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汗吾、涂文学、别道玉编著的《武汉里巷故事》介绍了武汉近代里巷的历史发展轨迹,选择三镇中的五六个区域板块,将三镇划分为汉口老城区、汉口老租界、汉口“模范区”、汉口老市府周边、武昌老城区和汉阳老城区等,将其中有代表性里巷的前世今生,做一些比较通俗的介绍,方便有兴趣的读者阅读,从故事中增加对武汉历史文化的了解。
编辑推荐
历史是一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生动画卷,而故事则是组成其间的一个个生动细节描述。因为故事,历史显得如此生动,因为故事,历史永葆青春活力。
《大武汉故事丛书》编纂旨趣意在通过讲故事彰显武汉城市的“地方性”。本书将是一部充满浓郁“汉味”“汉腔”的武汉文史读物。读者从书中将会看到三镇鼎立两江汇、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独特的城市风景,感受到武汉人豪放劲朗、趋新尚变、敢为人先的鲜明个性,体会到武汉开放包容、崇实尚利、浪漫时尚的汉韵楚风。
王汗吾、涂文学、别道玉编著的《武汉里巷故事》为其中一册,为读者介绍武汉近代里巷的历史发展轨迹。
序言
历史是一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生动画卷,而故事则是组成其间的一个个生动细节描述。因为故事,历史显得如此生动,因为故事,历史永葆青春活力。中国传统历史记叙中就一直有“叙事”的传统。无论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皇皇巨著——《史记》,还是被梁启超称为“天地一大文也”的洋洋万言——《资治通鉴》,其叙事详明、脉络清晰、网罗宏大、繁简得宜,无一不凸显了其讲故事的高明,也因此奠定了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当下,在历史研究领域正兴起的“社会史”、“生活史”等学术新潮,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对这一叙事传统的回归和升华,其研究更侧重于社会生活领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更关注于普通人群的喜怒哀乐。长江出版社此次编纂出版的《大武汉故事丛书》可说是对中国传统历史叙事和当下历史研究前沿的一次极富意义的回应。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换言之,城市并不是冰冷的生硬的钢铁丛林,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自我的生命有机体。如果说一个城市的纵向发展构成了其自身的骨架,那么城市所独有的一个个故事则是充斥其间的血肉经脉。正是因为这些故事,城市才变得丰满而具体,感性而优雅。在中国如此众多的城市中,唯有“武汉”和“上海”能冠之以“大”。正因如此,在大武汉这方热土中,产生了多少可歌可泣、悲喜交集的故事传奇。从3500年前盘龙城来无踪去无影的崛起与消失,到1700年多年前夏口、鲁山、卻月三城的修筑,从大禹疏江导汉演绎“江汉朝宗”的神话传说到关羽洗马长街卓刀成泉的英雄传奇,从徐寿辉天完政权的昙花一现到太平军三克武昌的惨烈战事,从“十里风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四大名镇”到“缔造多从江汉起,登临不觉亚欧遥”的“东方芝加哥”,从“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国药世家叶开泰到“都督创造了民国,我创造了汉口”的“地皮大王”刘歆生,从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绝唱到屈原行吟东湖泽畔的不朽篇章,从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七律之首”到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魂牵梦萦,从武钢“一米七轧机”的战略引进到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首开先河,从东风下山落户武汉到“光谷提案”建设创新高地,一个个故事串起了武汉发展的历史脉络,一页页篇章写就了武汉的鸿篇巨制。故事改变着武汉,故事影响着武汉,故事成就了武汉。
今天,我们讲大武汉故事,是对古代讲故事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讲大武汉的“盘龙古城”“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东方芝加哥”等故事,记录城市绚烂历史,传承城市美好记忆;通过讲大武汉在明清、晚清和新中国曾经有过的三次辉煌,揭示武汉崛起的奥秘,读史明智,鉴往知今,从而开启城市光辉的未来;通过讲大武汉的江汉朝宗、晴川历历、白云黄鹤、灵山秀水,让更多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武汉、爱上武汉,增强对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的自豪感和家园感。总之,通过讲大武汉故事,去描绘城市之美,展示城市之变,启迪城市之思,从而传播武汉声音,弘扬武汉精神。
在《大武汉故事丛书》的众多作者中,或是土生土长的老武汉。或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移民”;或为历史专业研究者,或为武汉本土历史的爱好者和发烧友。正因如此,这套丛书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有关武汉研究书籍的一些特色。其一,这是武汉人讲武汉自己城市的故事。故事里写就的是武汉的兴衰荣辱,故事里描绘的是武汉的风云变幻,故事里既有武汉古老、沧桑的“从前”,更有武汉鲜活、灵动的“今生”。他们了解武汉,熟知武汉,热爱武汉。识得武汉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城中,作者们的笔端充溢着对这座城市的大爱之情,字里行间传递着对这座城市未来的深刻期待。这些都能让听故事的读者产生强烈共鸣,共同记忆武汉峥嵘往昔,共同感知武汉本土文化,从而产生深刻的心灵互动和价值认同。其二。这是用武汉话讲武汉的故事。《大武汉故事丛书》编纂旨趣意在通过讲故事彰显武汉城市的“地方性”,因此,这将是一部充满浓郁“汉味”“汉腔”的武汉文史读物。读者从书中将会看到三镇鼎立两江汇、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独特的城市风景,感受到武汉人豪放劲朗、趋新尚变、敢为人先的鲜明个性,体会到武汉开放包容、崇实尚利、浪漫时尚的汉韵楚风。
多年前,我在为《武汉史话丛书》撰写编撰缘起时,曾言:“城市历史的记忆材料不仅仅是一种读物,它还是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透过它,人们能触摸城市往昔和现在的心跳,与城市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这种神交式的精神对话中找到重塑现代城市精神的原点,开拓城市新的美好的未来!”愿《大武汉故事丛书》能为传承城市记忆、传播城市本土文化价值观、重塑城市精神尽绵薄之力!
是为序。
乙未秋月于后官湖畔之自在心舍
炎黄文化研究-第十六辑 本书特色 《炎黄文化研究(第十六辑)》主要内容包括:文明对话与文明冲突、《炎黄文化研究》与文化走出去战略、葛天氏与葛天氏之乐、炎帝文化蕴...
书山囊语 本书特色 《书山蠹语》是作者顾犇以书蠹精为名所写博文的精选,涉及作者的工作、研究、业界交流、各地见闻和爱好等各个方面。**部分“书城印记”,主要包括从...
美人装扮 内容简介 本书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从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装扮入手,介绍她们的妆容、衣裳、鞋袜、佩饰等,并收录关于女子装扮的雅闻趣事,透视中国古代女...
筷子、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 内容简介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本书从饮食习惯中的筷子和刀叉入手,研究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包括有...
乡土中国-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代表作。沿着作者的思路,能够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成书较早,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
孝经大义 本书特色 本书疏通《孝经》大义,以推明圣人立孝为教之大义。其间以西方神教、哲学相对照,以见圣人之教之易简而广大,无所不通,欲知人类普适的教化之道,其唯...
干春松,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儒家思想研究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本书特色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收入作者耿云志关于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的论文...
生态批评的空间 内容简介 在21世纪,生态学似乎已经成为一门“颠覆性的学科”,它将要“颠覆”的是300年来支配人类社会突飞猛进、为所欲为的价值观,世界观。“ 颠...
中古近代汉语探微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论文32篇,有对汉语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的关系的论述,有对当前中古、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的综述和展望,也有对该领域一些研究...
龙图腾-中华龙文化的源流 本书特色 每个炎黄子孙都要看的一本图书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把自己视作龙的传人。但是,什么是龙?为什么称中华儿女为...
数学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从通俗易懂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和数学历史出发,讲授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让读者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以及数学与人类文明的密切关系...
作品目录一 有女同车二 走!走到楼上去三 银宫就学记四 童言无忌五 天才梦六 到底是上海人七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八 更衣记九 公寓
现代实用编辑学 本书特色 《现代实用编辑学》由编辑活动的历史发展与编辑学研究、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编辑加工技术规范与工作程序、图书生产基本知识、图书编辑工作、报...
大师的国学课 内容简介 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什么...
文明之谜 本书特色 《文明之谜》: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认识地球、宇宙、文化和自身的历史。我们无法回避祖先的终极询问: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帝王興干戈,佳人傾城國,曳地糾纏的鴛鴦藤,似情緣難解的人生……長安落玉坊出了個娘娘,成就了金玉聲名鵲起的坊主身分,也讓她真正捲入宮廷政爭的一潭深水。而慾望真能吞...
探索中华古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滥觞、中华文明的兴盛、丰厚的中华物质文明、意境悠远的中华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文明等。探索中华古文明...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中华大字经典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大字排列,疏朗有致,为老年读者提供阅读方便。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中华大...
云贵高原的西南夷文化 内容简介 全书共五章。内容有:西南夷早期文化、西南夷青铜文化、昆明与昆明文化、羌人与羌文化、夜郎与夜郎文化等。云贵高原的西南夷文化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