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人称她“三少爷”,她自认“是个坏姑娘,狡猾又暴躁”。
长大后,她是骑着自行车穿行燕园的摩登女性,吸引了众多的追求者——著名作家萧乾也是其中之一,两人的友情保持终身。1938年作为仅有的两名女性代表之一,参加在美国召开的世界青年大会,在北美数十座城市宣传中国抗战。之后留在美国读书。学成归国途经香港,在日寇封锁下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内地。
她是中国**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40年代在上海主持儿童福利促进会的工作,救助过无数穷困的人。
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她心怀感激,将往事娓娓道来,没有怨怼,唯有自省,以及淡淡的喜悦和宁静。这位世纪女性的自传,也从个人视角写出了百年中国的沧桑变化。
刘德伟女士是中国**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从孩提时起,她经历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虽经历坎坷困顿,却一直保持着平和宁静的心态和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在其晚年,她将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文笔流畅、朴素、真实、动人,使人感受到这“一粒珍珠”纯净柔和的光泽。
我喜欢刘德伟的长篇回忆录《一粒珍珠的故事》。
读书的时候,面前仿佛总是站着那个有着男孩名字的爽爽朗朗的女孩。你明明知道作者是几乎跨越了一个世纪的老人,可翻开书卷,青春气息却扑面而来。她总是年青的,书也年青。我已经不太相信“文如其人”的老话,写文章写书,很容易在写作时飞翔在自身现实之上,进入特殊状态,就好比演员并非剧中人。你在生活中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论述中可以轻易达到;可以在书里对别人循循善诱的道理,在生活中自己常常无力遵循。*容易的莫过于在书中挺起身板,就像*容易演的角色当是革命英雄,哪怕出演“慷慨赴死”时心中充满真实的悲壮,却毕竟晓得,应地倒下时并不会当真。我有时也会有忍不住要写的冲动,就不得不常常提醒自己这个道理。依我的经验,难以伪装的,是自然随和的幽默自嘲和轻松平实的叙述。前者有点先天遗传的味道,要学也难,后者要点修养,一时半会儿的可能还急修不得。刘德伟写自己的故事,就是这样一种风格。你可以一点不费力气,顺着那条小径,轻轻松松读下去。
被把着门的叔叔捉住。他抓住我的辫子,又把我扔在了床上。我挨了母亲的一次狠打,她打我的屁股。我受到这次惩罚,使全家人从心里感到痛快,除了父亲。
母亲开始看出进行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她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育我们这些孩子。她讲的故事都是关于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的,他们的伟大是基于从幼年时开始的对人格的培养。每天晚上,诗词课的练习与写日记是饭后的课程。先生认为,诗词与齐家治国无关,没有经典的沉重,是轻松的,它的美感与音乐感是与黄昏的那种美感融在一起的。所以,他把诗词课的练习放在晚饭后,一直上到晚上8点。
每当我想到母亲讲故事,两个熟悉的能带给我心灵一种甜蜜而温馨的情景,立即浮现在我的记忆中:一个是夏日的晚上,一个是冬天的夜晚。
夏日的晚上,一个大宅门的天井出现在我的幻觉之中。这个天井是用白色的石板铺起来的,走廊围在它的周围。天井中间有一个绿色的大缸,缸体布满美丽的雕塑,缸内有红色的金鱼在绿色的水草中游动。很多很美丽的花盆安排在缸的周围,它们又美又香,而且各种颜色都有。晚风轻轻地把香气吹送到在天井中乘凉的人们的身上。走廊的尽头是母亲喜欢的地方,它通向亲戚们住的另一处房屋与天井。那里的穿堂风非常凉快。她时常坐在一张竹制的躺椅上,让风吹散她乌黑发亮的头发。在月光下,她显得非常美。每当风停下来的时候,她就用一把很大的蒲扇,去扇自己的头发。我们小孩子就喜欢围着她,求她讲故事。
冬天夜晚的情景完全不同。那是在室内。房门口挂着很厚的棉帘,帘子上的刺绣辉煌而灿烂。在房屋的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铜盆放在一个几乎贴着地面的雕刻精美的木架上面,里面烧着一盆通红的炭火。离那盆火不远的地方,就是我们围着母亲听她讲故事的地方。她的声调,面部的表情,词汇的选择,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大时代动荡中,个人命运往往只是一叶随风漂荡的小舟。可是,刘德伟从父辈开始,就不是随波逐流的性格,两代人都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都奉行要对社会有所为的信念,因此,刘德伟总是在鼎力划动她的生命小舟。
将近九十岁的时候,刘德伟用英语写下这本回忆,她仍像当年那个顽皮女孩,站在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心灵净地,她感谢父亲母亲、教父教母和老师的教育,后悔此生没有给自己的家人更多关爱……读完这本书,却已经难以分辨:是作者天生的反省能力使得上帝向她走近;还足以提升灵魂为目标的信仰,给她-生带来内省的习惯。
作者几乎总是能达到内在的恰当平衡。这种平衡使得她叙述的故事不失活泼有趣,异乎众人,又在不经意问,能够令读者深受启发。她讲述的不是“理论”这样的艰深道理,而是一个智慧老人走过一个世纪之后的常识收获。就像她的英语名字,珍珠,在阳光下,闪着那?点点纯净的光。
——林达
刘德伟(1912~2006),湖南人,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以中国基督教联台会代表身份,于1938—1939年在北美五十八个城市宣讲中国的抗日。1941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福利行政学院(S.S.A)社会学硕士学位,随后即与丈夫向景云博士一同返回祖国,参加抗日,先后在重庆、上海从事社会福利救济工作。1957年被期为右派,第二年发配西北劳改。60年代初到昆明,任大学英语教师,直到退体。晚年参与“崇爱教育基金会”工作。
《李敖回忆录》是李敖和时代颉颃最忠实的自述。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骂遍天下名人,却安然无恙;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
毛泽东与林彪 本书特色 本书用历史事实生动叙述了毛泽东与林彪两人关系变化的过程,从毛泽东与林彪初相识,到彻底决裂,跌宕起伏,颇有可读性。此书披露大量历...
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 本书特色 本书以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和所到国家的主流观众的接受为题,发掘、整理了12种重要文献,包括梅兰芳的著作《梅兰芳游俄记》、《东游...
《升维:不确定时代的决策博弈》内容简介:本书中,王珞通过实验法把不确定性引入博弈论,从而开始对不确定性博弈的研究,他的研究
鉴识徐悲鸿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酷爱收藏的民族,历史上的收藏大家代不乏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民“收藏热”。但是收藏是一种学问,别...
孙中山年谱长编 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国以来**部大型的孙中山年谱。根据国内外大量已经刊布和未曾发表的孙中山著述和有关档案材料,经过认真鉴别考订,全面、系统、详细地...
《权力》内容简介:知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从经济学及社会学双重视角剖析权力概念,归纳总结了权力的来源、行使途径及影响,展现权
世界十大文学家---雨果传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为中心的传记丛书,作家的人格,既表现在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求、精神气...
AnintellectualmemoirbytheauthoroftheacclaimedImaginedCommunitiesBenedictAnderson...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名人:100个科学家传 目录 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地震仪的鼻祖——张衡身怀绝技的民间神医——华佗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一代药王——孙思邈《本草...
梁漱溟评传 本书特色 《梁漱溟评传》以梁漱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叙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氏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成吉思汗传 内容简介 本传记全面展现了成吉思汗这位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的风采。对其功过是非,尤其是褒贬不一的“西征”,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探讨,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
里根-想象的胜利 本书特色 成功写作了尼克松和肯尼迪传记的里夫斯用同样生动、栩栩如生的笔法带我们进入了里根的世界:了解其政府、思想和性格。本书以时间顺序为...
美国总统书系-美国民主的先驱 本书特色 作为美国历史上*为人乐道的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饱受称赞的同时也遭到人闪的谴责。人们只要一谈及自然权力,马上就会想到引用...
无进自由:胡适传 内容简介 本书从胡适的故乡起笔,细述一代学术大师胡适的生命历程,以自由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价值取向和困境为中心线索,以胡适在国共两大政党政...
黄宗英自述 内容简介 黄宗英1925年生于北京,十五岁辍学从艺,因在电影《甜姐儿》《追》《丽人行》《乌鸦与麻雀》中的出色表演,成为我国著名女演员。1965年后在...
红色的历程(全10册)-书盒坏 内容简介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二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六周年,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连环画出版社于2012年策划并组织创作了...
《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内容简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不赢利,企业的利润更是无源之水。本书以人力资源成本为基础,对人力资
《为奴十二年》内容简介:由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为奴十二年》荣获201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为
二十世纪风云人物丛书·朱可夫(上下册) 本书特色 在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有一位叱咤风云的高级指挥员,因屡立战功、指挥卓越,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