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康宝成先生所著的与cctv百家讲坛《戏里戏外说历史》栏目相配套的图书作品,精选了喜闻乐见的三个主题:《长生殿》与杨贵妃、《赵氏孤儿》纵横谈、杨家将戏曲与宋辽战争。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文学作品的考证与戏曲故事的分析,从多样丰富的戏剧传说中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形象与史实。全书语言轻松明快、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一直是传统戏曲的主要题材,三国戏、关公戏、包公戏,水浒戏、杨家将戏,元曲、昆曲、清代宫廷大戏、近代新编戏曲,这一部部丰富多彩的戏剧,不仅仅是“角儿”争奇斗艳的舞台,也是百姓喜闻乐见、口耳相传的历史。
生旦净丑台上岂无台下事,刀枪剑戟戏中自有戏外人,如果说真正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是时间长河中沉沉浮浮的浪花,那么文人们创作的“二十四史”就是长河中星星点点的珠贝,而戏曲中的历史便是那长河上升起的迷人的雾霭,河边飘动的悠扬的歌吹。我们欣赏她,我们迷恋她,不仅在于她背后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在于她似假还真的朦胧之美。
“百家讲坛”新晋主讲人康保成老师,于历史长河中取一瓢饮,浪花之纯、珠贝之亮、雾霭歌吹之美一一展现。杨贵妃与《长生殿》、赵氏孤儿、杨家将,戏里戏外,到底多少故事真假难辨?脸谱背后,是怎样的历史人生?不妨【端正好】,听听我们的【叨叨令】,瞧瞧我们的【忆王孙】,品味历史中的“唱念做打”,看看戏台上的“悲欢离合”。
《赵氏孤儿》杂剧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在《左传》《国语》等先秦史料中根本没有出现过。到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这三个人物一起出现,而“搜孤救孤”的故事也随之形成。
《史记·赵世家》先记载了赵氏被灭族一事: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为了追究灵公被杀一案,不顾韩厥的反对,“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左传》称赵婴,本书在提到《史记》或以《史记》为蓝本创作的人物时称“赵婴齐”,其他情况均称“赵婴”)等赵氏一家全部灭族,史称“下宫之难”。接着,就发生了“搜孤救孤”的故事:
在赵朔等人被杀之后,赵朔的妻子(成公的姐姐)当时怀有身孕,就到宫中藏匿起来,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后在宫中搜索。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谋划救孤,用他人的婴儿假冒赵氏孤儿,“藏匿”在公孙处,由程婴出首“告密”。于是假孤儿与公孙杵臼被杀,真孤儿则由程婴藏在山中。十五年后,景公患病,让人算了一卦,说是赵氏的冤魂在作祟,景公这才从韩厥口中得知赵孤未死,于是与韩厥谋立赵武——赵孤已有了自己的名字,曰“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到赵武二十岁时,程婴不顾赵武的一再劝阻,毅然自尽,以报答二十年前“下宫之难”的遇难者,包括长眠于地下之公孙杵臼。
很显然,《赵氏孤儿》杂剧的核心事件——搜孤救孤,就是在《史记·赵世家》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尤其是屠岸贾两次搜孤与公主藏孤,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救孤、合演双簧这两个情节,在《史记》中记载得十分生动,为杂剧的细节描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蓝本。先看屠岸贾的**次搜孤和公主藏孤的细节:
居无何,而朔妇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
请注意,这里的“居无何”,指的是赵朔被杀后不久。也就是说,孤儿赵武是赵朔的遗腹子。而身为公主的赵朔之妻,是冒着极大风险藏匿起孤儿的。很显然,杂剧《赵氏孤儿》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将公主塑造成一个烈妇的形象的。
“夫人置儿绔中”的“绔”,与现在有裆的裤子不同,而是“胫衣”,只有两条裤管而无裆,拉根带子系在腰上。现在有些地方还穿套裤,与古代“绔”的款式相近,只不过穿在长裤的外面。如果现在穿这种“裤子”,而又无外衣罩住,简直难以想象。其实,古人在绔的外面,往往用一条围裙状的服饰将下部遮住。上古之时,人们用兽皮或树叶把腰部以下围住,用作遮羞,写作“”或“芾”,后来的“蔽膝”就是这种上古遮羞物的遗制。此外还有“裳”(cháng常),也就是下裙,用于遮蔽下体。衣、裳、绔三者并用,就可以将身体全部覆盖住。由于“绔”都穿在里面,所以常用质地较差的布制成。有钱人穿的绔称“纨绔”,纨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纨绔子弟”一词就由此而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
回到《史记》。赵朔妻把婴儿放在“绔中”,外面再用围裙盖住,躲过了屠岸贾的搜查。这个细节,在舞台上不好表现,杂剧中完全没有出现。再看《史记·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救孤的细节:
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
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赵氏孤儿》杂剧第二折中的细节,就是程婴先提出自己舍命舍子,让杵臼出首告密,杵臼以自己年岁太大为由,情愿自己舍命那场戏。所不同的是,《史记》中二人谋取的假孤儿是“他人婴儿”,而杂剧中,则是程婴自己的儿子。杂剧的改造,进一步突出了程婴的自我牺牲精神,渲染了悲剧气氛。
杂剧的这种改动,可能受到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启发。西周时,厉王是个有名的暴君,搞得“民不堪命”,而他又不听谏臣邵公的劝告,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匆忙从镐京逃到周朝边境的彘(今山西霍县东北)避难。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我国有准确的纪年就从这一年开始。厉王出逃时连儿子都没来得及带走,他的儿子此时尚年幼,被人带进邵公的家里。国人团团围住邵公家,要求交出皇帝的后代。危急时刻,邵公交出了自己的儿子,后者被国人杀死。十四年后,邵公在朝堂讲出当年真相,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经衰落的周朝一时中兴。杂剧将别人的儿子改为程婴自己的儿子,亦是将程婴与忠臣邵公相比,对赵孤寄予如同拯救周朝于衰落的周宣王一样重兴赵家的期望。
我们接着看《史记·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合演“双簧戏”、公孙杵臼与假孤儿双双被杀的场面: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这个场面,描写得极为生动。特别是公孙杵臼充满戏剧性的两段“道白”,把场面写活了,把人物写活了,为后来的元杂剧提供了可资依据的文学蓝本。《赵氏孤儿》第三折,公孙杵臼正是这样骂程婴的:“是哪个昧情出告,元(原)来程婴舌是斩身刀!”又对屠岸贾说:“你杀了赵家满门良贱三百余口,则剩下这孩儿,你又要伤他性命!”从这里不难看出《史记》的影响。
但是,杂剧在史料的处理上又与《史记》有显著的不同。**点就是赵氏被灭族的原因不同。前面讲过,杂剧所演的“历史”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屠岸贾在晋灵公的默许下迫害赵家,搜查孤儿,把假孤儿杀掉;第二个阶段是二十年后,悼公上台,孤儿报仇。至于晋灵公的下落,则完全没有讲到。其实晋灵公是被赵盾的庶侄赵穿杀掉的,这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也与辨析《赵氏孤儿》的本事密切相关。
根据《左传》等先秦史料,赵盾被灵辄救下之后,继续出逃,还没跑出晋国国境的时候,赵穿发兵攻打灵公,将其杀死。赵穿是赵盾的伯父赵夙庶出的孙子,也就是赵盾的庶侄。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即是晋襄公的女婿,灵公的姐夫。也就是说,赵穿弑君,是姐夫把小舅子给杀了。但晋国的太史董狐在史书中却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不服,董狐答道:“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你身为晋国正卿,逃亡未越出晋国边界,返回后又不讨伐弑君的贼子,这件事难道不应该由你负责吗?孔子对这件事表态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不隐盾之罪。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长期以来,这成为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有人认为灵公被弑赵盾是主谋,是后台;也有人认为赵盾和此事无关,*多负“领导责任”;还有人认为董狐为暴君开脱罪责,根本不是什么“良史”。
《史记·赵世家》写屠岸贾灭赵,就是为追究“赵盾弑君”事件而起:
……
康保成,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55年随父母迁居河南省郑州市。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学术著作10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学术研究》《民族艺术》《戏剧艺术》《中国韵文学刊》编委等。曾任教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并多次赴欧美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张荫麟中国史纲 本书特色 作者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和思想的者,曾受到其师辈们梁启超、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期,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张荫麟编著的《张荫...
中国人在美国的发财史 本书特色 从乔治·华盛顿眼中“黄皮肤怪人”到詹姆斯·门罗心中的“完美的独立者”中国人对潜在财富的敏锐嗅觉一直令美国人惧怕。*强移民档案,层...
我所知道的伪华北政权-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伪华北政权的成立、组织机构及军政、教育活动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文章均来自于文史资料,均为当事人所...
本书通过缜密的逻辑演绎,将先前的国际关系学中散乱的术语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广泛借鉴了其他学科(包括科学哲学、社会学、
马王堆汉墓发掘记-考古中国 目录 序章 名将之花绽放在太行山上**章 意外发现紧急疏散林彪之死地洞窜出蓝色火焰拉开发掘的帷幕发现盗洞棺椁初露第二章 珍宝灿烂北京...
英国黑室女兵 本书特色 《英国黑室女兵》讲述了曾在布莱切利庄园工作过的15名女性的故事。布莱切利庄园,曾经是二战期间英国进行密码破译的情报中心。在1942至19...
1999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重要考古发现有27项,占1999年全国考古发掘项目的6%左右,其中包括“江苏江阴高城墩良潴文化墓地”、“湖北应城门...
《数码摄影后期处理秘笈:Photoshop CC一招出牛片》内容简介:在图片泛滥成灾的数码时代,想要让你的照片脱颖而出,后期处理尤为重
内阁不相信眼泪-明朝那些事儿-第5部-图文精印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主要讲述了嘉靖中后期的历史。本卷围绕着明朝著名奸臣严嵩和他的对手们在内...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八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套书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而编辑的回忆录★ 第七、八集是20世纪60年代编辑的第1-...
《帝国最后的巨兽:二战德国E系列坦克全集》以“E系列”这一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策划的“下一代坦克车族”为核心内容,详细地从政治
故事就是历史 医生的故事 本书特色 医生的终极目标,是救死扶伤,促进人类身体健康。医学巨匠们毕生潜心钻研,就是为了让医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医生的故事就为我们讲述...
本书分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自然法传统中的霍布斯、卢梭社会理论的宗教渊源初深、伟大的界定者:霍布斯
1948年:上海舞潮案-对一起民国女性集体暴力抗议事件的研究 内容简介 序言 引言 **章 海上舞业话沧桑 一、舞场兴衰 二、诸色人等 三、当局管理 第二章 禁...
国民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如同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越来越恶化。春秋时代中国人单纯淳朴;唐
观前码头 内容简介 简介在古代,钱塘江和闽江分别是浙江和福建境内的交通命脉,它们之间横亘着仙霞山脉。穿过仙霞山脉而连接钱塘江和闽江的旱路,叫仙霞古道。清初时,为...
魏晋风流:一本书读懂魏晋文明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代既有动荡、战乱的一面,又有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的重大发展。这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踏雪寻...
秦汉西晋中央与巴蜀地方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秦汉西晋中央与巴蜀地方关系研究》由杨民所著,近几十年来,对巴蜀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饱含着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和...
吴国传奇 本书特色 吴国,一个与周天子伯叔相称,却被视为“蛮夷”之邦的姬姓王国,一个蛰伏了几百年,突然崛起于春秋末季,却又倏忽而去的东南霸主……本书通过细腻的笔...
丝绸之路-牛津通识读本 本书特色 “丝绸之路”一词让人想到的画面往往是,商人牵着驼队去东方巴扎交换异国物件,朝圣者走过万里之遥以践行信仰。作者在本书中探究的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