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颠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一般印象:丝路上的贸易物品并非只有丝绸,还包括多种货物;更关键的是,它并非只关乎货物贸易,还涉及思想的传播。丝绸之路并非一条或几条线状的道路,而是一个网络,纵横交错。丝绸之路并非已逝的历史,它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消亡,而且延伸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丝绸之路”一词让人想到的画面往往是,商人牵着驼队去东方巴扎交换异国物件,朝圣者走过万里之遥以践行信仰。作者在本书中探究的是这些表面意象背后的真实,描述了丝绸、香料以及行者的传说,解释了欧亚大陆中部历史的驱动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互动。作者表明,生物、技术和文化交流对旧世界影响深远,一如全球化之于今日世界;而丝绸之路现象其实持续至今,在大众文化中如此,在当代商业、政治和外交领域亦如是。
媒体评论
我们想象着一队队负重的骆驼沿着那条路走过草地、沙漠和山口,在绿洲城镇歇脚,那里的集市充斥着丝绸和香料。然而虽说这些生动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或位于何处却十分含混。
——《丝绸之路》
这本书*的一个优点,就是小而精,从宏观的视野,非常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各个方面……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文笔优美,而且时时带出一些美国人的幽默,让人读起来十分轻松愉快。作者还不时把古代的事件、名物与我们身边的事情和所接触的物品联系起来,让读者易于理解。
米华健美国乔治城大学埃德蒙·沃尔什外交服务学院历史学教授。1983年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士学位,1993年获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央欧亚以及广义的丝绸之路。另供职于亚洲研究协会和中央欧亚研究协会理事会,2001年任中央欧亚研究协会主席。
《Android驱动开发权威指南》内容简介: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从开发实战出发,全面深入地讲解了Android驱动开发。全书以An
《大英帝国三部曲II:帝国盛世》内容简介: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英国继续对外扩张,成为强盛的大帝国,又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一步步退
《现代的诱惑》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精彩之作。全书分三部分,分别是:(1)渴望现代:“五四”的西方
《民主与城邦的衰落》为法国政治学教授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的第一卷。民主与城邦的兴衰是探究古希腊政治历史
《东京梦华录》内容简介: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世界经济学家冈德·弗兰克亦说:“11世
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 本书特色 从中西角度对比来看中西文化,会发现其中息息相关。本书选取著名华人学者、《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作者孙隆基先生多年来文章多...
陈子昂,李白,韩愈,白居易,岑参……这些熟悉的身影奔波于大唐帝国的科举之途,犹如今日的我们拥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南开大学
《智慧城市中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内容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这项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现代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基
《和田绿洲》内容简介: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
《极简设计(全彩)》内容简介:极简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它主张形式简单、高度功能化与理性化的设计理
《给孩子的自然博物课:一学就会的视觉笔记》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为5-12岁的孩子们创作的视觉笔记书。拥有生物与艺术双专业背景的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百问百答》内容简介:任何一位大学老师在其教学科研生涯中都会面临申报各类课题的情况。其实,课题申报书在撰写
《Linux开源网络全栈详解》内容简介:本书基于Linux基金会划分的开源网络技术层次框架,对处于主导地位的、较为流行的开源网络项目
中国的历史-第七卷:斜阳和黎明.中华的飞跃 本书特色 ?柏杨*为推崇的历史作家——“中国的历史*久,中国的历史书册*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懵懂!不是我们忘本,...
人话 本书特色 《人话(可以触摸的民国)》由朱自清所著,朱自清是中国杰出的散文作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朱自清的散文,早期明丽、典雅,后期则洗练、清新,在现代散...
周佛海日记全编 本书特色 周佛海是民国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二十年代初,在中国成立了共产党,周佛海便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二十年代末,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
本书的核心主张在于,马克思的学说是费尔巴哈与黑格尔哲学的综合产物,是马克思将费尔巴哈的“转变性方法”——从叙事方式上讲,
《中国声乐探索与创新:金铁霖从教50周年论文集》内容简介:“唱响世界·我的中国梦——金铁霖从教50周年学术音乐会”于2013年12月
人鉴:(资治通鉴)的通识智慧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的是《资治通鉴》中有关成功的事例,从《资治通鉴》中撷取成功智慧,以使读者能切身感受到古人的成功与智慧。有人说,成...
本书为汪康年师友写给他函件的汇集,大都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尤以戊戌变法前后收藏最多。由于汪康年长期经理报务,中经甲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