一眼爷爷的脸庞,快要哭了出来。
礼毕,亲戚们都夸我是孝子贤孙:虽然不相信师父的那一套,但还是老实地做足全套。
关于死亡
火化结束后的晚上,父亲请亲戚朋友们吃了一顿饭以示答谢,摆了足足四台,喝了不少茅台酒(他只喝茅台),*后在酒店的房间里,我问他为什么缺席,他说他相信的是厚养薄葬,在老人有生之年尽孝,死后一切从简,并引用了陶渊明的一首诗。他认为人死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彻底与山川湖海相容,并且他也知道自己当天不能出现在现场,因为那会导致很多老板来送大礼,这一下就坏了规矩。
父亲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他鄙视葬礼上假惺惺的哭啼,更欣赏放浪形骸的古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放声歌唱,纵情大笑,以庆祝这一节日的到来。我在葬礼上恰恰有几次差点大笑出来,一次是装神弄鬼的法师带着我们一帮孝子贤孙绕着爷爷的灵柩奔跑,一次是面对台下70多号人,听大伯念悼词的时候,死亡带给我*多的竟然是一种滑稽感。我们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敬畏,祖宗早已不是神灵,而流于形式了。
狼性
父亲是小县城里出来的人,全家总共六个子女,在那个年代孩子的命似乎都不太金贵,也许是太多根本无暇顾及,每年夏天在河里淹死几个也是常有的事。父亲一次走远路去亲戚家参加婚礼,那个时候才十来岁,大人们捉弄他,灌了他不少米酒,回家的路上他就躺倒在了麦堆里,整整睡了三天,一个好心的农妇才用水把他浇醒,给他喂了些饭,缓过劲后接着上路。进了家门,只是迎来一句“回来啦?”
父亲于是也这样教育我们,从小就把我们踢到水库里学游泳,小学的时候给了我们几十块钱,让我们独自在昆明城里玩,夜里10点前不让回来。六年级被送去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教头学跆拳道,并且是全封闭,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光着脚在石子路上被汽车赶着跑。学完跆拳道父亲曾经让我和弟弟对打,*后我一个飞腿把弟弟的嘴唇踢爆了。16岁去美国时,当其他家长都在机场哭成一片的时候,他只是来了句:“走吧!”接着扭头就走。当母亲多次担心我们就此消失的时候,他的回答总是:“优胜劣汰,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可惜这些都没培养出我们的狼性,我们小时候从来就不像父亲,我们欠缺西方人提倡的领袖才能,也不是孩子王。在碧桂园小学,因为是“北佬”,我的床铺经常被暴发户二代用水淋湿,冬天洗澡的时候门常常被踹开,然后“哗”的一盆凉水劈头盖脸地淋过来。初中弟弟每个星期都被同一个人按在地上,当众羞辱。可这些事我们从不跟父亲说,因为他是个陌生人,因为我们是知识分子家庭。当时我也不能还手,因为人家有高年级的几个哥哥,我只能学古惑仔,认了一个喜欢戴蛤蟆镜的同学做大佬。
巨大的沉默
我很少跟父亲在家里吃饭,他总是抱怨饭菜跟猪食一样。从小父亲就带着我和弟弟走南闯北,就连留学在外的几年也不例外,暑假回国永远都是精彩纷呈的一次次旅行,在那段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每次都被强迫写下游记和感想,为的是“不像驴子一样转一圈”。我们吃的是“大锅饭”,每顿饭台面上几乎都能见到不同的叔叔和阿姨。而如今每次当我们在同一个城市,他都会打电话叫我去吃饭,每次去也还都是一桌桌陌生的面孔,虽然那些面孔往往就是中国一幅活生生的权力金钱脸谱。
多年以来,这些饭局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是主角却只有一个。我有时会为父亲的滔滔不绝而感到窒息,这彻底挤压了其余人发表言论的空间,也让我成为了众多沉默者中的一员,丧失了与父亲交流的机会。
父亲曾当着众人在饭桌上毫不留情地数落我,以至于我因为羞辱几欲哭出来,这样的场景周而复始几次后,父亲又开始大大地夸奖我,他把我出的一本关于留学经历的书说得天花乱坠(这当然是他的强项,不管你怎么定义它,是“忽悠”也好,是思想也好,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兼具理性和激情描绘事物和远景的能力),一激动甚至说我的镜头感很强,以后应该搞电影,他先给我砸两个亿。
可你却又不得不承认,压倒众人的气场,以及信心爆棚乃至于夸大其词的“演说”,却往往是老板和官员信服你的两个条件,混沌无所知的中国,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给自己打鸡血,希望自己能跑到*后,而不至于被这个飞速旋转前进的时代所抛离。
父亲在我们出生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去了新华社内蒙分社当记者,一去三年,偶尔回家,平时和家里联络只靠和母亲通信,如今一大摞的信件还保存着,里面竟然没有丝毫肉麻的情爱,充斥着的是关于工作和未来人生的讨论。于是乎从小我就认识到记者的行当注定是要“妻离子散”的,我的姥爷当年在新华社甘肃分社也是无暇照顾妈妈,反倒是母亲从小在家里做饭等姥姥姥爷回来吃。
……
★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
——北岛
★父辈总想复制一个自己,以此求得安全,可在这个突变的时代,所有经验教条都是速朽的,如果下一代完全听从父辈,企业将毫无出路。
——王大骐
王大骐,笔名悉达多,自由人,修行者,当过5年记者,拍过纪录片和网剧,一直在写作,两年前迷上高尔夫,同时开始心灵修炼。从小随父母四处游历,走遍大半个中国。16岁被寄养到美国家庭后,开始了8年的留学之路。
成年以后,开始以每年一个国家的速度消化着这个世界,印度的神圣,迪拜的浮华,意大利的性情,法国的精奢,新西兰的神秘,日本的极致……生命不息,体验不止。年过30,开始进入新的迷茫期,渴望遇到村上春树30岁棒球划过天空给他的启示,从此开始正常吃喝拉撒,停止折腾。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旨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翔实的基础文本。为了编辑这部文集,经中...
名家配画宋词鉴赏精品集-全2册 本书特色《名家配画宋词鉴赏精品集》精选宋词八十一首,每词均配以刘旦宅、吴山明、贺友直、施大畏等当代国画名家所绘词意图,并配有钟振...
《录鬼簿》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约公元1330年),记录了自金代末年到元朝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有生平简录、作品目录
一颗苹果宣布成为星球-韩今谅劳改岛诗集 本书特色 诗集完整收录了韩今谅创作至今的一百首诗作,从俯拾即是的日常场景出发,赋予了平凡生活全新的视角和乐趣。她的目光时...
白发生黑丝-冯至散文随笔选集 内容简介 “鲁迅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柳鸣九说。据责任...
《许地山散文》内容简介:《许地山散文》属于“中华散文插图珍藏本”系列,收录许地山散文、书信、序跋、讲演、文论等作品,如《空
汪曾祺作品套装3册(人间草木+人间有戏+人间滋味) 内容简介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
《关注上海洪潮灾害》内容简介:上海位于北亚热带南缘,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繁荣的城市北滨滔滔长江口,东临浩瀚大东海,南依汹
《明心宝鉴》系明初通俗读物,内容网罗百家,杂糅儒、释、道三教学说,是流传海外最古老的中国劝善书、童蒙书之一。早在1592年前
作品目录序言'一九三四年'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答国际文件社问《草鞋脚》小引论“旧形式的采用”连环图画琐谈儒术《看图识
《捣蛋鬼日记》内容简介:《捣蛋鬼日记》在西方世界是一本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在各个年龄层的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受到世界各国
海底两万里 本书特色 ★ 超值赠送英文原版,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 附带权威注释,精确理解原版英文名著。★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巅峰之作。★科学幻想和神秘悬疑并...
巨大的子宫-亨利.米勒全集(8) 本书特色 卡尔·夏皮罗写道:“他的真实意图是找到我们这个世界活的精髓,不管它以何种表现形式存在——存在于艺术中、文字中抑或人类...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内容简介: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
女生徒 本书特色 ·收录太宰治《女生徒》《小丑之花》《阴火》《狂言之神》《叶樱与魔笛》《千代女》《东京八景》等名篇。·被誉为“《人间失格》雏形”的《东京八景》,...
红楼识小录 本书特色《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邓云乡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
王强,于清华大学获得工科硕士学位后,曾在短短七年间从国内电脑公司的底层员工飙升为IT行业外企在华机构高层管理者,堪称职场精英、商战高手。后曾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并涉...
李贺诗集 本书特色 ★张司业籍善歌行,李贺能为新乐府,当时言歌篇者,宗此二人。——唐·赵磷★尝观古今集部,求其完善无疵,渊明之外,厥惟昌谷。——谭嗣同★他的超现...
山中白云词/传统文化书系 本书特色 张炎的创作和词论对后世均有深远影响,清代许多词人都尊崇张炎,把他和姜夔并称。《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
本书通论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共分绪论、原始型二言、四言诗、楚辞、赋体、乐府体诗、古体诗、骈体文、近体律诗、其他诗歌、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