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蒙学的代表之作,被后人称为“三百千”。“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其结构严谨,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地理、礼仪、德行等知识和行为准则,在塑造人们的自然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性格培养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深入浅出地解读国学经典,向读者传授处世哲学。只有细细品读,才能领会国学之精华。阅读本书,可以领悟国学的博大精深,体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悟传世经典的无穷魅力。
《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影响*大、代表性*强的古代启蒙读物,被誉为“千古**奇书”。它共有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言简意赅,丰富生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而且能够让孩子在轻松阅读中,学到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讲人之初,性本善 /
第二讲养不教,父之过 /
第三讲为人子,方少时 /
第四讲一而十,十而百 /
第五讲曰春夏,曰秋冬 /
第六讲曰黄道,日所躔 /
第七讲曰江河,曰淮济 /
第八讲古九州,今改制 /
第九讲曰仁义,礼智信 /
第十讲地所生,有草木 /
第十一讲曰喜怒,曰哀惧 /
第十二讲高曾祖,父而身 /
第十三讲斩齐衰,大小功 /
第十四讲有古文,大小篆 /
第十五讲凡训蒙,须讲究 /
第十六讲论语者,二十篇 /
第十七讲中书熟,孝经通 /
第十八讲有典谟,有训诰 /
第十九讲三传者,有公羊 /
第二十讲经既明,方读子 /
第二十一讲自羲农,至黄帝 /
第二十二讲夏传子,家天下 /
第二十三讲始春秋,终战国 /
第二十四讲魏蜀吴,争汉鼎 /
第二十五讲迨至隋,一土宇 /
第二十六讲梁唐晋,及汉周 /
第二十七讲舆图广,超前代 /
第二十八讲清世祖,膺景命 /
第二十九讲同光后,宣统弱 /
第三十讲史虽繁,读有次 /
第三十一讲口而诵,心而惟 /
第三十二讲披蒲编,削竹简 /
第三十三讲如负薪,如挂角 /
第三十四讲若梁灏,八十二 /
第三十五讲彼颖悟,人称奇 /
第三十六讲唐刘晏,方七岁 /
第三十七讲蚕吐丝,蜂酿蜜 /
第三十八讲人遗子,金满赢 /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中国姓氏大全,是流行*长、流传*广的启蒙读物之一。《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内容上没有文理,但读起来顺口,易学好记,是我国古代蒙学的固定教材之一。下面我们在对其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将深入讲解一些常见大姓的渊源,介绍一些历史名人,以便扩展读者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讲赵钱孙李 /
第二讲孔曹严华 /
第三讲鲁韦昌马 /
第四讲滕殷罗毕 /
第五讲和穆萧尹 /
第六讲熊纪舒屈 /
第七讲梅盛林刁 /
第八讲经房裘缪 /
第九讲程嵇邢滑 /
第十讲井段富巫 /
第十一讲宁仇栾暴 /
第十二讲印宿白怀 /
第十三讲闻莘党翟 /
第十四讲边扈燕冀 /
第十五讲向古易慎 /
第十六讲欧殳沃利 /
第十七讲曾毋沙乜 /
第十八讲万俟司马 /
第十九讲澹台公冶 /
第二十讲钟离宇文 /
第二十一讲颛孙端木 /
第二十二讲晋楚闫法 /
第二十三讲岳帅缑亢 /
第二十四讲墨哈谯笪 /
《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之一,是由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周兴嗣编纂而成的。《千字文》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一篇四言长诗,其内容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通篇意义连贯,音韵和谐,没有一点牵强拼凑的痕迹。它被称为才子奇书,千百年来流传不衰。
**讲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
第二讲云腾致雨,露变为霜 /
第三讲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
第四讲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
第五讲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
第六讲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
第七讲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
第八讲川流不息,渊澄相映 /
第九讲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
第十讲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
第十一讲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
第十二讲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
第十三讲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
第十四讲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
第十五讲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
第十六讲俊乂密勿,多士宁 /
第十七讲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
第十八讲旷远绵邈,岩岫沓冥 /
第十九讲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
第二十讲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
第二十一讲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
第二十二讲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
第二十三讲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
第二十四讲纨扇圆絜,银烛炜煌 /
第二十五讲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
第二十六讲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
第二十七讲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
第二十八讲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
《三字经》是我国影响*大、代表性*强的古代启蒙读物,被誉为“千古**奇书”。它共有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言简意赅,丰富生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而且能够让孩子在轻松阅读中,学到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下面我们将把其中内容相近的结合在一起,边诵读边讲解。**讲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①本善。性相近,习②相远。苟③不教,性乃迁④。教之道,贵以专。昔⑤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⑥。窦燕山,有义方⑦。教五子,名俱扬。【注释】①性:生性,人的本性。②习:习染,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③苟:假如,如果。④迁:改变,这里是指不好的变化。⑤昔:过去。⑥机杼:织布机上穿引纬线的梭子。⑦义方:好的方法。【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很良善。只是天性虽然相近,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惯却可以相差很远。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秉性就会改变。为了不使人变坏,*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教育孩子,并且贵在始终一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里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个个声名远扬。【故事链接】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会说话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有一个官员建议说:“当晏子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着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犯了盗窃罪。”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东西吗?”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第二讲养不教,父之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①。子不学,非所宜②。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④。【注释】①惰:懒惰,这里是表达失职的意思。②宜:应该。③琢:雕琢。④义:道理。【译文】仅仅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他们,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会明白事理。……
丁艳丽,女,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专业图书策划编辑,现就职于北京左岸图书。曾撰写及主编图书有《小老板掌控人脉36计》、《家有妙招》、《会说话的智慧》、《领导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的9种智慧》等图书多部,在各类媒体、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等作品30多篇(首)。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 本书特色 《庄子》一书,为战国时庄子所作。今日我们所读版本为晋代郭象删定,原文近七万字,共三十三篇。庄子是道家老子的后学,对于&ldqu...
道德经直解-探解千古之谜 本书特色 自战国以来,解老子、注译《道德经》的著作之多,已近千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此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观点基...
编写《南传佛教史》,是我十年来要实现的心愿。不过这是一件不容易做的工作,因为南传佛教史所涉及的范围很广,须具备多种语文,
中国美学思想史 本书特色 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是目前所见*为成熟的一部中国美学史著作,也是一部充分展示了著者的学术个性和在传统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方面之深...
新视野下的台湾近现代佛教史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钩沉与考索,对一八九五年以来的台湾佛教传播与变革及其学术史进行了探索,以台湾台南开元寺为个案探索了...
辩证法随谈 本书特色 让您轻松感受辩证法的魅力,轻松、幽默、智慧,平实的哲学,智慧的展示。《辩证法随谈》是一部能助人修身养性的好书。书中虽然只有两个专题收录了“...
柏拉图哲学 本书特色 还没有《傅佩荣西哲经典系列:柏拉图哲学》能如此系统地介绍过柏拉图的思想体系,《傅佩荣西哲经典系列:柏拉图哲学》堪称填补学界空白之经典力作。...
宗教哲学讲演录-黑格尔著作集-第17卷-II 本书特色《宗教哲学讲演录》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宗教哲学的对象就是在宗教表象背后运动发展的精神和概念。这种精神...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华梵问学集·佛教与中印文化关系研究》是作者研究佛教与中印文化关系的论文集,包括略论古代印度佛教的部派
庄子哲学-(第2版) 本书特色 《庄子哲学》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王博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国内研究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哲学的著名学者。一方面,作品体现了作者深...
《分析学前编》注 本书特色 吕穆迪先生译亚里斯多德逻辑著作集之三。是吕穆迪先生对所译亚里斯多德《分析学前编》(isbn 978-7-80769-275-1)的注...
道一编 闲辟录 内容简介 本书写了明代徽州学者程敏政和程瞳收集朱熹和陸九洲二人言论和来往书信著作。朱陸之辩和朱陸异同成为历史发展的一个深化,也构成了以后至元、明...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两卷本 本书特色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
韩国儒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韩国著名儒学学者韩国东西哲学学会会长崔英辰教授系统研究韩国儒学思想发展的部扛鼎之作。作者以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方式展开对韩国儒...
明清之际,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在来华过程中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宗教神学、教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
本书为余英时先生评价恩师钱穆的文集。余先生以此作为纪念钱穆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献礼。文集既收录了和钱穆先生直接相的文字,也包
哲学是什么 本书特色 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是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加缪称其为欧洲继尼采之后*伟大的哲学家。《哲学是什么》是奥尔特加-加塞特*经典、*具代表...
胡适 本书特色 陈平原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精)》收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现代学者的著作,以人为卷,视所收论著篇幅之多寡,或分卷或合卷,合卷并考虑到了入...
本书是“文史知识文库”之一。本书介绍了佛教的基本知识,深入浅出地,重点而又系统地叙述佛教在中国的一些情况,比方讲解殿堂佛
明代闽南四书学研究 本书特色 《明代闽南四书学研究》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本研究立足于通读研究对象的主要著作,在阐述问题时力图忠实研究对象的思想脉络等。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