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丰子恺的多部散文,从这里你可以更多的了解到丰子恺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为今时读书人提供了一本更具普适性的经典读本。本书收录了《学画回忆》《旧上海》《两场闹》《车厢社会》《爱护同胞》等多篇散文。 本书配以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在阅读美文的同时,更能体验丰子恺先生漫画的独特风格,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散文集。
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 学画回忆、两场闹、野外理发处、陋巷、送考、白鹅、吃酒、车厢社会、敬礼、爱护同胞、旧上海、我的母亲、我的漫画等。
学画回忆/
两场闹/
野外理发处/
陋巷/
送考/
白鹅/
吃酒/
车厢社会/
敬礼/
爱护同胞/
旧上海/
我的母亲/
我的漫画/
湖畔夜饮/
阿庆/
中国就像棵大树/
吃瓜子/
渐/
清明/
王囡囡/
大帐簿/
中国话剧首创者李叔同先生/
两个“?”/
华瞻的日记/
忆儿时/
儿女/
口中剿匪记/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张恨水散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张恨水的散文精选集,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充盈着诗画之美,透露出一种清淡秀雅的闲逸之风,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张恨水那于寻常旧市巷陌之中寄寓...
青春诗会:离歌 本书特色 青春诗会融汇三十多年的积累,贡献给中国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新诗歌、新诗人。青春诗会为中国新生代诗歌的代表集体,极具价值。从1980年算起...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内容简介:这是托尔斯泰在1910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从1910年1月2日写起,到11月3日结束,共
《夜行》收录作家小米(豆瓣ID:小米=qdmimi)诗作九十余首,由后浪出版公司策划出版,装帧采用布面精装圆脊。同时推出限量定制版
十八岁 本书特色 这字里行间跳动的是青春的脉搏,那流畅的速写记录的是年轻的步伐,当年知青们的生活和心态仍在文字和图画中激情流动……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加缪散文集) 本书特色 聆听大师的智慧,拥有内在的丰富。周国平推荐!本书为2007年6月第2次印刷。二战后法国有两位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
黑泽明的罗生门(精装) 本书特色《黑泽明的罗生门》是杰出的东亚史学者保·安德利尔对黑泽明的电影世界一次充满冒险和洞见的发现。作者追溯了黑泽明生命中...
作者简介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英艺术家、诗人、翻译家、家具和纺织设计师,也是活动家、革命者。他是复兴英国传统纺织艺术...
我就是我母亲——陪护母亲日记 本书特色 她是豫北农村一位平凡的母亲。他是从河南煤矿走出去的一位著名作家。当得知辛苦操劳一生的母亲病倒入院,身为作家的儿子从京城赶...
戴厚英随笔全编(上中下) 内容简介 这是戴厚英遇害后我决计为她再编几部书的其中一部。原先是只想编一个选本的。因为那样篇幅较小些,书价不会太高,方便于读者购买。但...
康有为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以发动戊戌变动闻名于世的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杰出领袖和保皇派首领,还是一位卓越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
作品目录一九一二年一 周豫才告白一九一三年二 两幅手绘土偶等图的说明一九一六年三 关于废止《教育纲要》的签注一九一八年四 我
徐渭的选择 本书特色 如果你是一个美术爱好者,绝对不可错过这本书,通过本书不仅可以学到品画的知识,更可以读到画家的内心世界,了解画家与画之外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位...
楚天空阔歌声长 本书特色 处身沧浪者,即是多情人。 在遥远如梦的湘江水畔、苍梧山前,香花盛开,而后零落,美人窈窕,终归迟暮。是一处迷人心醉的美丽,是一段撼人心悸...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十论》内容简介:本书是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长期跟踪研究和深入分析的成果,是作者多年亲身参与和积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原名艾立克•阿瑟•布莱尔,出生于英国殖民地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
普希金诗选 目录 书路导航抒情诗1814皇村回忆给娜塔莎1815梦幻者致一位画家玫瑰1816歌者1817别离再见吧,忠实的槲树林致她自由颂1818致娜·雅·波柳...
夜之族 内容简介 “刘墉浪漫期作品选集”共五本,收录了我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五种风格,补上了我在中国大陆出版作品的一个空白。人生过半,以前写的好的、坏的,都成了...
人类名著闪耀时全13册 本书特色 ★ 汇集茨威格、卡夫卡、泰戈尔、埃克絮佩里、奥威尔、歌德等10位作家的12部经典★ 梁实秋、郑振铎、高中甫、张保红、潘子立等众...
声音:广州日报评论精粹 本书特色 有人形容,传媒如同一副担子,一头挑着新闻信息,一头挑着观点评论。这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评论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评论也成为现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