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掌握大量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生动的语言, 系统介绍了香港对日作战的历史, 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主要内容包括: 战云笼罩香江、百年一战、秘密大营救、地火潜行、谁来收复香港。
香港对日作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和国际太平洋战争的重要一役。香港在战争期间经历的苦难、奋斗、胜利和遗憾,与战争带给中国以及其他盟国的遭遇紧密相连。
《日落香江:香港对日作战纪实》采用历史纪实的表述形式,以翔实的档案文献为依据,借助文学对于历史场景与具体细节的想象和描述,力求如实而生动地展现昔日中、英、美三国和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英国、美国四方在香港对日作战的综合历史画卷。
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相持的岁月。孤悬珠江口外的香港,终于感受到战争的威胁。自从1841年1月26日英军侵占香港,实行殖民统治以来,香港已经百年无战事。相对于战乱频仍的近代中国来说,香港可谓避乱居安、生息繁衍的“世外桃源”。而今,这个“世外桃源”已经完全笼罩在战争的阴影里。战争的阴影在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之时便悄然降临。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在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广东惠阳县大亚湾登陆。10月21日占领广州,广(州)九(龙)铁路华段完全落入日军手中。1939年8月中旬,日军进占深圳和沙头角,与驻守香港新界中英边界沿线的英军对峙。1940年6月22日,华南日军再度进行广九作战,扫荡第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指挥的国军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重新进占深圳和沙头角,完全封锁中英陆路边界。至此,吞噬了大半个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巨兽,已经将香港这块肥肉置于嘴边。吃掉香港这块肥肉,是日本帝国向太平洋扩张的既定国策。1936年6月3日,东京城内碧水环绕的皇宫。令人赏心悦目的樱花怒放季节早已过去,即便是皇宫花园,也是好花不常开,只留下残枝败叶的凋零景象。甫及中年的天皇裕仁一身戎装,端坐在高大的御座上,面目冷峻地翻阅着刚刚摆到案上的两份奏折。奏折封面赫然写着一行大字:《帝国国防方针》、《帝国军队用兵纲领》。奏折是裕仁的叔辈、资深望重的参谋本部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呈递上来的。裕仁对其中的内容要义早就耳熟能详。自从1931年9月中旬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件,乘机吞占中国东北三省以来,军部扩大战争的欲望越来越迫切,胃口越来越大。1936年2月26日凌晨,几百名激进的少壮派官兵发动“清君侧”政变,袭击首相和大臣们的官邸,扬言要诛杀主张维持中日现状的保守派大臣和政客,推拥天皇亲政,实行“昭和维新”。天皇无法容忍这些狂妄的下层官兵随意杀戮自己信赖的重臣,下令军部讨伐叛乱。平乱后组成的日本内阁,却从此倚赖和震慑于军部干政的指挥刀下。军部向外扩大战争的主张和部署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为了与英、美为首的白种人抗衡,必须建立日本为主导的大东亚共荣圈。”“必须以经营中国大陆为首要目标,以建立满洲为中心,牵制北部正面之敌苏联,攻击背后的蒋介石。”“无论是南进,还是北进,都必须实现全国意志的统一和国家的高度国防化。”有关这一切主张和部署,裕仁已从先前的奏折和御前会议中了解得一清二楚。他要的就是日本列岛乃至全世界都向他这位天照大神的后人称臣。军部虽然有点强悍不羁,却正好充当他争霸宇内的鹰犬。既然有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作为驾驭军部的无形缰绳,他又何必对军部管束太多呢?裕仁一边翻阅奏折,一边思量着要对正在候旨的载仁亲王说些嘉勉的话,忽然发现在《帝国国防方针》的奏折里,写有“将英国作为假想敌国”的字样,不由一愣。这是他**次看见军部有如此新奇的想法。他打开《帝国军队用兵纲领》,只见第五项中写着:在以英国为敌国作战时,应遵循下列要领:作战初期的目的在于击败东亚的敌人,摧毁其活动的根据地,并歼灭由其本国驶来的敌舰队主力。陆海军作战的要领应相机制定之。裕仁抬起头,威严地盯着载仁亲王,问道:“为什么要增加对英作战一项?”对于天皇的这一垂询,载仁早有准备。不过,因为事关日后日军南进战略的取舍,他还是沉吟片刻,才字斟句酌地回答:“英国*近加强香港和新加坡的防务,国际形势不稳,为了预防万一,就加上这一项。”“朕明白了。”裕仁合上眼睛,口角边似乎露出一丝微笑。天皇垂询对英作战,认可摧毁英国在远东的根据地——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战略设想,这一消息使参谋本部上下兴奋不已。3年之后,即1939年8月,参谋本部综合有关情报资枓,精心制作成比例为1:25000的《香港附近防御设施图》。该图详细标明英军在香港各地的据点、炮台、兵营、弹药库等军事设施的位置和兵力配备情况,供大本营发给作战师团大队长以上的军官参考使用。后来利用该图攻占香港的日军第38师团参谋长阿部,回忆当初他看到该图时的心情说:“中央印刷的九龙半岛、香港地区要塞、主要阵地等地图资料,细致入微,一目了然,使人惊叹。我对平素深入侦察的参谋本部深表敬意。”这年年底,日本大本营批准1940年度对华作战计划,其中明文规定“中国派遣军在香港方面的作战要领”:一、在战争开始之后,应立即以空军摧毁香港附近的空军部队,并努力歼灭敌人停泊的舰艇。二、第21军一部应主要从陆地正面攻占香港。这里说的“第21军一部”,指的是第38师团。该师团后来编入专门负责华南作战的第23军战斗序列。1940年五六月间,德国在欧洲战场发动西线大攻势。法军一触即溃,法国贝当政府投降;英军丢盔弃甲,从敦刻尔克败退本土。德军的“闪电战”,赢得闪电般的胜利。日本朝野上下为之兴奋不已,大本营陆军部唯恐赶不上瓜分世界的“*后一趟公共汽车”,遂于同年7月3日召开首脑会议,确定采取以南进为目标的战略决策。首期作战目标,就是攻占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新加坡和马来半岛,扩张“大东亚共荣圈”。与此同时,大本营海军部也开始制订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夏威夷珍珠港的计划。即将震撼全球的太平洋战争正在酝酿之中……1941年7月29日,日军第25军不费一枪一弹,“和平”进驻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由法国人实施殖民统治的法属印度支那。远处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不甘任由日本在亚洲恣意侵略扩张,在同月25日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财产,继而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英国和荷兰也相继采取同样的对日制裁措施。正在东亚大陆上逞凶横行的战争狂人,忽然被昔日的海上列强切断赖以纵横世界的能源!这个战争狂人顿时怒不可遏。他矢志大打出手,不仅打中国,还要打美国、打英国、打荷兰!一句话,他要重新瓜分世界,要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置于自己控制之下。8月9日,日本大本营决定,以11月底为*后期限,完成“南方作战”的所有准备工作。太平洋上空,战云翻卷。
莫世祥,历史学博士,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教授。专业研究始于中国近现代史,其后延伸到港澳台历史与现状以及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等研究领域,出版有十余部专著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山革命在香港(1895-1925)》、《开放经济的比较优势:珠江口特区群及台湾的实证》、《接合与更替》、《护法运动史》。此外,编有《马君武集》、《澳门大辞典》、《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等。
陈红,《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
大清皇帝秘史 本书特色 大清皇帝们留下的是一幅幅威严显赫的历史画像,或正襟危坐,或冠冕堂皇,或英武神纵,或气象磅礴。然而,透过这些帝王之相,我们还应该看到些什么...
大清立国-明清易代-4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裂的大时代,万历朝宫廷权谋层出不穷,边关大将杀良冒功;努尔哈赤借势而起,终成明朝心腹大患,全书呈现了一...
一本就懂日本史 本书特色 《一本就懂日本史》是一部自旧石器时代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通史。它用20多万字、200多张图,通俗的小版块和丰富的史料知识来还原日...
《如何自在》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 本书特色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作者肖雄依据翔实的史料,重建了战时四川省办驿运的史实,在国民政府主办“战时驿运”对传统运...
权贵与土地-马其顿王朝社会解析 本书特色 《权贵与土地:马其顿王朝社会解析》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权贵与土地-马其顿王朝社会解析 内容简介 马其顿王朝无疑是拜占...
菊と刀 本书特色 历任美国总统必读之书诗人北塔先生经典译本全新修订版一本书看懂日本和日本人菊花和樱花哪个更能代表日本形象日本人如何看到切腹日本宅腐文化的源头在哪...
《陪孩子慢慢长大》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给父母读的亲子教养散文集。从“不焦虑、不功利、陪孩子慢慢长大”的教育理念出发,将国内
《小鲤鱼跳龙门》内容简介:2017年9月开始,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全国中小学陆续启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教材的最大特色,是突出了课
国际名人看中国:求生朝圣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未曾出版的手稿,包括若干未经编排的独立篇章。这些文章既有海伦对冷战时期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女性等领域的敏锐洞...
图说天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明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体裁多样,通过精心选取的一千余个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地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
《知寒轩谈荟》的主编郭则沄(1882—1946),字蛰云,号啸麓,祖籍福建侯官,生于浙江台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庶吉
本书分别以“女性社会”、“女性之死”题名:上篇“女性社会”期望以个案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
文史 2000年第二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史》2000年的第2辑,书中收了王晖、王子今、阎步克等等诸位学者的《周代殷周二礼并用论》、《两汉的少年吏》等论文。这...
《牛津通识读本:战争与技术(中文版)》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释了技术与战争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介绍了历史上改变战争走向的诸多
1911-1912亲历中国革命 本书特色 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采访+第三方立场=*真实客观、*接近本来面目的历史!一位普通在华外国人对当时时局的实地观察与切...
《十七史商榷》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考证学著作。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成就固然
近代经世小儒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世势多变,各类人才,承受冲击淘洗,波逐浮湛者有如恒河沙数。世变莫测,风云险恶,适足摩荡英豪圣哲,砥柱中流,卓异自立,以膺此千古...
解封民国 内容简介 2007年至2008年,蒋介石再度走到争议的十字路口。海峡那边,“去蒋化”正进入高潮,数百座铜像被拆除甚而切割,“中正纪念堂”改名“台湾民主...
《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研究》内容简介:《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研究》为论文集,主要对文化产业新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研讨和分析,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