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战场,奇才辈出,密电破译,屡建奇功。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军事部署,山本五十六的出巡行程,这些日军本部*高机密不久就出现在重庆蒋氏侍从室的办公桌上,令盟军惊讶,令日军胆寒。是谁身怀如此绝技?多少年来,一直是个谜团,至今仍众说纷纭。
这个奇才,就是爱国青年、福建闽清人池步洲!
今年是池步洲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也是抗日战争的七十一周年。我们谨用这部传记小说,来歌颂、来纪念像池步洲先生一样的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们!
楔子 幕后英雄亮相了
许多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密电曾被中国特工破译,可惜美国总统不相信中国特工的水平,未作准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破译了日军密电的能人究竟是谁?
他是一个奇人,一个从日本归国抗日的爱国青年,一个特务机关里的非特务,一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幕后策划者,一个抗日战争史上真正的无名英雄。五十年代的镇反运动中,这个创造了光辉业绩的民族功臣,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当作罪人关进了监狱。经受了三十二年的冤枉,沉默了半个世纪。直到他八十八岁,才被偶然地“发现”。
一、正史野史,孰是孰非
今年(2008)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六十三周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六十三周年。如果从“七•七”卢沟桥事变算起,历史已经过去了七十一个年头。那场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席卷欧、亚、非、澳四大洲的空前大战,硝烟已经散尽,废墟已经重建,肉体上、心灵上经受过创伤的老人,有的已经故去,而对中青年朋友们来说,对这一段历史,也许很陌生,也许仅仅听父兄或老师讲起过,印象淡漠。
历史,就是讲古,就是旧事重提,就是不能忘记过去。
但是,不论古今中外,历史都是一门*不科学、*不可信的学科。有人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历史,从中国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从外国的上帝创造世界开始,历史就是一篇哄孩子的神话,没有哪句话是可信的。因此也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很听话的小姑娘,随便大人怎么打扮,她都不会提抗议的。
我这样说,研究历史、教学历史甚至创造历史的人,肯定不答应。好在我不是历史学家,而是一个小说家。历史学家满有资格嗤之以鼻,说一声:“小说家言,不足与信!”
我说:“且慢!能不能让我把话说完?”’
粗分一下,历史有“正史”和“野史”两种。正史,有当时“史官”的笔录,有改朝换代后“国史馆编修”们根据主子意图撰写的“国史”,其共同特点是“为成功者唱赞歌,又为尊者讳”,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尽力丑化失败者。质言之,参与造假的人太多了。因此,开国皇帝总是出奇的英明伟大,解民倒悬,前无古人;而末代皇帝总是那么祸国殃民,荒淫无耻,后无来者。甚至像岳飞那样的抗金英雄,功劳已经很大了,他的孙子还要把许多岳飞根本就没参加过的战役,都说成是岳飞的辉煌战绩,而且居然被《宋史》编者所采用,编进了《岳飞传》里。堂堂正史,赫赫名将,尚且有人造假,遑论“凡夫俗子”也乎?
因此,人们要说“尽信史不如无史”;因此,人们不得不学会“字里行间读《史记》”;因此,人们不是拿历史书来当谜语来猜,就是事隔几十、几百年之后再来考证,再来辩伪;因此……因此……。相对而言之,野史出于非官方人士之手,不是“奉命”而修,甚至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去修,所以在某些方面反倒更可靠些。
从这个意义上说,野史之在史学界,是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难怪也有人说:一个老人的故去,等于一座博物馆的毁灭,等于一本野史的消失。
老人是历史的见证。到今天为止,关于中国抗战的史书,简直汗牛充栋,出版得可谓多矣,但是任何一部官方出版的中国抗战史,出于种种原因,似乎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历史虽然是个十分听话的小姑娘,怎么打扮她都可以,但人们总希望尽量还她一个庐山真面目。抗战时期的老人今天已经不多了;亲身参加过抗战的老人更少了。.从这些历史老人的身上抢救历史,哪怕只有一点一滴,也是一件十分紧迫、值得重视的事情。
我是个小说家,一向以编造故事为拿手好戏,也包括编造历史故事。有趣的是:近年来我由于编造了一个历史故事,却意外地发掘出一段真实的历史来。一者历史的责任感不允许我“秘而不宣”,二者故事的本身充满了传奇色彩,不把它“公诸于众”,简直如鲠在喉,急于一吐为快。
于是,我破门而出了。
二、全面战争,怎么爆发
为了说出我要讲的这个历史故事,下面不得不先说一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故事。——就算是“书帽”吧。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当地时间十二月七日,星期日),日军突然不宣而战,偷袭了珍珠港美军的海空军基地,迫使美国众参两院迅速通过了对日宣战,从此打响了太平洋战争,由此也决定了日军必定覆没的历史命运。
这件事情,当然是尽人皆知的。“二战”结束以后,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大都听到过这样_种传说:有关日本海空军偷袭珍珠港的行动,罗斯福总统事先是知道的。因为国民党的特工机关破译了日方的密电,得知日军将于十二月七日前后对珍珠港有所行动,特地通知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但是罗斯福不相信中国的特工有如此高明的本事,甚至怀疑是中国人为了促使美国参战而故意制造这一“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未作任何防范,以致让这座经营了几十年之久的珍珠港海空军基地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云云。
关于这个消息的来源,究竟是谁**个说出来的,人们一直搞不清楚。直到*近,才查出来是一九四六年福建福州《星闽日报》总编辑郑书祥**个“捅出来”的。当时福州有一个学术团体叫做“初社”,经常邀请一些学者和社会名流专就某一个学术问题或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作报告。有一次,他们请到了抗战期间重庆军委会侍从室破译密电码的专家池步洲,以《我是如何研究和破译日本军事密电码的》为题作报告。郑书祥当时兼任福建社科所的副研究员,也是“初社”的发起人、组织者之_.。作为“报人”,他听到了这样难得的“**手新闻”,当然不肯轻易放过,于是就把池步洲的讲话稿在他主编的报纸上公布了。为此他也曾经受到警察局和特务机关的追查,原因是他“泄露了国家机密”。但是报纸已经发行,覆水难收,这个“国家机密”,终于不胫而走,连我这个当时僻处浙南山区的十几岁少年儿童,都听说了。可惜的是:多数人只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至于具体的细节,包括破译密电码的人如何如何,则在传说中逐渐淡化了。
从常情推测,这种解释很不合乎道理,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任何一种绝密的情报,都有可能在偶然间获得。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密电都已经放到了他的面前,居然不信,居然不作任何防范?
但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关于珍珠港事件的来龙去脉,日本方面的史料,包括如何策划、如何搜集情报、如何发动突然袭击,等等,不论正史、野史,都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至少是能够令人信服的了;美国方面呢?“野史”的说法固然很多,但所有官方正式公布的史料,都没有提到中方曾经把情报通知了罗斯福这件事情,至于罗斯福为什么不相信等等,就更不用提起了。
因此,对于日军偷袭珍珠港这样一件大事,美国人为什么麻痹大意、不作防范,居然让日本得逞,一直来仍然是个“谜”。
这个“谜”,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有人从罗斯福的日记中发现:他当年将此情报“留中不发”,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关系相当复杂:德、意、日三“轴心国”采取“远交
近攻”政策,希特勒先与斯大林就各自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达成如何瓜分的默契,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接着趁苏联不备撕毁协定,发动闪电战,在一夜之间向苏联边境发动了全面、全线的进攻。对希特勒深信不疑的斯大林没做战争准备,仓促应战,实力不足,生怕腹背受敌;而日本的**步计划与目标,是侵略东南亚,也无暇北顾,因此日、苏双方在考虑到各自利益的前提下,也签订了一份“互不侵犯条约”。日、苏两国的默契,对中国的抗战当然极为不利,因此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美国对日宣战上。但当时日军还没有进犯美国本土。因此尽管国内外呼声甚高,美国国会却迟迟不能通过罗斯福总统的宣战提案。
美国国会之所以不同意卷人这一场战争的原因,**是他不像老牌帝国主义英、法两国那样,有许多海外殖民地被德、意、日三国所掠夺;美国与德、意、日三国之间的利害冲突,还不到“白热化”的程度;第二是权衡利弊,根据历史经验,美国不参战比参战更加有利:**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保持中立,交战双方都向美国购买军火,结果交战双方两败俱伤,人财两空,而保持“中立”的美国却因出卖军火而发了大财。真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美国国会中多数人想重抄当年的老谱儿,继续保持中立,继续贩卖军火,再发一次更大的战争财!
所以,罗斯福总统得到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以后,当机立断,忍痛作出了牺牲:只要日军一出兵,珍珠港遭受到了重大损失,他就师出有名,就可以迫使国会通过对日宣战的提案了。
……
吴越,1932年出生,浙江省缙云县人。十七岁参军,自学成才。爱讲真话,不善吹捧,为此一生坎坷,劳改23年,历尽磨难,性格不改;年近耄耋,不知老之已至,仍笔耕不辍。一生爱好读书、写书,共写有文学作品1800万字(代表作是1983年出版的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五卷200万字,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被称为“当代《水浒传》”,畅销70万套);电脑教材55本,将近1000万字。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协荣誉委员、联想集团顾问、浙江省缙云县文联名誉主席。
李师师传(跨度传记文库) 本书特色本书撰写了北宋名妓李师师的故事。李师师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奇特的一个女子,不是仅仅因为她的美貌,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身份,中国历史...
早年蒋介石-揭开蒋介石崛起之谜 本书特色 蒋介石,字中正,中国近代发展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浙江奉化人,本书通过大量真实的资料向世人介绍了中国的“法西斯”—...
冯玉祥 本书特色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遇见一些人,流泪.第3辑》内容简介:《遇见一些人,流泪(第3辑)》内容简介::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
奥黛丽.赫本在罗马 本书特色本书用近两百张从未出版过珍贵图片,记录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居住期间,鲜为人知的二十年银幕之下的生活。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奥黛丽赫本影迷珍藏...
徐铸成日记 本书特色 徐铸成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大事,他的日记内容非常丰富,除了新闻方面,还有许多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近代史、新闻史,...
《再说雍正》内容简介:本书并非对雍正的整体介绍,而是就雍正朝的若干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一反前人对雍正的过度美化,从史实
我与二人转70年---马力访谈录 本书特色 马力,1948年,在辽南白山艺术学院学习音乐、戏剧。1949年,任辽东省文工团演员,同时收集整理演出二人转《给军属拜...
难得是糊涂-郑板桥传 本书特色 孙家佳编著的《难得是糊涂(郑板桥传)》内容 介绍:纵观郑板桥的一生,从“一官归去来”到“三 绝诗书画”,我们可以看出,...
《牛津通识读本:托克维尔(中文版)》内容简介: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哲学学者哈维•C.曼斯菲尔德著,深入托克维尔思想核心,反思民主,
乔冠华传-红色外交家的悲喜人生 本书特色 资深传记作家、独立学者罗银胜著有《顾准传》、《杨绛传》、《我的人生档案:贾植芳回忆录》等代表作,由文化艺术出版...
司令爸爸 司机爸爸 本书特色 《司令爸爸 司机爸爸》:传奇战将王近山,女儿眼中的两个父亲。司令爸爸 司机爸爸 内容简介 上世纪的60年代,电影《英雄儿女》轰动了...
《生命因你而火热》内容简介:新裤子乐队是现今中国最耀眼、最别具一格,也最具冒险精神的摇滚乐队。乐队成军至今,新裤子始终站在
白居易评传 内容简介 在唐代,白居易是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他留下的文学遗产,数量居唐人之冠;其思想儒释道杂揉,诗文中颇多思想史方面的资料。本着评、传相结...
郑振铎自述 本书特色 郑振铎编著的《郑振铎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为《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之一。《郑振铎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分自述与回忆、序与跋、...
《大众哲学》内容简介:《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
《中国诗歌研究史:清代卷》内容简介:本书全面梳理了20世纪清代诗歌研究的成就。全书分清诗研究、清词研究两编,以时代为序,分别
保罗.策兰传:一个背负奥斯维辛寻找耶路撒冷的诗人 本书特色 《保罗·策兰传》:一个背负奥斯维辛寻找耶路撒冷的诗人,单凭任何一个侧面都不足以解说这位诗人——他是天...
温格传 本书特色 温格为阿森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过去20年中,他是阿森纳俱乐部一个关键的衡量,他改变了球员们备战比赛的方式,将抢手打造成了世界上*具观赏性的球...
范缜评传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匡亚明范缜评传**章家世、生平与论著一、家世二、关于生卒年的辨证三、生平与论著第二章南朝时期的社会与佛教一、门阀士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