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所著的《大家小书·墨子与墨家》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采用逻辑手法对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墨子的形象,墨子的思想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作了客观的论述,且对人们家喻户晓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作品既肯定了其积极进步的优良思想,又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采用辨证的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墨经》对科学的贡献在《大家小书·墨子与墨家》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旧资料互相对照、科学的论述参以清晰的图解说明,从而对原著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一 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春秋后期,生产有所发展,根据地下出土的器物,证明春秋时代已在广泛使用铁制的生产工具。有了 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荒地的开垦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兴修,也造成了有利条件。因此,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坚固而锐利的铁制工具的应用,手工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加之交换关系的进步,手工业逐渐由分工而走向专业化。当时已有木工、皮革工、冶金工、陶工、缝工和织工等,总称为“百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加,货币流通也日益广泛,并出现了金属货币。这时,商业资本已较发达,各地的物产大量交流。贵族以外的大商人也出现了,如弦高、范蠡 、端木赐(子贡)等人都是。
在春秋时代,大小 很多,它们各霸一方,不断地进行兼并掠夺战争;战争的规模也 为扩大。
在战争中,大国对小国进行掠夺;即使在没有战争的时候,掠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当然在战争中,无论大国小国, 受痛苦的是小农和小生产者,他们是战争的人力和物力的主要担负者。当时小农和小生产者,即使在战争中免于死亡,也不得不忍受饥寒的痛苦。齐国的晏婴说齐国“三老冻馁”,晋国的叔向说晋国“道瑾 相望”。像齐、晋这样的大国,人民尚且不能免于大量冻死和饿死的威胁,其他小国人民的悲惨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民不但在战争中担负人力和物力,而且在平时还要承受统治者的各种残酷的剥削,因而他们日趋破产,青壮年大批逃亡,老年死于饥寒,人民开始用各种方式来反对统治者的掠夺和压迫。
在这种战争、掠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剧烈冲击下,旧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袭贵族制度逐渐瓦解。当时,已出现新的土地占有者,也出现了逐渐脱离贵族羁绊的独立的手工业者、小私有者。
在这样的情形下,从不同阶级出身的“士”,纷纷要求参与政治,企图创立一套新的学说或办法来适应当时的情况。而各国的国君和卿大夫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便礼贤下士,招徕贤能作为助手。因此,士的阶层就逐渐扩大起来,并且得到了广泛活动的机会。
士这一阶层的一个来源是由旧贵族没落下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曾受过贵族教育,在社会秩序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法定的政治地位,不能世袭,也没有固定的财产,依靠出卖知识技能维持生活。士这一阶层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动,从小生产者上升起来的知识分子。所以士是一个流品复杂的阶层。像孑L子所代表的儒家是前一个来源的士,他们多半是由一些没落的贵族成为士的;墨子和他代表的墨家是后一个来源的士,他们是由当时的小生产者、小手工业者上升为士的;老子、杨朱则是由旧日没落贵族下降为农民或小私有者而成为“隐士”的。老子这一派和前两派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不积极向当权的世袭贵族靠拢,而采取和当时的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墨子和老子所代表的士,都不轻视体力劳动,这一点却是和一向轻视体力劳动的儒家不同。
墨子自己曾说过,“翟 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以下引文出自《墨子》一书者,只注篇名),可见他既不是直接统治人民的人,也不是直接参加“耕农之难”的人。他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参加生产,而在于宣传并实行自己的学说和主张。
当时,士的任务在于“上说下教”, “坐而言义”,“遍从人而说之”。
墨子和他的 大多数弟子是手工业者出身的。在西周时代,“工商食官”,当时设有专门负责管理奴隶工匠的工官。到春秋时,一部分工官失去职位(不只工官,如祝、巫、史和乐官也都流散到各地),一部分工奴得到解放,加入本来就有的独立的小生产者的阶层。《论语.子张》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就说明了这一情况。墨子本人原来也是一位精通制造器械的人。而且他制造器具,重在实用。他的技巧,特别是在制造防御战争中用的器械这一方面的造诣,远远超过当时举世闻名的公输般。我们从《墨子》书中《备城门》以下各篇,以及后期墨家所表现的对力学、光学、几何学和一般物理学方面丰富的知识, 有根据说墨子和他的学派是兼通器械制造技术的。墨家学派的成员并非都是从事器械制造的。其中也有从事耕田的,也有以织草鞋、编席子为生的,像《孟子·滕文公上》篇所说的许行,“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 织席以为食”,也是属于墨子学派。P1-4
任继愈(1916—2009),山东平原人,哲学家、宗教学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学报》编辑、 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图书馆馆长。著有《中国哲学发展史》、《佛教史》、《佛教与东方文化》、《墨子与墨家》等。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是曹聚仁先生的晚年之作。缘起于报章连载《听涛室随笔》,成书为《国学十二讲——中国学术思想随笔》。章
西洋伦理学述评.西洋伦理学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杨昌济(1871~1920),伦理学家,教育家,人称“板仓先生”。毛泽东对杨昌济评价极高,称他是“给我印象*...
沉思录-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作为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其著作《沉思录》曾经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为伟大的作品...
本书辑录《饮冰室合集》未收之梁启超佚文,体例依从《饮冰室合集》,分为两编:散篇文章入“文集集外文”,有单行本者入“专集集
反思科学讲演录 本书特色 关于科学史、科学方法论的扛鼎之作。作者秉持对本质主义的警省,对历史真实的执着,以及为自由而思、为人性而辩的精神,或回溯古希腊,或呼唤博...
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 内容简介 黑格尔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
这本书的内容选自卡夫卡的《随笔集》与《谈话录》,收录的主要是一些能够体现这位大文豪与大思想家对人生世事思考的文章与段落警
在线阅读本书AninternationallyrecognizedteamofKantscholarsexplorehisargumentthatthebasi...
崂山道教史 内容简介 少年时代,蒲公笔下那个有着诸多神奇道术的崂山道士开启了我对崂山的幻想之门:在一座白云缭绕、草木丰茂的海边高山上,有座房间高大宽敞的宫殿,里...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本书特色 读懂北大哲学课,孤独将不再孤独,贫穷将不再贫穷,脆弱将不再脆弱,人生法则从此变得简单、开阔。《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由闻丽君编著,撷...
经学博采录 本书特色 《经学博采录》以采集整理清代经学家轶行著述为主旨,记录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的经学传衍,收入经学家近千余人,介绍经学著作达一千三百余...
哈佛百年经典:第12卷:法国和英国著名哲学家 本书特色 ★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
本书作为西方哲学史的教科书,按照我们约定俗成的划分方式,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 本书特色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这是继《美国的本质》之后,作者的又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众...
宋元明清思想史纲 本书特色 谭丕谟编著的《宋元明清思想史纲》为作者《宋元明思想史纲》《清代思想史纲》的合著。它从严正的科学观点出发,把宋元明清思想的范畴及流派重...
《孟子》一日一语-善养吾浩然之气 本书特色 孟子,名轲,邹国人。邹为古国名,位于现今的山东省邹县。邹县离孔子故乡曲阜不远,所以孟子自己也曾说:“近圣人之...
刘伯温哲学寓言故事 本书特色 《刘伯温哲学寓言故事》是一本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人生智慧书,百读百益、爱不释手的人生工具书,可以终身为伴的精神家园。刘伯温哲学寓言...
无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精装版) 本书特色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发源,研究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所强调的是“道”,即究竟真实,宇...
往生论注译释 本书特色 《往生论》是佛教净土宗的经典三经一论中的“一论”,是净土宗主依经典。为古印度天亲菩萨原著,魏菩提流支翻译,魏昙鸾注解。本论的特点是提出五...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本书特色 施特劳斯的这部著作为我们阅读阿里斯托芬的剧作提供了门径:没有施特劳斯的慧眼,我们的确很难看出有时近乎粗俗的戏谑中的严肃和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