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乃天下**奇书,它再现了北宋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画卷和梁山泊众英雄谱就的悲情壮歌。其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弘、影响之深远,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浒》历来备受文人关注,李贽称之为“宇宙内五大文章”之一,金圣叹称之为“六大才子书”,是一部堪比史家绝唱的鸿篇巨制。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水浒》的研究成果,全书笔触简洁明快,采用一事一议的写法,内容生动风趣,为读者摹画出了一个真实的《水浒》。该书集两位学者二十多年来研究《水浒》之大成,代表了当今《水浒》研究的趋势。全书从各个方面对《水浒》进行剖析,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品经典,以小说论文化,以文化谈社会。它穿透民间流传迷雾,还原《水浒》创作真相。它还从人物、艺术、语言等多个方面对《水浒》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透视和分析。作者以简洁明快之笔触,摹画出一个真实的《水浒》,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又避免了一般学术著作的枯涩之气。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方法有多种,角度也有多重。但是,*常见的角度无非是文献的、文学的、文化的。沈家仁、沈忱父子合著的《煮酒说水浒》一书,应该说是这三种角度的综合。
从文献的角度去考证《水浒传》的作者之谜、续书种种、外文译本等问题,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功底;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水浒传》人物、情节、思想内涵、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理论素质;从文化的角度去辐射《水浒传》所描写的名物知识、典章制度、社会风俗,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视野。
本书以简洁明快之笔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水浒:梁山上为什么只有一百零八将,水浒一共描写了多少计,作者到底是谁……这些见解或在众说纷纭中拨云见日,或摒除成见做翻案文章,以研究而论,新见迭出,令人抚掌叫绝。
民间有“老不读三国,少不看水浒”之说,认为水浒都是流氓哲学,三国都是阴险狡诈。然而这仅仅代表了部分人的看法,可以说,每个人读《水浒》后都会产生新的看法和感受。作为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的魅力也许恰恰就在这里。
《水浒》人物知多少
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塑造人物*多的恐怕要数《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及《水浒》了。据《中国文学史》及其他资料记载:《三国演义》写了1183人,《西游记》写了四百多人,《红楼梦》写了975人,唯独《水浒》写了多少人,这些资料大多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有的说大约四百多人,有的又说六百人以上,这两者差距又如此之大,如果仅仅解释为误差,很难说得过去。
《水浒》人物到底有多少?1981年,我曾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水浒全传》,进行了全面、仔细地阅读,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在人物方面,我记录了每一回出场的人物及书中点到但未出场的人物。除去丫鬟、士兵、喽啰等“龙套”外,*后的统计结果是:有名有姓的人物577个;有姓无名的人物99个;有名无姓的人物9个;无名无姓,但对故事情节发展有一定作用的人物40个。加起来一共写了出场人物725人,另外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还有102人,总共为827人。
在出场的725人中,男人有665个,妇女有60个。这725人如按其职业划分的话:官员88人,小吏56人,士兵4人,地主(包括土豪、富户)67人,知识分子5人,艺人13人,僧道20人,奴仆14人,百姓58人,少数民族(包括辽国上下)74人,手工匠15人,娼妓4人,农民41人,绿林好汉33人,商贩30人,其他起义军203人。这些人物在书中大多有份小传,少则三言两语,多则洋洋万言(如武松的传多至10回书),使其有血有肉,性格鲜明。
正文写到此应该说已基本结束。但有一点说明、一点补充不得不啰唆几句。一点说明是原文付梓时,我写道“一共写了出场人物685人”,而今文却出现了出场人物725人,整整多出40人。这40人是原文中没有加上的无名无姓的人物。重写此文时,我翻阅当年的记录,又翻读了《水浒全传》的有关章回,觉得这无名无姓的40人非补上不可。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回中的店小二就是个无名无姓的人物。此人虽无名无姓,但在此一回书中绝非可有可无。书中写到他的文字前后仅二百来字,分为接待鲁达、阻拦金老父女、遭鲁达痛打、报信未果及目睹拳打镇关西5处。字不多,但一个恃强凌弱、不知好歹,但又胆小怕事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又比如“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一回中的吃面老人,就人物形象而言,他没有前面说的店小二那么活脱鲜明,但对情节的发展、所产生的喜剧效果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水浒”人物知多少?》写成后,为了与广大《水浒》爱好者分享这一成果,《南昌晚报》1981年10月17日刊载了此文。没想到,此后不久《文学报》、《天津日报》、《羊城晚报》、《贵阳晚报》及《合肥晚报》等20余家报纸陆陆续续转载了此文。更没想到的是,这一统计数字得到很多《水浒》学者及爱好者认可。他们在论及《水浒》人物时,也多引用此数字﹙见汪远平先生著《水浒拾趣》一书﹚。就连江西省2006年小学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中也有《水浒》人物有多少的题目,其答案也是我统计的数据。看到这些,我为之一喜,我总算是回报了《水浒》,为《水浒》作了一点点的贡献。
王婆的“茶”
王婆是潘金莲的邻居,阳谷县一家小茶铺的老板娘。她的为人《水浒》中交代得很清楚,完全是一个反面角色,是一个卑劣、丑陋、凶残的三姑六婆形象。她凭着她所经营的职业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善于观察,揣测人们的心理状态,以茶为武器,去挑逗、引诱、击中对手,使之服服帖帖掉入自己的陷阱。
王婆卖茶集中在《王婆贪贿说风情》一回书里。潘金莲放帘不慎,无意打中过路的西门庆。西门庆一见潘金莲便垂涎三尺,两日内五次踅入王婆茶坊“喝茶”。王婆针对西门庆五次进门“喝茶”的心理,运用各种不同的茶招待,既介绍了各种茶汤的特点,又巧妙地扣住了对方的心理。这五次“喝茶”,使王婆这个奸诈狡猾、可恶可杀的虔婆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次进王婆茶铺,西门庆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潘金莲是谁家妻小。而王婆是说了一大堆疯话:说潘金莲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武大官人的妻”等等,故意卖关子,吊足了胃口,促使西门庆心急如火,*后才道出潘金莲是武大郎之妻,让西门庆叫苦不迭。过了两个时辰,西门庆第二次走进王婆茶铺,此时王婆端出一碗梅汤给西门庆喝,意在点破西门庆醋意倍增的心理。又借“梅”与“媒”的谐音进行挑逗、表白。梅汤,即是在茶里放入几粒乌梅煎制而成。乌梅性平、味酸,有生津、解烦渴之功能。西门庆此时因色而烦,因欲而渴,喝此茶正是对症下药了,故慢慢地喝着,渐渐地入套,提出要王婆为自己做媒之事。
西门庆第三次入茶铺,是在天黑点灯之时,离第二次仅个把时辰之隔,色欲之切可见。王婆了解他的来意,刚坐下,王婆主动递上了一碗和合汤。这是甜茶,如何配制已经不得而知,有开胃舒心之功效。和合,是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之神名,常画二人,蓬头笑面,一持荷花,捧圆盆,取和谐和好之意。此时王婆针对西门庆请她做媒之事,让他喝“和合汤”,是让西门庆放心、宽心,暗示此媒一定成功。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第四次上门,王婆一句:“这个刷子踅得紧!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只叫他舔不着。那厮会讨县里人便宜,且教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道出了王婆的计划:抓住西门庆求色之切,慢慢整治他,达到自己贪贿的目的。西门庆此来,王婆故作冷淡,置西门庆于欲罢不能、欲进无门的境地。待西门庆叫茶,王婆“便浓浓的点两盏姜茶”递给他喝。姜茶,即在茶中放入几片生姜,至今江南农村尚存此习俗。生姜能发表散寒。此时让西门庆喝此茶,一是点出时令,一早喝姜茶可破晓寒,二是以生姜性辛温,温中祛寒,回阳通脉的特点,激将西门庆。有煽惑、使之祛怯之意。暗示要西门庆趁热打铁,一鼓作气。
西门庆喝完姜茶离开茶铺后,一直在潘金莲门前转悠。这种色欲如饥似渴之状,急不可耐之情,又被王婆尽收眼底。当西门庆第五次进茶铺,王婆以一句“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点破西门庆之色渴,以吃个“宽煎叶儿茶”的茶名,暗示自己已经是胸有成竹,来宽西门庆之心。西门庆很快听出王婆的弦外之音,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导演了一出伤天害理的丑剧。
有人说,《水浒》善于写酒而不善于写茶,并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水浒》里处处可见酒店、酒楼,醉酒、因酒生事的描写也特别多,而写茶的地方仅三四处。就数量而言,此话只有一半对。不对的另一半是,尽管《水浒》写茶的地方少,但并不代表作者不善于写茶。就拿《王婆贪贿说风情》这一回书看,他不但善于写茶,而且写得精彩无比,这小小的几杯茶,我们不难看出西门庆好色,更不难看出王婆之阴毒,作者正是通过这茶展开故事、表现人物性格的,真是一箭双雕。再者,《水浒》是写男人的书,这些男人大多为英雄豪杰,这茶哪能壮英雄胆?显然,只有酒方能更好地显出英雄豪气。这大概就是写酒的地方特多,而写茶的章节很少的原因吧。
……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方法有多种,角度也有多重。但是,常见的角度无非是文献的、文学的、文化的。沈家仁、沈忱父子合著的《煮酒说水浒》一书,应该说是这三种角度的综合。
——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石麟
★作者学识渊博,论证广征博引,信手拈来。不但使普通读者收益匪浅,对于专业学者也有借鉴作用。作者文风朴实,笔调轻松,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又避免了一般学术著作的枯涩之气。作者以简洁明快之笔触,摹画出一个真实的《水浒》,让人在阅读之时备感耳目一新而无丝毫艰辛晦涩之感。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何黎萍
沈家仁,1938年生,江西九江人。中国《水浒》学会理事,中国《三国演义》、《西游记》学会会员。1978年开始发表《水浒》短文并曾在全国各大报刊开辟专栏。有关研究论文多发表在10余家杂志,多篇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目。著有:
《煮酒说水浒》(2007年中国工人出版社)。
《趣味水浒——江湖社会众生相》(2014年河南文艺出版社)
沈忱(灿烂海滩),江西南昌人,1967年生,文史学者。著有:
《煮酒品三国》(2006年广西人民出版社)
《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201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英雄》(201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告诉你一个真三国》(2010年新华出版社)
《智者千虑诸葛亮》(201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那时英雄——正说三国名将》(2012年中国物资出版社)
《三国不是演义》(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我是曹操—乱世英雄的传奇经历》(2012年新华出版社)
《三国谋士今日观》(2013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之汉末烽烟》《2015年中国地图出版社)
《诗以言志》内容简介:本书为结集出版,主要由三部组成:沈鹏读鲁迅小说诗二十四首,李建春对二十四首评论文章,沈鹏、李建春诗二
本书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
《华为人,你懂的》内容简介:华为狼性文化的背后,是无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基层员工,没有他们就没有华为的奇迹。他们的生活并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内容简介 本书为纪实文学,作者在对这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和研究中,准确而深入地勾画出了历史原貌,对这位二十世纪中国*具悲剧色彩的知识分子...
琦君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饱含了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亲情、友情等写情文章。琦君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
嵇康集 本书特色 鲁迅辑校。据一九四一年鲁迅全集出版社刊本影印。十卷,其中*卷为诗六十余首;第二卷为《琴赋》、《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第三卷为《...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内容简介:【花边阅读推荐·新春贺岁书】 “爱文艺和爱花边的小伙伴运气都会很好,送上这本《我承认我不曾
陶渊明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停云;时运;荣木;赠长沙公;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劝农;命子;归鸟;形影神;九日闲居;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等。陶渊明集 目录...
经典国学读本:唐诗三百首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唐诗经典选本。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意境高远,体裁多样,技巧纯熟,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陈忠实文集·五 内容简介 《陈忠实文集5(1987-1995)》主要介绍了作者的一些优秀的小说和散文。中篇小说中的“地窖”以及短篇小说中的“兔老汉”、“山洪”、...
《魔鬼物理学1》内容简介:《魔鬼物理学1》是“魔鬼物理学”系列丛书的一本,主要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子设备出发,讲述我们身
远逝的风景--读域外画家 内容简介 看过《古船》、《我跋涉的莽野》的人,会被张炜奇异的理想精神、成熟的批判力、高远的人生情怀深深震动。的确,张炜是我们这个时代为...
铁道线 本书特色 人民铁道报社编著的《行走在中国铁路》是一本新闻作品集,也是一本铁路行业新闻报道“走转改”实践成果集。这是一本新闻业务书,也是一本凝聚着...
《社会科学方法论文集》内容简介:马克斯·韦伯关于方法论的著作,大多在其过世后收入《韦伯学术理论文集》(Gesammelte Aufsätze
王安石文选译 内容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家庭。二十岁以前曾跟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到过韶州、江宁(今江...
名家名译--双城记(彩色插图本) 内容简介 《双城记》是世界*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一,是英国文豪狄更斯作品中故事情节*曲折惊险、*惊心动魄的小说之一。狄更斯...
张平文集--抉择 本书特色 本卷将叶先生的对联、立轴、匾额、题签汇成一辑,按常例称作书法。本卷的诗词辑汇集了叶圣陶的诗词一百三十五题,约二百首,一部分选自他自存...
亲密熊弟 本书特色 回归心灵的自然,放松疲惫的神经,寻回生命的激情一个真正的男人远征荒野,与万物生灵亲密接触一个可爱的男人童心未泯,婚礼邀请大熊做伴郎美国国家地...
2014散文 本书特色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0年起,曾经编选和出版过《1980-1984年散文选》《1985-1987年散文选》《1988-1990年散文选》...
徐志摩选集上下——中国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