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是西方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提出的“神话-仪式”学说主要关注对于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的探索,认为所有神话都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和解释;而原始仪式在褪却了巫术的魔力和宗教的庄严之后,就演变为戏剧,古希腊悲剧就是由旨在促进农作物增殖的春天庆典仪式(即所谓酒神节祭典)演变而来的。
哈里森是西方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提出的“神话-仪式”学说主要关注对于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的探索,认为所有神话都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和解释;而原始仪式在褪却了巫术的魔力和宗教的庄严之后,就演变为戏剧,古希腊悲剧就是由旨在促进农作物增殖的春天庆典仪式(即所谓酒神节祭典)演变而来的。作者面向普通的知识大众,文采斐然、深入浅出地对其关于古希腊宗教、仪式、庆典、神话、美术的见解做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意欲通过揭示仪式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来面对一些更重大的问题,诸如,艺术的本质,艺术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艺术与宗教、道德的关联,艺术对于精神生活有怎样的损益等等。
这是一本从“神话——仪式”学派角度、以古希腊材料为凭据来讨论艺术发生的书。作者认为,艺术和仪式具有同一个源头,但这个源头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仪式当然涉及了模仿,但是并非源于模仿,仪式旨在重构一种情景,而非再现一个十五。……(仪式)是实际的实践活动的再现或预期。”(p13)艺术和仪式的目的都是展现激情和渴望,达成情感的自然宣泄。为了表现情感,人们不仅在内心想象,还要用动作表现出来,这就是最初的仪式:哑剧舞蹈。作者运用了当时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知识、情感和行为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而从知识到行为之间,有一个间隙,在这个间隙中人们的感情在起作用,使得人们可以在各种行动中进行选择,而所有的精神生活才建立起来。仪式性的模仿不完全是实用,也是为了创造、重温情感。当然,个人的短暂感情是很难固定下来成为仪式的。能够转变成为仪式的是公共情感。而转变成仪式,就需要固定的时间和日期,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认为,对于原始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吃饭和生育,而这二者都是顺应季节的,“周期性是我们理解生命现象的一个必要前提”。因为仪式有了周期,所以情感得到了延宕,并因为这种延宕郁结为观念。仪式中的领舞人,也为观念的人格化提供了雏形。于是:舞蹈的重复形成了仪式,仪式的参加者/道具(比如五月节的神木)就通过人格化形成了神明、精灵之类的存在。在讨论了仪式之后,作者将关注点转回希腊的春天庆典,通过分析希腊古老的酒神宗教提供了从仪式到艺术的演变痕迹。亚里士多德在陈述中指出,“戏剧的起源是酒神颂带头人的即兴表演”。作者分析了酒神颂的三个因素,即1、春天庆典,用哑剧舞蹈表现春天复苏、用仪式促进农事丰收;2、以牛为致福的圣牲,并逐渐演变成神明的概念;3、狄奥尼索斯和再度降生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式的情感因素渐渐淡漠了,而原来大家一起参与的群舞逐渐演变成在圆形场地里表演的合唱队(希腊戏剧),参与者开始演变为观众。渐渐地,具有实际目的的仪式转变为了价值在于自身的戏剧(艺术)。由于对其具有有效性的信念消失,人们将仪式的效能转变为神明/魔鬼一己的责任,仪式演变成了神明/圣餐/祭献;仪式的精神瓦解了,然而仪式本身的行为模式却保留了下来:仪式的框架装进了英雄故事,而变成了艺术。而后,作者又进一步讨论了雕塑艺术和仪式的关系。一部分雕塑的主题是仪式本身,而另一部分神明的雕塑表现了仪式人格化的过程——现实生活(本能的反应)弱化成为生活的仪式再现,而仪式的心像透射又形成神明的观念,最后产生的摹本就是艺术的雕像。最后一章中,作者主要讨论了艺术和道德、科学、宗教诸领域的关系,并评述了其时的艺术思潮和现象。对作者而言,真正的艺术还是要从生活的激情中产生,而打动大多数人、激起大多数人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 摘自豆瓣网友书评
简·艾伦·哈里森(Jane Ellen Harrison,1850-1928),西方古典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剑桥学派“神话一仪式”学说的创立者;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坛女杰,同时也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学术奠基人之。她广涉古典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神话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掌握了包括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波斯语、俄语等在内的十六种语言。著述宏富,已翻译成中文的有:《希腊宗教研究导论》(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Greek Religion,1903)、《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Themis:A Study of the Social Origins of the Greek Religion,1912)等。
影坛春秋 : 上海百年电影故事 本书特色 《上海滩》杂志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创办以来,坚持“以介绍上海地方知识和各方面建设成就为己任”的办刊宗旨,坚持用说古道今...
书法鉴赏 配光盘 本书特色书法鉴赏是我们面对书法作品时*初的,也是*重要的事情。本书是一部系统、深入探讨书法鉴赏的著作,以书法作品构成的要素为纲,围绕书法鉴赏中...
雪宧绣谱图说 内容简介 《雪宧绣谱》是我国*早的一部刺绣理论专著。这部书由清末民初刺绣艺术家沈寿晚年病中口述,时人张春整理而成。刺绣,古称针绣,又名“女红”,是...
近年来,市场上出版了不少关于建筑绘画的图书,这对于开阔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专业学生的视野、引进国外新的表现手段,确实起过阶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最训练有素的开发团队,也不能保证始终编写出清晰高效的代码。如果不积极地修改、挽救,随着时间流逝,所有软件都会不可避免地渐渐变得复杂、难以理解,...
《从需求到权利》内容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但由于目前的研究缺乏统一的概念及指
青岛与电影 本书特色 青岛是闻名中外的海滨旅游城市,蔚蓝的大海,青翠的山峦,温润宜人的海洋性气候使青岛成为中国*具魅力的海滨城市。同时,作为全国历史文化...
(精)王铎书法全集 (6-10卷) 本书特色 ★ 8开函套精装,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王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吴昌硕更是对其推崇备至,称其有明书法推第*★ 由著名...
颜体.颜勤礼碑.基本笔画-书法练字纸 本书特色 《书法练字纸:颜体·颜勤礼碑·基本笔画》突出了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的技法讲解与练习。...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内容简介 实用影视艺术丛书。本书是从事影视剪辑工作五十多年的我国著名剪辑艺术家傅正义先生的*新力作。这部著作,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
Itswellknownthatavastnumberofpeopleworkonanygivenmovieinrolesasvariedaswritingsc...
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异质文化摩擦出耀眼火花、跨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戏曲、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国粹。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 目录 绪论上编 异质文...
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贰)/简帛书法大系 本书特色 1979年《马圈湾汉简》的出土,除却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献价值外,对研究书法的演变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一手资料。《...
◆以研究中日传统文化闻名英语世界的美国学者道破禅茶本质的“100个基本”:日日是好日、一期一会、好事不如无、平常心是道……◆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安然度日的生活哲学:...
3年级上册(部编人教版)(配听写默写本)/写字课 本书特色 1.内容升级 1)每单元一开始增加一堂“规范正楷书法课堂”讲练内容,并配教学...
★狂潮席卷:伟大的建筑及室内设计风格 本书特色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室内设计就是生活的旋律,两者交织谱就的伟大乐章宛如狂潮,席卷全球。 口袋博物馆系列之《狂潮席卷...
另类的表述者:他们的行为 舞蹈和录像 本书特色 本书几篇访谈录的访谈人杰拉德·马特是维也纳艺术大厅的艺术总监。他采访了几乎所有参加过维也纳艺术大厅展览的艺术家。...
金缮手账:致缮至美 本书特色《金缮手账》不只是一本学习金缮工艺的入门级手工书,还是一本心灵修复的休闲读物。本书介绍了金缮工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面具-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又简明地讲述了面具产生及发展演变的历史,全书随文配图一百五十余幅,感性而又直观地阐述了面具由起源于远古先民之生活需要...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元固墓志铭 本书特色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元固墓志铭》全称《魏故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元公墓志铭》,立于北魏孝昌三年(五二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