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总序
**章 概论
**节 生平游历与艺术概况
第二节 篆刻历程
第三节 印风及其影响
第二章 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节 篆法解析
第二节 章法解析
第三节 刀法解析
第四节 效果制作技法解析
第三章 临摹与仿创
**节 关于临摹
第二节 吴氏白文印临摹
第三节 吴氏朱文印临摹
第四节 意临与仿创
第四章 “吴派”印风作品技法解析
**节 吴门弟子印作技法解析(附寿石工)
第二节 吴门再传弟子印作解析
第三节 “吴派”在当代篆刻创作中的历史地位
后记
参考书目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吴昌硕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规律。该书行文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晓畅,对吴氏印章篆刻技法的解析及临摹与创作都很独到,值得一读。阅读本书,你可以走进大师的生活,了解他的个性,读懂他的艺术历程。
吴昌硕的一生,以诗、书、画、印“四绝”蜚声艺坛,名震海内外。他先学印,再学诗、书,后学画,*后将此四者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独立发挥他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在书、画、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谓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且各有诗情意境。他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艺术特征,那就是“气势磅礴,魄力雄伟,用笔豪放,墨色浓重,于浑朴中见华滋,于厚重中寓灵动”(刘江《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质朴的时代风貌,憨厚的个人品格融会其中。在书法方面,昊昌硕青少年时期多以临摹楷书为主,先从颜体入手,后沉湎于魏晋钟繇小楷,注重用笔的含蓄和结字的浑朴内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时期他游学于杭州、湖州、苏州,因结识拜见时彦如杨见山等,便对篆隶浸染较多,受邓石如、吴让之等书家笔法的影响很大,曾临摹过大量的汉碑,如《嵩山石刻》、《张迁碑》、《石门颂》、《祀三公山碑》等等。定居苏州后又醉心于篆书,可能他已认识到篆书对篆刻创作的重要作用,*后他选定《石鼓文》作为主要的临摹对象,其后数十年临池不辍,并深入钻研。他在题《何子贞(绍基)太史书册》诗中写遣“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这是他对自己学书的小结。而且他65岁自记《石鼓》临本时还说:“佘学篆好临《石鼓》,数十年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的确,他在书法上的创造,以石鼓篆文之新境*为夺目。吴昌硕的行草书,初学王铎,后学欧阳询与米芾,中年后多参黄庭坚书意,能以篆隶笔法作行草,又以行草结体作篆书,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起笔多藏锋,行笔重气势,结字多斜侧,体貌皆舒展,线条疾涩相生,遒劲凝练,显示出激越的气派、铿锵的节奏和开阔的境界。 吴昌硕学习绘画,要比学书、学印晚得多。有资料记载大约在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他29岁时,在上海认识画家高邕之,受到感染和影响后在家乡从潘芝畦学画梅,继而在杭州从吴伯滔学山水、花卉等,但进步不明显。后来由于他的书法篆刻功夫渐深,又曾有幸在大收藏家府上观赏到文物、古字画、金石拓片等,眼力大有提高,因此,当他经高邕之介绍向上海画家任伯年求教时,任说吴绘画用笔好,这增强了吴昌硕学画的信心,从此任、吴二人常在师友之间,交往甚笃。其间,吴昌硕又结识了蒲华、胡公寿、陆廉夫等画家,谈艺切磋,绘画有长足进步。因为眼界开阔,学养渐深,吴昌硕开始广泛吸取传统绘画之精华,极为推崇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石涛(朱若极)、石田(沈周)等大家,并且熔多家之长于一炉,遗貌取神,为己所用,又参以书法用笔之妙,使其画亦透出笔酣墨舞,真气磅礴的雄伟气象。因画科为大宗,所以吴氏的画名反而逐渐比他的书法、篆刻之名更响。 吴昌硕的艺术世界中,篆刻举足轻重一是学习篆刻的时间早(14岁):二是从事篆刻创作的时间长,“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三是生前所出版的印谱多(约十多种)。在长期的篆刻艺术实践中,吴昌硕“不受束缚雕镌中”(《自述》诗),探索出治印求变之道,形成了“自我作古空群雄”的独特印风。关于吴昌硕篆刻的学习过程,其印风的演变和影响,是本书的重点,下文再详述。总之,吴昌硕的生平及其艺术道路是崎岖不平的,青少年艰辛困苦,为避乱谋生而四处奔波;壮年好学,寻师访友多游历于苏杭,这是他在艺术上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晚年艺成,诗、书、画、印融会贯通,正如他的《刻印偶成》诗句所言:“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 P9-P10
《华为人才管理全景图》内容简介:本书用10章篇幅,系统阐述了华为的人才管理理念,人才标准管理,人才规划管理,人才选拔机制,用
清代流派印赏析100例 本书特色这套书以历代篆刻形式发展为脉络,分为先秦古玺、秦汉官印、秦汉私印、明代流派印、清代流派以及近代名家的篆刻赏析,每本选100方印张...
中国昆曲二十讲 内容简介 戏曲的众多特性之中“虚拟化”是*基本、*深刻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涉及表演的实物都用“拟”的办法变成“虚”,如用一根鞭子代替“...
《日本建筑院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集1》汇集日本90所建筑院校本科生的优秀毕业作品126件,每个作品都有设计者自述的创作概要及相关
碑帖大观陆柬之文赋/碑帖大观 内容简介 陆柬之文赋,全称《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卷》,无款,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
世界恐怖电影精品鉴赏(上下) 本书特色 如果你不想被恐惧所控制,你就必须学会控制恐惧!你只有控制了恐惧,才能在恐惧心理袭来的时候保持理智,而不是被下意识的逃避心...
《宋史研究杂陈》内容简介:该书收录作者近年发表的论文二十余篇,分成上下两编。上编为“专题研究”,主要是关于宋代交通、政治、
世界矢量标志大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大量国内外经典和*新标志中精选出来的,收录标志数量达到4000余个,并按行业进行了分类编排。书后光盘采用矢量格式的图形文件,...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黄梅戏 内容简介 人们提起安徽,就想到了“二黄”:黄山和黄梅戏,且将其并称为“安徽二黄”。虽不知源出何时、何处,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口传与...
1923年6月26日夜,紫禁城中一场神秘的大火,将收藏乾隆帝无数珍宝的“建福宫花园”,化作一片废墟,留下满目疮痍。——作为乾隆敕
杨沂孙篆书 内容简介 《杨沂孙篆书》以杨沂孙篆书中的点画为基础, 通过分析其点画、偏旁和间架结构、章法, 结合古代经典书论等常用学习理论, 提炼学习杨沂孙篆书融...
版式设计实用手册 内容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版式设计应用早已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一般来说,人们所获取的许多信息都来源于视觉,因此,具有形...
太空美术简史-科学看不见的.用艺术呈现 本书特色 ★盛大的视觉狂欢。25位*太空艺术家350余幅高清太空艺术画作,配有: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介绍、艺术手法、风...
神话与镜像-关于精神性的艺术与思想 目录 引言**章 神谕与神话咒语背景的消失个体世界物质性的社会自我之镜溺水者生活在别处栅栏内视性绘画自恋认知现代性镜像超越现...
【侯麥的四季愛情電影】春天的戀情,來無影、去無蹤…夏天的戀情,三心兩意、不知何去何從…秋天的戀情,需要費心照料,才能等到
《生生死死》内容简介:《生生死死》收集了由陈平原选编的周作人、鲁迅、梁实秋、冰心、俞平伯等42位名家的60篇谈论“生”与“死”
柳公权玄秘塔碑-天下墨宝-唐代楷书 本书特色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立于会昌元年(841年)。唐代裴休...
世界裸体艺术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介绍了远古时期裸体艺术、古希腊古罗马裸体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裸体艺术、欧洲裸体艺术、20世纪欧美裸体艺术、裸体摄影艺术、日...
《户牖之艺》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中的一本。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建筑房屋门窗的装饰,包括门窗发展、宫殿门窗、寺庙门
董其昌 本书特色 本书设计风格高幽大气、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封面以特种纸、四色印刷、中国书法为基本元素,以大小不同的文学符号,传统花边纹样及有机的分割面局,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