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渭渠的首本散文集《樱园拾叶》出版于2001年,但他写作散文的时间却早得多,并且很多都是写好后并不发表,而是“扔在抽屉里,一扔数年,十数年”(《樱园拾叶·自序》)。继《樱园拾叶》之后,叶先生陆续有《扶桑掇琐》(2002)、《雪国的诱惑》(2003)、《周游织梦》(2006)等散文集出版,但都不如他的译作传播得那样广,现在已经搜寻不易,就此而言,我们同样应该感谢《未来文学猜想》这本选集,让我们手持一书,即可全览叶先生的散文佳作,真切地看到他锻炼汉语表现力的前行踪迹。
叶渭渠的首本散文集《樱园拾叶》出版于2001年,但他写作散文的时间却早得多,并且很多都是写好后并不发表,而是“扔在抽屉里,一扔数年,十数年”(《樱园拾叶·自序》)。继《樱园拾叶》之后,叶先生陆续有《扶桑掇琐》(2002)、《雪国的诱惑》(2003)、《周游织梦》(2006)等散文集出版,但都不如他的译作传播得那样广,现在已经搜寻不易,就此而言,我们同样应该感谢《未来文学猜想》这本选集,让我们手持一书,即可全览叶先生的散文佳作,真切地看到他锻炼汉语表现力的前行踪迹。
梁遇春代表作:泪与笑 本书特色 梁遇春的文学成就主要在写作英国随笔的散文小品,擅长表达充满个性特点的社会人生体验,提供一种“絮语”式议论美文。梁遇春代表作:泪与...
图文典藏本 许译中国经典诗词:杜甫诗选 本书特色 杜甫有是一位具有卓越艺术才能的诗人,他对于诗歌艺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博采各家之长,...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本书特色 国学大师钱穆老暮年忆旧之作。八十之年,忆双亲、念师友:从七房桥到集美学校,从北京大学到西南联大,从香港到台湾,一箧旧书,两袖轻风...
园圃之乐-黑塞作品 本书特色 《园圃之乐》编辑推荐: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一道,追寻我们梦中的田园。园圃之乐-黑塞作品 内容简介 《园圃之乐》经典语录:1. 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本书特色 不知道、只有老师知道的幸福育儿方法,让小学教育变得轻松而甜蜜!韩国汉阳大学教育学教授、知识生态学者刘永晚鼎力推荐韩国一线小学教师李...
名家名作精选-席慕蓉散文 本书特色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歌。我说不出它的名字,我也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是,我知道它在哪里,在我心里*深*柔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黎烈文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黎烈文散文选集》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黎烈文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
汪石青集 内容简介 《汪石青集(第2辑)》内容简介:汪石青是安徽近代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位奇才,他的诗词曲赋、琴棋书画、文论剧本,无所不精,被誉为“江夏无双”和“词...
南京-桨声灯影里的金陵旧梦 本书特色 本书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以南京为主题城市。主要收录现当代著名作家,如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叶...
塞纳河畔的文学景观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
心安即福地-张贤亮作品典藏-散文卷 本书特色 前20年和中国的苦难紧密相连,近30年又和中国的改革共同栉风沐雨,这段独特的经历,使张贤亮的散文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
鲁米 -偷走睡眠的人 本书特色 本书会让你更加确信,未来的你,甚至当下的你,是另外一个鲁米,东方的鲁米,或西方的鲁米,甚至会远远超越鲁米,因为本书真真切切、反反...
吴梅谈曲 本书特色 近世对于戏曲一门学问,*有研究者推王静安与吴梅先生两人。静安先生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戏曲本身之研究,还当推瞿安先生独步。...
八十而立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邓友梅,自诩“八十而立”。自小在革命队伍里披风破浪,曾亲身经历了许多著名的战役,如洛阳战役、开封战役,直到百万雄师过大江。邓老194...
一段迷乱、疯狂的流浪岁月,一段温情、意外的特殊情谊《每日电讯报》“定义二〇〇〇年代的百本图书”之一汤姆·哈迪、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同名电影《斯图尔特的倒带人...
《Java Web 从入门到项目实践(超值版)》内容简介:本书采用“基础知识→核心应用→核心技术→高级应用→项目实践”结构和“从入门
大师私人话语.书信系列:烟雨故园路:荷尔德林书集选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66封书信,这些书信分别出自其生活的不同时期,但自成一体,从中我们...
作者野村美月Mizuki Nomura出生在人人皆知的合唱王国——福岛。从小就喜欢创作故事,立志成为作家。以《赤城山桌球场歌声响起》获得第三届Entertain...
柳河东集(上、下册) 内容简介 简介**卷雅詩歌曲獻平淮夷雅表平淮夷雅鏡歌鼓吹曲貞符眎民詩第二卷賦佩韋賦瓶賦牛賦解祟賦懲谷賦閡生賦夢歸賦囚山賦愈膏盲疾賦第三卷論...
半生为人 本书特色 “首篇《永远的五月》,徐晓叙述的是一种生死间无能为力的悲壮——这死的缘起就因为一次误诊,一次误诊引发一场长达30年的苦难。让丈夫这样一个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