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天才的战术家和十分糟糕的政治家、策略家,鲁登道夫集中体现了德国总参谋部的优势和弱点。如果不了解鲁登道夫,就无法全面地评价纳粹。
这是一部冷静、详实的个人传记,重现了充满天才、纪律、妄想和否定的鲁登道夫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与当时的德国精神打开了全新的窗口。作者清晰的陈述和细致的研究成功地连接了一些长期被忽略的节点。
埃里希•鲁登道夫,二十世纪*具破坏性的二三人之一,几百万杀戮的制造者,犹太人危害德国谣言的炮制者,希特勒上台合法性的确立者,二战的催生者。
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将谴责的焦点集中于希特勒。但希特勒身上并不存在多少真正的日耳曼性格。德国人可以把他当作一个底层社会的疯子而摒弃,无须对他负责。鲁登道夫却无法用这样的方式被人们抛弃。他来自德国*上层的权力阶层,是腓特烈大帝之后德国*有权势的人。一段时期内,这个人就是德国。
第二章 对俄作战从俄国传来消息,德国著名的入侵计划遇到难题了。法军在西线惨败,感受到法国人恐慌的俄军决定放弃谨慎的策略提前进攻。虽然很多俄国士兵缺乏步枪,多数大炮也没有足够的炮弹,俄国政府依然运送了六十万士兵前往德俄边境接受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和保罗·冯·连内肯普将军的指挥。这些部队装备不全,很多士兵都未受训,非常没有组织纪律性。但是,他们让俄德士兵比提升到了10∶1。顶着“俄国蒸汽压路机”的名号,萨姆索诺夫和连内肯普的军队以排山倒海的士气横扫了东普鲁士。东普鲁士是很多德国总参谋部军官家庭的故乡,也是德国皇帝的祖先发源地。因此,皇家开始面临保护这片地产的严峻压力。另外,关于俄国士兵强奸、抢掠的故事传遍了柏林。这些流言几乎都是杜撰的——实际上,基本上没有德国女人在侵略中被强奸——但是,它们给德军高司令部狠狠地敲了一记警钟。多年以后,历史学家从德国军事档案中找到证据,证明了德军承认“关于俄军残暴和摧毁国家的报道是不真实的。俄国部队在所到之处都对当地居民保持了端正的行为。如果有某些乡村被烧毁,这基本上总是战争中的炮击所致”。俄军有些轻微的不端行为。他们每发现一个酒窖就破门而入,然后在市政广场大肆地庆祝胜利。让德国人恼怒的是,他们偷走了大量食物和牛群。而让德国妇女困扰的是,他们经常随地小便。所以,就西线来说,比利时人的反抗从**个月起就比德国人预想的要猛烈许多。东线方面,俄国人在德国人预测不可能的时间里提前开战。很明显,德国人大大低估了敌军,或者说,他们高估了自己部队的能力。但是在这个关键点,幸运降临在了德国人头上。仅仅在鲁登道夫取得“列日之战”胜利的一个星期后,他被德国皇帝任命为东部前线德国第八集团军的总参谋长。对于传记作者来说,鲁登道夫令人退缩。著名历史学家芭芭拉·塔奇曼——她于1962年出版的关于一战起源的作品《八月炮火》被肯尼迪总统赠送给了每位国会议员——研究了鲁登道夫,然后发现他让人失望。她希望了解他的大脑如何运转、他的人格元素是什么等等,但却一无所获——甚至连奇闻轶事都没有。这个人仿佛一张白纸。但是自塔奇曼的著作之后,历史学家对于鲁登道夫的了解大大增多了。现在人们知道他有洁癖。儿童时期的鲁登道夫如果在玩耍时弄脏了衣服,他就不玩了。一直必须如此。他很喜欢自己的选修科目,但并不喜欢授课老师。有些人说他做数学题时开心,数学是多么不受人牵制的科学啊。他有时也会感情用事。一次,年轻的他在柏林的暴雨中邂逅了一位可爱的女子玛格丽特·佩尔内特,他们同撑一把伞。当他得知玛格丽特生育了三个男孩,婚姻却并不如意时,鲁登道夫开始对她产生了感情。她喜欢他的热情,让他陪自己走回家。终,鲁登道夫连哄带骗地让她离了婚,与他结婚。他们共享着一个与子偕老的梦——等自己耋耄之年,儿子们成为了军官,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宁静。自此之后,鲁登道夫开始一心扑在事业上。他没时间锻炼,渐渐变得肥胖,很快就长了双下巴。他的后脑勺有一个凸出部分,这一坨肥肉被美国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称之为“野兽之痕”。他戴一只单片眼镜,盯人的时候,犀利的目光透过镜片让人发冷。他的随从发誓称,他洗澡的时候都戴着眼镜。他从不长时间地休息。即便是熬夜了,第二天仍然早起。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早上7点,他都会穿戴整齐去骑马。“每件事都是以分钟来安排的,”人们说,“不是按小时哦。”当需要等待的时候,他会变得非常没有耐心。他一般回家吃午饭。这时,如果冒着热气的汤还没有端上桌,他就会呵斥:“没食物吃真是太糟糕了。”他对每个人都很粗鲁,甚至对皇帝也如此。他只有寥寥数友。像他未来的朋友希特勒一样,鲁登道夫将失败怪罪于其他人。别人不仅仅是做错了,而且是犯了罪。别人不仅仅是愚蠢,而且是又蠢又背信弃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他说:“我要么爱,要么恨。”有人觉得他更擅长恨。他非常专注。他讨厌犹太人,然后是天主教徒,后是广义范围的基督徒。他鄙夷基督教,因为他认为这一宗教使人变得善良。他更喜欢德国旧时代的战神,像沃登、托尔、弗丽嘉——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他也鄙视犹太教,因为他感觉犹太人太独立了,以至于不爱国。鲁登道夫将军的确有一些优势。他的韧性非凡。他非常热爱德国。他希望德国富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竭力主张人口富余的德国对竞争者发起战争。不同的时期,他希望德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土耳其甚至它的同盟奥匈帝国开战。他甚至还希望和梵蒂冈打仗。他从未将美国放在竞争者名单上,因为美国在他眼里就是杂种。他觉得美国人缺乏经验,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威胁。这是他一生的错误。他从未试图减少他在德国内部的敌人。他从不觉得敌人能够被劝服成为朋友。历史学家们勉为其难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和他称为朋友的人。他讨厌权威。或许有人会以为他尊重作为大元帅的皇帝,但是他并不。他模糊地尊敬祖国,仅此而已。一段时期内,他可能是德国唯一敢威吓皇帝的人。归根到底,他与宣称“朕即国家”的那位法国皇帝非常相似。他的工作方式起了一段时间的作用。在新的世界大战里,鲁登道夫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长为了一多半德军部队的将领。他迅速成了炙手可热的英雄。当鲁登道夫被派往俄国时,他知道,如果再夺胜利的话,连那些轻蔑他出身平民的精英们也会对他刮目相看。火车带着鲁登道夫向东行驶。他口袋里揣着总司令让他领导第八集团军的任命书,司令敦促他尽力扭转德国在俄国的危机。所有人都认为当前局势是相当严重的,俄国很可能会赢。鲁登道夫仔细搜寻了相关战争报告,却并没有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他面临的又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即便缺乏信息,鲁登道夫也许能认同美国新星上校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主张:“你手里拿什么牌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怎样打出它们。”终,鲁登道夫得知第八集团军在人数上远低于敌军。在德国撤军的同时,60万俄军正踏上了德国的土地,离他们越来越近。敌军的规模之大令人恐惧。但是鲁登道夫疑惑:这60万人是王牌军还是民兵?老兵还是新兵?是一支正规军还是一伙乌合之众?考虑到俄国军队的近代史,这些问题是很严肃的。1905年,规模庞大的俄军即兴应战,败给了日本。在充满迷云的满洲奉天之战中,俄军部队内部互相使绊子,不仅走错了地方,还朝自己人开枪。他们的将领下达了相互矛盾的命令,所有人都在烟雾中晕头转向,所获甚少。一些将军责怪部下在日俄战争这场重要的陆地战役中没有好好地相互援助。与此同时,俄国一万名水手在对马海峡附近的公海里伤亡。显然,1905年的俄军主力表现得太糟糕了。更可怕的是,这场战争差点让俄国陷入革命。在后方,敖德萨这一整座城市宣布起义。而今在1914年,德国人对这60万俄军的战斗力实在表示怀疑。如果俄国部队只是移动迅速却毫无准备,那么德军倒是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冷静从容的德国师也许就能创造奇迹。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找士兵一一谈话,他们一定被自己与对方的相似之处震惊了。他们都是伟大的施里芬的门徒,施里芬的战略思想统治了那个时代。他们都梦想用一场歼灭战在短时间内赢得胜利。他们都是传统的德国军人,充分相信德意志种族的神秘能力。信奉自我中心主义的德皇不喜欢兴登堡。在1908年的年度演习中,德国人依然希望完善有问题的施里芬计划,兴登堡却没有让德皇在任何一场交锋中占上风。异常耿直的兴登堡打趣道:“如果这是战争的话,你将会成为我的囚徒。”德皇威廉二世被羞辱了。他开始在朝堂上对兴登堡视而不见。因此,两位将军都是热衷于寻找机会的局外人。两人的相似之处开了一个好头,他们的性格也互补。兴登堡是冷静、善于谋划的人,鲁登道夫则冲动、执行力强。兴登堡坚定、安静、城府深,鲁登道夫则激情充沛、有攻击性、专注。人们很快将他们的关系形容为一场“联盟”,甚至是一场“婚姻”。新闻界很快称他们为“二人组”。他们的婚姻是否持久是一个属于未来的问题。当下的问题是,他们二人能否拯救德国于水火。行驶的列车上,他们被部队高昂的士气震惊了。所有的来复枪上都装点了鲜花,军士们唱着德国的古老歌谣《守卫莱茵河》,这首歌取材于1840年的一首诗歌:……
威尔•布劳内尔博士,具有军队和学术界的双重经验。他曾经担任美国陆军和美国国务院的翻译员、口译员。他受教于埃克塞特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德里大学以及巴黎大学。身为欧洲军事史专家,他著有美国首位驻苏联大使威廉•布利特的传记《伟大近在咫尺》。他长居纽约。
德尼斯•布劳内尔,法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是一位技术专家、发明家和国际企业高管。她曾参与复杂、高端的多国及全球事务谈判。她学成于哥伦比亚大学、罗格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她居住在纽约。
毛泽东历险脱难纪实 本书特色 《毛泽东伟人生平纪实系列丛书:毛泽东历险脱难纪实》从毛泽东同志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屡次化险为夷的事迹,来全面反映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
蒋梦麟自传-西潮.新潮-(全本) 本书特色 《世界四大励志自传·蒋梦麟自传:西潮·新潮》英文版于1945年在美国面世时,便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定为重要参考书之一...
品中国帝师 本书特色 本书采取截取丰富的中国历史中涉及到皇家教育的一个侧面, 集中书写了一个特殊职业的-帝师。 作家截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中有名的帝师十一位,...
在咖啡馆遇到柏拉图 本书特色 在《在咖啡馆遇见柏拉图》的这场虚构对话中,柏拉图应邀代表自己发表言论。书中的对话尽量不使用文学技巧,以避开那些被人们太常与柏拉图联...
尼采自传-重估一切价值-图文本 内容简介 无疑,尼采是哲学史上“翻页”的人物,如果说苏格拉底开创了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的传统,那么尼采则是这~体系的掘墓人。...
李德生在动乱岁月-从军长到党中央副主席 本书特色 “文化大革命”的10年,是动乱的10年,是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艰难曲折斗争的10年...
先锋-新中国大使夫人传奇 本书特色 现代中国历史上*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四位中华民族*优秀女性的磨砺之路历史档案,独家披露珍贵照片,首次面世先锋-新中国大使夫人传...
克利奥·帕特拉 本书特色 两次获得普利策历史奖的美国史学大师施莱辛格主编。台湾者联手精心翻译,大陆著名学者文化名人何兆武、逃昌文、秦晖、雷頣、刘苏里、唐师曾联袂...
青山青史-连雅堂传 内容简介 连雅堂在三十五岁游历西湖时写下这首诗,那年是一九一二年,正值民国初建,但台湾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他在十八岁时亲身经历异族统治之痛,...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本书特色 这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博士写的一本在华回忆录。全书共15章,前12章中司徒...
曾国藩家书-(全四册)-珍藏版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装,线装书局出版★ 家书中提及的人物众多,除了家庭成员以外,还有左宗棠、李鸿章、乔松年、李元度、洪秀全、...
《人间有味是清欢》内容简介:《人间有味是清欢》中把汪曾祺先生绘画、写字、做饭等场景,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日常生活的趣味和妙意
左方先生是當代中國新聞界的老行尊,一位洞燭機先的智者。他親手播種、育苗,培育出《南方週末》這棵勁拔的大樹。他熔合前輩理念
《新编大学语文》内容简介:本书依据大学语文的教学大纲与要求,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质为目的,按专题甄选文学作品。对所
通过实例精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巴菲特投资生涯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公司分析和估价技术,展示了巴菲特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
革命春秋-郭沫若自传-第三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为《郭沫若自传》第三卷,全书收入《北伐途次》、《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脱离蒋介石以后》、《海涛集》、《归去来》五集。...
蒋梦麟传 内容简介 蒋梦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服务北大二十余年,谨守蔡元培余绪,把学术自由的风气维持不堕,为北大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其间又任或兼任...
黄兴自述:1874-1916 本书特色 《黄兴自述:1874-1916》编辑推荐:还原百年中国百年人物的百年心路,重现百年往事百年历史的百年记录!近代中国百年风...
马旭初(六百年古建筑营造世家第十四代传人) 内容简介 这张纸头发黄的欠据,随着满清政府被辛亥革命的推翻,永远地成为了一纸空文。且不说作为一张经济往来凭证,它绝对...
《习惯力:打造让你终身受益的微习惯》内容简介:为什么我们了解好习惯的重要性与影响,却总是对好习惯望而却步?好习惯养成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