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在《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里的六十余篇随笔是写在翻译家黑马翻译的多卷劳伦斯作品边上的心情和思索记录,多是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受到启发后再形成文章,还有报刊访谈和讲座的文字记录稿等,是与记者和读者互动并经过修订的文字,裒辑成书,既是记录过往,也是给喜欢劳伦斯作品的读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分享多年中黑马与读者互动的快乐。其中,《汇珍集》多与劳伦斯的作品解读和作者的感发有关,多年浸淫在劳伦斯作品中,劳伦斯和他的作品就成了作者的书写对象,从中找到了写小说的快乐,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汇集于此。《汇缘集》讲的是作者事劳伦斯作品翻译研究的缘起,这些年与国内外劳伦斯学者的交往和与媒体、读者和网友的问答,处处体现出缘分二字,我们都因劳伦斯而结缘,此乃文学之缘也。
收在本书里的六十余篇随笔是写在翻译家黑马翻译的多卷劳伦斯作品边上的心情和思索记录,多是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受到启发后再形成文章,还有报刊访谈和讲座的文字记录稿等,是与记者和读者互动并经过修订的文字,裒辑成书,既是记录过往,也是给喜欢劳伦斯作品的读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分享多年中黑马与读者互动的快乐。其中,《汇珍集》多与劳伦斯的作品解读和作者的感发有关,多年浸淫在劳伦斯作品中,劳伦斯和他的作品就成了作者的书写对象,从中找到了写小说的快乐,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汇集于此。《汇缘集》讲的是作者事劳伦斯作品翻译研究的缘起,这些年与国内外劳伦斯学者的交往和与媒体、读者和网友的问答,处处体现出缘分二字,我们都因劳伦斯而结缘,此乃文学之缘也。
《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
一样情愫,两样乡愁这些年我似乎是沉溺在劳伦斯与故乡的主题研究中了,其实这样的研究背后颇有一些私人情感的暗流在推波助澜,这些是不能在研究劳伦斯的文章和有关劳伦斯的讲座中提及的,那不合学术规范。但往往是这些不能浮上水面的暗流决定着水流的流向。而对于我来说,暗流和水面,动机与结果似乎是难解难分了,这就是乡愁。当我谈论劳伦斯的乡愁时,职业的规范决定了我不能谈论我的乡愁,但谈到我的乡愁时,却不能不谈如影随形的劳伦斯的乡愁,似乎我的乡愁因为我研究了劳伦斯而被唤醒并愁肠百结,而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此毫无感知,抑或是乡愁因写作而生,两样乡愁在我的写作中互文。
《混在北京》之后,出版社一般会以为我下一部长篇小说应该是继续这个“混”系列,我把内容简介复印数份(那时还没有互联网,复印价格相对工资也很贵)发给出版社,喜欢《混在北京》的就会表示期盼,不喜欢的干脆就会说不用拿给他们看了,肯定领导那边通不过。1997年我的第二本长篇小说《孽缘千里》出版了,人们发现这本小说的风格与前一本大相径庭,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两本小说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其实我写《混在北京》之前就开始写《孽缘千里》了,写了一半时因为调了单位换了环境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想记录下一段火热喧嚣的刻骨铭心的筒子楼生活,就心血来潮停下原来的小说写作,六个月内写完了《混在北京》。然后才蹋下心来继续写《孽缘千里》。有人发现后一本完全风格迥异,甚至说这本小说很有劳伦斯风格,对此我当时是反感的,心想如果你们不知道我是劳伦斯译者和研究者,你们就不会这么说,完全是先入为主。因此我不置可否。
当然如果我说这本小说没有受到劳伦斯作品的影响,那不是没良心就是没头脑。但在写的过程中和出版之后我确实没有感到有什么影响,这一点连我自己都感到好生奇怪。我觉得我仅仅是对少年时代在故乡小城的经历感到刻骨铭心,一心想写好一个故事而已。我基本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六个中学同学和他们老师的独白各成一章,这些独白都围绕着与他们命运交关的共同经历的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力图通过视点和各自记忆的不同*终达到对这个事件完整的叙述,让读者自己寻找结论。似乎这样现代主义的叙述方法与我翻译和研究的劳伦斯无关,那故事和故事展开的中国小城背景更与劳伦斯无关,它完全是我在虚构我少年时代的故乡和我熟悉与半熟悉的人和事,就是福斯特所说的:我爱的、我恨的和我想成为的人,十分朴素的故事线条和人物关系被一套十分繁复的叙事结构所拆解,在漫长的延宕中不仅让叙述者自己扑朔迷离地寻找意义,还要让读者自己去重新建构故事脉络。这是一本吃力不讨好的小说,我沉迷于那样的解构和建构中自鸣得意,因此我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与劳伦斯的作品有什么关系,偶尔感到有哪一处与劳伦斯有关联的蛛丝马迹我都要断然否定,既是出自“影响之虞”又怕说出来会有攀附之嫌,一个初出茅庐的实验作者竟敢谈一个外国大作家对自己的影响似乎是在为自己贴金。
一个文学译者写的实验小说自然没有受到任何瞩目。即使经过德国译者艰辛翻译成德文出版后,德国的书评也说我看待那个年代的中国现实的眼光过于诗意和漫长,估计这就是对我的叙述结构的批评。的确,作为一本小说,叙述故事之外的某些大段的人物对故乡的情感描写似乎过于冗长,甚至似乎又是游离于故事线条之外,怕是会给阅读造成障碍,里面对故乡“北河”的历史描述散落在故事与故事之间,多以人物的主观意识流描写出现,如:是什么孽缘让自己千里迢迢远走他乡不归?为什么身在家乡却老有一种异乡的感觉?独在故乡为异客。吕峰怆然地拉起大衣领子,向前走去。眼睛隐隐发胀发酸。这条悠长的街,大平原上的高高脊梁,一千多年前这里一片苍茫,清溪荡荡的时候,人们发现了这条隆起的脊椎骨,相信它是一条巨蟒的脊梁,就依傍上了它,在它两侧一字排开了房屋,建成了一条街。到民国*繁华的时候,这里已是官府商家酒肆青楼西洋楼宇书店当铺林立的十里洋场。这里的风水*好,历史上*大的一次大水几乎淹了全城,可到了卫上坡就再也漫不上来,这条龙脊傲然蔑视着洪水,如方舟的大桁。走在它上面,仿佛脚下踩着几千页的史书。那阵阵回声似乎极其悠长。
沉重的腿曳着你沉重的影子在小胡同大马路上蹭过。从小,这双曾经像麻秆一样的小腿就拖着你丈量着这座城,几乎走遍了北河的角角落落。那时,这城显得那么大,大得无边无际,你像一个钻入迷宫中的小精灵,在这城里的小胡同中“探险”,每一座门楼儿,每一道滴水的屋檐,每一头把门的石狮子都让你流连。似乎这里就是世界。
可今天在这寂冷的街上大步流星地穿行,似乎几步就横越了一个街区,像是在故乡的一座微缩景物上行走一样。是因为你长大了吗?为什么这城似乎在你脚下矮了下去?
……
黑马(1960-),本名毕冰宾。作家,翻译家。译有劳伦斯作品多种,包括《虹》、《袋鼠》、《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散文》等,均收入10卷本《劳伦斯文集》。部分作品出有中英文双语对照版。部分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著有长篇小说《混在北京》、《孽缘千里》;散文集和学术著作有《心灵的故乡》、《挥霍感伤》、《劳伦斯叙论集》等。曾为诺丁汉大学劳伦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勒迪希国际写作之家访问作家,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访问学者。在德国、捷克和澳洲的大学及央视《百家讲坛》、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地开过讲座。
春泥里的白色花 目录 总序(陈思和)绿原又一名哥伦布手语诗面壁而立自己救自己好不容易但切不要悲伤往往重读《圣经》谢谢你断念给一个没有舌头的人母亲为儿子请罪信仰陌...
怀鲁迅.我所见的叶圣陶 本书特色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
书单更新 本书特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书的体会因人而异。读新书更是如此,风险极大,如英国批评家约翰凯里说过,“如果你极力推荐一些书,只因它们受过好...
杜甫诗选 内容简介《国学经典系列:晒水浒》以精辟绝伦的名句名典,结合简约诙谐的水墨画风,珠联璧合地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意境,带读者游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智慧...
《数据安全领域指南》内容简介:本书系统性阐述数据安全的范畴和目标,体系架构和关键措施,特别是根据对数据安全风险与挑战的全面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07:萧红卷 本书特色 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
散文叛徒 内容简介 散文的魅力,不在于万众归一,而恰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无法重复的独特性和永无休止的创造力。它不是人人皈依的教义,而是纷纭的言水,是趋向不一...
格律卷-中国最美古典诗词 本书特色 竺黎燕等编著的《中国*美古典诗词(格律卷)》是一部诗歌、韵文的研究著作。优秀的诗篇不但要表现内容,还要注重形式之美。本书精选...
鲁迅杂文集-全两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杂文在鲁迅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鲁迅杂文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与...
杜运燮六十年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诗集题材较广,体裁只限于传统的几种。“五四”以来,中国新诗从外国引进了几乎所有的形式,从自由体到格律诗,从小诗到汉俳,从图象...
海曲诗钞/浦东历代要籍选刊 本书特色 《海曲诗钞》乃《海曲诗钞》十六卷、《海曲诗钞补编》一卷、《海曲诗钞二集》六卷和《海曲诗钞三集》十二卷的合集,前三种均由冯金...
史铁生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文坛大家史铁生先生以他质朴通透而又充满生命哲理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大师。在或冥思深沉,或幽默旷达,或深情回望的文字中,史铁生先生...
2017中国最佳诗歌 本书特色 诗歌的选本,偏爱于率真的、灵动的、大气的理性思辨。二十年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给当代文学历史寻找准确的精神坐标与刻度;为正在走向良...
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阿赫玛托娃诗选 本书特色 诗歌集。本书是俄罗斯著名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诗歌选集,所选诗歌展现了大到山河草原,小至飞鸟树木的俄罗斯自然景物,借助对...
英华沉浮录-5 本书特色 《英华沉浮录(5)》系董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明报》的同名专栏文章结集,主要记述作者读中文英文的心得,包括阅读、文物、文化、语文、人...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内容简介: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
2011年科普文学作品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本年度*优秀的科普文学作品、年度科普作家及年度科学记者。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年味儿,以科学的名义、酒瓶子里做道场、...
草木记 本书特色 本书的基调是大地道德和植物智慧。作者扎根洪沟河南岸,以他质朴而温情、细腻而诗意的写作风格,书写植物美质,探求宇宙的精美秩序,表达着一个植物主义...
我喜欢你(沈从文的爱情) 本书特色 《沈从文小说我喜欢你》共分为三辑,分别为:书信辑,收录作家和爱人的情书信件,内容多选自《湘行书简》,民国四大情书之一,短短的...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本书特色本书是诗词鉴赏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