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明经编著的《1937--万里猎影记(中国百年影像档案)》为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先驱孙明经先生1937年北上拍摄华北各地景物以及生活实况的记录,文字部分共25信,附历史照片二百余幅,其中多数为首次公开的孙明经所拍摄的照片,反应了"七七"事变前后中国的百姓、军人、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与心态--人民的生活看似如常,但时时处处准备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本书以纪录片般的文字和图片,呈现了当时国人的生存状态与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是一部反映全面抗日战争初期国内状况的珍贵图像史料。
本书作者以电影、拍照片、记文字三种方式记录了于七七事迹爆发前夕从南京出发到全面抗战爆发后近一个月返回南京的旅。这些影像记录了七七事变前后长城内外广袤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1937 万里猎影记(中国百年影像档案)》:国立北平图书馆是国内有名的大图书馆,建筑费百余万元,完全采宫殿式样,地点恰恰依着北海,真是个读书的佳境。馆中藏书达五十万册,内中珍藏的《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等尤为名贵,为了这《四库全书》,承编目主任友人吴光清君介绍,我于昨日下午到了该馆,开始拍摄。(吴君现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工作——原编者识) 《四库全书》的藏书库在全屋的*下层,平时绝不开放,仅得有特殊许可者可以人内阅览。《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其中六部或多散佚或已不全,惟该馆所存的一部仍全部完好。计经五四八二卷,史九四七六卷,子九。五五卷,集一二二六二卷,共三六二七五卷,分装六一四四函。上半年因中日关系紧张,该馆善本书曾有一部分运往上海保存,现在平市方面中日空气似颇平静,故日来已有大批存沪善本运回,堆置于过道中,尚未开箱。当局的乐观使我无法不乐观,但如忽然转为悲观,善本书的未来命运不堪设想。*让我暗自伤心的是这些可爱的图书馆客,他们骑着自行车早早地跑来,争着去找他们*爱看的书,有男有女,安静地挤满每一个阅览室,高兴地读着看着,但是有一天他们会找不到他们心爱的书,有一天将不能安静地读他们心爱的书;这也许是过虑,但我怕这日子不远。走出了北平图书馆的大门,我还是这样想着。滦州影是中国艺术中一件惊人的伟绩。昨日经裴校长介绍,找了一位善于表演的李君,假华语学校礼堂内演出了好几出影戏。幕前幕后的种种都摄成电影,这位李脱尘君原是北平汇文中学毕业,他的父亲以演影戏著名,他也袭父技,办了一个庆民升影戏社,请他表演的多半是大饭店、公使馆,以及其他高贵的外宾。关于滦州影的起源,像《谈薮》载: “汉武帝李夫人亡,帝思之,齐人少翁夜设帐张灯烛,帝坐帷中望之,仿佛先夫人。”这便是滦州影的胚胎。到唐宋时代渐形发达,但都是在陕西一带,至明末,流于滦州,技术愈形精巧,便成了现在的滦州影,到现在已是三百多年,比现代电影的发明早多了。滦州影事实上是一种傀儡戏,也可以说是活动影戏。它的原理有一半是和现代电影相同的。重要的部分有三件:**是一面薄纸糊成的幕,用木架支持着,约有六尺宽,四尺高,正相当一块家庭电影的银幕。第二是光源,早先通用的是油灯,现在既有了电灯,于是滦州影亦采用电灯作为光源:五个电灯作一排,挂在幕后一尺多远的地方,这灯光把幕完全照明,在幕与光源之间如果有人物的剪影,在幕前即能现出。这用驴皮制的剪影,可说是第三个重要部分。剪影的内容视戏的情节而异,大概可以分作两类,一是背景,如亭台楼阁;一是人物。背景和人物都是用顶细致白净的驴皮雕镂而成,绘上鲜艳的色彩,并涂上透明的油漆,人物的头可以取下换用,以便临时配成各种的角色。每个人物有三根小棍操纵着,两根操纵着手,一根操纵着身体。人物的一切活动都在这三根小棒的操纵下,活跃地演出,行动、打仗、鞠躬,都能毕肖;连喜怒哀乐的态度都能表现出来。一个人物的动作,由一个手去操纵,两个人物由两手操纵,三个四个就需用两人同时操纵,如果许多人物同时出场,往往有一部分不动,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动的人物上,所以并不显出场面有甚么呆板。操纵傀儡的演戏人能在幕的反面演出有情有节恰到好处的戏目,同时还要随时唱伴对白,配演口技,另外几个乐师,打鼓的打鼓,拉胡琴的拉胡琴,也随着剧情用音乐增强剧情的现实力量,影子又是那么色彩鲜艳,简直是有声有色,了不起的艺术。年前有一位美国小姐,特地花了三个月的工夫,跟李君学了好几套戏,带了不少皮人回美国献技。(这位小姐原编者于二十九年在纽约会过一次,那是她正在美国各地表演。)还有一位德国学者来北平考察滦州影之后,回去写了一本专书,详细地介绍滦州影。下星期,六国饭店要举行一次滦州影表演,入场券是三元一张。北平一般社会里,滦州影已失却了地位,但在外人奇异的眼光下,却成了可以大书特书大看特看的艺术。在电影史上滦州影也常占着一篇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利用投射成影的原理,可惜中国人没有把它改进成现代的电影,而在外国却由幻灯惊盘等玩意儿很快地发展成世界的大企业。……
孙明经(1911年-1992年),中国教育家。中国电影教育先驱,中国电视事业的拓荒者。1937年,主持开拍大型系列电影《中华景象》。后独立拍摄纪录影片、科教片共62部。早期中国各地教育机构流通的科教影片一半以上出此。所拍纪录影片至今多为珍贵的传世之作。1952年后又和同仁及学生一起作为业务主干创办发展北京电影学院,参与了国家电影、广播、电视、摄影高等教育的十几门课程的创建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电影、电视、广播、摄影的大学教师和高级人才。
贵霜史研究 本书特色 《贵霜史研究》是集作者余太山二十余年研究心血而成,范围囊括贵霜帝国的渊源、创国、兴盛和没落等几个历史阶段。众所周知,贵霜帝国史料非常稀少,...
《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内容简介:♦ 纳粹灭绝营唯一女子乐队幸存者口述实录 ♦ 绝境中人性的终极考验 ♦ 戏剧大师阿瑟·米勒
《旧制度下的俄国》内容简介:俄罗斯是个在国家政权方面的发展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地区,严酷的地理条件和庞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建立
本书为列文森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代表作。在饱含思辨的流畅叙述中,作者从哲学思想、官僚制度、政治文化、社会心
中国社会史研究 内容简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冯尔康教授对僵化史学极为不满,立意探索新的史学观念和学科内涵,开始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并着力与同好共同推动它...
孟森:明史讲义-中国学术名著丛书 本书特色 《明史讲义》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全书分为二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
中国通史-(第十二册) 本书特色 本书第六编主要写了清朝的衰落与灭亡,年道光帝即位,止于一九一二年宣统帝退位,清朝覆亡。依据具体史实综合叙述这一时期外国入侵、中...
老照片-第七十七辑 本书特色 由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内容介绍:“逝鸿片羽”、“旧事重温”、“凝望集”、“故时风物”、“名人一瞬”、“秘闻片影”、“私人...
《清明诗词》内容简介: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新电商新玩法》内容简介:本书由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电商工作的经验,广泛吸取研究众多电商成功案例创作而成。本书首先系统化、实
话说中国 大唐气象(下) 本书特色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 历史学研究、考 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 人们喜闻 见的故 方式, 以大量 文物 编辑而...
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史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2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流人指由统治阶级认定...
《自然史》内容简介:·精彩论述地球、人类、动物等的演变史 ·布封被达尔文誉为“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物种起源问题的第一人”·著名
大刀砍头、剥皮分尸、血肉横飞、累累白骨、狂轰滥炸……60年前那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那一段饱受蹂躏的浩劫,那一段梦魇般沉重的
《星空5500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天文学科普插图书,汇集5500年来各个时代的星图,串联起关于宇宙的神话和科学,对天体制图史进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民国著名军事学家、军事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赴德国
《超级大脑在想啥?》内容简介:本书运用了混知团队独特的视觉化、脉络化的漫画科普方式,结合张文宏教授的专业知识,用全新的角度
当代北京语言史话 内容简介 北京内容主要包括:源远流长的北京方言、开放型文化传统影响下的北京语言;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的北京语言*大的文化融合;北京人的语言等。当...
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近代中...
图说义乌:走进长城脚下义乌兵古村落 本书特色 金福根编著的这本《图说义乌——走进长城脚下义乌兵古村落》是以寻根、走亲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义乌摄影部落寻访四百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