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玩儿去》,我们会对自身有一个重新认识,对自由生活有一个再定义。舒缓一下神经,成功、创富之外,压力、紧张之外,还有一种或n种活法,有时候要学会自由自在地“玩儿去”。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有时候,“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是一本赏心悦目、轻松有趣但又有哲理和思考的散文随笔书,是文字作者多年对于日常生活感受的总结回顾,有人有事、有情有义、有聚有散,可谓写尽人生百态,用笔辛辣;这又是一本绘画作者用漫画形式来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人或孤单,但心要积极乐观,线条简练,风格独特。
馋人:本名邱磊,从事旅游传媒工作20余年。旅行、写作、摄影,被其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热爱户外探险,曾参加中英联合徒步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活动,在死亡之海成功完成60天的徒步穿越,也曾参加阿尔金山、罗布泊、洛克路等高难穿越活动。现为《北京晚报?闲事》专栏作者。王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多年来从事插画、漫画、平面设计工作,曾为《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栏目画漫画多年,并有大量插画作品出版。《一人岛》是心血之作,共有作品一百余幅,被视为挑战自我极限的空前绝后作品,一直珍藏从未发表过,本书将挑出其中部分适合的作品,第一次面世。
理想国许国璋一生盛赞之译著 本书特色 《理想国》:柏拉图把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三个阶层:治国者、兵士和平民。吴师,近代中国英语界、教学界之大师,毕生著译甚勤,……...
魂商 本书特色 智商和情商之后,牛津大学教授发现了第三种人类智慧——魂商。 一个拥有高魂商的人将深刻体会到人生的爱、喜悦和从容,获得精神上的达境。 如果你想将看...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
荀子名言的智慧 内容简介 在《大智彗丛书》中我们开辟一方供您独自品味“自我”的私密空间,通过中国古代杰出的哲人、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
透视神功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伪科学进行透视与批判,对“硬气功、火气功、电气功”等“神功”进行揭秘,对一系列迷信活动进行剖析等。透视神功 目录 前言一、“神功”...
本书是系统阐述因明学史及其基本范畴的专著,比较既有的同类研究成果,在材料上引入了敦煌古文献、在体系结构上更趋完美、在语言
朱光潜谈美 本书特色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蜚声国际的教育家、翻译家和文艺理论家。在《朱光潜谈美》中,作者以明白晓畅的文字探讨美的范畴、...
中国伦理大辞典 本书特色 ★ 16开硬精装,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180余万字,共收条目3300余条,包括从先秦到近现代五千年来中国伦理学的重要学派、...
金刚经讲义 本书特色 毛主席非常推重,时常阅读的佛教经典福慧双修,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用佛教的*高智慧,破除人生的烦恼*全面*权威的金刚经讲义金刚经讲义 内容简介...
论现象学流派 本书特色 《论现象学流派》:现象学的称号在这里已经,与继黑格尔之后的第二位奠纂者胡塞尔化为同一了,保罗利科既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又和存在哲学...
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 本书特色 酒井忠夫、胡小伟等著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卷共四篇,其中《善书的流传以及新儒教、新道教和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结社)》由日本东京筑波...
庞迪我与中国 本书特色 《庞迪我与中国:耶稣会“适应”策略研究》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推动了人类的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中西两国...
《毛诗传笺通释(套装共3册)》主要优点首先是发挥了清代学者擅长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和名物考证的优势,特别是运用了依声求义的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
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 本书特色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一项关于文学艺术审美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大样本社会问卷系列调查是本书的基础与前提。收在这本书中的文字由...
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 本书特色 《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是《保富法》《心相篇》两部古代著作的合集。《保富法》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所作。此书写于1942 至1...
约定论-一份哲学上的考量 本书特色 《约定论:一份哲学上的考量》:20世纪经济学经典译丛。约定论-一份哲学上的考量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易斯的成名之作。内容涉及到...
北朝佛教研究-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 本书特色 北朝佛教是佛教文化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北朝佛教研究(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作者:黄夏年)探讨...
独自一个女人 本书特色本书是克里斯蒂娃继《中国妇女》之后又一关于女性主义的专著,全书以女性问题为中心,将作者自1975年至2006年间发表的25篇散论和发言稿,...
《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是作者2004年访问北京大学时发表的有关后现象学和技术科学的系列讲座的演讲稿,是将美国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