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蒋氏父子到台湾后的轶闻逸事,在台北初版印制发行繁体字版距今已经12年了,因此在我社今年独家引进该书的简体字版时,作者又补充了新的内容,增加了对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的采访,以及近年来作者针对台湾涉蒋事件所发表的时评等,使内容更为丰富。本社为该书选录了反映蒋介石一生重要时刻的历史照片并予以简要说明,以使读者更为直观真切地了解蒋家及其所处时代背景中的历史痕迹。
三年前,以极其矛盾冲突的心情,写完《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一书后,始终在内心萦怀一个心愿,要为蒋家在台湾这四十年的统治过程,作一个客观严谨、全面周延的纪录,并且给蒋家一个落实在事实之上的历史纪录,并且给蒋家一个落实在事实之上的历史定位。——作者。
一世豪门,恩怨重重,两代强人,情仇何堪。
第1章 密电曝光研制原子弹的缘起
十余份1945年至l947年间的国民政府机密电报证实,中国政府曾在抗战胜利初期,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原子弹研制工作。稍后,蒋介石接受军统局代局长戴笠的建议,延聘中国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曾昭抡、华罗庚等十余人,成立“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复又筹组“中央原子物理研究所”,积极布署原子弹研制方案,这是中国人**次尝试研制原子弹。后因国共内战爆发,军费浩繁,外汇吃紧,蒋介石下令中止研发原子弹计划。如果不是国共内战导致政策转折,依原子弹一般研制进程,中国极可能在1950年代中期,即可自力制造成功原子弹,中国跻身世界原子弹俱乐部的时间,可能提早十年。
日本广岛、长崎先后遭受美国原子弹攻击后,原子弹成为二战结束后举世瞩目的“新科技”。日本投降尚不满两个月,国民党重庆政府驻瑞典大使何凤山,从斯德哥尔摩给“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打了一通密电,这是驻外大使必须定期呈给蒋介石的例行“舆情报告”,电报内文是这样写的:“据瑞典新闻社称:莫斯科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1934年,在卡普甲教授督导之下,已完成分离原子之试验。据苏联发言人称,用苏联制造爆炸性原子之方法,制造原子弹,其成本较美国所制者为廉。”
蒋介石批阅公文一向非常仔细,他在这份电报上用红铅笔轻轻点上标点句读,但却未注记任何批示。习惯上,蒋介石对外国政府发言人的谈话,除非关系到中国事务,一般并不批注意见。十天后,另外一封也是有关外国发展原子炸弹的文件,也由侍从秘书以工笔楷书誊写呈给蒋先生,那是“军事委员会”专门管情报的第二厅中将厅长郑介民,呈上来的一份《情报辑要》,这份简短情资报告是军统局驻伊朗德黑兰的情报官黄于安,呈报回国的密电,电报声称:“据伊朗参谋本部密息,德国流亡科学家在喀尔巴阡山,造成新原子弹,较美国者简单,力大,成本亦低,英苏两方正力图罗致,确否待证。”
毕竟这两通电报叙述内容,和中国无直接关联,并未触动蒋介石的神经,而蒋介石真正起心动念,开始积极计划着手研制原子弹,还是受到他的党内对手桂系大将李宗仁提议的刺激,李宗仁一度为蒋介石*初尝试研制原子弹的幕后推手。
1946年1月间,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上将主任李宗仁,得到了一项极为可靠的情报,讯息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陆军省秘密派遣了一支技术人员队伍,人数多达七十余人,他们此行目的是奉命到张家口地方采掘原子放射性原料,预备用这批放射性原料供作日本发展原子弹之用。未料,美国抢先一步研发成功原子弹,并率先使用原子弹,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据情报指出,日本投降后,这个研发原子弹的小组中,有三十余人被中国共产党逮捕,其余未遭逮捕的人员,全都隐姓埋名藏匿在北平。李宗仁有意按图索骥,寻觅蛰伏躲藏在北平的日本原子弹专家的下落,希望这些日本专家协助国民政府当局研发原子弹。1946年,世界四个主要强国中、美、英、苏当中,美国依旧是唯一拥有原子武器的强权,种种迹象显示,苏联正努力争取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
李宗仁汇集了所有的情报讯息,于1946年2月1日,打了一份报告,随即以密电形式,拍发给在重庆的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这份密电原文是这么写着的:“渝委员长蒋:(9965密)据报,敌‘华北交通会社’据日人西田称:(一)日陆军省曾派来我国张家口地区,技术人员七十余,端事采取原子原料,于日军投降后有三十余人投入奸党,其余人员均散居北平。如我政府愿予留用,西田决能招集彼辈在中国研究,并将原子能设计成功报告,尽量使其早日成功,否则均不愿予以发表。(二)该项技术人员曾在张家口取得一部原子弹原料,空运回国,对察绥各地矿产,探查甚详,两地原子铀之出产,仅百灵庙一处,年产铀可达六吨。(三)在日本投降前,日本已装有五部机器,开始研究制造原子弹,后以美国发现,致将该项机器全部破坏。但此项技术人员,均在日本内地,并详悉其姓名住址等情,关于是项研究工作,我国尚无人主持,似应由中央指派专家商讨研究,如何之处,谨电呈核。发电地点北平发电人李宗仁电尾日韵参二华子世发出日期民国35.2.1.22:00收到日期民国35.2.2.06:50”
李宗仁这份密电中所说的“关于是项研究工作,我国尚无人主持,似应由中央指派专家商讨研究,如何之处”给蒋介石极大的提醒作用,但是,李宗仁的意思,是要运用这批日本原子专家,为中国提供原子弹的制造方法。然而,蒋介石基于几项理由,犹存有若干疑虑。其一,日本原子科技明显落后美国;其二,研制原子弹这种先进武器的科技,应该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不应该依赖日本人,因此,*重要的还是要培植中国原子专家;再其次,蒋介石和桂系军人之间,毕竟存有矛盾,面和心不和,蒋介石对李宗仁不敢尽信。
由于蒋介石不放心李宗仁,故而私下交付给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代局长戴笠一项重要任务:仔细查明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境内研制原子弹的详细经过。然而,蒋介石也不能完全不理会李宗仁这通密电,交代军务局局长俞济时,虚与委蛇地回复了李宗仁一通密电:“北平行营李主任:参二华子世电悉,(密)此事待研究后再定可也。中(丑阳府军爱)国民政府电稿民国35年2月6日下午9时事由:原子能事待研究俞济时代电。”蒋介石意思明显表示,这件事还要再“研究”。追查日本研制原子弹后续情报的任务,蒋介石固然未将之交付给李宗仁,但李氏毕竟是军人出身,先天上他对原子弹研究,及原子弹在战略和战术上的重要价值,兴致颇高。虽然蒋介石并未委他以重任,但是,李宗仁依旧对日本那个神秘的原子研究计划,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
不消两三天功夫,军统局代局长戴笠接连呈报给蒋介石两份情报密电。
戴笠在**份呈送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指出:“标题:日人研制原子弹经过及该项技术人员现况。据敌华北交通会社总裁宇佐美之专任医官兼特务西田称,日军投降前,日本陆军省曾派技术人员七十余名,至张家口一带,专事采掘原子能原料,日军投降后多人投入共产党,均被留用,其余人员现散居北平(彼等地址西田知之甚详)我国如准予留用,彼决协力招集彼等留华研究,该项技术人员曾在张家口获得一部分原子弹原料,空运回国,并对察绥各地矿产探查甚详,该二地均有铀之出产,即百灵庙一处,年可产铀六吨,且有贵金属矿产甚多,日本原已装有机器五部开始研制原子弹,至美军登陆时,将该项机器全部破坏,但制造机器之技术人员,现在日本内地等语。”(电报字号:情渝零九九五号情报机关或姓名马秉忠地区北平发报日期民国35年2月4日(函)收报日期民国35年2月5日戴笠(章)呈2月7日]
戴笠这份密电揭露了李宗仁密电中未注意的几个重点。李宗仁密电中提及的“日人西田”,经过戴笠的调查,乃是“华北交通会社总裁宇佐美之专任医官兼特务”,然而,戴笠回报的内容,其实和李宗仁密电的内容大同小异,蒋介石自然确信此事的真实性。在百灵庙地方蕴藏的铀矿一年就可以挖掘六吨,原材料供应不成问题,而专业人才又有日本留在中国的原子专家,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已经俱备了两者,激发了蒋介石原本对原子弹的浓烈兴趣。(注:百灵庙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
军统局的第二份密电到达之后,由国民政府军务局上校参谋陈廷缜,转呈给蒋介石。陈廷缜对此案也下了点功夫,写了一份机密报告签呈,夹附戴雨农的*新情报,经军务局长俞济时批准之后,直接呈报给了蒋介石,机密档案写道:
刊呈:一、查日人有西野者,系日本*负盛名之原子物理学家,东京理化研究院有西野研究室,东京及大阪帝大有西野原子分解器一部分尚系得之美国,于上年1日初,始被麦帅沉入海内,当时西野叹称十年心血付诸流水云云。李主任所报日人西田未悉是否西野化名,免人注意,果系西野(或其弟子)似宜速即秘密罗致免为他国争取。
二、查提炼铀二三五(原子弹主要材料)之方法已知者共有五种,西野所用者为(一)使带电之U235及U238通过强大磁场而分离;(二)利用扩散方法使U235与U238分离,皆为美人实验成功之方法。其第(一)法且系美国首先使用者,西野并有铀二二磅,故若能立予罗致,实可使吾国原子能之研究立入坦途。三、查美国*初研究原子弹始于一二外国物理学家,继即成立一顾问委员会,由工兵军官三人与科学家数人主持之逐渐推进,我国似亦可先组一顾问委员会主持其事,暂隶兵工署办理,以保机密而专责成。(按铀之含量全地球甚富惟铀矿所在地则尚未十分明嘹)
戴笠奉蒋介石命令作进一步调查时,证实日本确实有一名叫西野的原子物理学家,日本当局并在东京设置了“理化研究院”,并且有西野专用的研究室,早在战前,日本东京和大阪帝国大学,以学术研究为名义,自美国进口了一部原子分解器,这部机器据查是日本政府买来专供西野研制原子弹之用的,日本战败之后,美军占领日本,这部原子分解器和西野研制原子弹的部分成果,全部被盟军统帅麦克阿瑟下令抛人海中,化为乌有。
戴笠向蒋介石报告,假如李宗仁之前提及的西田,如果正是西野本人的话,应该赶紧派人把他争取过来,以免日本原子弹专家西野落入其他国家手中。据戴笠的查证,西野的实验室已提炼铀元素二十二磅,如果能把西野争取到手,要他为中国原子研究工作奉献心力,不但二十二磅的精炼铀掌握在中国人手上,要进入原子能研究的堂奥,显然要事半功倍得多了。
戴笠密电中*有建设性的一项建议,是希望蒋先生仿照美国*初研制原子弹的成例,成立一个“顾问委员会”,由专事制造武器枪炮的兵工署督导研制。
……
王丰,湖北省公安县人,1956年生于台湾。硕士、博士。从事传媒工作二十八年,历任台湾多家报社采访记者;时报周刊采访记者、采访主任、执行副总编辑;商业周刊、TVBS周刊、新新闻周报等杂志总编辑。曾任大学大众传播系、新闻系兼任讲师。著作:《我在蒋介石身边的日子》、《宋美龄的美丽与哀愁》、《蒋介石父子1949危机档案》、《蒋经圈爱情档案》、《蒋介石健康长寿一百招》、《蒋介石死亡之谜》等十余种。现为专职传记作家,台湾电视历史话题及时事评论员。并为《业洲周刊》、《凤凰周刊》、《海峡导报》、《南方人物周刊》、《世界新闻报》、《台海月刊》、《同舟共进》等月刊、周刊撰写近代历史文稿。
一代传人王献唐 本书特色 《王献唐研究丛书:一代传人王献唐》拟在广泛搜集整理其学术遗著及日记、手札、档案等**手资料基础上,吸收以往研究成果,对王献唐的生平学行...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内容简介:本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经验研究的视角为粤港澳大湾区
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传 本书特色 “其实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时间胶囊,当你拍完一部影片、向演职人员道别时,你也把一段生命埋在了那个片场——你知道的,而那段生命将...
凡·高家书 本书特色 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了解凡·高这位世界级大师一生和绘画的重要史料;作者文笔细腻、语言雄辩而不激烈,字里行间,亲情洋溢其中,让人在了解凡·高...
安内特•因斯多夫: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电影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翻译,为标准收藏(Crit
《道金斯传(全2册)》内容简介:自传上部《一个科学家的养成》以时间为顺序,理查德·道金斯自述了从自己在非洲的童年生活,回到英
2001年发起的奥修传翻译终于在2007年11月20日在Vilas的辛勤劳动下完成!历时六年,网络上一共至少有7位来自全国各地和台湾的朋友
伊丽莎白一世-经典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伊丽莎白一世,嫁给了一个王国,她的故事就是一段传奇。本书写出了她的心声: “童贞、强硬,都是我...
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贫女的嫁妆 本书特色 黄宗英历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演员,上海制片厂文学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
分康藏轺征和续记两部分。正编收著者1929年7月由四川入藏一年多所著短文62篇。续记收著者1932年由云南入藏时所著短文9篇。内容涉
《孙正义传》内容简介:革命者、破坏者、魅力领袖、离经叛道的经营者、吹牛大王、阿里巴巴背后的男人、未来的狂想家、电子时代大帝
20世纪徽州文化名家评传 本书特色 《20世纪徽州文化名家评传》择要选取20世纪14位徽州文化名家为传主,按其出生先后排序,以其生平为经,以其文学著述或学术思想...
晚年蒋介石 本书特色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而真实地展示了蒋介石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要了解台湾的当代历史,就必须了解蒋介石的晚年。晚年蒋介石 内容简介...
尘封的历史瞬间:摄影大师庄学本20世纪30年代的西部人文探访 内容简介 本书采录了大量摄影师庄学本先生所做的考察手记、日记、早年出版的著述及大量摄影图片,记录了...
我们仨 本书特色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
解读傅雷一家 本书特色 《解读傅雷一家》:傅雷夫妇双双弃世、傅聪独自出走英国的前前后后。解读傅雷一家 目录 解读《傅雷家书》001《傅雷家书》是怎样的一本书?0...
财神始祖赵公明 内容简介 本书以财神爷的坎坷经历为主线,通过对赵公明投胎转世,屡遭美貌道姑的调戏,多次与文财神斗气,为一根金钗而休妻等情节的风趣描述,憾人心魄地...
《林肯传》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打响南北战争、纸上谈兵的麦克莱伦、浮夸派将领薄柏、激烈的内阁争斗、发布《解放黑奴宣言》、壮烈
活着已值得庆祝 本书特色 首届“中国达人秀”总冠军、无臂钢琴师刘伟的真情直白,一本能够撼动所有人的心灵成长史!十万余字,双脚敲打,夙兴夜寐,每个字都写在灵魂...
寻找我的外公-中国电影皇帝金焰 本书特色 2003年,韩国的读者读到了一本特殊的回忆录,作者是一个名叫朴圭媛的家庭妇女,她回忆的是自己外祖父。朴圭媛的外祖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