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天才的战术家和十分糟糕的政治家、策略家,鲁登道夫集中体现了德国总参谋部的优势和弱点。如果不了解鲁登道夫,就无法全面地评价纳粹。
这是一部冷静、详实的个人传记,重现了充满天才、纪律、妄想和否定的鲁登道夫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与当时的德国精神打开了全新的窗口。作者清晰的陈述和细致的研究成功地连接了一些长期被忽略的节点。
埃里希•鲁登道夫,二十世纪*具破坏性的二三人之一,几百万杀戮的制造者,犹太人危害德国谣言的炮制者,希特勒上台合法性的确立者,二战的催生者。
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将谴责的焦点集中于希特勒。但希特勒身上并不存在多少真正的日耳曼性格。德国人可以把他当作一个底层社会的疯子而摒弃,无须对他负责。鲁登道夫却无法用这样的方式被人们抛弃。他来自德国*上层的权力阶层,是腓特烈大帝之后德国*有权势的人。一段时期内,这个人就是德国。
第二章 对俄作战从俄国传来消息,德国著名的入侵计划遇到难题了。法军在西线惨败,感受到法国人恐慌的俄军决定放弃谨慎的策略提前进攻。虽然很多俄国士兵缺乏步枪,多数大炮也没有足够的炮弹,俄国政府依然运送了六十万士兵前往德俄边境接受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和保罗·冯·连内肯普将军的指挥。这些部队装备不全,很多士兵都未受训,非常没有组织纪律性。但是,他们让俄德士兵比提升到了10∶1。顶着“俄国蒸汽压路机”的名号,萨姆索诺夫和连内肯普的军队以排山倒海的士气横扫了东普鲁士。东普鲁士是很多德国总参谋部军官家庭的故乡,也是德国皇帝的祖先发源地。因此,皇家开始面临保护这片地产的严峻压力。另外,关于俄国士兵强奸、抢掠的故事传遍了柏林。这些流言几乎都是杜撰的——实际上,基本上没有德国女人在侵略中被强奸——但是,它们给德军高司令部狠狠地敲了一记警钟。多年以后,历史学家从德国军事档案中找到证据,证明了德军承认“关于俄军残暴和摧毁国家的报道是不真实的。俄国部队在所到之处都对当地居民保持了端正的行为。如果有某些乡村被烧毁,这基本上总是战争中的炮击所致”。俄军有些轻微的不端行为。他们每发现一个酒窖就破门而入,然后在市政广场大肆地庆祝胜利。让德国人恼怒的是,他们偷走了大量食物和牛群。而让德国妇女困扰的是,他们经常随地小便。所以,就西线来说,比利时人的反抗从**个月起就比德国人预想的要猛烈许多。东线方面,俄国人在德国人预测不可能的时间里提前开战。很明显,德国人大大低估了敌军,或者说,他们高估了自己部队的能力。但是在这个关键点,幸运降临在了德国人头上。仅仅在鲁登道夫取得“列日之战”胜利的一个星期后,他被德国皇帝任命为东部前线德国第八集团军的总参谋长。对于传记作者来说,鲁登道夫令人退缩。著名历史学家芭芭拉·塔奇曼——她于1962年出版的关于一战起源的作品《八月炮火》被肯尼迪总统赠送给了每位国会议员——研究了鲁登道夫,然后发现他让人失望。她希望了解他的大脑如何运转、他的人格元素是什么等等,但却一无所获——甚至连奇闻轶事都没有。这个人仿佛一张白纸。但是自塔奇曼的著作之后,历史学家对于鲁登道夫的了解大大增多了。现在人们知道他有洁癖。儿童时期的鲁登道夫如果在玩耍时弄脏了衣服,他就不玩了。一直必须如此。他很喜欢自己的选修科目,但并不喜欢授课老师。有些人说他做数学题时开心,数学是多么不受人牵制的科学啊。他有时也会感情用事。一次,年轻的他在柏林的暴雨中邂逅了一位可爱的女子玛格丽特·佩尔内特,他们同撑一把伞。当他得知玛格丽特生育了三个男孩,婚姻却并不如意时,鲁登道夫开始对她产生了感情。她喜欢他的热情,让他陪自己走回家。终,鲁登道夫连哄带骗地让她离了婚,与他结婚。他们共享着一个与子偕老的梦——等自己耋耄之年,儿子们成为了军官,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宁静。自此之后,鲁登道夫开始一心扑在事业上。他没时间锻炼,渐渐变得肥胖,很快就长了双下巴。他的后脑勺有一个凸出部分,这一坨肥肉被美国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称之为“野兽之痕”。他戴一只单片眼镜,盯人的时候,犀利的目光透过镜片让人发冷。他的随从发誓称,他洗澡的时候都戴着眼镜。他从不长时间地休息。即便是熬夜了,第二天仍然早起。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早上7点,他都会穿戴整齐去骑马。“每件事都是以分钟来安排的,”人们说,“不是按小时哦。”当需要等待的时候,他会变得非常没有耐心。他一般回家吃午饭。这时,如果冒着热气的汤还没有端上桌,他就会呵斥:“没食物吃真是太糟糕了。”他对每个人都很粗鲁,甚至对皇帝也如此。他只有寥寥数友。像他未来的朋友希特勒一样,鲁登道夫将失败怪罪于其他人。别人不仅仅是做错了,而且是犯了罪。别人不仅仅是愚蠢,而且是又蠢又背信弃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他说:“我要么爱,要么恨。”有人觉得他更擅长恨。他非常专注。他讨厌犹太人,然后是天主教徒,后是广义范围的基督徒。他鄙夷基督教,因为他认为这一宗教使人变得善良。他更喜欢德国旧时代的战神,像沃登、托尔、弗丽嘉——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他也鄙视犹太教,因为他感觉犹太人太独立了,以至于不爱国。鲁登道夫将军的确有一些优势。他的韧性非凡。他非常热爱德国。他希望德国富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竭力主张人口富余的德国对竞争者发起战争。不同的时期,他希望德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土耳其甚至它的同盟奥匈帝国开战。他甚至还希望和梵蒂冈打仗。他从未将美国放在竞争者名单上,因为美国在他眼里就是杂种。他觉得美国人缺乏经验,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威胁。这是他一生的错误。他从未试图减少他在德国内部的敌人。他从不觉得敌人能够被劝服成为朋友。历史学家们勉为其难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和他称为朋友的人。他讨厌权威。或许有人会以为他尊重作为大元帅的皇帝,但是他并不。他模糊地尊敬祖国,仅此而已。一段时期内,他可能是德国唯一敢威吓皇帝的人。归根到底,他与宣称“朕即国家”的那位法国皇帝非常相似。他的工作方式起了一段时间的作用。在新的世界大战里,鲁登道夫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长为了一多半德军部队的将领。他迅速成了炙手可热的英雄。当鲁登道夫被派往俄国时,他知道,如果再夺胜利的话,连那些轻蔑他出身平民的精英们也会对他刮目相看。火车带着鲁登道夫向东行驶。他口袋里揣着总司令让他领导第八集团军的任命书,司令敦促他尽力扭转德国在俄国的危机。所有人都认为当前局势是相当严重的,俄国很可能会赢。鲁登道夫仔细搜寻了相关战争报告,却并没有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他面临的又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即便缺乏信息,鲁登道夫也许能认同美国新星上校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主张:“你手里拿什么牌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怎样打出它们。”终,鲁登道夫得知第八集团军在人数上远低于敌军。在德国撤军的同时,60万俄军正踏上了德国的土地,离他们越来越近。敌军的规模之大令人恐惧。但是鲁登道夫疑惑:这60万人是王牌军还是民兵?老兵还是新兵?是一支正规军还是一伙乌合之众?考虑到俄国军队的近代史,这些问题是很严肃的。1905年,规模庞大的俄军即兴应战,败给了日本。在充满迷云的满洲奉天之战中,俄军部队内部互相使绊子,不仅走错了地方,还朝自己人开枪。他们的将领下达了相互矛盾的命令,所有人都在烟雾中晕头转向,所获甚少。一些将军责怪部下在日俄战争这场重要的陆地战役中没有好好地相互援助。与此同时,俄国一万名水手在对马海峡附近的公海里伤亡。显然,1905年的俄军主力表现得太糟糕了。更可怕的是,这场战争差点让俄国陷入革命。在后方,敖德萨这一整座城市宣布起义。而今在1914年,德国人对这60万俄军的战斗力实在表示怀疑。如果俄国部队只是移动迅速却毫无准备,那么德军倒是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冷静从容的德国师也许就能创造奇迹。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找士兵一一谈话,他们一定被自己与对方的相似之处震惊了。他们都是伟大的施里芬的门徒,施里芬的战略思想统治了那个时代。他们都梦想用一场歼灭战在短时间内赢得胜利。他们都是传统的德国军人,充分相信德意志种族的神秘能力。信奉自我中心主义的德皇不喜欢兴登堡。在1908年的年度演习中,德国人依然希望完善有问题的施里芬计划,兴登堡却没有让德皇在任何一场交锋中占上风。异常耿直的兴登堡打趣道:“如果这是战争的话,你将会成为我的囚徒。”德皇威廉二世被羞辱了。他开始在朝堂上对兴登堡视而不见。因此,两位将军都是热衷于寻找机会的局外人。两人的相似之处开了一个好头,他们的性格也互补。兴登堡是冷静、善于谋划的人,鲁登道夫则冲动、执行力强。兴登堡坚定、安静、城府深,鲁登道夫则激情充沛、有攻击性、专注。人们很快将他们的关系形容为一场“联盟”,甚至是一场“婚姻”。新闻界很快称他们为“二人组”。他们的婚姻是否持久是一个属于未来的问题。当下的问题是,他们二人能否拯救德国于水火。行驶的列车上,他们被部队高昂的士气震惊了。所有的来复枪上都装点了鲜花,军士们唱着德国的古老歌谣《守卫莱茵河》,这首歌取材于1840年的一首诗歌:……
威尔•布劳内尔博士,具有军队和学术界的双重经验。他曾经担任美国陆军和美国国务院的翻译员、口译员。他受教于埃克塞特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德里大学以及巴黎大学。身为欧洲军事史专家,他著有美国首位驻苏联大使威廉•布利特的传记《伟大近在咫尺》。他长居纽约。
德尼斯•布劳内尔,法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是一位技术专家、发明家和国际企业高管。她曾参与复杂、高端的多国及全球事务谈判。她学成于哥伦比亚大学、罗格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她居住在纽约。
《苦笑录》记述其1925-1936年的经历,叙述国民党内部派系活动,国民党政府的内政、外交。《苦笑录》写成后,陈公博“知道出版是无
我的一个世纪-[增订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百年传奇: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
名门-鲁豫有约 本书特色 《鲁豫有约》,香港凤凰卫视王牌节目,中国大陆*受欢迎的人物访谈节目之一。鲁豫钩沉国事风云,名门细说红墙内外。名门-鲁豫有约 内容简介 ...
竹久梦二的世界 本书特色 竹久梦二漂泊、浪漫的一生,像极了日本的樱花,“哗”地怒放,烟霞满天;然后訇然坠地,随春雨化作绚烂的云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
《白话中国史》内容简介:全书分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一本书读懂五千年中国史!大视野、通识感,不拘泥
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a soul in exile 本书特色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作家,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
淑世与超旷-苏轼仕杭时期活动与创作评析 本书特色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熙宁四年,苏轼来杭州任通判(副知州);元祜四年,又以...
清代末四公子 本书特色 谭嗣同他幼年遭遇家变,受尽人间的苦难,从而造就了他愤世嫉俗的性格、烈士的情怀。他屡试不第之后,游学各地,求教名师,丰富自己的学问,锻炼自...
《红顶商人/高阳作品胡雪岩系列》讲述战乱中两次机智的应变使胡雪岩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他便顺势依附于左宗棠的笔下。胡雪岩一面
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 本书特色 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并不缺乏安稳闲逸、升官发财的机会,但他们视平庸苟且、安富尊荣如粪土、似浮云,毅然选择了枪林弹雨的革命战场;在...
名人传 本书特色 1903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深感其时欧洲文化气息的沉闷与衰败,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们的气息”,他开始用文字谱写气势磅礴的生命交响曲:《贝多...
蒋家恩仇录 本书特色 三年前,以极其矛盾冲突的心情,写完《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一书后,始终在内心萦怀一个心愿,要为蒋家在台湾这四十年的统治过程,作一个客观...
陈少白自述:1869-1934 本书特色 本书还原百年中国百年人物的百年心路,重现百年往事百年历史的百年记录,是近代中国百年风云人物全景式精神雕像,让读者零距离...
本书是杨步伟前半生的回忆录,记录了一位新时代的新女性在激荡变革的年代,勇于追求自由、知识、事业的经历。杨步伟出身南京望族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理论基础科学、系统,对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导内容、方式方法、指导途径、指导
《复眼的影像:我与黑泽明》是黑泽明御用编剧桥本忍的传记,刻画了桥本忍与其盟友黑泽明的交往和纠葛,给所有的影迷奉上的一份展露
李鸿章传 本书特色 1.李鸿章是中国自有外交以来,*有手腕的外交家之一,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从他手中起步!2.上承曾国藩,下启袁世凯,他是晚清自强运动的ceo!3....
蒋经国的谋士王升 本书特色 蒋经国的超级幕僚,终身谋士,神秘知交。从上世纪30年代蒋经国主政赣南到台湾,王升始终是蒋经国的心腹、谋士、左右手,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
刘基事迹考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明代以来民间及学术界对刘基的评价进行了质疑,判定前人评价刘基的主要依据《故伯刘公行状》不仅内容多...
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上的教训,对待四川这块地方,有两个方法,一为羁縻,一为使用。今日强邻环伺,国际风云瞬息万变,必须尽速统一,然后始有力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