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元史》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实际上,他是以楷书与行书见长。《吴兴赋》,绢本,墨迹,纵25.8厘米,横282.95厘米,计9l行,凡925字,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此帖书于大德六年(1302),赵孟频时年49岁,是赵孟频行书代表作之一。字体点画雅致,体势舒展,章法整饬,形神兼备。《归去来辞》,纸本,墨迹,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计48行,凡540余字,作于大德元年(1297),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帖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路振平、赵国勇、郭强编著的《赵孟頫吴兴赋归去来辞》是《历代经典碑帖集粹》之一。
赵孟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元史》说 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古今”。实际上,他 是以楷书与行书见长。《吴兴赋》,绢本,墨迹,纵25.8厘米,横 282.95厘米,计9l行,凡925字,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此帖书于大德六年(1302),赵孟频时年49岁,是 赵孟频行书代表作之一。字体点画雅致,体势舒展, 章法整饬,形神兼备。《归去来辞》,纸本,墨迹,纵46.7厘米,横 453.5厘米,计48行,凡540余字,作于大德元年 (1297),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帖以行书为主,间以 草法,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路振平、赵国勇、 郭强编*的《赵孟頫吴兴赋归去来辞》是《历代经典 碑帖集粹》之一。
三十六计-经典传奇连环画-典藏版 本书特色 《连环画典藏版:三十六计》是一部专讲军事思想和政治斗争策略的兵书。书中介绍三十六计,共分18册(每册含2计),详细讲...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读来
西行风土记-陕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 内容简介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
由戴锦华主编,其作者群中既有戴锦华、索萨、李杨、毛尖、滕威、张慧瑜等中国大陆文化批评家、电影研究专家,也有李政亮、开寅等
《葡萄酒一本通》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从零开始的葡萄酒知识普及书,其内容浅显易懂,适合任何想了解葡萄酒知识的人士,特别是刚接
在本书中,作者以尽量简洁而指要的方式,不但把上述理论背景加以清楚的勾勒,而且言简意赅地对各种电影理论和流派主张加以概括和
中国著名碑贴精选 晋祠铭·温泉铭 内容简介 《晋祠铭》,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正月刊立,现存山西太原晋祠。晋祠乃古之祀唐虞之所,高祖李渊起兵,曾祝祷于此,唐太...
《裂变:未来品牌必修课》内容简介: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下,大量“无法定义”的新生企业应运而生,这些新生企业带来了全新的
艺术与人体 本书特色 ★ 12开精装,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1版1印★ 内容纵贯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直至当代的西方文化,分时段描述了各个时期艺术与人体的关系★ 意...
台湾电影史话-(修订版) 内容简介 《电影史话(修订本)》为原《电影史话》的修订增补本。全书以编年史分期方式撰述,将电影放在政治经济框架下研究,探讨电影产生、重...
美学的境界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宗白华先生精要的美学篇章,宗白华先生是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他的作品在愈益紧张的异化...
《汉简缀述:陈梦家著作集》作者陈梦家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转入研究古史考古学。在甲骨学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内容简介为: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修订版)》的研究虽以五个章次展开,但论证的前提却是对于古代时空的重建。毋庸置疑,原始的空间与时间观
中国历代书画题跋精粹.明 本书特色 明代中期,吳門晝家共劁有明之*大晝派。作為吳門前輩,沈周師山谷,吳寬法東坡,力矯近習互染之時風。沈周跋南宮《蜀素帖》,蒼古奇...
文徵明书早朝诗-馆藏国宝墨迹-贰拾柒 内容简介 《馆藏国宝墨迹:文征明书早朝诗》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之一,“以画册质量印碑帖”,装帧别致,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
范林庆2500最常用汉字正楷字帖 本书特色 《范林庆2500*常用汉字正楷字帖》是“名家楷书钢笔字帖系列”的一种,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1988年联合发布的《现代...
柳公权玄秘塔碑-中国传世名碑名帖基础教程-册四 本书特色 本书的编者田英章先生选择中国历代书法中*为经典,现存*为完整的善本编写,使读者可以更完整的领略原碑帖的...
卡洛琳·施拉姆(Carolyn Schlam)是一位屡获殊荣的美国画家、雕塑家和玻璃艺术家,师从著名画家诺曼·雷本,目前是加利福尼亚州卡马里奥海峡群岛工作室的常...
该书稿基于海量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