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红楼梦》是中国的爱情宝典 ; 《红楼梦》里的“意淫”是什么意思 ; 宝黛爱情故事的前世宿因 ; 宝黛钗三角纠葛的酝酿与形成 ; 《红楼梦》发明的中国式爱情符号 ; 宝黛**次吵嘴的爆发和平息等。
刘梦溪在红楼梦研究方面着力较多,已出版多本有影响的红楼著作。《红楼梦的儿女真情》对《红楼梦》的定位是“中国的爱情宝典”,它从爱的角度出发,分35节对宝黛及相关人物的情感进行解析,对“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进行阐释,对今日男女也颇有启示。
1 《红楼梦》是中国的爱情宝典
2 《红楼梦》里的“意淫”是什么意思
3 宝、黛爱情的前世宿因
4 宝黛钗三角纠葛的酝酿与形成
5 《红楼梦》发明的中国式爱情符号
6 陷入“迷眩缠陷”迷局的贾宝玉
7 宝钗、黛玉、湘云为宝玉解悟禅机
8 宝黛**次吵嘴的爆发和平息
9 青春萌动期的宝玉和黛玉
10 宝黛爱情的升华之乐
11 元春给宝黛爱情投下的阴影
12 宝黛爱情遭遇舆论反弹
13 宝黛爱情有无“第四方”因素
14 袭人为何也向宝玉挑战
15 贾宝玉的经典爱情表白“你放心”
16 棒打不回的“儿女真情”
17 贾宝玉“私相传递”和林黛玉的“情解”
18 “木石因缘”和“金玉因缘”的冲突
19 宝黛的爱情波澜缘何归于平静
20 宝钗和黛玉“和解”的心理秘密
……
天下的儿女情多有,真情则不可多得。真情必须是把爱作为唯一考量,除此之外不知有其他。爱的标志是知情、知意、知心。而且需要有“敬”的参与,形成爱敬,是为爱的至境。紫鹃姑娘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诚哉斯言。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写儿女情的传奇说部不可胜数,而能写出儿女之真情的百不及一乃至千不及一的缘故。数来数去,唯《红楼梦》是古今不二之选。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秦可卿带他来到那个人迹罕到的胜境,就听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又是对沉迷于情缘梦想里的儿女们的告诫。而第五十回,薛宝琴的咏红梅花诗亦有句:“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则写出了青春儿女的美丽与哀愁。第七十四回比较起来不免煞风景,王夫人拿到了傻大姐拾到的绣春囊,误认为是贾琏和王熙凤的闺房之私不慎外泄,因此当着凤姐的面说:“自然是那琏儿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你们又和气,当作一件顽意儿。年轻人儿女闺房私意是有的,你还和我赖。”凤姐自是受了冤枉,但她的机敏和口才能够自证清白,稍加举证和论理,便尽脱干系。
王夫人此处说的“儿女闺房私意”,也是《红楼梦》所写儿女真情的一种。那是司棋与她的表兄潘又安的爱情,是宝黛爱情之外同样惊心动魄的儿女真情。他们*后双双为爱情而死,是为殉情。还有第三十回“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写的龄官和贾蔷的爱情,在龄官一方也是不折不扣的儿女真情。所以才震撼了情痴情种贾宝玉,悟道似的跟黛玉和袭人说:“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原来他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有意思的是第七十九回,贾赦将迎春许给了“中山狼”孙绍祖,贾母心里本来不赞成这桩婚事,但也未予拦阻,原因是老太太知道:“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是啊!作者不是开卷就向我们交代,宝黛的爱情就是有前世宿因的,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神瑛侍者,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但这段奇缘奇遇的儿女真情,却在人间演绎为悲剧:“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对儿女真情的描写是太令人心醉了。我从小至今,不知读过多少遍《红楼梦》。十几岁的时候读,不明所以,常常跳过许多段落。二三十岁的时候读,爱情的魔力深深吸引住我。但吸引归吸引,实际上并没有明白“红楼”一书的真谛。对理解这部奇书而言,年龄和阅历比知识与学问更其重要。只有经历过爱情,才能知道爱情的滋味。所经历的爱情有多深,对爱情的理解就有多深。宝玉的感叹,贾母的推因,都是在经历之后的悟道参玄。然而《红楼梦》所呈现所给予的,永远比你知道的还要多,比你理解的还要深。别的不说,但是作者在书前特地饶有新意地标示出来的“儿女真情”,我们可敢说已经读懂?
本书内容主要围绕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并侧重爱情心理的展开过程。但宝黛爱情的背景和其他相关人物也无法不涉及到。文章不是一时所写,内容却具有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很多年前我写过一本书叫《情问红楼》,与本书不无重叠之处,但在写法上却不相同。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相对独立的性质。不读全书,选读其中某一篇,也不致觉得前言不搭后语。新写的文字也不少。细心的读者略经翻检即可辨识。
文摘一:
男女之间的爱情,由相悦、相知到相爱,是极其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当事的一方总是要不停地追问:这是真的吗?难道我有这样幸运吗?爱情会是如此容易地到来吗?难道他不爱别人只是爱我吗?是不是我错会了他的用意?等等。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作这样发问的常常是女方。
当黛玉意识到宝玉是自己的真知己的时候,就已经在作这样的发问了。但光是自己单方面的追问和确定,还不算数,还需要对方的表白、承诺和发誓。黛玉的经常誓言是,如果得不到爱情,还不如死了。宝玉的誓言是:“你死了,我作和尚。”爱情需要表白。知道了,意识到了,感受到了,还不行。还需要对方说出来,说明确,亲自告诉自己。这就是恋爱双方的“交心”。也就是说,男女相爱单是情感的交流还不够,还要有心的交换和呼唤。
当林黛玉听到宝、湘、袭的谈话,已经抽身回去的时候,宝玉正好出来,他看见前面慢慢走着的是林黛玉,而且像是正在哭着。他赶上来安慰:“妹妹往哪里去?怎么又哭了?”黛玉回头见是宝玉,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
请注意,黛玉如果不是玩笑的时候,很少这样笑着和宝玉说话。她的“勉强笑道”,是因为心里保存着刚才得到的知己的暖意。宝玉禁不住抬手替黛玉拭泪,黛玉后退了一下,说:“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知道黛玉没有生他的气,便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
黛玉下面该说什么话应对呢?不料她又说了要命的话。她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下又说急了宝玉,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黛玉见宝玉这样问她,方才想起了上次的事,后悔自己说造次了,于是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
通部《红楼梦》中,这是黛玉向宝玉**次道歉。
虽然黛玉是笑着说的,但我们感到的是悲和哀,是阵阵的辛酸,为黛玉,也为宝黛的爱情。
而接下去的情节,就是《红楼梦》中有名的“诉肺腑”了。
且看书中是怎么个写法——
(黛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有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惊心动魄”四个字也不足以形容这段文字的情感冲力。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已经有了现代自由恋爱的意味,他们是在未经双方亲长同意和允许的情况下,自己本能地去追寻爱情,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发生的爱情。但他们又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形态框架内发生的爱情,是十八世纪中期亦即清朝中叶的世家大族里面的爱情,所以爱情表白的方式带有十足的中国文化的特点。
宝玉的表白只有三个字:“你放心!”这比西方的恋爱男女常说的“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趋向的单一表达;“你放心”,是对双方融化在一起的爱的情感的概括。“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情感誓言。黛玉被宝玉的真诚表白深深震撼,书中用“轰雷掣电”给以形容,再恰当不过。黛玉虽有万句言语,却不能吐出半个字来,只剩下怔怔地望着宝玉。宝玉也是心有万千话语,不知从哪一句说起,也只是怔怔地望着黛玉。
两个人的心完全融化在一起,语言已经失却固有的功用。
文摘二:
就在宝玉挨打的第二天上午,贾母带着凤姐和王夫人等到怡红院看宝玉,随后宝钗和她母亲薛姨妈也来了。虽说是看宝玉的伤痛,因为有凤姐在,便满屋的欢声笑语。宝钗看准机会,笑说:“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明显地是当面奉承的话,但贾母听了却很喜欢。接着又说起有人嘴乖巧、有人不大说话的话题,宝玉想引贾母夸奖一下黛玉,便说:“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结果贾母不但没有夸奖黛玉,反而说出了对宝、黛爱情而言称得上风云变色的话。贾母说: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试想这是何等重要的宣布!第二十八回元春从宫里送端阳礼品,独宝钗和宝玉的一样多,已经是天大的信息了。但贾母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甚至宝黛吵架贾母说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反而使人发生错觉,以为老太太是袒护黛玉的。这回态度明确了:贾母对钗、黛做出了倾向性选择——肯定宝钗,而排除了她的外孙女林黛玉。王熙凤对薛姨妈“动手动脚”的反常态度,就是由此而来。
不仅如此,宝玉挨打后的几天,王熙凤、王夫人、薛姨妈、宝钗、袭人等的往来也似乎格外热络。当天把宝玉抬到贾母房中的时候,书中特意交代:“此时薛姨妈同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也都在这里。”这样的名单排列,史湘云只是个陪衬。问题是为什么把袭人和薛宝钗一家人列在了一起。不要认为可能是作者写错了。毋宁说倒是作者的特笔。而且为宝玉挨打的事,薛家也闹腾了一阵子。
宝钗风闻蒋玉函一案,似乎与薛蟠有关,因此回家婉转地探听薛蟠的口气。薛姨妈也在旁助阵,结果把薛老大急个猴跳,索性直接挑明薛家的一宗隐秘。他对宝钗说:“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前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这话虽然刺痛了宝钗,惹怒了薛姨妈,但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可靠的**手材料。而且,连宝钗的丫鬟莺儿也出动了,让他到怡红院帮袭人给宝玉打络子。贾母也知道了此事,嘱咐宝钗:“好孩子,叫他来替你兄弟做几根。你要无人使唤,我那里闲着的丫头多呢,你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使唤。”对宝钗表现出格外的照顾与爱惜。
这还不算,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李纨、探春、惜春、史湘云、薛宝钗、薛姨妈等看完宝玉,一起聚集在王夫人的上房,还喜笑欢圆地吃了一顿意味深长的早饭。名义是大家同来品尝宝玉点的精巧的荷叶羹,可谁都知道,时间恰好在贾母大赞宝钗之后的**顿餐饭,前后差不了一袋烟的工夫。书中一再叙述,贾母“与薛姨妈分宾主坐了”“上面两双是贾母和薛姨妈”。对宝钗也是一提再提,现代一点的说法,宝钗名字的现场引用频率显然有所增加。薛家的地位仿佛一下子提升了许多。这次重要的聚会,黛玉居然不在。书中说:“林黛玉自不消说,平素十顿饭只好吃五顿,众人也不着急了。”众人可以不那么着急,难道老祖宗对自己的亲外孙女十顿只吃五顿饭,也一点不着急吗?问题是这顿特殊的饭局,贾母并不一定希望黛玉也在场。
而且向来以矜持著名的薛宝钗,居然在饭局之后又来到了怡红院,和莺儿一起商量如何打络子。而莺儿正在对宝玉说:“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其次。”话没说完,宝钗就来了。宝钗是要打个络子把宝玉的通灵玉络上。看来宝姑娘对宝玉的“玉” 确实情有独钟,已经钟情得不知避嫌了。呵,对了,有贾母的当众宣示,她自然也就不必避嫌了。至于要打个络子把宝玉的通灵玉络上,在文学意象上是否有牢牢地拴住宝玉之意,敏感的读者无法不做这方面的猜想。只可惜宝钗的努力虽得到元春、贾母、王夫人等有势力的人支持,效果却适得其反。宝玉偶尔对宝钗也略动一点爱怜之心,却丝毫动摇不了他对林黛玉的真挚爱情。
……
刘梦溪,原籍山东黄县,1941年生于辽宁。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艺术美学暨文学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201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刘梦溪早年研究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同时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史;后转入文化史、学术史和近现代学术思想的研究,并关注当代文化建构和文化批评。素以学风严谨、思想明通著称,所涉猎的学术领域均有著作出版,是当代有影响的文史学者和文化学者。
便秘 本书特色 《便秘》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为保证本套丛书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普及性,组委会邀请数位医学界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亲自审定,并出任审定...
新文学·第8辑 目录 新文学论坛中国小说、美国评论家——有关结构、传统和讽刺小说的联想卞之琳诗中距离的组织吴宏一小辑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温庭筠词研究》序论...
为什么你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因为你说的不一样。《荷马史诗》中,把天空形容为黑色,蜂蜜形容为绿色,大海形容为紫罗兰色。《圣经
格律诗词写作常识 本书特色 这一本小书的撰作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格律,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创作经验,让有意于此的读者能较快地运用这些传统形式来言志抒...
文学翻译与文化参与:晚清小说翻译的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结论一、对晚清小说翻译进行文化研究的意义二、晚清小说翻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述略三、研究方法、任务和内容简介*...
从被关进黑森林监狱的第一天起,靳少伍就知道自己被盯上了,即使他尽力让自己显得不起眼,但独特的东方气息还是吸引了周围浓烈兽
文史去谈 本书特色 编纂《云南文库》是传承云南地域文明、提高云南文化自觉的有益尝试。“七彩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都有重要影响的古人类,造就...
泛舟诗词长河 本书特色 缤纷灿烂的古今世界,生动有趣的喜怒哀乐,一叶扁舟,畅游诗词歌赋的璀璨星河!李剑冰的《泛舟诗词长河》将带领读者作一次中国诗词之旅...
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本书特色 阅读《红楼梦》时,发现文本中有许多共名……正是发觉这一共名艺术,所以我决心给这些共名作注,且当解读……并借新的视角说些新话。对《红楼...
呐喊与流言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论文、书评及讲稿共35篇,大部分是作者近年新作,也有一些十几前的旧文。以论题分类,大致可分“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重读文革”及...
Hayeksachievementsinsocialandpoliticalphilosophyareincreasinglyreceivingfullreco...
法门寺 内容简介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驰名。据佛教内典记载,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印度阿...
中国古文献研究丛书-屈原辞研究 内容简介 《古文献研究丛书》是国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旨在反映我国当代部分学者研究我国重要...
金圣叹评点才子古文 本书特色独圣叹才子书出,而慧心浚发,彩笔澜翻,如尘鉴之复朗,画龙之点睛,别开古人生面,孰不钦其神识,快其高伦,诚千古不易之选,后贤必读之书也...
小说与我 本书特色 ○关于阅读“阅读令我的生活变成两个世界——实际度过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它们之间相隔着距离,这距离开拓了我的视野。”透过此书,你可以从王安忆...
《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内容简介:《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是一部短篇小说选评集,其中的所有作品都来自美国著名的文学杂志
趣味儿童学二胡-(教程)(第2册) 目录 **单元一、G调(5 2弦)音阶练习二、G调(5 2弦)上把音位练习(一)三、G调(5 2弦)上把音位练习(二)四、乐...
淮河的警告 本书特色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 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的淮河,起初不过是轻...
清代卷-中国诗歌通史 本书特色 “中国诗歌通史”共计11卷,分别是先秦卷、汉代卷、魏晋南北朝卷、唐五代卷、宋代卷、辽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和少数...
向古诗 学哲理 本书特色 《向古诗学哲理》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王充闾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对古典诗词有着深厚学养。本书是王充闾几十年赏读古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