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老中医岳梅村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读书心得, 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许多只可心得不作身教的操作技巧, 记录介绍了中医针灸古往今来的各种手法的操作要点, 纲举目张、易懂易学, 弥补了师徒授业重理论轻操作的缺憾。
本书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许多只可心得不作身教的操作技巧,记录介绍了中医针灸古往今来的各种手法的操作要点,纲举目张、易懂易学。
绪论/7
**章针前准备/25
**节开诊/25
第二节诊断/30
第三节写病历/35
第四节确定姿势/43
第五节认穴/47
第六节消毒/59
第七节练习手法/63
第八节进针/65
第九节单刺法/79
第二章针后处理/82
**节针刺不入/82
第二节吸针自入/83
第三节留针/84
第四节起针/90
第五节晕针/95
第六节解晕针/99
第七节麻木太重/102
第八节穴位发红/104
第九节穴位出血/105
第十节穴位发青/107
第十一节穴起硬块/108
第十二节起针不出/113
第十三节折针/114
第三章补泻手法/117
**节开阖补泻/118
第二节徐疾补泻/119
第三节迎随补泻/121
第四节呼吸补泻/123
第四章灸法/127
**节着肤灸(直接灸)/131
第二节隔姜灸/136
第三节填盐灸(隔盐灸)/141
第四节温针灸/144
第五节温灸器灸/146
第六节悬起灸/150
第七节实按灸/154
第五章灸后处理/159
第六章梅花针/163
第七章拔火罐/167
第八章放血法/172
**节挑法/179
第二节脊椎刮法/181
第三节肘膝弯刮法/183
第九章新疗法/187
**节电针法/187
第二节耳针/188
第十章经穴埋藏法/191
第十一章掐按拔法/199
**节骤气闭/201
第二节骤口噤/202
第三节内脏疼痛/203
第四节小儿偏坠/207
第十二章插图解说/209
第十三章诊后工作/213
第十四章结束语/215
附1岳梅村学术经验、医案/218
附2从《灵枢经》看足三里的主治作用/230
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同自然界和疾病作斗争,创立了天人合一、适者生存的理念,不断总结和积累治病防病的经验,结合当时盛行的哲学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黄帝内经》,至汉代又有了《伤寒杂病论》,使中医理论逐渐成熟。这些著作被称为中医经典著作,直至今日仍指导着中医的各种科研和临床发展。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实践性,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医疗经验,从这些经验中提取和升华指导理论,这便产生了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的各流派和各大医家,这些先贤们为我们开创了许多新的学说和总结了诸多治病经验、诸多名方名法,我们作为后来者应记住这些先辈,延续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治病方法。【拾遗】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几千年来的不断实践、提高、完善,已经超越了狭义的民族医学的概念,成为东方医学的主要代表。而如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以及朝鲜和越南的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学以完整的理论体系、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脉相承的实践传承而居世界传统医学之首。特别是针灸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大力推广,因其疗效显著,成为世界替代医学的主力军,老一辈中医工作者对祖国医学的愿景逐渐成为现实。众流派各有专成绩著功效显传到今数千年须继承多发展【注释】数千年来,各科各派,皆有专长,疗效卓著,为祖国医学宝藏,必须继承发展。【按】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黄帝内经》理论的指导下,因人的生存环境及物质条件的变化、地域差异、生活习俗之不同,改变了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发生了不同的疾病,这便产生了对疾病的认识及指导思想、治疗方法的不同,也便产生了各种医学流派。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者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时战火连绵,天灾频发,疾病流行,民不聊生,不到10年时间,200余人的家族就死去2/3的人,这些病死的族人,得伤寒病死亡的竟占到7/10。由于对当时疾病流行之猖獗、对医之平庸的愤慨,张仲景挺身而出,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为基本理论指导,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概括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以及汗、吐、下、温、清、补、和、消八种治疗方法,理、法、方、药齐备,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伟大的著作之一,对后世医家影响甚大,自汉以降,世人公认《伤寒杂病论》之处方为经方。直至今日,仍为中医必读之书。对那些以学习《伤寒杂病论》为主,并在临床上以使用其方剂为主者,称为经方派,这也是中医医学历久不衰的较大流派之一。我学中医时,青岛老一代中医有以刘季三、潘瑞五为代表的经方派,在当时医界颇有名望。与经方派相对的是时方派,这一派学者认为“古方不能治今病”,这一派医家对中医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经方派和时方派之争一直持续了多年,为中医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由于西方医学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它以当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解释人的生理病理,给国人以全新的医学理念,并在我国迅速发展,对中医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便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派,他们吸取西方医学的科学方法,用以指导中医学,并作为发展中医的途径,提出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明末清初,疫病流行,感病人群多具有传染性,用传统理念和方药,疗效不佳,这便产生了疫病学说,继而产生了温病学派,创立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创立了很多临床实用的方药,对传染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后世影响很大。20世纪50年代,也就是195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南京、上海、成都、广州成立五所中医学院,从此,中医教育正式被纳入国家高等教育轨道。20世纪60年代,学院派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结束了数千年中医带徒师传口授的方法。中医带徒的方式、方法同传统私塾教育一样,先背经书,背完书后,老师给以讲解,其后边读书边跟老师临诊,老师同时进行临床教学,这就是传统中医师带徒的培养方式,这种方式传承数千年,诞生过华佗、金元四大家、李时珍、温病四大家等诸多医学家。中医现代教育渐渐取代了中医带徒的教育方式,现代的中医从业者成了学院派现代中医。国家对中医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临床研究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了中医研究院,各省也多有设置,各省市都有中医刊物,各中医药大学里有学报。针灸专科方面以道家针灸影响*大,医学史上孙思邈、葛洪、马丹阳影响*大,道家重视奇经八脉、子午流注及气机升降出入,又重视手法。岳梅村就是道家针灸传人,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与道家针灸一脉传承,应发掘传扬。
岳宁,岳梅村(青岛名老中医)之孙,原青岛中医院针灸医师。曾撰写论文《岳梅村针灸经验简介》发表在《中医杂志》上。
作品目录引子 致命摩天轮第一章废弃乐园传说第二章幻影巴士第三章穿墙而过的小丑第四章惊魂海盗船第五章疯狂激流勇进第六章饥饿
荒木飞吕彦(1960- ),日本著名漫画家,代表作品有《巴欧来访者》《乔乔的奇妙冒险》等。其中《乔乔的奇妙冒险》系列凭借独特画风、充满个性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的...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
寒陌把回放一关,转过头,轻飘飘道:“冰神,你打成这样,还怎么当别人师父啊。”言易冰脸一红,有些气急败坏:“这又不是我的真实水平,打到后面没劲儿了而已。”寒陌单手...
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2006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部分,**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对近几年来全国各类法人单位按地区、国民经济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和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规模...
夏奈,作家,旅行博主,曾经出版《无法靠想象完成的旅行》等三本书籍,旅居伊斯坦布尔四年,常驻一年。
魏书生, 1950年生,1978年起在中学任教,特级教师。先后担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市教委副主任,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In the midst of the realist-leaning artistic climate of the Late Gothic and Earl...
综合-寿身小补家藏-24 本书特色 《寿身小补家藏》由清代名医黄兑楣撰,共8卷。《寿身小补家藏》是一部综合性著作,包括脏腑经络、阴阳水火等基础理论,内科杂病、妇...
本书通过一系列密切相关的主题和方法,对既往的“国家理论”建构做了一番检视,并指明其未来必须遵循的精进之道。发展中国家比较政治研究是一门分支学科,近四十年来一直在...
Thiscookbookiscertainlymorethanacookbookoflongagorecipes.Itisfilledwithhumorouss...
韩仕梅。·《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百余家主流媒体报道女性诗人,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全网劝她离婚,她诗意般的善良令人泪目。·她肩住命运的闸门,于乡土间倔强生长,根破世...
名医中药外敷治百病 本书特色 《名医中药外敷治百病》由谢文英编著。 我国现存*早的古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痈疽疮疡、皮肤疥癣、痔瘘赘疣采用膏剂贴敷法、散剂...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内容简介: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
伴随一生的女人美丽健康宝典!范志红教授最新作品,怀孕备孕,减肥美容,防三高缓衰老,围绕女性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一一详细解读,健康美丽过一生。本书是人气营养学家范...
译者译者冯象,上海人。父亲冯契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1968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去农村接受再教育”,他远赴云南弥勒县作知青插队,是“老三届”知青里...
第十二届鲇川哲也奖获奖作究极炫学经典,三重嵌套式时空旋涡密室×暴风雪山庄×不在场证明×推理竞赛日本的《达·芬奇密码》抽丝剥茧,草蛇灰线,每一个伏笔都有回收结构复...
三毛,台湾著名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
巫哲:昵称球球,畅销书作家。巫哲总有出人意料的点子,尤擅长于细微处戳人。已出版作品:《撒野》《撒野2》《狼行成双》《格格不入》《炮楼》等。新浪微博:@那个狗蛋儿
曾是《人民日报》常驻北非记者赵章云,认为马中欣的《三毛真相》“并非三毛的真相”我曾是《人民日报》常驻马格里布地区的记者,新闻业务范围包括三毛当年住过的摩洛哥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