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灵魂丢失国度的歌哭者
鲁迅的暗功夫
旧屋檐下的张爱玲
萧红与黑土地上的亡灵们
《民国文学十五讲》集合了孙郁先生多年来在文学领域阅读与研究之所得,以突破流行模式与主流官方话语体系的个性体悟,论述民国时期的文学风气与流派,品评作家和作品,精彩淋漓。共分15个专题,内容涉及新文学、旧派小说、旧诗词、新诗、左派小说等文学概念,以及鲁迅、周作人、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萧红等多位作家及其作品。
比如向我们揭示了鲁迅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暗功夫”,其在金石学、考古学、科学史、文字学、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上面的广泛兴趣与驳杂的知识谱系,鲁迅语言的后面事实上是“拖着历史的长影”,才会有这样的厚度。又如,写张爱玲,说“她读人的时候,很是苛毒,连灵魂后的影子也不放过,将阴暗的东西一并钩出,也够得上是灵魂的审判者了”,又说她“是宁静的、傲视天下的独行者,她也有悲悯,但没有底层人的寒碜感”……都是很深刻的见解。
作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孙郁的文字优美洗练,能将文学史这样偏学术范畴的作品写得别开生面,毫不枯燥,读来趣味盎然。
《民国文学十五讲》集合了孙郁先生多年来在文学领域阅读与研究之所得,以突破流行模式与主流官方话语体系的个性体悟,论述民国时期的文学风气与流派,品评作家和作品,精彩淋漓。
作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孙郁的文字优美洗练,能将文学史这样偏学术范畴的作品写得别开生面,毫不枯燥,读来趣味盎然。
鲁迅的暗功夫
鲁迅是人们*熟悉的名字,又是*陌生的人。我们几代人,都不太容易理解他,那原因是在不同的语境里。现在研究鲁迅的,主要是中文专业的老师,鲁迅形象,也多是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里面的话语塑造的(以前是意识形态塑造的,这里不去谈它)。这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呈现不出其知识结构,面目就不太清楚。如果看鲁迅的藏书,就会发现,他的知识很驳杂,兴趣亦广。除了文学之外,金石学、考古学、科学史、文字学、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学的著作都有,这构成他知识谱系的全面。鲁迅的藏书被完整保留下来,有14000多册。我们翻看这些遗著,内容丰富,好像一个学者的书单一般。但我们读鲁迅的书,不太易发现这些书籍的影子,这些东西都是藏在文本的背后。我的朋友刘思源说,鲁迅的伟大在于有暗功夫,确是不凡之论。暗功夫是摸不到的,是虚的存在,但爆发起来,却有大的内力。他同时代一些学者和作家读过什么书,我们容易知道,比如胡适和周作人读的书非常多,从其学术随笔都能够看到。鲁迅不是这样,他的文字很漂亮,表面似乎没有什么,但背后有一个东西支撑着。这文本背后的东西是模糊的,几乎看不见,而且作者又不愿意表白。但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些文字是在深水里浸泡过的,藏有诸多的信息。当代的小说家,语言过关的没有几个,因为语言文字的那种温润、古朴,拖着历史长影的句式基本上都消失了。所谓暗功夫,即词语背后的存在,它不显现,但在无形里存在着,而且一定程度决定了词语厚度的有无。
许多人注意到鲁迅对传统的认真态度,印象是菲薄的时候居多。可是他把传统*好的东西都继承下来了。鲁迅藏书里面有许多音韵训诂的书,数量可观。他曾经想写一本专著叫作《中国字体变迁史》,这个可能跟章太炎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另外,鲁迅对《嵇康集》前后整理了20多年,用功很深。《汉文学纲要》和《中国小说史略》都是有修养的人才能够写就的。他在乡邦文献和野史杂记的研究方面下的力气令蔡元培和胡适都叹为观止,以为难以企及。他在整理古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他后来看到胡适搞考据文章,不觉为奇,还有些挑剔。因为小的时候是受浙东文化的影响,王充、章学诚等人的某些东西在他身上得以体现,我们甚至在鲁迅的文字里面会感受到黄宗羲、陈老莲的片影。他古文功底很深,1909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用的就是一种古奥的语言,那是一种被弃置的语言,六朝以后人们不再使用它了。这个也是受章太炎的影响,章太炎认为清代文化已经被污染了,汉语已经不纯净,觉得周秦汉唐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如果我们梳理一下鲁迅的词语,你会发现,他早期的文字里面庄子、孟子、韩非子的那种意象都有一些,后来因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些词语隐到了深处,反而不易见到了。
鲁迅说过一些极端的话,给人以假象,好像蔑视传统。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京报副刊》搞了一个青年必读书活动,当时很多学者都推荐了中国古代文化顶级著作和西方的一些经典著作,鲁迅却交了白卷。他说从来没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他认为青年人现在不要看古书,要多看西方的书,古书是有毒的。当时政府提倡读经,鲁迅觉得传统的书籍成了统治者的工具,古代典籍易变为权力者的附庸。这种语境下的话是不得已的表达,其实不能都代表他的深层态度。
在他眼里,中国搞艺术的人有创新的不太多,主要原因是没有世界的眼光。他跟陈师曾关系非常好,两个人一起讨论过中国的绘画、中国的文学,有很深层次的交流。他们都认为中国士大夫那种写作和表达方法出现了问题,就是说中国人已经不太会表达了。他们的表达基本都是明清以来的一种东西,顶多像桐城派那样的复古倾向,学韩愈这样的一种笔法,自我的东西殊少。他认为这些基本是内部循环的文字,没有敞开的气象。鲁迅写作的年代,同光诗人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还较活跃,南社的柳亚子也有相当大的地盘,但他们都在古人的思维里盘旋,要么崇仰宋诗,要么追踪唐代的李杜,大家多是因文造情,它不能够伸展出人的内心*深切、*隐秘的具有智性的东西,或者说心灵和上苍不能够交流,也不能跟历史交流,更不能跟当下交流。那样的写作是在古文的那种游戏里边来打转的,生长不出智慧来。到了鲁迅这里,旧的被新的东西渐渐取代,是新里有旧,旧中带新。陈师曾在天津讲的是《中国绘画史》,鲁迅在北大讲的是《中国小说史略》,都有自己的审美尺度,以及新的期待。他们把新的元素加入自己的创作里,无论是陈师曾的文人画,还是鲁迅的小说,都是新时代的产物。我们要对比一下他们的学术著作,都是开创性的。郭沫若先生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双璧,其实真正来看应该是陈师曾和鲁迅这两本书更重要,因为它们贯穿了整个中国艺术的历史。这两本书写的过程参照了域外的审美理论,气韵与同光时代完全不同了。
……
孙郁,1957年出生。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主要著作有《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写作的叛徒》《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百年苦梦》等。
《永恒的骰子:巴列霍诗选》内容简介:本诗集选秘鲁诗人巴列霍代表作品100首,共涵盖其诗集四部《黑色的使者》《Trilce》《人类的诗
毛泽东诗词笺析 本书特色 易孟醇编著的《毛泽东诗词笺析》自1989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广受好评,已再版2次。现增订出版第4版,以纪念毛泽120周年诞辰。本...
牛棚杂忆 本书特色 本书为季羡林自传文集系列之一。记录了作者本人在文革期间的遭遇和经历,并用极为真切、理智的笔触,描写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群知识分子身上的事,同时...
郁达夫海外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原编成于一九八五年,正逢他在印尼遭日本宪兵队杀害四十周年,由于各种原因迟至一九九○年才出版,而刘尊棋先生为本书写的序文和我写的《新...
动物农庄 本书特色 马诺尔农庄一只名叫老梅杰的猪在提出了“人类剥削动物,动物须革命”的理论之后死去,几个月后,农庄里掀起了一场由猪领导的...
圣-琼·佩斯诗选 本书特色 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演讲中追溯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渊源,尤其提到,”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大诗人圣...
作品目录目录 我的创作生涯 三十年代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我的季候 透明的夜 大堰河――我的褓姆 叫 喊 芦 笛 ORANGE 巴 黎 马 赛
曾希圣文选(1939-1961) 目录 **章 湖湘文化与湖南近代文学概况一、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二、近代前期湖湘文化的进步与保守三、近代后期文学概况及其特征四...
饮水园 本书特色 《饮水园》是一部以古玩生意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小说借一个设计精巧的古玩骗局,反映20世纪初那个大动荡的时代,金陵一个世家大族的变迁。小说中的人物...
《告别放映室:蔌弦近作选2014-2015》,“杜弗·诗歌手册”第四辑,050号。收录诗人蔌弦2014-2015年近作22首。杜弗书店,是一家致
尔乔留给世界的 内容简介 《尔乔留给世界的》收录了其诗歌、漫画作品。内容主要包括:永远的怀念(代序),文字,绘画,钢笔线描:梦游手记,钢笔线描:哲理漫画,钢笔线...
种子 本书特色 《种子》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作者蔡铮将笔墨集中在一段特殊的岁月,写了一些挣扎在底层的乡村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及心灵的轨迹。都是些简单的关于吃和穿...
夜莺与玫瑰-附赠精美英文原版书 本书特色 1、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诗人、戏剧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
《社会心理学》内容简介:本书以个体社会化视角为切入点组织全书内容,并在尊重现有西方社会心理学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尝试将有中国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李商隐诗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是唐诗里的一朵奇葩,其构思新奇,风格婉约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成为...
窗外清音-池塘春草 内容简介 谢灵运(384-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一带)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谢玄,为东普名将,曾任淝水之战的前敌指挥之一,都督...
王强,于清华大学获得工科硕士学位后,曾在短短七年间从国内电脑公司的底层员工飙升为IT行业外企在华机构高层管理者,堪称职场精英、商战高手。后曾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并涉...
一个老兵的战争史 本书特色 我虽然只是一个兵,把自己的经历记下来,也是我的愿望.这些经历还是要说一说,如果不说说,对不起死去的战友,他们讲不了话喽,不要忘了那些...
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全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我的精神家园》:阴阳两界逾十载,似水流年;金银铜铁铸时代,地久天长。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全集-第二卷 目录 序我是...
波伏瓦美国纪行 内容简介 1947年1月,被《纽约客》誉为“*美丽的存在主义者”的波伏瓦拿着灵魂伴侣萨特的介绍信抵达美国,展开为期四个月旅行。1948年,她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