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尔(1897—1945),纳粹德国宣传部长。他的一生给德国、给欧洲、给世界带来了灾难。正是在其宣传下,希特勒才被鼓吹为“元首”。他将希特勒吹捧为“带来福祉之人”“新弥赛亚”:首先针对一小群追随者,然后向成千上万的人,继而借助无所不能的宣传机器将他的煽动扩展到易受蛊惑的整个民族。
戈培尔的宣传虽然未曾对政治与战争起到决定性影响,但正是这种宣传为希特勒无限制的侵略战争创造了条件,为“大日耳曼帝国”幻想的付诸实施以及向东方拓展生存空间铺平了道路。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用生动的笔触,勾勒了戈培尔的一生。
**章 上帝为何将他造就得遭世人讥笑嘲讽?(1897—1917)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降生的1897年,德意志帝国正处在其辉煌时期。帝国是二十五年前战胜法国后建立的,之后即以惊人的速度跻身于强国之列。在政治方面它与各殖民强国争夺着“太阳旁的位置”:“以世界政策为使命,以世界强国为目标”,这就是军界和经济界为此提出的口号。这一口号使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各阶层感到欢欣鼓舞,使德国在倒向法俄同盟的同时也陷入了与不列颠帝国的冲突之中。在戈培尔出生的那一年,德皇威廉二世正在积极筹划谋求世界强国的地位。他委派帝国海军部国务秘书蒂尔皮茨组建一支强大的德国舰队。
这支舰队不仅应体现帝国的强盛,而且也是新的海外原料来源地和销售市场的保障。世纪末的德国尤为有资格回顾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世界贸易中年轻的帝国已经排在英国之后位居第二,在工业总产量上已经赶上了这个此前居于领先地位的经济强国。由于对自然的驾驭在一天天扩展,由于知识水平日新月异,发展似乎没有止境。
然而这一迅速展现的鼎盛也带有一些末世之像,它们表现在种种矛盾之中:虽然威廉二世还在炫耀着大选帝侯和伟大的弗里德里希的威严,但各种集团利益早已左右着政治;虽然经济、金融和受过教育的市民阶层决定着时代的特征,而有理性的批评家马克思、尼采、瓦格纳和弗洛伊德则看到这个资产阶级社会的末日已经到来。
尽管新时代主要在各大都市宣示着自己的来临,但帝国所有的地方都已经为它准备好了条件,戈培尔家族的起源地下莱茵地区也不例外。这片宁静的天地带着浓厚的天主教色彩,具有古老的乡村手工业传统,现代工业已经在这里立稳了脚跟,具有悠久历史的纺线作坊和织布作坊发展成纺织工业。各中心区域提供的工作吸引着那里的人离开乡村,因为它们为他们展现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前景,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种种憧憬后来却消散在越积越大的城市无产者群体那凄惨悲凉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时有不少人离开自己的村子前往处在上升时期的工业小镇莱特找运气,约瑟夫·戈培尔的祖父康拉德就是其中之一。莱特“在杜塞尔多夫附近,离科隆不太远”。这位小农来自于利希(他自己在拼写时还将元音写成“”于利希在德文中为“jülich”。——译注。本书注释除特别注明者外,皆为译注。)附近的格威尔斯多夫,后来娶了来自贝克拉特的铁匠女儿格特鲁德·玛加蕾特·罗斯卡姆普。康拉德在无数家工厂中的一家做工,终生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他的儿子弗里茨(约瑟夫·戈培尔的父亲)出生于1867年4月14日,作为穷人家的孩子他很早就得帮家里挣钱,一开始在莱特的w.h.莱纳尔茨烛芯厂做僮仆。即使这家工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因而勤奋的工人便有了升迁的机会。弗里茨·戈培尔就利用了这样的机会。他的儿子约瑟夫·戈培尔后来写道: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尽管它是那么微不足道”。他升迁当上了小职员,作为所谓的“立领无产者”负责书写类工作,**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提升为会计员。到了二十年代,已经称作“烛芯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莱纳尔茨甚至给了他代理权,藉此这位经营者的家庭终于在小市民阶层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1892年弗里茨·戈培尔娶了卡塔丽娜·奥登豪森。她出生在界河沃尔姆河荷兰一侧的于巴赫,在莱茵达伦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她父亲约翰·米夏埃尔·奥登豪森是个马掌匠,不到六十岁时死于心衰。为了养活他们的六个子女中还极幼小的孩子,寡妇约翰娜·玛利亚·卡塔丽娜(婚前姓柯尔弗尔斯)去给一个远房亲戚“大神甫”料理家务,他们毕恭毕敬地管他叫“先生”。尽管能带几张嘴到牧师家吃饭(他们很少坐在桌子边吃),也只能稍稍缓解他们那艰难的生活境况,因此她女儿卡塔丽娜很早就不得不去了一家农庄做女仆,直到工人弗里茨·戈培尔娶她为妻。
罗伊特的《戈培尔传》是我读过的史料来源最丰富的一本书,除了《戈培尔日记全集》,他还参考了大量其他文献,如档案、法院卷宗、同时代人的回忆录和遗稿等。全书语言流畅、清晰、生动。
约瑟夫·戈培尔,他的名字成为一种宣传的代名词,而这种宣传将整个民族变成了一个一心想征服世界的独裁者手中驯服的工具。
拉尔夫•格奥尔格•罗伊特,1952年生,德国《世界报》记者,传记作家,纳粹德国史专家,著有《希特勒传》《戈培尔传》和《隆美尔传》等,编有《戈培尔日记:1924—1945》。
有憾无悔季羡林回忆录 本书特色 六岁别母,廿四去国,中历浩劫,逾花甲,终得伏枥三十载,所怀者,惟赤子之心,所求者,惟无愧于人。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
马克斯.韦伯传 目录 译者前言作者卷首语导读:玛丽安妮·韦伯及其圈子1 祖先2 父母与少年时代3 学生生活与服兵役4 崭露头角5 家庭生活与个人发展6 结婚7 ...
1949年后的梁漱溟 内容简介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家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独特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的坎坷人生经历,一生坚持...
千古人物:李鸿章传 本书特色 《李鸿章传》内容简介:他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中兴名臣”,死前却又背负着“卖国”的骂名;他兴矿业、建铁路、办学堂、崇夷技,是开明的洋务...
小平,您好 内容简介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
向忠发的浮沉人生 本书特色 《向忠发的浮沉人生》一书通过十三章五十一节,运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采取时间顺序,详述了向忠发充满矛盾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
《写作是什么:给爱写作的你》内容简介:这不是一本写作手册,不是教科书,也不是写作指南,我知晓这一点是因为这类书我都曾读过、
你能想像阿加莎·冯·特拉普——《音乐之声》中大女儿的原形以九十高龄于2003年出版新书《音乐之声的故事》,使一个真实的特拉普
桥.巴拉克.奥巴马的人生及其崛起-上 本书特色 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客》总编辑亲自执笔《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本书特色 本书是**部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
本书作者系湖南卫视《真情》栏目、湖南经济电台《越串越开心》栏目、《超级英雄》和《超级小英雄》栏目主持人汪涵。书中叙述了他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内容简介: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
简.奥斯汀传-嫁给文字的女人 本书特色 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小说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自己的“小世界”。今天,简·奥斯汀...
前言(作者的话):身后是非谁管得,其实,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我一向
公元1816年,阿美士德勋爵受命出使清王朝,以期与满清朝廷商讨中、英贸易外交事宜,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国门,史称阿美士德使团。
齐白石的一生--中国文库.艺术类 内容简介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
家族 本书特色 《家族》内容特色如下: 1. 所选文章均已在《南方人物周刊》上发表过,具有一定的读者群体; 2. 钱钟书、陈寅恪、梁漱溟、陈独秀、蒋介石、冯玉祥...
周作人-清风苦雨-非常人物之非常记忆 内容简介 周作人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更是中国现代思想革命的主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难以绕过的巨大存在。但短暂的落...
太平间里的恶魔 本书特色 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让人既纠结又好奇。环环相扣的内容精彩不断,让人回味无穷。在作者细腻的笔风下更是引人...
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民国人眼中的张爱玲 本书特色 1 张爱玲,一个少年得志的天才作家,一个情事动人的妙龄女郎,一个被放在神坛上太久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可谓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