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陆羽原著中的茶源篇、茶类、名茶、茶具等部分, 高度概括了中国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几千年的发展史。
茶中的世界,澄澈空灵,
却又藏有天地、纳有宇宙。
茶之于我们的生命,
是儒家的真诚和中庸;
是释家的明心见性;
是道家的无中生有;
是爱茶人对生活的恬淡平和。
品世间通灵的茶叶,
读世间韵味的《茶经》。
红茶 红茶具有红叶、红汤的外观特征,色泽明亮鲜艳,味道香甜甘醇。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保健性极高,其性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生热暖腹,温胃驱寒,消食开胃,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宜脾胃虚弱者、体质偏寒者饮用。虽然红茶中所含的酚类成分与绿茶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但红茶同样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杀菌消炎、增强毛细血管功能等功效。红茶的品质 ⊙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为中国福建省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风光秀美的福建武夷山区。“正山”乃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红茶均为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为逊色,统称外山小种。 正山小种条索饱满,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鲜艳绚丽,香气绵长,滋味醇厚,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正山小种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早出现的红茶,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欧洲,并大受欢迎,成为欧洲人心中中国茶的象征。 ⊙功夫红茶 功夫红茶又名条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的流程制成,是中国特产的红茶品种,因其工艺高超、制作精细、品饮讲究而得名。根据茶树品种又分为大叶功夫茶和小叶功夫茶。大叶功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成;小叶功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 功夫红茶条索挺秀,紧细圆直,香气鲜浓纯正,滋味醇和隽永,汤色红明,叶底红亮。中国功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产地不同,品质各具特色。 ⊙红碎茶 红碎茶有百余年的产制历史,是国际市场上销售量*大的茶类。它是在功夫红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以揉切代替揉捻,或揉捻后再揉切而制成。揉切的目的是充分破坏叶组织,使干茶中的内含成分更易冲泡出,形成红碎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鲜的品质风格。根据其总的品质特征,红碎茶可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个细类。中国云南、两广和海南地区是红碎茶的集中生产地。国外红碎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其产量的总和占世界红碎茶总产量的80%以上,且质优价高。 ⊙名茶种类 祁门功夫红茶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于安徽省祁门县,简称“祁红”。祁红功夫茶条索紧秀细长,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清雅隽丽,似蜜糖香味,极品茶更是蕴有兰花香气,清鲜持久,号称“祁门香”。清饮*能体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作为下午茶、睡前茶很合适。 ⊙品级的划分 红茶的品级依品种、采摘部位、产区、海拔高度及季节等而有所不同,很难只凭其中某一项标准来界定品级。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泛。其中*负盛名的4大名品红茶有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和锡兰高地红茶。 红茶的制作 ⊙全发酵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因而发酵也是红茶制作中*重要的工序,也是与制作其他茶叶*显著的区别。 中国的红茶种类主要有功夫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3种,其主要制作工序都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个步骤,但各道工序需要的条件和程度又略有不同。下面以功夫红茶为例,对红茶制作的主要步骤做逐一介绍。 ⊙萎凋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道工序。红茶萎凋有3种方法: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 日光萎凋——这种方法受天气制约很大,阳光强烈的午后和阴雨的天气都不适宜。通常在春茶季节,气候比较温和时采用,这个时节萎凋程度容易控制,萎凋时间大约为1个小时。 室内自然萎凋需要在四面通风、洁净干燥的房间内进行,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温度在21℃?22℃、相对湿度在70%左右为宜。萎凋时间为18个小时左右。由于这种方法萎凋时间长,产量低,不易操作,所以通常很少采用。 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通风机、槽体和盛叶框4部分组成,温度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夏秋季节,气温超过30℃以上,则可不用加温,直接用鼓风机鼓风即可。萎凋过程中要时常监测温度变化。萎凋时间3?4个小时,春茶气温较低,需要5个小时左右。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萎凋质量好,是*为常用的方法。 ⊙揉捻 揉捻是红茶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揉捻使叶细胞遭到破坏,叶卷成条,叶汁溢出并凝于叶表,增加了茶叶的浓香,为发酵创造条件。揉捻需要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的条件下进行,需要避免日光直射。在夏秋季节,低湿高温的环境下,也可通过安装喷雾、洒水、搭荫棚等来降低温度、提高湿度。 揉捻时间和萎凋叶的投入量根据茶树品种、揉捻机型号而定。大型揉捻机,揉捻时间约90分钟,投叶量多;中型揉捻机揉捻时间70?80分钟,投叶量适中;小型揉捻机一般揉捻60?70分钟,投叶量较少。总体来讲,投入量应为容器的75%?85%。 ⊙发酵 发酵是红茶加工*关键的工序。它使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与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聚合,叶子变为红色。发酵室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温度一般在22℃?25℃。发酵时将揉捻叶平铺在特定的发酵盘中,嫩叶稍薄,老叶略厚;春茶需薄,夏秋茶略厚。 发酵时要保持空气流通,春茶发酵时间3?4个小时,夏秋茶则减至1?2个小时。由于温度对红茶发酵很重要,所以发酵时间要灵活掌握。在夏秋气温高的时节,有时甚至不需要再进行发酵,揉捻结束,发酵就已经完成。发酵适度,叶子青草味消失,并散发出清香,叶色及凝于表面的液汁均呈红色,形成红茶特有的颜色和香气。 ⊙干燥 干燥是红茶制作的*后一道工序。它是通过高温来达到钝化酶的活性,使发酵停止,同时蒸发水分,固定茶形,防止霉变。红茶一般要经毛火和足火两次干燥。毛火干燥时,需高温烘焙,薄薄摊铺;然后再用足火干燥,此时温度应稍低,摊铺微厚,时间较毛火略长,至含水量少于6%。毛火干燥适度的叶子,用手触摸会有柔软、刺手、有弹性的感觉;足火后干燥程序基本完成,茶叶若用力手捻则成粉末状,茶色更重,茶香更浓。 ⊙红碎茶的揉切 红碎茶与功夫红茶在制法上*大的区别就在于揉切。先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后再揉切,多用于嫩度较差的叶子。一般对较嫩的鲜叶可将萎凋后的叶子直接放入揉切机里进行揉切,红碎茶的外形条件也因此而形成。 揉切过程中,叶子受到多种力的作用,温度迅速升高,为避免叶温过高引起过度的发酵,通常要缩短揉切时间,但为了保证碎茶的效果,则要增加揉切的次数。由于叶片被切碎,使得叶细胞遭到严重破坏,叶汁外溢,叶内所含物质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作用加剧,由此便形成了红碎茶香气馥郁、口感更浓醇的特点。 ⊙小种红茶的干燥 小种红茶不同于功夫红茶的制作工艺之处,在于萎凋和干燥过程中,加入了松烟烘焙。 主要方法是利用松柴燃烧产生热量来蒸发多余水分,同时茶叶吸收掉大量的松烟,促进芳香物质的散发,形成小种红茶特有的烟熏香味,以及口感醇正浓厚的品质特点。 “过红锅”也是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特有工序。待锅温达一定高度时,投入发酵叶,双手快速翻炒。感觉叶子变软烫手时,即可出锅。炒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焦叶,而时间太短香气又得不到足够的提升。快速的高温炒制,钝化了酶促作用,使发酵停止。 红茶的冲泡 ⊙适宜的茶具 红茶高雅的芬芳以及香醇的味道,必须要以合适的茶具搭配,才能烘托出它独特的风味。品饮红茶*合适的茶具是白色瓷杯或瓷壶,尤以骨瓷*佳。质地莹白、隐隐透光的骨瓷杯盛入色彩红艳瑰丽的红茶茶汤,在升腾的雾霭中感受扑鼻而来的香气。闲暇时捧着一杯红茶,度过一个轻松的午后,保温性能*佳的骨瓷杯能保证你品到的每一口茶都温暖且甘甜。 一般来说,功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即置茶于白瓷杯中,用沸水冲泡后饮用。红碎茶和片末红茶则多采用壶饮法,即把茶叶放入壶中,冲泡后为使茶渣和茶汤分离,从壶中慢慢倒出茶汤,分置各小茶杯中,便于饮用。茶叶残渣仍留壶内,或再次冲泡,或弃去重泡,处理起来都很方便。 ⊙水温 红茶*适合用沸腾的水冲泡,高温可以将红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充分萃取出来。高档红茶适宜水温在95℃左右,稍差一些的用95℃?100℃的水即可。注水时,要将水壶略抬至一定的高度,让水柱一倾而下,这样可以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茶叶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当沸水冲入茶壶中时,茶叶会先浮现在茶壶上部,接着慢慢沉入壶底,然后又会借由对流现象再度浮高。如此浮浮沉沉,直到*后茶叶充分展开时方完成,这就是所谓的焖茶时间。 ⊙置茶量 茶叶投放量的多少要视茶具容量大小、饮用人数、饮用人的口味、饮用方法及茶的不同品性而定。大体原则和绿茶类似,茶叶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50,1克茶叶需要50毫升的水。过浓或过淡都会减弱茶叶本身的醇香,过浓的茶还会伤胃。按照一般的饮用量来讲,冲泡5?10克的红茶较为适宜。红茶多放一点,冲泡出来会很浓香,但一定要把握得当。 ⊙浸泡时间 冲茶前要有一个短短的烫壶时间,用热滚水将茶具充分温热。之后再向茶壶或茶杯中倾倒热水,静置等待。如有盖子,还可将盖子盖严,让红茶在封闭的环境中充分受热舒展。 根据红茶种类的不同,等待时间也有少许不同,原则上细嫩茶叶时间短,约2分钟;中叶茶约2分半钟;大叶茶约3分钟,这样茶叶才会变成沉稳状态。若是袋装红茶,所需时间更短,40?90秒即可。泡好后的茶叶不要久放,放久后茶中的茶多酚会迅速氧化,茶味变涩。好的功夫红茶一般可冲泡多次,而红碎茶只能冲泡1?2次。 ⊙清饮法 清饮是指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加沸水冲泡,然后注入茶杯中细品慢饮,不在茶汤中加入任何调味品,体味的完全是红茶固有的芬芳。苏东坡曾有诗比喻,“从来佳茗似佳人”。清饮的红茶,正如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不需要人工的雕饰,也能散发出自然的韵味。 清饮时,一杯好茶在手,慢慢啜饮,默默赏味,*能使人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欢愉、轻快、激动、舒畅之情油然而生。中国人多喜欢清饮,特别是名特优茶,一定要清饮才能领略其独特风味,享受到饮茶乐趣。 ⊙调饮法 既然佳茗堪比佳人,那自然是浓妆淡抹总相宜。除去中国人传统的清饮法外,受西方人影响,现在美味丰富的调饮法也同样流行。调饮法,是在泡好的茶汤中加入奶或糖、柠檬汁、蜂蜜、咖啡、香槟酒等,以佐汤味。所加调料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个人爱好,任意选择调配,风味各异。也有的在茶汤中同时加入糖和柠檬、蜂蜜和酒同饮,或置于冰箱中制成不同滋味的清凉饮料,都别具风味。 调饮法在现代广为流行,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调饮法用的红茶,多数用红碎茶制的袋泡茶,茶汁浸出速度快,浓度大,也易去茶渣。 ……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于观亭,茶叶加工高级工程师,茶文化研究员。现担任国际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担任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人联谊会、中国华侨茶叶基金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全国社团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重点转向茶文化研究,系统研究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以及茶道、茶艺的历史和现状,培养了很多评茶师和茶艺师。其事迹被载入人事部主编的《中国专家大辞典》。荣获茶界**荣誉《60年茶事功勋》奖章、《吴觉农茶学功勋》奖章。著有《茶叶加工技术手册》、《中华茶人手册》、《茶文化漫谈》、《中国茶膳》等。
意象探源 本书特色 作者认为,近代以来,许多中国学人持西方逻辑理性传统以参照中国古代文化,多少忽略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点。迄于今日,被清理、厘定的传统文化范畴,正...
国学概论新编 本书特色 在国学方面,谭正璧继1933年的《国学概论讲话》出版之后,1936年又推出了《国学概论新编》,为中高等学校提供教育与参考之用。《国学概论...
古汉语词汇讲话 内容简介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浅白的语言,讲述了古汉语词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汇的历史发展、构成,词的书写形式,词的引申义,演变的规律,以及怎样学...
先秦文化史讲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族群代兴的历史、西周分封建国,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分封制与中国文化道路、周礼对...
和为贵的政治伦理追求-和视域中的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皮伟兵博士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先秦...
作品目录民國論叢總序推薦語自序導論 思想文化與政治權力的緊張與競逐──歷史符號與文化資本的五四論述第一節 台灣與五四的歷史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内容简介 “学而优则仕”,在中国古代,文人都是与仕途紧密相连。但是这些文人们或许是初涉官场,不懂人情世故;或许是“春风得意,看尽了长安...
邢福义文集 第一卷 内容简介 《邢福义文集》中的“小句中枢说”“句管控”“名词赋格”等重要理论和“两个三角”“三个充分”的研究思路,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对于汉语...
上古汉语连动式研究 内容简介 一般来讲,周秦两汉可划归汉语史中的上古时期,自商周到东汉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跟印欧语相比,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
中亚文明史(第五卷) 内容简介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试。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
SCI论文写作和发表:You Can Do It-第二版 本书特色 《sci论文写作和发表:you can do it》先整体介绍了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一般流...
西域圣火——神秘的古波斯祆教 本书特色 这个在伊朗被称为琐罗亚斯德教或马兹达教的宗教,乃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奉《阿维斯陀》为经典,基本教义是善...
章太炎国学论著二种 本书特色 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收录章太炎先生国学论著二种:《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
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 目录 导论**章 宋代以胶商人和商业资本概论一、中国古代商业资本和商人的起源二、商人阶级和形成——西周与春秋三、商人阶级和发达与局限——战国...
中国古代高僧 本书特色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事迹,了解中国佛教的历史文化,乔志霞精心地编撰了《中国古代高僧》一书。本书在对中国古代佛教发展进行...
先秦语法(修订本) 本书特色 我国目前**部断代语法。以《四书》《五经》及先秦诸子著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主谓、谓宾、定中和状谓等四种关系,兼及虚词的用法。对先秦独...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一九七七年之夏,金耀基院长自香港来台,访余于士林外双溪素书楼寓庐。是为余两人初次之相识。耀基告余,拟为新亚创办一「...
中外选举制度比较 内容简介 本丛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由徐育苗主持,邀请本校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政法学院、管理学院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研...
南派三叔:本名徐磊,浙江人,现居杭州。 小说中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当年盗墓的爷爷入赘杭州,而在杭州开了一家小小的古董铺子,守护着那群长沙土夫子从古墓不知名怪物手中...
胡适书话 本书特色 “书话”从“诗话”、“词话”等演化而来,本书收录了胡适《尝试集自序》等有关古籍考证、读书、版本和出版、书刊序言、自序等文章30多篇,从一个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