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流转,长河不尽》精选三十三篇文章,以朋友、亲人、学生、研究者等真切深挚感受的沈从文,重现沈从文的诸多方面,感受沈从文生命中“流转如水的可爱处”。
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沈从文得到世界文学界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沈从文。张新颖创作的《生命流转长河不尽(沈从文纪念集)》选三十三篇文章,以朋友、亲人、学生、研究者等真切深挚感受的沈从文,来重现沈从文的诸多方面。
《生命流转,长河不尽》:我和从文见面在一九三二年。那时我住在环龙路我舅父家中。南京《创作月刊》的主编汪曼铎来上海组稿,一天中午请我在一家俄国西菜社吃中饭,除了我还有一位客人,就是从青岛来的沈从文。我去法国之前读过他的小说,一九二八年下半年在巴黎我几次听见胡愈之称赞他的文章,他已经发表了不少的作品。我平日讲话不多,又不善于应酬,这次我们见面谈了些什么,我现在毫无印象,只记得谈得很融洽。他住在西藏路上的一品香旅社,我同他去那里坐了一会儿,他身边有一部短篇小说集的手稿,想找个出版的地方,也需要用它换点稿费。我陪他到闸北新中国书局,见到了我认识的那位出版家,稿子卖出去了,书局马上付了稿费,小说过四五个月印了出来,就是那本《虎雏》。他当天晚上去南京,我同他在书局门口分手时,他要我到青岛去玩,说是可以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我本来要去北平,就推迟了行期,九月初先去青岛,只是在动身前写封短信通知他。我在他那里过得很愉快,我随便,他也随便,好像我们有几十年的交往一样。他的妹妹在山东大学念书,有时也和我们一起出去走走看看。他对妹妹很友爱,很体贴,我早就听说,他是自学出身,因此很想在妹妹的教育上多下功夫,希望她熟悉他自己想知道却并不很了解的一些知识和事情。在青岛他把他那问屋子让给我,我可以安静地写文章,写信,也可以毫无拘束地在樱花林中散步。他有空就来找我,我们有话就交谈,无话便沉默。他比我讲得多些,他听说我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便告诉我他**次在大学讲课,课堂里坐满了学生,他走上讲台,那么多年轻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字“清等五分钟”。他就是这样开始教课的。他还告诉我在这之前他每个月要卖一部稿子养家,徐志摩常常给他帮忙,后来,他写多了,卖稿有困难,徐志摩便介绍他到大学教书,起初到上海中国公学,以后才到青岛大学。当时青大的校长是小说《玉君》的作者杨振声,后来他到北平工作,还是和从文在一起。在青岛我住了一个星期。离开的时候他知道我要去北平,就给我写了两个人的地址,他说,到北平可以去看这两个朋友,不用介绍,只提他的名字,他们就会接待我。在北平我认识的人不多。我也去看望了从文介绍的两个人,一位姓程,一位姓夏。一位在城里工作,业余搞点翻译;一位在燕京大学教书。一年后我再到北平,还去燕大夏云的宿舍里住了十几天,写完中篇小说《电》。我只说是从文介绍,他们待我十分亲切。我们谈文学,谈得更多的是从文的事情,他们对他非常关心。以后我接触到更多的从文的朋友,我注意到他们对他都有一种深的感情。在青岛我就知道他在恋爱。第二年我去南方旅行,回到上海得到从文和张兆和在北平结婚的消息,我发去贺电,祝他们“幸福无量”。从文来信要我到他的新家作客。在上海我没有事情,决定到北方去看看,我先去天津南开中学,同我哥哥李尧林一起生活了几天,便搭车去北平。我坐人力车去府右街达子营,门牌号数记不起来了,总之,顺利地到了沈家。我只提了一个藤包,里面一件西装上衣、两三本书和一些小东西。从文带笑地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你来了。”就把我接进客厅。又介绍我认识他的新婚夫人,他的妹妹也在这里。客厅连接一问屋子,房内有一张书桌和一张床,显然是主人的书房。他把我安顿在这里。院子小,客厅小,书房也小,然而非常安静,我住得很舒适。正房只有小小的三间,中间那间又是饭厅,我每天去三次就餐,同桌还有别的客人,却让我坐上位,因此感到一点拘束。但是除了这个,我在这里完全自由活动,写文章看书,没有干扰,除非来了客人。我初来时从文的客人不算少,一部分是教授、学者,另一部分是作家和学生。他不在大学教书了。杨振声到北平主持一个编教科书的机构,从文就在这机构里工作,每天照常上下班,我只知道朱自清同他在一起。这个时期他还为天津《大公报》编辑《文艺》副刊,为了写稿和副刊的一些事情,经常有人来同他商谈。这些已经够他忙了,可是他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天津《国闻周报》上的连载:《己丁玲》。根据我当时的印象,不少人焦急地等待着每一周的《国闻周报》,这连载是受到欢迎、得到重视的,一方面人们敬爱丁玲,另一方面从文的文章有独特的风格,作者用真挚的感情讲出读者心里的话。丁玲几个月前被捕,我从上海动身时,“良友文学丛书”的编者赵家璧委托我向从文组稿,他愿意出高价得到这部“好书”,希望我帮忙,不让别人把稿子拿走。我办到了。可是出版界的形势越来越恶化,赵家璧拿到全稿,已无法编入丛书排印,过一两年他花几百元买下一位图书审查委员的书稿,算是行贿,《记丁玲》才有机会作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见到天日。可是删削太多,尤其是后半部,那么多的××!以后也没有能重版,更说不上恢复原貌了。五十五年过去了,从文在达子营写连载的事,我还不曾忘记,写到结尾他有些紧张,他不愿辜负读者的期待,又关心朋友的安危,交稿期到,他常常写作通宵。他爱他的老友,他不仅为她呼吁,同时也在为她的自由奔走。也许这呼吁、这奔走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他尽了全力。*近我意外地找到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写给从文的信,里面有这样的话:“前两个月我和家宝常见面,我们谈起你,觉得在朋友中待人*好、*热心帮忙的人只有你,至少你是**个。这是真话。”……
张新颖,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招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主要作品有:现代文学研究*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当代文学评论《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等随笔《读书这么好的事》、《迷恋记》、《此生》、《有情》等。
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有建树的哲学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他一生虽从未脱离校园,却一直处在社会的中心地带,在
《中国制造全球布局》内容简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可谓跌宕起伏,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白手起家到后来的飞速发展、欣欣向荣,
哥萨克的末日-(插图本) 本书特色 一部勾勒哥萨克兴衰的简明史诗,一幅还原苏波战争与世界革命的恢宏画卷,一张透视文学天才灵魂与良心的全息影像。哥萨克的末日-(插...
党史上的凡人小事 本书特色 史鉴主编的《党史上的凡人小事》人物和故事的选取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就故事讲故事,而是力求使“小人物”与“大历史”产生某种呼应。...
托尔斯泰大传--一个俄国人的一生 本书特色 1910年11月,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客死在俄国一个偏远的火车站。弥留之际,世界很多媒体的记者云集于此。...
《统治阶级(《政治科学原理》)》内容简介:作为意大利保守主义政治学的奠基之作,莫斯卡在《统治阶级》中指出,任何社会中都存在
苏曼殊传 本书特色 **本将苏曼殊诗词与生平巧妙结合的读本 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零二十年。 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他是和尚,却吃肉喝酒近女色他是情僧...
六朝人物 本书特色 在古代个人的命运不过是被编织在“君臣父子”儒教纲常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从生到死,走的都是别人为你设计安排的道路,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验证了某...
十一家注孙子集校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院长陈荣弟、历史学家来新夏作序,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专家李零...
秦淮旧梦(曹雪芹遗事) 内容简介 曹雪芹出生在江宁,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江宁即今江苏南京,有许多异名,因秦淮河流穿城中,古代许多典籍亦称南京为秦淮。如孔尚任...
纳尔逊传 本书特色 1. “英国海军之神”纳尔逊英雄、传奇的一生;2.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海权论之父”马汉以此书向其偶像致敬;3. 中文版国内首发。纳尔逊传 ...
皮娜·鲍什:为对抗恐惧而舞蹈 内容简介 在当代国际舞坛上,皮娜·鲍什的作品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她是伟大的艺术创新者和永不停止的革新家。世人对她的作品爱恨交加,难...
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宠惠 本书特色 《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宠惠)》:中国**张大学文凭获得者;中国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人;《德国民法典》的首位英译者;**位当选...
《何必刻意》内容简介: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喜欢上了英语;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喜欢上了主持;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得到留学的机会;因
政治强人慈禧 本书特色 1.古典版的《寻路中国》,西方学者、记者笔下的中国晚清社会写实作品。2.在中国,关心体制、关心文化,不如关心政治强人!3.政治传统从未中...
大地之子的落日挽歌:米勒传 本书特色研究米勒,有一点必不可少,那就是在研究伊始,就该把注意力放在他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的宗教和道德的意味上。这一点甚至远比他作为画家...
扑火的飞蛾-丁玲情感往事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者陈漱渝亲笔撰写。女作家的情感世界,总是伴随着她们的创作。作为一个感情强烈而复杂的女作家,丁玲的情感世...
大明雄风-俞大猷传 本书特色 提及抗倭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俞大猷只是作为陪衬而已.其实,在那抗击倭寇的艰难岁月,人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也称"俞龙...
他出生在一个充满黑暗,朦胧和巫术的世界。他的一生坎坷而凄美,他至少一次濒临思想崩溃的边缘,他总是隐藏地工作,但是他却比任
程砚秋自述 内容简介 《程砚秋自传》主要内容包括:从艺之路、我的学艺经过、我之戏剧观、检阅我自己、表演艺术、与青年演员谈如何学艺、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