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国》完全从文化的角度去写美食,而不是教大家怎么去做,怎么去吃,反而能从中解读出更多有内涵的东西。而且作者经历丰富,年轻时一直云游四方,在各个地区都有过生活体验,文字中有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只想一气呵成读完,犹如饮一杯烈酒,直通五脏六腑,颇让人爽快!
味道,是食物给与我们的味觉体验,而这种美妙的触感又能够带给我们心情的愉悦。都说,食物是有治愈功能的。能时刻感受到各种味道交融在自己的感官中,想不高兴都难。而酸甜苦辣咸,是食物具有的所有味道。在享用这些美味时,更多地需要去解读背后的文化。食物的创造性和人类的创新性,不断刷新着食物的味道,也蕴含着各个地方的文化底蕴,解读这些味道,也正是解读这些文化。不仅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更要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是一个既有食感又有文感的作品。
好友要云的新书《寻味中国》出版,请我写序。我有些为难,书是写的是“吃”,我对吃没有研究。他说,你是几十年的老记者,走南闯北,吃遍全国,你写序最合适。我自知虽然几乎转遍了全国,对吃却历来不讲究,更不研究,为《寻味中国》写序,真感觉无从下笔。不过,从对要云的了解,对书稿的阅读,倒也有些感触值得一说。第一,很佩服要云的“吃”。作为一个记者,见过的世面不少,参加过各地不少饮宴,更品尝过各地不少小吃,但吃的时候并未在意,吃过也就吃过了,或者说是白吃了。而要云不同,他的吃不单是为了满足口舌之欲,而是在品尝美食的滋味。不是一吃了之,而是吃了就有记录。他的吃,是在吃文化。或者说,他不是一般的吃货、食客或什么美食家,他是在考察中国的饮食文化。这是他的高明之处,我们一般人无法企及。试问世上能有几人把吃过的东西和吃的感受都记录在案,供别人参考?第二,很佩服要云的“细”。他的吃,能作为一个系列,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他每到一地,每吃一种东西,都能细细地观察,认真地记录,从食材、做法、风味,到自己的感受,都有详细的描述。这本书,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介绍各地的美食,更突出描绘了东西南北不同地域的饮食风格和风俗。我以为,这本书不是单纯的美食之作,是给各地旅游者们提供的饮食指南,可以称作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科普。第三,我佩服要云的“特”。一般介绍中国饮食,在结构上可能免不了这菜系那菜系,什么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还有湘菜、东北菜等等。要云先生不是从菜系入手,而是独辟蹊径,从菜品口味和自己的口感出发,把自己的书结构成了咸、酸、甜、辣、苦、香臭和硝糟醉霉7个篇章,从而对中国饮食作了更详尽的描述,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第四,很佩服要云的“爽”。要云不是文人,他是事务官,但他的文笔却高于一些文人,风格独到。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他的文字以短句居多,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一如他的为人处事。由于书的内容新颖有趣,文字又富于节奏感,读起来就有“爽”的感觉。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缺少图片。如果每种食品都有图片相配,一定会大大地增加人们按图索骥的愿望。我知道,要云每到一个地方,每吃一种东西,都会认真拍摄,积累了不少各地美食图片。这本书少了图片,据说是为了控制篇幅,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对“吃”这个话题没有研究,说不了内行话,只能说几句外行话,权算作序吧。(王景和 新华社高级记者)
要云,资深行者、食客。生于河北张家口,幼年入籍广东潮州,中学时代在云南昆明度过。再求学于四川成都,毕业后分配至黑龙江哈尔滨。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成都的学业实际上是虚度四年,工作后不能胜任,再到江苏南京重新就读。最终所学无所用,毕业后奉调北京工作,在北京生活三十五年。幼年开始频繁迁徙的惯性,一直延续至今。游走四方,寻味村野,探寻各地民俗历史,特别是食俗传承,成为一生爱好与追求。近二十年,遍游各省,深入乡镇村寨,求学民族地区,曾多次为寻觅各民族民系民俗食俗作主题旅游,多有心得。尤钟情于客家民系、明季后滇黔民系、清末之后北方民族民系和回族食俗的探索,写出游历品味心得二百多万字,已出版《食客笔记》《辣味江湖》等。
修辞史与修辞学史阐释 本书特色 《修辞史与修辞学史阐释》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章为修辞史基本理论的探讨,在第二、三、四章对“诗歌体中联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及“...
古琴与诗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对“组合”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传统音乐与语言 ;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古琴音乐 ; 传统哲...
风吹樱花落尘泥-日本当代风俗志 本书特色 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动漫、汽车、电子产品、料理……,屈指可数的也就是这几个方面。其实,在多数国人借助媒...
《裂变增长:快速创造规模化用户》内容简介:本书从认知、用户心智、工具、行动方法等逻辑角度进行一一讲解。理论式的讲解和案例模
我与谁同群-悦读论语-第五卷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对《论语》解读注释之书,浩如烟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作者以权威版本为底本,汇...
说书说艺-与名人一起说书说艺(大家茶坊) 内容简介 年近八旬,人称“乔老爷”的乔羽忙碌得不亚于当红的明星,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不出门的日子里,他就把一天的时...
历代避讳字汇典 本书特色 避讳有广狭二义。广义的避讳实际包括敬讳、忌讳与憎讳三种情况。由于封建礼制、礼俗的规定、约束,或出于敬重的原因,而不敢直称尊长名字,以至...
观音传说 本书特色 《观音传说》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为你讲述民间关于观音的传说及故事。观音为何不结婚 观音是男还是女 观音庙为啥坐南朝北 中国民间又...
闲雅小品丛书:犹闻侠骨香-江湖小品赏读 本书特色 我们由历代的史传、笔记、小品文里,挑选出来七八十位侠客的事迹,他们亦实亦虚,或来自人间的绿野街闾,或来自文人的...
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增订本)》:从主体经验方面理解价值的本质价值分类论以“天”为本位的价值分类系列中国传统“节欲”修养观的价值论...
《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与案例》内容简介:未来已来,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就需要先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在这方
边缘中国 红土黑衣 内容简介 中国地大物博,地势西高东低,自西而东构成了三级阶梯,从雪域高原过渡到山地、盆地,再过渡到丘陵和平原。气候同样是复杂多样,从南到北跨...
伊索寓言 本书特色 英汉对照、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伊索寓言 内容简介 “经典文学简易读物丛书”是商务印书馆专门为我国中小学生精...
忠孝仁义话春秋:鲍志道与鲍氏家风 本书特色 由陈玲所著的《忠孝仁义话春秋--鲍志道与鲍氏家风》讲述了家规是家庭或家族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
上海弄堂游(汉英对照) 本书特色 大家喜欢上海这座城市,许多人穿街走巷拍了好多建筑照片,但是文字写得很少,能讲清来龙去脉的更少。寿幼森2012年就在网上开设#老...
容忍与自由 本书特色 胡适论文集中“容忍与自由”一篇的名气远远盖 过了其他篇。事实上在研究胡适的人看来,胡适毕生 *得意且功力*为深厚的...
这本写真其实也是根据“半”年这个概念非常真实的记录下了笔笔不曾表露的内心故事,与短片创意的想法相得益彰。《不用装,真好》也不是一本常规只有美美图片的写真书,同样...
文化古城旧事 本书特色 文史大家邓云乡还原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生活,那时的北平是文化都城,书中记录了文化人荟萃的学府往事,介绍了文化人常去的帝都旧景,回忆了...
广厦-中国与新世界新秩序研究 内容简介 一个加拿大建筑师对中国的观察与思考。作者在《广厦:中国与新世界秩序研究》中以一个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西方知识分子的立场,...
教你写对联-入门版 本书特色对联,又称楹联,是根据汉字的字义、字形、词性与声韵等特点构成的。重要特点是要求语言、声调内容、形式(字数)都对称,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