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于北宋仁宗景祜三年十二月(1037年),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后谥文忠。苏轼与父洵、弟辙,同为北宋文学家,合称“三苏”。
苏轼自幼聪颖过人,“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及至成人,博通经史百家之学,“奋厉有当世志”。(苏辙《亡兄子瞻墓志铭》)年方二十,游学成都,太守张方平以国士之礼相待。仁宗嘉祜元年(1056年),苏洵携二子轼、辙赴京应试,深得文坛巨擘欧阳修赏识。翌年,兄弟二人同中进士。嘉祜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六年,以欧阳修荐,应试制策,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试秘阁,得直史馆。父洵病逝,扶柩返乡。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还朝,以殿中丞判官告院。时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因政见不合,上书力陈其弊,得罪新党,出为杭州通判。后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李定等人摭拾其诗文中语,诬告苏轼讪谤朝廷,被逮入御史狱,史称“乌台诗案”。结案后,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以诗酒自娱。哲宗即位,擢知登州。司马光柄政,召为礼部郎中,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
二战风云人物经典传记礼盒 本书特色 ★ 16开软精装,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中央编译局资深专家张慕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封长虹等精心翻译★ 真实再...
整合未来 本书特色 本书是这位颇具争议和传奇色彩的报业巨子的退休时撰写的自传。他不仅仅向读者展示了他从一个地方小报记者,成为国际传媒巨人发展历程。董事会内的斗争...
《水晶球:吉姆·罗杰斯和他的投资预言》主要内容:2009年4月7日投资魔术师吉姆·;罗杰斯即将来京,第一次中国作者获国际名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Ⅲ 本书特色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历来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人生哲学于一炉的鸿篇巨制。古代希腊、罗马许多历史人物的形...
黄帝 本书特色 本书是钱穆先生一九四四年应潘公展、印维廉先生之邀,与及门弟子姚汉源先生合作完成(“口述大耑,嘱及门姚君笔达之”[见本书弁言])。钱穆先生为史学大...
尼克松-孤独的白宫主人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通过数千次的新访谈以及*近发现或解密的文件及录音带,在《尼克松》一书中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充满矛盾的人,帮助我...
《牛津通识读本:传记(中文版)》内容简介:传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类,但在今天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广受大众喜爱。从古典时代的
历史的丰碑:奥林匹斯山上的哲学宙斯柏拉图 本书特色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
启功口述历史 内容简介 听到他讲述家族从盛清到晚清以至民国的经历,我们会深感到清朝的兴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听他讲述自己出生后家族的种种不幸,我们会深感到一个家族...
皮埃罗·斯拉法 内容简介 “伟大的经济学家系列译丛”旨在解析历史上及当代*伟大的经济学家,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周遭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展现出他们的...
《SQL编程思想》内容简介:本书基于作者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分享,全面覆盖了从SQL基础查询到高级分析、从数据库设计到查询优化
于凤至传-真爱无声 本书特色 她的人生是一部血泪史。从富家千金到少帅夫人,从癌症患者到生命重生,从一无所有到商界富豪,她创造着一个不屈女子的人生与财富奇迹。只是...
张骏祥传 本书特色 《张骏祥传》:中国电影人物传记中,如果没有枨骏祥的一本,是不可思议的!张骏祥传 内容简介 张骏祥(1910—1996),笔名袁俊。著名戏剧、...
酒旗风暖少年狂-百年国士-之一 内容简介 该套丛书四卷本,精选了300余篇纪念文章,介绍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中国文化界48位大师,并由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为每一...
老先生:书屋里的书生底色 本书特色 《闲话文库·老先生:书屋里的书生底色》介绍了,一个领域,一类人物,一种现象,一家社团,聚沙成塔,修复记忆,重返历史现场,会集...
朱熹评传 节选 bsp;我研究朱熹思想35年有余,其间有神交的愉悦,有遭害的悲愤,亦有闪光的启迪,有精神的激励。这是我之所以持续不断和朱熹思想结缘的原因所在。 ...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内容简介:在无神的社会里,正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性质——它如此重要,以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三毛台北地图 本书特色 内地 “文艺青年”赴台必读台湾自由行首本*文艺路线图用三天走遍三毛48年的人生内地首本文艺青年赴台自由行配套读物台北市前副市长李永苹写序...
赵匡胤:乱世枭雄开启文治盛世 本书特色 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憋屈”的王朝:辽、夏、金、元时刻威胁着宋朝的安危,甚至连大宋皇帝都被金人掳去,宋朝只能...
《诗来见我》内容简介:重构诗词背后的历史时空,书写古今联结的苍茫世界 鲁奖作家李修文的最新散文集。这一次,作家以自己的风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