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我国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赵匡胤(宋太祖)禅代之前,涵盖历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是我国古代*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学国学之所以要选读《资治通鉴》,我想首先是因为国学是有关本国固有文化的学术,而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史学发达堪称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特色,故而人们谈到我们的文化传统,往往慨叹: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更何况二十四史之外,我国史学还有《资治通鉴》这样的宏制巨著。前贤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名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自序里曾说:“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而《资治通鉴》一书,尤为空前杰作。”所以,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现在所谓的博士课程中期考试只考一门课程——《资治通鉴》,试题都据该书内容拟出。如上所说,我们国家的传统史学主要是政治史。当年《资治通鉴》尚在编修过程当中,宋神宗就为之制序说:“《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可见编撰意旨就在“以古为镜(鉴),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徵传》录唐太宗语)《资治通鉴》叙事自东周末年形成战国开始,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依时代先后列为十七个朝代纪,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还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把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因而使读者对国家兴衰隆替、治乱安危、成败得失能够一目了然。这些对于统治者当然是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有志创业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来说,这些经验在其事业的开创、困境的突破、成就的维持和局面的拓展等方面也都可以提供参考。其实,历史的演进变化、盛衰成败对于人民大众来说也是重要的人文文化知识。《易经》彖辞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与天相提并论的“人”就可以理解为民,与天意相应的就是民心。史料记载武王伐纣时,出现过多种不利天象,可是周武王却战胜了商纣王,为什么呢?这其实是要表明“人间正道是沧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汤武革命之所以成功,主要并不是起事造反的商汤和周武王自身有多么高明,而是据有政权的夏桀和纣王暴政虐民,失去了民众支持,失去了民心。当然,读史的意义还不止此。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说过一句“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句话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在社会上被民众广为熟知。就这同一个培根,他还说过另一句同样富有哲理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把这两句话放到一起,我们不难看出,在哲人培根看来,历史知识具有使人明智的力量!为什么呢?我以为至少可以有这些理由:**,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可为今日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有益借鉴,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个人生活毕竟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学习历史,善于借鉴,就有可能会高明一些。第二,历史记载的都是故事,事情的发生与读者所处并非同一时代,经常都是已经过去很久,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事。这就使读者有可能摆脱当时人的个人利益和情感纠缠来审视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成败得失、是非对错,从而得出发人深省的明智见解。譬如隋炀帝修大运河,便利交通交流,有益国家统一,然而工程浩大,民怨沸腾,致隋速亡。但过了二百年,唐人李吉甫修《元和郡县图志》称运河“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可谓明智。第三,历史可以为人们提供长时段的社会观察工具。社会的演进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发生变化,如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及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晋时期撰写《徙戎论》的忧国之士,他们能够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五胡乱华”,却未必能预见到南北朝以后的隋唐大一统。人们要想在潮流漩涡、时代变迁中保持清醒明智,唯有读史,尤其是读《资治通鉴》这样超越朝代更替、贯穿千年兴衰的通史。由此可见,必要的历史知识是现代追求高尚人格的人们应有的人文素养。然而,如宋元之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时所感叹:“温公作《通鉴》,不特纪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因此,从中选编一部分内容附以白话译注,为今天的人们学习国学提供一个入门读本还是有必要的。
本书内容涵盖了全部《资治通鉴》所涉及时间范围的各个历史时期。但各个时期的题目对历史内容作了重点选择;并且各个题目所含内容分量也因历史时段等有所不同。作者王小甫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终生成员(life member)、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编委、唐研究基金会(the tang research foundation)学术委员会委员、《唐研究》编委、《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评审委员、《东方文化集成中亚文化编》编委、《新疆通史》编委、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全书尽可能保持了《资治通鉴》作为一部贯穿千年的通史巨著的特点:战国开始,五代结束,其间秦统一、文景之治、魏晋分裂,祖逖北伐、淝水之战、迁洛更化,隋统一、贞观之治、安史之乱,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全都列在选本之内;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王莽、曹操、诸葛亮、孝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石敬瑭、冯道、周世宗等重要历史人物也都见于选本内容。这些不同时期的事件、人物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构建起通史知识的框架,使读者通过选本也有可能看出并把握长时段历史的演进趋势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
王小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终生成员(Life Member)、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编委、唐研究基金会(The Tang Research Foundation)学术委员会委员、《唐研究》编委、《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评审委员、《东方文化集成中亚文化编》编委、《新疆通史》编委、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日军宿州大轰炸影像史料 本书特色 黄正祥编著的《日军宿州大轰炸影像史料(宿州文史资料)》将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对宿州进行大轰炸等侵略行径,以及宿州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
传统府县社会经济环境史料 1912-1949 以石家庄为中心(2011/11) 内容简介 《环境史研究系列丛书·传统府县社会经济环境史料(1912-1949):...
世人眼中的北韓人v.s.北韓人眼中的北韓人20年的研究心血、8年的資料蒐集,最有影響力的北韓研究者帶你潛入北緯38度線以北的神祕國
世界历史不过如此 本书特色 白话历史作家罗杰再战江湖 一本书带你读通世界历史*低成本的读史享受 千余历史老师联名推荐的读史方略世界历史不过如此 内...
五位好莱坞著名导演非凡的、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如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也被其所改变。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个前所未闻的
《小回忆》内容简介:作者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作家。这个“小回忆”,是作者从出生到15岁考上大
毛泽东史实热点释疑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地位评价篇、誊清真相篇、缅怀伟人篇、价值传承篇等四个部分。 主要是通过公正、客观地研究毛泽东, 摒弃一些来自诬蔑诽谤毛泽东...
《成长算法》内容简介:现如今让父母最头疼的三个问题: 战略难题:孩子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 战术难题:具体某个方向到底该怎么走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本书特色 孟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学家,著述甚多,影响颇大。孟先生的这部小书《清初三大疑案考实》,以历史学家的严谨,爬梳史料,考证史实,澄清...
Thefundamentalquestionofpoliticaltheory,onethatprecedesallotherquestionsaboutthe...
邓云乡集:文化古城旧事 内容简介 这是邓云乡先生对抗战爆发前十年之北平的回忆,先生在回忆中重游北平这座宁静祥和的文化古城,他的学习、生活环境、书画、戏剧、宴饮、...
清史论丛-贰零壹贰年号 本书特色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它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清史论丛》坚持以“百花齐放,...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全三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甲骨文出品★ 《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这是一部有奇异色彩与插曲的传奇,为我们提...
中国观念史 内容简介 《中国观念史》除了选择比较重要的有关中国哲学概念的讨论外,还适当选择了更具一般性的中国文化观念方面的讨论,本书力求反映20世纪末期有关中国...
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宋真宗朝的五位宰相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目的是揭示士大夫政治下的君臣关系——以君臣权力互动为主要表现。宋真宗朝的...
气温在持续而急剧地下降着,到处都是冻僵的人、畜和野兽的尸体。仿佛整个大自然都冻结了起来,一切景物都被定格在一种僵冷如幻的
辛亥革命全纪录 本书特色 高中华、孙新、张健所著的《辛亥革命全纪录》全景式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者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来龙...
194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内容简介 新中国60余年的社会发展史,也就是围绕民生主线开展的社会建设史。本书以基本民生为主线,并借用社会学的范畴构建...
民国就是这么当官 本书特色 民国大官儿就这么强悍和不讲理……遇不上伯乐遇上马贩子也美!官场之“忌讳”!实实在在的硬派,打仗、当官都是铁腕!“处世有道”胜过“能力...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内容简介: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