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尔(1897—1945),纳粹德国宣传部长。他的一生给德国、给欧洲、给世界带来了灾难。正是在其宣传下,希特勒才被鼓吹为“元首”。他将希特勒吹捧为“带来福祉之人”“新弥赛亚”:首先针对一小群追随者,然后向成千上万的人,继而借助无所不能的宣传机器将他的煽动扩展到易受蛊惑的整个民族。
戈培尔的宣传虽然未曾对政治与战争起到决定性影响,但正是这种宣传为希特勒无限制的侵略战争创造了条件,为“大日耳曼帝国”幻想的付诸实施以及向东方拓展生存空间铺平了道路。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用生动的笔触,勾勒了戈培尔的一生。
**章 上帝为何将他造就得遭世人讥笑嘲讽?(1897—1917)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降生的1897年,德意志帝国正处在其辉煌时期。帝国是二十五年前战胜法国后建立的,之后即以惊人的速度跻身于强国之列。在政治方面它与各殖民强国争夺着“太阳旁的位置”:“以世界政策为使命,以世界强国为目标”,这就是军界和经济界为此提出的口号。这一口号使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各阶层感到欢欣鼓舞,使德国在倒向法俄同盟的同时也陷入了与不列颠帝国的冲突之中。在戈培尔出生的那一年,德皇威廉二世正在积极筹划谋求世界强国的地位。他委派帝国海军部国务秘书蒂尔皮茨组建一支强大的德国舰队。
这支舰队不仅应体现帝国的强盛,而且也是新的海外原料来源地和销售市场的保障。世纪末的德国尤为有资格回顾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世界贸易中年轻的帝国已经排在英国之后位居第二,在工业总产量上已经赶上了这个此前居于领先地位的经济强国。由于对自然的驾驭在一天天扩展,由于知识水平日新月异,发展似乎没有止境。
然而这一迅速展现的鼎盛也带有一些末世之像,它们表现在种种矛盾之中:虽然威廉二世还在炫耀着大选帝侯和伟大的弗里德里希的威严,但各种集团利益早已左右着政治;虽然经济、金融和受过教育的市民阶层决定着时代的特征,而有理性的批评家马克思、尼采、瓦格纳和弗洛伊德则看到这个资产阶级社会的末日已经到来。
尽管新时代主要在各大都市宣示着自己的来临,但帝国所有的地方都已经为它准备好了条件,戈培尔家族的起源地下莱茵地区也不例外。这片宁静的天地带着浓厚的天主教色彩,具有古老的乡村手工业传统,现代工业已经在这里立稳了脚跟,具有悠久历史的纺线作坊和织布作坊发展成纺织工业。各中心区域提供的工作吸引着那里的人离开乡村,因为它们为他们展现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前景,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种种憧憬后来却消散在越积越大的城市无产者群体那凄惨悲凉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时有不少人离开自己的村子前往处在上升时期的工业小镇莱特找运气,约瑟夫·戈培尔的祖父康拉德就是其中之一。莱特“在杜塞尔多夫附近,离科隆不太远”。这位小农来自于利希(他自己在拼写时还将元音写成“”于利希在德文中为“jülich”。——译注。本书注释除特别注明者外,皆为译注。)附近的格威尔斯多夫,后来娶了来自贝克拉特的铁匠女儿格特鲁德·玛加蕾特·罗斯卡姆普。康拉德在无数家工厂中的一家做工,终生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他的儿子弗里茨(约瑟夫·戈培尔的父亲)出生于1867年4月14日,作为穷人家的孩子他很早就得帮家里挣钱,一开始在莱特的w.h.莱纳尔茨烛芯厂做僮仆。即使这家工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因而勤奋的工人便有了升迁的机会。弗里茨·戈培尔就利用了这样的机会。他的儿子约瑟夫·戈培尔后来写道: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尽管它是那么微不足道”。他升迁当上了小职员,作为所谓的“立领无产者”负责书写类工作,**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提升为会计员。到了二十年代,已经称作“烛芯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莱纳尔茨甚至给了他代理权,藉此这位经营者的家庭终于在小市民阶层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1892年弗里茨·戈培尔娶了卡塔丽娜·奥登豪森。她出生在界河沃尔姆河荷兰一侧的于巴赫,在莱茵达伦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她父亲约翰·米夏埃尔·奥登豪森是个马掌匠,不到六十岁时死于心衰。为了养活他们的六个子女中还极幼小的孩子,寡妇约翰娜·玛利亚·卡塔丽娜(婚前姓柯尔弗尔斯)去给一个远房亲戚“大神甫”料理家务,他们毕恭毕敬地管他叫“先生”。尽管能带几张嘴到牧师家吃饭(他们很少坐在桌子边吃),也只能稍稍缓解他们那艰难的生活境况,因此她女儿卡塔丽娜很早就不得不去了一家农庄做女仆,直到工人弗里茨·戈培尔娶她为妻。
罗伊特的《戈培尔传》是我读过的史料来源最丰富的一本书,除了《戈培尔日记全集》,他还参考了大量其他文献,如档案、法院卷宗、同时代人的回忆录和遗稿等。全书语言流畅、清晰、生动。
约瑟夫·戈培尔,他的名字成为一种宣传的代名词,而这种宣传将整个民族变成了一个一心想征服世界的独裁者手中驯服的工具。
拉尔夫•格奥尔格•罗伊特,1952年生,德国《世界报》记者,传记作家,纳粹德国史专家,著有《希特勒传》《戈培尔传》和《隆美尔传》等,编有《戈培尔日记:1924—1945》。
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传 本书特色 “其实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时间胶囊,当你拍完一部影片、向演职人员道别时,你也把一段生命埋在了那个片场——你知道的,而那段生命将...
亚历山大大帝-在版图的最前线-发现之旅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伽利玛“发现之旅”系列中的一本,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深入了解亚历山大大帝非凡的一生。公元前334年春天...
中国民俗学奠基人:钟敬文 内容简介 将钟敬文个人的学术道路和学术思想的发展,置于近现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大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将中国民俗学科曲折的发展历程与时代...
BeforeLizLemon,before"WeekendUpdate,"before"SarahPalin,"TinaFeywasjustayounggirl...
世纪知交:巴金与冰心 本书特色 中国历来就有以文会友的传统,冰心和巴金就因此而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且时间长达近一个世纪。该书收录的就是他们之间交往的书信和文章。个...
回光返照-清穆宗同治 本书特色 同治时代风云际会的精明强干的君臣们,他们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为什么没有避免民族陷入百年屈辱、战乱、生灵涂炭的境况?同治朝在引发我...
张元济往事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近代出版界的元老巨擘,张元济将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印刷所发展成为一个中国*大的文化出版企业。同时,他学贯中西,也是思想界的...
可怕的湖南人 本书特色 湖南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湖南人*早在中国提出了“睁眼看世界”的称号,或者说早就意识到中国应该与世界经济接轨。 四海之内...
袁宏道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考述公安三袁的生平、评析公安三袁思想的学术著作。在研究方法上,特点有四:一、注意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本书在结构上分为由里...
精读鲁迅 内容简介 鲁迅先生学行小传一、专著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序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第二篇神话与传说第三篇《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
三国大赢家-最牛的打工仔司马懿-1 本书特色 什么刘备曹操孙权,什么三国鼎立,都是浮云!看昔日“小马仔”*终手握天下在英雄辈出的年代笑到*后,笑得*好!手术刀式...
民国那些事-鲁迅同时代人 本书特色 《民国那些事--鲁迅同时代人》由陈漱渝、姜异新主编,收入林语堂、梁实秋、闻一多、叶圣陶、茅盾、丁玲、肖军、胡风、唐弢...
苏东坡传/匠心阅读 本书特色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犹如从不陨坠的北斗星,在灿若繁星的悠悠历史中,逾千年而不暗淡。他博学多才,雄视百代,...
异端的影像-帕索里尼谈话录 本书特色 帕索里尼,是一位先锋诗人、同性恋者、马克思主义者、异教徒、优雅绅士,因拍摄惊世骇俗的《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而被妖魔化的...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内容简介:《李致文存》第四卷,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
兰波短暂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作为少年叛逆者,他流浪巴黎,甘愿和乞丐混迹一起;作为“脚底生风”的漂泊者,他一次又一次地逃离
元代水利家郭守敬 本书特色 本书从水利科学的角度,经过严谨的考证,比较系统、具体、充分地阐述了郭守敬一生对我国水利建设,尤其是对元大都水利建设的伟大功绩和重要贡...
我的漫画家生活 本书特色 益田米莉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清新风格和女性视角,能在广大女性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我的漫画家生活》是益田米莉的自传体漫画日记。作品宁...
老舍自述 本书特色 我想:一个作家若能够克服知识分子的狂傲的优越感而诚诚恳恳地去向人民学习;丢掉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并且勤恳地学习政治,...
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两位独具特点的学者——陈寅恪、傅斯年的分析论述.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