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出色的报告文学佳作,作者以海军创作员的特殊身份,近距离、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中国海军在1949-1955年这一特殊阶段的发展过程;此作也可以视为中国海军的前传。结构上主要分两条线,一条线叙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的草创阶段,另一条线是写“我”从一名岸炮兵到成长为海军创作室创作员的经过。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层层推进,*后收拢在“辽宁”号航母。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海军草创阶段的战史、军史,也是作者个人的成长史,以小见大,又大中见小,宏大叙事和个人记忆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既通过此作了解了史实大概,又对作品的细部看得真切清晰。更为难得的是作品中所包容的大量关于1949-1955年中国海军的珍贵史料,这些都是作者从采访当事人、亲历者的记忆中发掘、打捞出来,其中的很多人已经作古,这等于是作家以一己之力抢救出来的,如果他不写下这段历史,以后再没有人能知道人民海军是这样走过来的。
《中国海军:1949-1955》:1930年6月,张爱萍在作战中负重伤,秘密前往上海医治。伤愈后,辗转去中央苏区工作,4年间,从共青团中心县委书记干到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宣传部长、少先队总队长,1933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红军节节失利,中央根据地岌岌可危。张爱萍坚决要求上前线,编入彭德怀统帅的红3军团,任红4师政治部主任。长征路上,张爱萍先后率领红12团、红11团、红13团,作为红军的主力,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土城激战、四渡赤水、抢夺娄山关、一占遵义、老鸦山阻击战,尔后是二战遵义,克贵阳、强渡北盘江、逼昆明、强占金沙江、大渡河、过藏区,翻雪山、过草地,然后是狙击马步芳的骑兵,一路打到陕北。16军、22军、38军、64军我军这些赫赫有名的王牌军战史上,都记载着前身红4师及所属红10团、红11团、红12团和红13团的辉煌战绩。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役几乎均可见张爱萍的身影。长征结束后,中央红军进行了改编,1935年11月,军委将张爱萍调到军委骑兵团任代团长兼政治委员。这是红军一支装备精良的铁甲骑兵,它的前身是陕甘宁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领导的红15军骑兵团。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甘肃军阀马鸿逵称霸大西北的马队,三番两次侵袭红军。为了保证党中央的安全,中央军委决定以红15军骑兵团为基础,连同缴获的一批战马,组建中央军委骑兵团。为了配合红军主力东征,张爱萍率骑兵团连打了几场胜仗,荡平了盘踞在北部三边地区的马匪武装。不久,接到返回瓦窑堡休整的命令。张爱萍经常对部队说:“打了胜仗去见毛主席!”骑兵团的官兵此时无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见毛主席。队伍一路歌声,途经青阳岔时,获悉我边区政府刚被一股残匪给端掉了的消息。张爱萍命令一营断后,自己率大部追击。一口气追出去30华里,残匪见红军来势凶猛,落荒而逃。此时,部队的情绪嗷嗷叫,纷纷要求乘势端掉残匪的老巢“再去见毛主席”。张爱萍犹豫了一下,再打下去,部队将会很疲劳的。但残匪老巢离此已经不远,求胜心切的张爱萍,一声令下,带两个营一阵急驰,杀进残匪老巢,发现敌人并不多,一问才明白,匪首带着他的人马又出去打劫了。张爱萍命部队带着缴获的战利品返回,也是冤家路窄,匪首听说老巢被端了,遂在红军撤回的路边设下了埋伏。而张爱萍预先安排掩护的那个营,迟迟见大部队未归,又擅自撤离了警戒位置。张爱萍在队伍断后,听到枪声,一惊,立即驱马上前。正在此时,路左边小山头传来密集的机枪声,张爱萍正在判断之中,一排子弹便扫了过来,他被掀翻下马,要不是被马压住,命就没了。这股残匪,非常凶残。张爱萍迅速收拢部队,组织反击。傍晚,敌人溃逃了,但骑兵团付出惨重的代价:牺牲了几十位同志和几十匹战马。翌日,张爱萍接到中央军委通令撤职的处分决定。一天,张爱萍正在读书反省,接到通知,立即去见毛泽东主席。张爱萍轻步走进毛泽东窑洞,毛泽东将书往桌上一扣,劈头盖睑来了句:“怎么!你张爱萍还不服气?”张爱萍一愣,赶忙说:“主席,我没有不服气,我接受处罚。”毛泽东又逼问:“接受处罚?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对吧?”张爱萍在心中连连叫苦:“坏了!坏了!气头上随意说的一句话,怎么这么快就捅到主席这里来了?”原来是两天前,张爱萍遇到过去在中央苏区共青团共事的一位“领导”,他阴阳怪气地说:“张爱萍,你不是个‘常胜’将军吗,这回怎么唱起了《落马湖》?”打了败仗,已是懊恼之极,经他这一挖苦,一激,张爱萍回了句:“有什么了不起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对方也不饶他:“打了败仗还嘴硬,小心军法处置。”“要杀头,老子伸长脖子等着!”都在气头上,越说越离谱。“主席,那真是句气话。”张爱萍替自己解释。“气话,我看你张爱萍心里还是不服气吧?”毛泽东咄咄逼人。张爱萍是一百张嘴也解释不清。这便是年轻气盛要付出的代价啊。“好犯上!”毛泽东对张爱萍的印象,或许由此而来。后来,毛泽东给红军大学教育长罗瑞卿写了封信,推荐张爱萍去红军大学学习。七七事变后,毛泽东派遣张爱萍赴上海建立江浙省军委。1939年3月,豫皖苏省委成立,张爱萍被任命为书记。抗战期间,张爱萍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历任八路军苏皖纵队第5纵队3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3师9旅旅长、3师副师长、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49币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抗大四分校校长等职。1945年9月,中央决定由新四军第1师和第4师两个师部机构合并组成华中军区,粟裕和张爱萍被任命为华中军区副司令员。此时,国民党17个军约50万人向华东野战军推进,沿津浦线向北,直逼华北、东北。不久,张爱萍作为破袭津浦铁路顽敌的前线总指挥,率领部队奔赴前线,按中央军委下达的作战指示,即将发起津浦路徐济战役。……
黄传会,浙江苍南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中国一个县》、《首例农民告县长案始末》、《龙旗悲歌》、《中国海雄风》等。2014年他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之报告文学奖,他的《国家的儿子》获得第十三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谈抽烟 吸烟与文化 本书特色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要的...
唐山大地震 本书特色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悲惨的一页。作者当年赴唐山参与了抗震救灾活动,以其亲身经历和感受,全景式地真...
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 内容简介 《鉴赏四书》详细介绍中国各体韵文及诗学的基本范畴,以及其发生、发展、繁荣及衍变的过程;全书熔诗史、诗学、名篇、鉴赏、方法于一炉,一...
常任侠书信集 本书特色 书信整理出版的价值在于:这种私下的通信,往往是性情所至,信手为之的直抒衷肠胸臆之作,诚为研究作者不同时期政治观点、学术思想、生活境遇、情...
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1938-1939) 本书特色 《在华一年》是一部真实记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中国军民团结御敌、奋起抵抗侵略的纪实著作。本书被誉为苏...
郭保林散文学生读本 本书特色 郭保林的散文深受广大读者,尤其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的喜爱,他的多篇散文入选大学、中学、小学、中职中专、高职高专语文课本、教材以及全...
鲤-猫知道一切 本书特色 有时深居简出,有时逍遥浪荡;装得了高冷,卖得了嗲萌;有时慵懒散漫,有时雷厉风行;我们爱它宠它,却可能永远不会懂它……——只有猫,知道一...
花间词 本书特色历代才子作闺音,华丽香软花间词 花间词向以词风香软闻名,内容偏重闺情、情调绮靡柔媚、词藻锦绣华丽,自古流传广泛、吟唱不绝。本书由著名诗词专家编注...
屠格涅夫散文诗 内容简介 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留给人类宝贵精神财富,其深刻的哲理内涵给读者以隽永的回味。其中一些名篇如《麻雀》、《门槛》、《鸫鸟》、《鸽子》、《留...
读库偷走的时光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排版疏朗,印质上佳,鹭江出版社出版★ 由出版及人生,以“书”为媒,讲述一代代读书人、写书人的经历与感悟,可供爱书人品味...
人间谬误-查尔斯.兰姆散文选 本书特色 查尔斯·兰姆的一生穷困潦倒,犹如刺棘沼泽对这个如此不爱他的世界,他却从无一句抱怨他不躲避苦难,也不诅咒人生他的摔跤,曾引...
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全译本) 本书特色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 被誉为“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 《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以文学为志业》内容简介:《以文学为志业》是三位“80后”学人的文学对话录。该对话录从自我的阅读经验、文学趣味、知识型构谈起
独自歌唱 本书特色 《独自歌唱》是作者柯国伟十年散文创作精选的首本散文集,分六辑,共20万字。该书既有心灵的喃喃自语,也有丰富的人生况味,是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本书从国际文凭(IB)课程的视角重新解读文学经典,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各领域的多部经典名著。作者钱佳楠既是资深的IB中文老师,又是作家,她...
本书在综述明清同性恋历史及同性恋书写的基础上,将明清同性恋书写置于商品经济发展、启蒙思潮高涨及新旧朝代更替的社会大背景下
《青少年居家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内容简介:《青少年居家科学健身方法指导》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学健身专家倾力打造,书
唐五代词三百首 目录 敦煌词(32首)凤归云(征夫数载)天仙子(燕语莺啼)破阵子(年少征夫)倾杯乐(忆昔笄年)拜新月(荡子他州去)抛球乐(珠泪纷纷)虞美人(东风...
《企业文化落地》内容简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对于企业文化来说,战略是早餐,技术是午餐,产品是晚餐。企业文化会吃掉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婚恋与创作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鲁迅的婚恋在其创作中的投影与折射、郭沫若的婚恋在其作品中的映照与超越、胡适的婚恋感应与诗歌创作、李金发的诗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