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总序
**章 概论
**节 生平游历与艺术概况
第二节 篆刻历程
第三节 印风及其影响
第二章 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节 篆法解析
第二节 章法解析
第三节 刀法解析
第四节 效果制作技法解析
第三章 临摹与仿创
**节 关于临摹
第二节 吴氏白文印临摹
第三节 吴氏朱文印临摹
第四节 意临与仿创
第四章 “吴派”印风作品技法解析
**节 吴门弟子印作技法解析(附寿石工)
第二节 吴门再传弟子印作解析
第三节 “吴派”在当代篆刻创作中的历史地位
后记
参考书目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吴昌硕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规律。该书行文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晓畅,对吴氏印章篆刻技法的解析及临摹与创作都很独到,值得一读。阅读本书,你可以走进大师的生活,了解他的个性,读懂他的艺术历程。
吴昌硕的一生,以诗、书、画、印“四绝”蜚声艺坛,名震海内外。他先学印,再学诗、书,后学画,*后将此四者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独立发挥他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在书、画、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谓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且各有诗情意境。他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艺术特征,那就是“气势磅礴,魄力雄伟,用笔豪放,墨色浓重,于浑朴中见华滋,于厚重中寓灵动”(刘江《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质朴的时代风貌,憨厚的个人品格融会其中。在书法方面,昊昌硕青少年时期多以临摹楷书为主,先从颜体入手,后沉湎于魏晋钟繇小楷,注重用笔的含蓄和结字的浑朴内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时期他游学于杭州、湖州、苏州,因结识拜见时彦如杨见山等,便对篆隶浸染较多,受邓石如、吴让之等书家笔法的影响很大,曾临摹过大量的汉碑,如《嵩山石刻》、《张迁碑》、《石门颂》、《祀三公山碑》等等。定居苏州后又醉心于篆书,可能他已认识到篆书对篆刻创作的重要作用,*后他选定《石鼓文》作为主要的临摹对象,其后数十年临池不辍,并深入钻研。他在题《何子贞(绍基)太史书册》诗中写遣“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这是他对自己学书的小结。而且他65岁自记《石鼓》临本时还说:“佘学篆好临《石鼓》,数十年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的确,他在书法上的创造,以石鼓篆文之新境*为夺目。吴昌硕的行草书,初学王铎,后学欧阳询与米芾,中年后多参黄庭坚书意,能以篆隶笔法作行草,又以行草结体作篆书,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起笔多藏锋,行笔重气势,结字多斜侧,体貌皆舒展,线条疾涩相生,遒劲凝练,显示出激越的气派、铿锵的节奏和开阔的境界。 吴昌硕学习绘画,要比学书、学印晚得多。有资料记载大约在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他29岁时,在上海认识画家高邕之,受到感染和影响后在家乡从潘芝畦学画梅,继而在杭州从吴伯滔学山水、花卉等,但进步不明显。后来由于他的书法篆刻功夫渐深,又曾有幸在大收藏家府上观赏到文物、古字画、金石拓片等,眼力大有提高,因此,当他经高邕之介绍向上海画家任伯年求教时,任说吴绘画用笔好,这增强了吴昌硕学画的信心,从此任、吴二人常在师友之间,交往甚笃。其间,吴昌硕又结识了蒲华、胡公寿、陆廉夫等画家,谈艺切磋,绘画有长足进步。因为眼界开阔,学养渐深,吴昌硕开始广泛吸取传统绘画之精华,极为推崇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石涛(朱若极)、石田(沈周)等大家,并且熔多家之长于一炉,遗貌取神,为己所用,又参以书法用笔之妙,使其画亦透出笔酣墨舞,真气磅礴的雄伟气象。因画科为大宗,所以吴氏的画名反而逐渐比他的书法、篆刻之名更响。 吴昌硕的艺术世界中,篆刻举足轻重一是学习篆刻的时间早(14岁):二是从事篆刻创作的时间长,“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三是生前所出版的印谱多(约十多种)。在长期的篆刻艺术实践中,吴昌硕“不受束缚雕镌中”(《自述》诗),探索出治印求变之道,形成了“自我作古空群雄”的独特印风。关于吴昌硕篆刻的学习过程,其印风的演变和影响,是本书的重点,下文再详述。总之,吴昌硕的生平及其艺术道路是崎岖不平的,青少年艰辛困苦,为避乱谋生而四处奔波;壮年好学,寻师访友多游历于苏杭,这是他在艺术上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晚年艺成,诗、书、画、印融会贯通,正如他的《刻印偶成》诗句所言:“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 P9-P10
《国学溯源》内容简介:这本书意在探寻和挖掘先秦思想文化资源。全书十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概述先秦诸子百家,认
奢侈是一种心境,它架起了梦与生活的桥梁。对于奢侈品销售而言,销售代表是奢侈品与消费者之间最直接的纽带。从顾客进入奢侈品精品店的那一刻起,销售人员就与顾客紧密相连...
本书系统论述了电影声音(及理论)发展史以及如何在电影、电视、广播中应用声音,使其发挥视听综合优势。目录 序言第一篇电影、电视
明星史记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中国电影简史。从早期在上海的尝试,到30年代上海以明星影片公司为代表的影业公司的迅速崛起,以及王人美、阮玲玉、胡蝶、周璇等一批真正意...
《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陈述》作者在书中跟踪了在20世纪世界建筑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些建筑思想轨迹,言简意赅地描述了2
晋.王羲之墨迹选-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胡紫桂主编的这本《晋王羲之墨迹选》是“中国 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系列之一,精选了晋代著 名书法家王羲...
在中国大部分农业地区,乡土建筑的存在方式是形成聚落。聚落是一个有机体,它是一个活的系统,各种各样的建筑是这个有机系统的一
蔡国强:我想要相信 本书特色 ★12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本画册是《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全球巡展的集结★美国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席克伦斯编著★中央美术...
《谁在看中国画》内容简介:在《谁在看中国画》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观看者如何无可争议地塑造了“中国绘画”这一
中国刺绣-古玩品鉴秘要 本书特色 笔者张蕾多年从事设计、制作和理论研究,所以《中国刺绣(古玩品鉴秘要)》的撰写没有过多的引用文献资料,而是直接具体分析针法的制作...
老五,70年生人,当了二十年煤老板,一家三代从事煤焦行业,好读点史书。劲飞,79年生人,挖掘、记录、整理、打磨者。
新书--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杨凝式墨迹 本书特色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肇始于2009年,开碑帖出版\"彩色放大\"之风,以\"观传世翰墨之大雅,赏历代...
中国当代壁画创作经典--森林之歌 内容简介 一部人类绘画史,是以壁画为开篇的一一还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在那些作为“起居室”的洞窟中,在那些游牧先民遍及的山野石...
伯里曼画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把人的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以手掌为中心,由上相连手腕、手臂,下相接和手指的三个部分组成。伯里曼画手 目录 手...
2010年奥斯卡获奖电影大揭秘 内容简介 听说,拿到*佳影片奖,*佳导演奖的的凯瑟琳·毕格罗,拍扯前普经请教好好莱坞的一个“牛”导演,那个“牛”导演说:“拆弹部...
艺术的表达与表现 本书特色 本届邀请赛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学府、160支参赛队伍、500多名师生报名参赛,不但规模位居历届之首,...
园林工程资料员一本通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介绍园林工程资料的编写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十章,其中园林绿化工程资料概述和资料员工作职责为园林工程资料员所应具备的...
汉西岳华山庙碑-顺德本 本书特色《汉西岳华山庙碑》(顺德本)因清朝由广东顺德李文田所藏而得名,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为宋代早期拓本,碑文的前五行未断,施墨打拓的时...
外国名人传记-中国连环画优秀作品读本 本书特色 《中国连环画优秀作品读本:外国名人传记》既有古典文学名著,也有现代题材,旨在经典性、故事性、可读性,以求*完美地...
祝允明《归田赋》 本书特色 在中国书法史上,祝允明与文徵明被看作是“吴门书派”的两座高峰,祝允明书法更曾被看作是自赵孟頫以后二百余年内创造书风转变的一个枢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