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鱼虫天然趣,琴棋书画自多情。《浮生拾慧》作者多年来注重挖掘自然景物和人文事物的文化内涵,将生活感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凝于笔下,成就了这本短小精悍、意蕴深远的物语类散文随笔。《浮生拾慧》从“花木篇”“精灵篇”“器物篇”“情趣篇”“自然篇”五个部分入手,既介绍相关主题的文化知识又从多个角度提出对人生的思考,主题以小见大,语言清新隽永。
谱写花鸟鱼虫之诗文小传;展示琴棋书画之情趣内涵;撷取自然万物之古今意象;《随园诗话》《闲情偶寄》之当代姊妹篇。黄廷法编著的《浮生拾慧(精)》共分为:花木篇、精灵篇、自然篇、器物篇、情趣篇五个部分,既介绍相关主题的文化知识又从多个角度提出对人生的思考,主题以小见大,语言清新隽永。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些活跃在古今文学典籍中的精灵们,连同那些*易入诗人文的琴棋书画、日月星辰等物象,无不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挖掘诗文内涵,感悟文学之美,体察生命之趣,偷来片刻逍遥,以优雅之心亲近书本,让我们的灵魂永葆纯洁与宁静。——黄廷法
《浮生拾慧》: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世间爱梅之人,莫过于宋时的林和靖。此公是个纯粹的隐士,归隐于杭州西湖的小孤山上,终生不娶不仕,梅妻鹤子,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其对于梅的偏爱已近乎痴狂,也因这番特殊的感情,才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佳句。自那之后,梅花也“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了,而那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也终因这一咏梅佳句而留名。梅是造化给予肃杀冬日的装饰,是冬去春来的信使,它总是“占尽东南**春”,在误识林和靖之后,“疏影横斜”也已为它的形象作了定格,使人在种梅、育梅、观梅、品梅之时,也总非疏者、斜者等畸梅不取。清龚自珍因之而有所悟,作《病梅馆记》以记述感受,云育梅者育梅之法颇似社会对人才之荼毒,实在针砭时弊,我有同感。梅不算美,但生逢时令,无意争春,无百花争妍时节,它“凌寒独自开”了,能占尽爱花之人的心目,是其幸运。然“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它还要历经冰雪霜天、北风凛冽,又是其不幸。连那爱梅之人,也抱有偏见,赏梅偏待雪日,“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白雪红梅,交相辉映,自然好看,但看客们却全然不念草木本心,畏冷乎?怕疼乎?于是,梅的*终,也只能“片片冰梅落砌匀”,再“零落为泥碾做尘”了。故古人把梅列入“岁寒三友”,非取其花泽花香,取其意志也! 种梅之法,龚氏已详述,与所有娇贵奇艳之花同理,皆要费得心神。“栽培要厚玉生芽”,等到发芽之后,就要删直留曲,疏密透影,梅愈病愈贵。画梅之法,不必工整,用不得工笔,可用写意,随心横斜出枝桠,也是忌密直,宜疏曲,再散漫点涂朱红,使得空实相间有致,即为上等。赏梅之法,今人多无古人之雅兴、才情。李笠翁曾制出赏梅之器具,一是有三面严实、一面虚空之帐篷。内置炭炉,可取暖、可温酒,适宜于山野观梅。二是设纸屏几扇,覆顶,四面设窗,皆可开闭。花开在哪边,即开哪边。此具适宜于庭院观梅,也可常年使用,且看什么花都行。笠翁并不知道,今人熙熙攘攘,多为欲往,皆不得闲。即使偷得半日清闲,也如宝玉赠花,像个摧花辣手,狂折数十,或赠、或藏、或摩嗅把玩。其心所想:反正花是应景宜人之物,又终归要成泥作尘。但切记不可赠与二奶之流,否则会被疑作讽喻其不忠不贞之物,因有“梅开二度”之别意,徒增误会。纪晓岚粗犷放达,不够细腻,似不爱梅,曾贬梅云:“松君子、竹大夫,梅花为何无称呼?为使主家解愁颐,家家梅香都为奴。”一笑而已! 芭蕉 芭蕉三两叶多半作秋声 花木中以叶取胜者,芭蕉也。蕉叶碧绿宽阔,植一株于窗前,可绿映窗纱,清心明目。但此举只合春风得意之人使用,如若心里总怀愁烦,庭院之中倒不易栽种此物。盖因芭蕉*能挑起人的各种愁情,尤以雨打芭蕉之情景为甚,像极了那情人絮语、离人眼泪,点点滴滴,*易伤情。清张怡庭因有《山窗》一绝云:“空阶入夜雨萧萧,剔尽银灯漏转遥。为怕客中听不得,小窗先日剪芭蕉。”万俟咏之《长相思·雨》中也说:“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芭蕉叶阔,且不说那雨打芭蕉之状,会让那游子、离人、闺妇不忍睹闻,即使风过芭蕉,蕉叶相擦之声,也会被疑作雨声、秋声,唤起他们的万般愁绪。清才女钱林有“独坐西窗下,萧萧雨不成。芭蕉三两叶,多半作秋声”言是。其实,凄风苦雨中,伤心的何止是人?草木有本心,雨打风吹之痛楚,“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春去秋来,季节仓促易逝之感受,不独人有之!从蕉叶上滚落的水珠,焉知不是芭蕉之泪? 若心无杂虑、志得意满,眼中的景致自会因之生动,是谓情景交融之故。若待天光晴好之日,诗友三五人可移案蕉影中,吟哦唱和,题诗于蕉叶上。此为蕉叶诗,墨迹可数日不灭。待到雨打芭蕉之时,心里没有情愁离恨,只有对诗文的惋惜,也是件雅事。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际,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益寿之说。这也只合生在环境尚未污染之时的古人使用,今人断不可取,盖今日之晨露,已囊括了多种金属重粒子矣。古人雅致,《随园诗话》有诗云:“初日瞳瞳灿晓霞,敲门惊起树栖鸦。平头奴子飞笺送,一盒芭蕉带露花。”又云:“叮咛开盒便须餐,略缓须臾露已干。从古成仙在顷刻,莫教福薄走金丹。”皆是言把芭蕉露当礼物来送的雅事。……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内容简介:《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诗选》的作者阿多尼斯生长于叙利亚、同时拥有黎巴嫩国籍,素以“
花神殿的一夜-石评梅散文 本书特色石评梅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短促的一位,石终年不满二十七岁,创作生涯仅仅六年。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她都曾驾驭过;...
漫游书海:书评书序 本书特色 乐黛云编著的《漫游书海》辑录了作者20余年来有关跨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的书评和序跋,文章涵盖了这一学科领域里的许多重要著作,重点突出...
我是老三届-六0年代的青春记忆 本书特色 《我是老三届》充满温馨的怀旧与执着的寻根之思。不回避上一代人精神上的伤痕,对那个时代的知青大潮做了深刻反思。涵盖了70...
泰戈尔诗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著名译插图本中的《泰戈尔诗选》。泰戈尔的诗篇大多数是清新、流丽、隽永的。他用比喻熏陶读者,用形象启发读者,让读者从而进行再创造,驰...
简边絮语 本书特色 书信在中国古代有“尺牍”、“尺素”、“尺笺”之称,“尺”可以看出它的小,作为个人之间的文字交流,它的私密性似乎也不足以承担大历史的描述,更何...
东坡乐府笺 内容简介 简介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著名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
(精)古典文学通识系列:读古文通识 本书特色 《读古文通识》是文学通识系列之一,文学通识系列共五册,分别是《读词通识》、《读诗通识》、《读赋通识》、《读曲通识》...
莱茵河-雨果文集-第十八卷 散文卷 本书特色 或描山绘水,或写景状物,或谈古论今,掘悠久历史的内涵,发追昔思古之幽情,隔着百年的烟云,莱茵河畔的风光与历史,在雨...
我的小村如此多情 本书特色 传说在泥炭沼泽与荒凉的沙地之间,在隐密的湖水与松林之间,有一个叫苏莱肯的小村,这儿有一群滑稽而质朴的村民:为了把半头牛送人,不惜比赛...
我在青旅做义工-一个九零后女生逐水草而居的青旅打工旅行记录 本书特色九零后姑娘肖肖通过在青年旅舍打工的方式在中国的六个城市分别居住体验数月,其中包括苍山洱海的大...
《索尔·贝娄书信集》内容简介:有人劝索尔·贝娄写自传的时候,他总说没什么好写的,他就是忙得要命。忙着写小说,偶尔写写杂文;
《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述了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涉及的材料、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
古文观止(上下) 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系古代散文选编总集,12卷,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前。该书收录了我国古代上起东周下至明末的散文222篇,虽比较...
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 本书特色 阅读之所以能够起到对人的提升作用,就在于它能帮助人超越自身生活、眼界、知识、思想……的局限,进入一个未知的,却又是人所向往的...
我的禅 本书特色 卫慧,七十年代以后创作潮流的代表作家,坦率、大胆、无所顾忌地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的生活哲学由此而得以体现,那就是简简单单的物质消费,无...
法官手记 本书特色 作为一名法官,毕红风的文字向我们揭示了当下另一种“社会生活风景”。用她自己的话说:“有的人一辈子不遇一件麻烦事,我们却天天缠在是非中。”字里...
珍藏版---唐宋八大家(全四卷)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诗人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
《栀子猫的奇幻编程之旅》内容简介:以栀子猫的冒险故事为主体,将编程知识与冒险故事相结合,少了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多了趣味性
唐诗三百首 本书特色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一部唐诗普及读本。此书所选囊括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乐府诗;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