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丧葬》介绍了古代的礼制风俗、丧葬观念和礼俗,了解群众所蕴含的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乃至政治经济方面的丰富内涵,感受到那中国古代丧葬所浓缩和凝聚的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精髓之光。
《中国古代丧葬》不仅介绍了古代的思想观念、礼制风俗、丧葬观念和礼俗,而且还叙述了古代社会的演进过程。在书中,你可以了解:由于我国古代厚葬之风盛行,古人不仅修建了大量规模不一的墓葬,而且还把大量的财富理进了坟墓。除金银殊宝以外,还有大量的生产工具、生话用具、工艺品,几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从墓葬中,我们可以找出它所蕴舍的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乃至政治经济方面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代丧葬》:灵魂的宗教和文化意义灵魂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也是一种十分复杂而又古老的文化现象。比如基督教、佛教等都有类似于灵魂的思想或观念。基督教就相信死后复活,《约翰福音》第五章说:“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同时,基督教也相信永生。佛教虽然强调生老病死的“苦”,但也相信通过行善、积德和修炼,可以解除这种苦;佛教也相信轮回,相信地狱。这些现象说明,宗教中存在着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灵魂信仰。同时,灵魂也是一种复杂而又古老的文化现象。说它复杂,是因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对于灵魂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关于灵魂的由来、去向,它的存在,它与人、神、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没有人可以说清楚。而说它古老,则是因为在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之前,有关灵魂的信仰,便在人类的一些文化形态中得到了表达。这种表达,在丧葬习俗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和直观,它表明有关灵魂以及灵魂信仰与丧葬习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相信人是有灵魂的,至今,也有不少人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在原始人看来,人是由肉体形态和非肉体形态构成的。肉体的部分,人自身是可以看到的,但是非肉体的部分,是无法察觉的。事实上,从某个方面来说,非肉体的部分比肉体的部分更重要。因为只有肉体没有精神,人是无法存活的。古人认为所有的动植物也是有肉体和非肉体形态。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将这种所有的动植物及人类普遍存在的灵肉可以分离的信仰,称为“万物有灵论”。事实上,灵魂观念以及灵魂信仰是古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以及对世界、对自我认识非常有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想象的看法,缺乏科学依据。灵魂信仰导致丧葬出现灵肉可以分离,灵魂可以不依赖肉体而存在。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灵魂会与肉体一样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在古人的想象中,灵魂在肉体死亡之后以另一种人类看不见的形式永恒存在,并且对人类保持着影响。中国人关于灵魂护佑或祖先庇护的信仰或观念,就由此生发而来。恩格斯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恩格斯这段著名的论述告诉我们,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里,人们认为灵魂是不死的。既然灵魂是不死的,人们就必须善待灵魂;要善待灵魂,同样必须善待原来灵魂的寄生肉体。因为,善待了灵魂的肉体,可以让灵魂获得安慰,灵魂得到了安慰就能使活着的人得到平安和护佑。正是在这种灵魂信仰,尤其是灵魂不死信仰的支配下,对于死者开始了有意识的保护并摒弃了更原始的弃尸方式,*原始的丧葬文化或习俗就产生了。考古发现,原始的埋葬与灵魂信仰或灵魂不死的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种信仰,形成了考古发现中有关丧葬文化灵魂信仰的解释。在离现在10万年左右的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已有了人类有意识的埋葬。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意识地埋葬死者已是普遍的习俗。在欧洲除了用石头围葬死者外,还有随葬品和合葬墓。凡此种种都说明埋葬是有意识的。因在法国南部加龙河上游图卢兹附近的奥瑞纳克山洞发现而得名的奥瑞纳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对尸体进行特殊处理的方式是将之染成彩色,这种方式与距今1.8万多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下室中的埋葬文化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山顶洞人将人居住的上室与埋葬所用的下室区分开来,在这一区域除发现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外,在人骨的周围散布着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这一现象说明,至少在山顶洞人时期,两个世界的观念已经产生,而随葬品的出现毫无疑问地表明,原始人对来世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这是灵魂观念或灵魂信仰支配下的一种丧葬习俗。……
良常山馆图 本书特色 《良常山馆图》,96cm*68cm,清代王翚绘。原作纸本,设色,纵105厘米,横53厘米,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良常山馆图》绘一座平顶高...
[内容简介]一场改天换地的科研突破,正在悄然来临。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试图破解自己的大脑,却因种种局限而步履维艰。现今,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脑科研先驱者们不仅开...
在人生走向崩壞前,我心中最後的風和日麗……映照太宰治人生風景的最高傑作「正因為我是津輕人,才能如此肆無忌憚大講津輕的壞話。但如果其他地方的人聽到我講這些壞話因而...
藏族古日历和祭祀图谱研究 本书特色 徐丽华、牛颂编*的《藏族古日历和祭祀图谱研究》与已出版的《藏文古籍概览》同属《北京地区少数民族古籍研究丛书》系列。书稿根据《...
酒煮中国 内容简介 酒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饮料,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不同的时代、地域,不同的民族,其内涵也是千变...
中国古代地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地理》集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身,涵盖了地理、考古、历史、天文等诸...
世界语音 本书特色《世界语音》的语料范围全球化,语音数据来自近400种语言,其中大部分是作者**手调查所得。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相似音的比较分析,得到了所有可用于...
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蒙古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是紧紧围绕“自然崇拜”这一“轴心”来进行的。马桂英编著的《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
朱子家训 本书特色 《朱子家训》全文仅522字、54句话,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
《解毒师》内容简介:柳余乐出生于解毒世家,因天生血液含有剧毒,能吸引附近所有毒物,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匪夷所思的成长经历,
无语江山有人物 本书特色 《无语江山有人物》收入著名文史学者傅国涌近年来读史札记十五篇,全书各篇从史料出发,对中国近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文化名人经历往事...
在日本與美國造成風潮的家事「萬用寶」純天然強效去汙劑,替你打造一個無毒的清潔空間生活中被大量使用的化學洗潔劑,除了會對地球造成負擔外,對人體也有傷害,甚至有研究...
年轻人必知的500个国学典故:千年中国文化集粹:典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其中,数不尽的国学典...
语言发生学-理论与方法集 本书特色 《语言发生学:理论与方法文集》汇集了格林伯格讨论语言发生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世界语言发生学分类的重要论文,由威廉·克罗夫特(...
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 内容简介 大国,永远是历史星空的*亮点;大国兴衰,则始终是历史研究的不变课题。一年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献纪录片《大国崛起》再度掀起了关于这...
北京旧事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形成过程和总体布局,京派文化,京味文学,胡同和四合院,园林和祭祀,宗教建筑,老北京城的商业,老北京的文化教...
昆曲的声与色 本书特色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昆曲的起源、流变,在宫廷和民间的传播盛况,在民国和当代的命运起伏,一直讲到今天的白先...
汉字字形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汉字规范问题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汉字字形研究》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有关新字形的三个问题、汉字字形系统与印刷字形规范、新旧...
《坚毅》内容简介:很多人认为,成功的要素在于智商与情商。但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通过研究发现,坚毅的品质
怎麼那麼餓~~~?!《深夜食堂》幕後製作小組&日本最暢銷的大眾美食雜誌《dancyu》兩大出版團隊破天荒攜手合作,製作出簡單料理大學問的美食特輯.紅香腸、調味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