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西方二十年如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围堵中国论”,甚至“分而治之论”,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反应。事实上,民族主义是正宗的西方舶来品,是个人权利意识在民族国家层面的自然延伸。由民族主义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理念而缔造的民族国家,因其发展的不平衡性而成为国际冲突的主体。近代中国经过艰难探索,*终依靠民族主义的精神整合力量建立起统一、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并实现了民族复兴。但同时也应注意,民族主义既具有积极的建设能量,也具有消极的破坏力量,不可忽视狭隘民族主义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所需的国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如何成为一种进步力量,而不是乌合之众的旗帜!1、 作者的学术权威性。作者是国际上中国问题领域的权威专家,新加坡政府首席智库,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多年来积累的观察经验和学术研究,令其观点言论句句直击国内问题痛点。2、 作者的政界影响力。作者是中国政界高层*看重的当代政治学者,长期给中央领导层和地方官员讲课,曾多次为国务院和地方高层开办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讲座,其思想和观点是当今中国*有价值的政见之一。 3、 作者拥有的庞大读者群。从2004年起至今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每周发表时评文章,国内大量媒体转载,是《参考消息》转载率*高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具有十分庞大和稳定的读者群。4、 本书主体文章于1998年完成,*初由香港三联出版,几经周折,终于能在内地问世。令人欣慰的是,近20年过去了,当年书中所讨论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有些当时所设想的场景现在似乎在一一发生……5、 本书主题的敏感性和尖锐性。具体观点如下。当下中国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西方国家二十年如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论”与“围堵中国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世界的目光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注视中国:作为新崛起的霸权,中国会否以及如何挑战旧霸权,进而重塑世界权力格局?其中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扮演了何种角色?作者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文化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艰难阵痛,*终通过建立一个统一、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而实现了民族复兴。其中,从西方舶来的“民族主义”功不可没,成为整合、动员国内各阶层力量并*终实现国家主权的精神核心。然而,当中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内民族主义的某些趋势引起西方的恐惧与亚洲邻居们的不安,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所需的国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必须谨慎引导国内民族主义趋势,利用民族主义的积极能量来继续建设民族国家,同时必须避免狭隘民族主义,*大程度降低其消极的破坏力量。作者观点摘录:现代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的产物,民族主义是现代国家的精神和心理基础。民族主义既是国家传统的延续,也是人民的国家认同感的象征。但在实际政治层面,民族主义既具有其积极的建设能量,也具有其消极的破坏力量。民族主义使得一个国家的政治具有了莫大的张力。但是,无限制的民族主义只能阻碍中国在世界政治上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成为一种建设性的力量。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民族主义,而在于如何建立一种积极性和建设性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如果不能导向民族国家的建设,那么*终的结果往往是消极的,不仅对国际秩序而且对内政发展无益。中国的民族主义发展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国际环境的情绪性反应,那么不但起不到利用国际压力进行国内建设的作用,而且不利于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再次失去民族国家建设的机会。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目标无疑是在国际上争取民族国家主权的独立,在国内争取人民民主。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仍然需要扮演一个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没有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主权即使得以建立,也会是虚幻的。人民主权的建设只是为了使国家主权具有民主的基础郑永年这个名字,近年来频见于报端,多年来积累的观察经验和学术研究,令其观点言论句句能够直击国内问题痛点,也因此频频出出现在各类论坛和讲座。在IPP,随处可见的八个字“国际视野,中国情怀”也是对郑永年的*好注脚——南方都市报。
郑永年:
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主编。曾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典藏系列图书,旨于帮助读者在忙忙书海中觅得一本对人生、对事业、对生活有意义的书中佳作。本书系既包括名家名作、国学经典,又包括普及类...
失败的遗产:中华首届国会制宪(1913-1923) 内容简介 从l913年军l923年,民国国会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两遭解散而两度复会,围绕内阁制与总统制、单一...
中国能赢-中国政治自信从何而来-III 本书特色宋鲁郑常年旅居法国,对西式民主和中国制度模式有着充分的认识。他用不可辩驳的事实深刻揭示了西式民主的本质,并通过实...
公共部门管理(第八版)(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经典教材系列) 本书特色 1.公共管理教科书的旗舰;2.出版30余年,全球共33个版本;3.即涵盖公共管理,...
《选择卓越》内容简介:《选择卓越》不同于柯林斯先前的著作,这是因为它的关注重点不仅仅在业绩表现上,还在时下领导者所面临的不
钓鱼岛冲突的起点:冲绳返还 本书特色 本书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1971年,日美就冲绳返还达成了协议,而由返还范围是否包括钓鱼岛这一问题引发的日、美、中国大...
《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2)》内容简介: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
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25个人眼中的二战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二战中普通家庭,以及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的故事。本书文字风格浅白平实,以清淡的叙说风格平铺直叙,平易近...
《唯有内心强大,方能淡定优雅》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从生活感悟或哲理名言出发,围绕女人们的爱情、事业、家庭生活等方面展开叙述,
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 内容简介 国际关系是跨越国界的人类关系的总和,是行为体之间进行有意识互动的结果。它既然是在行为体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就...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 本书特色 《中苏关系史纲》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5辑)》内容简介:本书直面转型中国,诠释社会热点,扩展学术深度,贴近重大需求,服务地方发展。内容涵盖公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公共政策是二战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新研究领域,它的出现为人们解决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小学生萧红读本》内容简介:萧红是呼兰河与东北黑土地共同孕育的“文学洛神”。她的作品,如开在荆棘里的花朵,又如旷野中的呼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8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恩格斯1883年5月至1889年10月写的文章、手稿和笔记,共计55篇。附录部分收入恩格斯校订或参与写作的文章、谈话记...
十家论孙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家论丛”的其中一册。本书收录了近百年来国内学者和军事理论家对《孙子兵法》的代表性研究。所收录的十位大家为蒋百里、郭化若、李浴日、关...
《大国产业链》内容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 本书特色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分为纪事、建言、评述、信函、抒怀五部分。作者何载追忆了自己跟着党走过的几个伟大的战略阶段,以及在此过程中与...
原始性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概括了三件事:**,探讨了原始性创新的界定和识别问题,并综合分析了原始性创新的主要特征表现和其独具内涵的影响因素,归纳总...
向雷锋学习--从平凡到卓越 本书特色 雷锋是一个平凡的战士,然而他却实现了从平凡到伟大的跨越。雷锋的一生所做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