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是西方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提出的“神话-仪式”学说主要关注对于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的探索,认为所有神话都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和解释;而原始仪式在褪却了巫术的魔力和宗教的庄严之后,就演变为戏剧,古希腊悲剧就是由旨在促进农作物增殖的春天庆典仪式(即所谓酒神节祭典)演变而来的。
哈里森是西方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提出的“神话-仪式”学说主要关注对于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的探索,认为所有神话都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和解释;而原始仪式在褪却了巫术的魔力和宗教的庄严之后,就演变为戏剧,古希腊悲剧就是由旨在促进农作物增殖的春天庆典仪式(即所谓酒神节祭典)演变而来的。作者面向普通的知识大众,文采斐然、深入浅出地对其关于古希腊宗教、仪式、庆典、神话、美术的见解做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意欲通过揭示仪式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来面对一些更重大的问题,诸如,艺术的本质,艺术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艺术与宗教、道德的关联,艺术对于精神生活有怎样的损益等等。
这是一本从“神话——仪式”学派角度、以古希腊材料为凭据来讨论艺术发生的书。作者认为,艺术和仪式具有同一个源头,但这个源头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仪式当然涉及了模仿,但是并非源于模仿,仪式旨在重构一种情景,而非再现一个十五。……(仪式)是实际的实践活动的再现或预期。”(p13)艺术和仪式的目的都是展现激情和渴望,达成情感的自然宣泄。为了表现情感,人们不仅在内心想象,还要用动作表现出来,这就是最初的仪式:哑剧舞蹈。作者运用了当时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知识、情感和行为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而从知识到行为之间,有一个间隙,在这个间隙中人们的感情在起作用,使得人们可以在各种行动中进行选择,而所有的精神生活才建立起来。仪式性的模仿不完全是实用,也是为了创造、重温情感。当然,个人的短暂感情是很难固定下来成为仪式的。能够转变成为仪式的是公共情感。而转变成仪式,就需要固定的时间和日期,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认为,对于原始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吃饭和生育,而这二者都是顺应季节的,“周期性是我们理解生命现象的一个必要前提”。因为仪式有了周期,所以情感得到了延宕,并因为这种延宕郁结为观念。仪式中的领舞人,也为观念的人格化提供了雏形。于是:舞蹈的重复形成了仪式,仪式的参加者/道具(比如五月节的神木)就通过人格化形成了神明、精灵之类的存在。在讨论了仪式之后,作者将关注点转回希腊的春天庆典,通过分析希腊古老的酒神宗教提供了从仪式到艺术的演变痕迹。亚里士多德在陈述中指出,“戏剧的起源是酒神颂带头人的即兴表演”。作者分析了酒神颂的三个因素,即1、春天庆典,用哑剧舞蹈表现春天复苏、用仪式促进农事丰收;2、以牛为致福的圣牲,并逐渐演变成神明的概念;3、狄奥尼索斯和再度降生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式的情感因素渐渐淡漠了,而原来大家一起参与的群舞逐渐演变成在圆形场地里表演的合唱队(希腊戏剧),参与者开始演变为观众。渐渐地,具有实际目的的仪式转变为了价值在于自身的戏剧(艺术)。由于对其具有有效性的信念消失,人们将仪式的效能转变为神明/魔鬼一己的责任,仪式演变成了神明/圣餐/祭献;仪式的精神瓦解了,然而仪式本身的行为模式却保留了下来:仪式的框架装进了英雄故事,而变成了艺术。而后,作者又进一步讨论了雕塑艺术和仪式的关系。一部分雕塑的主题是仪式本身,而另一部分神明的雕塑表现了仪式人格化的过程——现实生活(本能的反应)弱化成为生活的仪式再现,而仪式的心像透射又形成神明的观念,最后产生的摹本就是艺术的雕像。最后一章中,作者主要讨论了艺术和道德、科学、宗教诸领域的关系,并评述了其时的艺术思潮和现象。对作者而言,真正的艺术还是要从生活的激情中产生,而打动大多数人、激起大多数人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 摘自豆瓣网友书评
简·艾伦·哈里森(Jane Ellen Harrison,1850-1928),西方古典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剑桥学派“神话一仪式”学说的创立者;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坛女杰,同时也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学术奠基人之。她广涉古典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神话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掌握了包括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波斯语、俄语等在内的十六种语言。著述宏富,已翻译成中文的有:《希腊宗教研究导论》(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Greek Religion,1903)、《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Themis:A Study of the Social Origins of the Greek Religion,1912)等。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4版)》内容简介:建筑学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学科。它既是一门技术学科,同时又涉及文化、艺术、社会、历史和
本书按照考古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对两河流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基础研究以考古学文化为单位建立时空框架;中层研究对社会经济、社会组
《最美的中国传统:房子的故事》内容简介:本系列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项目,是一套面向7-10岁孩子的知识绘本。图书选取中华传
字体设计原理 本书特色 文字是人类能够突破口语限制,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人类智慧和精神财富的符号系统,而字体设计是人类在不断思考与实践下形成的艺术性创作。...
王羲之王献之传本墨迹-中国碑帖名品-[二十五] 内容简介 《中国碑帖名品》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
《Docker实战》内容简介:自从2013年3月Docker 0.1版本发布以来,以其为代表的容器技术也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Docker容器在很大程度
《5G无线网大规模规划部署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5G无线网的规划部署方法及具体案例。首先介绍了5G技术概述以及无线网目标
敦煌本柳公权书金刚经 本书特色 《金刚经》为柳公权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虽多有与“颜书”同法之处,但明显地摒弃了“...
学唐诗 写唐诗-楷书钢笔字帖-贰 本书特色 本书选编的唐诗,贴近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的实际,按国情、乡情、亲情、山水田园情的思路分三册进行选编,除原文外,还有...
原始艺术史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史前艺术和原始艺术。史前艺术指的是考古发掘出来史前原始社会的艺术品;原始艺术指的是近、现代原始部落的艺术。同时,在我国,原...
王羲之行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王羲之的书法集,内容包括:我思故我在、志当存高远、生命在于运动、不教一日闲过、志不强者智不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
颜真卿祭侄稿-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内容简介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十五万叛唐,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兵锋直指洛阳。唐玄宗命大将封常清募兵...
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图文并茂★ 安东尼·葛姆雷是当代著名的雕塑艺术家,因其探究人体与空间关系的雕塑、装置和公共艺术品而广受好评★ 探...
本书从印度和阿富汗交界的河谷写起,希腊风格的佛教艺术曾在此地第一次用古典形式来描绘印度教崇拜的神灵和场景。然后,本书把读
唐 张旭书严仁墓志 本书特色 《唐张旭书严仁墓志》由王宏昌编著。严仁墓志,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年),1992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志为青石,方形,长52cm,...
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一、内容简介本书是在作者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扩写而成的,导师为余秋雨教授。本书**次将中国伶人性别文化这一海内外学术界...
《如何让艺术懂你》内容简介:过去的一百年间,艺术世界的风景发生了急剧变化。观者在一件件艺术作品前大为迷惑,这些作品是种挑衅
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内容简介 王羲之《兰亭序》正是书风由质趋妍的代表性作品一一或许出于这一原因,后人把它美誉为“天下**行书”。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明清医事-紫禁城悦读 本书特色 “紫禁城悦读”是故宫出版社根据《紫禁城》杂志相关内容汇编而成的一套丛书,旨在以图文并茂的轻阅读形式,介绍...
冯承素兰亭序-中国历代名家名帖-仿真复制版 本书特色 《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二十四点五厘米,横六十九点九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前纸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