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第1册,讲述先秦及秦的历史故事。
畅销台湾三十余年,获奖*多得历史读物:台湾金鼎奖推荐奖;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台湾中国文艺奖章;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评鉴特优青少年课外读物;台湾民生报“校园好书排行榜”票选**名;台北国际视觉设计展插画类金奖。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荣、林海音、宋楚瑜、郭为藩、侯文泳等一众名家倾力推荐!
吴涵碧女士编著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可以说是及时弥补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逐渐被大众忽略所造成的缺憾,它不但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知识,就连成年读者,也一样地乐于把这套极具功力,可读性又高的书,放在案头,作为随时补充自己历史知识而又轻松可喜的一份读物。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务使读者轻松明了其中要义;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当下世界,节奏快极,全球连系如一村庄,世事纷繁逾百年前十倍百倍,人置身其中,机会与灾祸此去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判断与执行,极需智慧。智慧何来?一为“故智”,一为“当下之智”,前者深埋历史典籍,后者浮于当下时势。紧握大地者,方能枝叶参天,读史以求得“故智”,实有非凡意义。对此,成人固然,对于少年儿童,用“故智”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读史的兴趣,对于他们的将来,影响尤为深远。
由于历代史籍都是文言作品,现代的孩子不但不能看懂,而且古籍所论,脱胎于古代专制社会,中小学生缺少分辨能力,难免陷于困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让他们获得干净的历史智慧,更要像保护宝剑锋锐一样,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需要儿童历史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在历代史籍的基础上,有极大程度的变易;要求写作者不但要极有爱心,更要富于才华和坚忍不拔的耐心!之前亦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把这项工作做得*完备,*成功的,莫如台湾学者吴涵碧先生,她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在台湾中小学生乃至成人当中获得长时间热烈捧读,是极有成就的历史巨作。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吴涵碧从浩瀚的典籍当中,选取富于教益的人和事,以此为主题,写成孩子喜闻乐见的短篇故事,自远古时代写起,一直写到明代中叶,一个一个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连缀,即成粗线条之中国历史轮廓。全书凡1075个故事,200万言,俨然一部大型的中国通史。创作时间逾20年,所费心力极大。
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吴姐姐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虽偶有采择,然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之相对照。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而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所讲故事当中,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也不吝排列他们的善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让他们获得公正的评价,她希望读者能放下成见,懂得正确全面的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所讲历史故事,目的并不是在于让小读者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以历史开启小读者智慧,使孩子变得聪明。故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而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而又富于情趣的情节,务使孩子读了便能明白其中的要义。
为了让读者易于走进来,吴姐姐的历史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每篇故事皆两千字以内,小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历史既是一种智慧,亦是一种情怀。只有在真情怀的指示下,智慧才可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吴姐姐有意于让孩子得到历史的真情怀与真智慧,有意于让他们懂得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本民族的杰士。在故事当中,吴姐姐一再展示专制社会所造就的苦难,指示受迫害者固然失去生命,而*高权力者皇帝,也不能成为其中的胜者;当秦桧狡计得逞时,吴姐姐教诲读者,历史的评判从来便是公正的,坏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当岳飞含冤负屈,死于风波亭时,吴姐姐更是充满感情地告诫读者,中国人不以*终的成败论英雄,而是重视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这样的论言,穿行文中,皆自然流出,不但极有见地,亦亲切可观。
吴姐姐的*大目的,是希望《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能成为大人与孩子全家共读的好书,以实现中国人“忠厚传家,读书继世”的传统。故虽是轻松的历史故事,但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富于趣味,亦极讲求情致与见地,以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沟壑。事实上,她非凡的才华与爱心,让她在这一点上取得极大的成功。《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无论是在报纸当中的连载,或是一次次的结集出版,都拥有极广泛的读者,上到老人、教授学者,下到孩子、一般读者,都成为她热心的追随者。《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全台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也让台湾众多的家庭里老老小小,在轻松愉快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我社此次引进,做了如下改动:
一、将全书依朝代先后,不改变原文次序,分成四辑,共十五册。
二、将书中所提年号加了公元年予以对照,比如“洪武元年”,改为“洪武元年(1367年)”,以方便读者准确把握年代。
三、将书中部分疑难字加了汉语拼音,以方便读者准确读音。
四、为全书选配了近千幅插图,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本书篇幅宏大,编辑时间有限,其间错漏,当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批评指正。
中国人故事的开始
人们常说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确实是很长的岁月,但是中国人的故事并不是从五千年前开始,也不是从五万年前开始,而是从五六十万年前开始。
大约在五六十万年以前,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有原始人类的出现。一九六三年在陕西省蓝田县,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两块头骨,用科学方法鉴定的结果,认为是原始人类的头骨,年代距离现在约六十万年前,考古学家们把这两块头骨的原始人类称为“蓝田猿人”。所谓“猿人”,就是界于猿与人之间的动物,许多科学家认为猿人是人类由猿形演进成为人形的一个中间型,所以可看成是原始人类。
不过,我们只发现蓝田猿人两块头骨,对于蓝田猿人的形态和生活都不太了解。我们比较了解得多一些的是“北京猿人”。
在清朝末年,上海和北京的中药铺里就出现一种叫“龙骨”的药物,中医师的药方里有时也就加上这味药,但却不知道这“龙骨”究竟是什么动物的骨(因为我们还没有人看过“龙”,我们中国人画的龙只是想象中的一种动物形象),有位德国教授把“龙骨”带回德国去,用各种科学方法来分析,才发现“龙骨”实在是远古时代哺乳类动物的骨骼化石。从此,许多外国的科学家和中国的考古学家合作,共同去追寻“龙骨”是从哪里挖掘出来的。
考古学家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在北京附近的房山县有个叫“周口店”的小村子,有很多村民都收藏了不少“龙骨”,考古学家们在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发掘出许多原始人类的化石,这些化石中有头骨、大腿骨、手臂骨、手腕骨和牙齿等,经过详细的科学鉴定,考古学家们宣布这是五十万年前原始人类的骨骼,并且命名为“北京猿人”,又称为“中国猿人”,简称为“北京人”。
在周口店,除了挖掘出来骨骼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兽骨、石器、木灰、果核、植物种子等,让我们可以推测出北京人的生活情形。
北京人的个子不高,男性大约身高一百五十六公分左右,女性大约一百四十四公分左右,他们的前额向后倾斜,眉棱突出,鼻子宽阔,颧骨宽大,嘴巴前突,颈部肌肉发达。
北京人以打猎为生,*主要的猎物是鹿,此外还有牛、马、野猪、象、虎、豹、熊、狼、骆驼等。北京人当然不能仅靠赤手空拳和那些凶猛的野兽搏斗,他们已经知道用石器当作武器,他们使用的石器并非原始的石块,而是用敲击的方法把石块制成像刀的片器,像斧的砍器和像镖的核器。这些石制武器有很大的杀伤力,所以才能猎杀许多凶猛的野兽。
北京人虽然不是我们现代的人类,但他们已经知道用火和制作工具,这是其他动物所做不到的,可见他们已开始具有人类的智慧。
一九三○年,考古学家在发现北京人的同一山顶上又发现了一个洞穴,从这个洞穴中,发掘出很多骨骼和器物,考古学家们鉴定这是大约两万年前的人类,而且已经是真正的人类,不是猿人,于是称这一批发掘出来的遗骸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家庭组织,过着群体的生活,死后有埋葬的习惯,而且还会把死者生前的衣服、饰物和用过的工具一并殉葬。
山顶洞人过的是渔猎生活,他们狩猎的目标*主要是梅花鹿、赤鹿和羚羊,他们也开始会捕鱼。
山顶洞人已知道爱美,他们会缝制衣服,还佩戴一些饰物。此外,他们使用的器具以石器和骨器为主,石器多用燧石、火石、砾石和石英制成,除了片器、砍器、核器之外,还有石珠,似乎是用来作为装饰品。他们制作石器的方法比北京人进步,先把石头敲击成一个粗略的模型,再加以琢磨,所以,山顶洞人的石器看起来比北京人的石器精致多了。他们也使用骨器,常用的骨材是牛骨、鹿骨和鹿角,有些骨器不但表面刮削光滑,而且还有雕刻的纹饰,这似乎是中国人*早的艺术品了。
我们虽然不能肯定说北京人是中国人的老祖先,但是,这种原始人类的北京人的确在中国的土地上活动。山顶洞人已经是真人就是真正的人类,有了初步的文化,同样也在中国的土地上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把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当作中国人故事的开始。
作者吴涵碧女士,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未有间断,本书即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闪击利刃:二战德军步兵武器装备风云录》着重介绍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制的各种步兵武器。《闪击利刃:二战德军步兵武器装
高昌王国传奇-吐鲁番不寂寞-原创白金版 本书特色 《吐鲁番不寂寞?高昌王国传奇》是首部完整且系统展现植根于吐鲁番的高昌王国历史的著作。作者为西域历史研究的80后...
国宝流失之谜 本书特色 八乎其内,出乎其外。——郑孝燮文物承载历史、记录文明,乃国之瑰宝。忠如同志揭示国宝之谜,功莫大焉。这需要更精深的学养、扎实的考证和非凡的...
《美国华裔老年人的虐待与忽视》内容简介:作者在美国凤凰城华裔人群中搜集定性和定量的一手数据,设计老年虐待和忽视的评估量表,
新世界史(第1卷) 本书特色 ◎新视角:摒弃以"民族国家"历史为中心、由点到面连缀成世界史的固有思路,以全球视角对各文明的有机联系与互动进行跨区域的总结,呈现三...
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内容简介 本书直面1947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历史性转折:二十年来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
本书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介绍了公众舆论的本质和起源,是该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作者简介 约翰
上帝之鞭 本书特色 刘衍钢、余太山、李锦绣编著的《上帝之鞭(精)/丝瓷之路博览》解密公元4—5世纪之间,由于亚欧大草原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匈人横扫罗马世界之谜。来自...
五星出东方-上古神话演义-第二卷 本书特色 本卷讲述帝尧巡守南方、西方等地,寻访贤人传位、舜诞生及九耕历山以德化人等事迹。其中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如逢蒙射羿、嫦娥...
《内战之殇》内容简介:☆长久以来为历史学家所忽略的西班牙内战的另一面 ☆20世纪西班牙历史学者集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权威之作 ☆严
张献忠剿四川真相 内容简介 四川学者郑光路耗时数年的心血之作《张献忠剿四川真相》,以翔实可信的史料,通过剖析家喻户晓的著名历史人物张献忠的种种“真相”、“谜案”...
《新编变态心理学》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较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人的心理活动异常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避免心理异常、保持心理健
中国史学名著-[新校本] 本书特色 《中国史学名著》系钱穆先生为博士生所开“中国史学名著”课程之讲课实录。每讲举出历代有关史学之代表著作一二种,标为讲题,有《尚...
学史门径详说 本书特色 吕思勉先生自学成才,著作等身,是近代不多见的贯通经、史、子、集的史学大家;数十年的教学经历,又使他对教授中华文史颇具心得。本书汇编吕先生...
姑妄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在我社出版六卷本《张鸣精品集》之后的又一本全新的历史文化随笔集。张鸣教授在六本精选集的梳理和沉淀之后,取得了写作上的...
贝影寻踪 本书特色 安琪所著的《华夏文明之源:贝影寻踪》是“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 ”之一。《贝影寻踪》由“剺面胡俗今何在”“河西安氏漫议”“贝影寻踪”“寻...
《气候变化的政治》内容简介: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都要快,而且气候变化对每一个国家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
【函套装】故宫文物大典(共4卷) 内容简介 故宫博物院以明清两朝的皇家宫阙为院址,其建筑羣落巍峨壮丽、金碧辉煌,庋藏的文物珍品浩如烟海。《故宫文物大典(套装1-...
孙宝瑄日记 本书特色孙宝瑄,一名渐,字仲玙(一作仲愚或仲瑜),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孙氏结交多一时名流,其中不乏...
《平静的风暴》内容简介:除了场景中的男女主角,没有人知道这无耻的情欲的任何细节。《平静的风暴》是萨冈较为后期的作品。小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