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林奕华,走过25年,成为“心之侦探”
第56部原创作品,生命三部曲•第二部•哲学家,浓缩林奕华的创作哲学
~~~~~~~~~~~~~~~~~~~~~~~~~~~~~~~~~~~~~~~~~~~~~~~~~~~~~~~~~~~
有一种爱恨叫偶像与粉丝
有一种情仇叫华生与福尔摩斯
为什么我只是个普通人?
孤独即是地狱。在一起,为何这么难?
~~~~~~~~~~~~~~~~~~~~~~~~~~~~~~~~~~~~~~~~~~~~~~~~~~~~~~~~~~~~
一个只问资源不问心的时代,什么人需要什么人?
当答案不能满足一个问题,问号就有可能成为一把危险的刀子。
当刀子指向你时,你在害怕什么?你能否因改变而幸存?
我们要用多少的“心”才能破解悬案,找到专属的快乐,看见独特的真实?
~~~~~~~~~~~~~~~~~~~~~~~~~~~~~~~~~~~~~~~~~~~~~~~~~~~~~~~~~~~~
《心之侦探》借九个福尔摩斯探案中的人物的心结,重新创作出九件“人生奇案”。剧中出现各种的失去,如幸福被挟持、幸福被绑架、幸福被勒索、幸福被偷窃、幸福被嫁祸、幸福被谋杀、幸福被装成谋杀的自杀,经常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它们将一步一桩被福尔摩斯侦破,破案的方法,叫作“哲学”。
人生,就是探案,每个人在其中,都是侦探。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华的心之侦探学》以《心之侦探》剧本为主体,并收入非常林奕华25周年纪念访谈、香港首演剧照、创作团队导读文章、精选观众剧评,以及林奕华导演为大陆巡演全新创作的“80个关键词快问快答”和“81个查案考”。
非常林奕华
由香港著名舞台剧导演林奕华组建于1991年,迄今已发表56部原创作品,先后于伦敦、布鲁塞尔、巴黎、香港、台北及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巡演。尝试跟城市和当代对话,把“城市”作为背景,以“城市人”作为题材和演出对象,对传统与经典的文化符号作当代的解构和重绎;与欲望和禁忌游戏,把小众意识注入大众剧场,思想,抑或娱乐,直面所有争议;消费、欲望、寂寞、孤独,性、自我、成长、爱……都是非常林奕华创作的关键词,每一部作品都在探问现代人最切身的议题——为什么我们不快乐?
反抗只是一种压抑之后的反射动作,但是他们真正被刻板的原因,我们就很少再去解读它,而是只用自己现在同样被压抑的个性跟它对话。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看电影,或者我其实一直希望自己有很多时间“阅读”?因为我在“阅读”时候,是在我的意识里面游泳。唯有在意识里面游泳,越潜越深,你才会活化你从小到大有的人生经验里面的很多可能性。戏剧就是不断修正你的人生,不断安慰那个死了的你自己。所谓的我所看到的外在的世界,它也是在成就我最近怎么看我自己。主动地被动。我们都可能有一个所谓理想的自己,可是,你也知道这一辈子不是靠努力就能够成为那个理想的自己,因为那个理想本身就不是从你自己出发的,它只是一个人被社会化的过程。你想成为跟你想拥有,或者你想作为一个投射跟你想成为一个现实,一直以来都是左手跟右手的搏击。成长,是不是真的能让你变成一棵大树,可以让更多人坐在下面,作为你给他们的一种快乐?我倒觉得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剧中人很内在的需要变作一篇论文被“发表”出来。其实经历那么多,观众需要一个舒缓的空间,让前面所有的感受,能够被体会,被咀嚼。就好像你打完针吃个冰淇淋,心理上它是有用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你离开剧场之后,不至于抗拒回想。这个人的存在跟没有这个人的存在差别是很大的,这个就是经典,因为它带来“改变”。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时间听它的话,而并不是它听时间的话。因为人们会对于自己认为“美”的事物产生欲望,再反射到自我价值感,我们便可以从人们追求的东西当中或者背后去检视,什么是人的缺乏与企盼。其来有自一个密封的时间感,凝固的时间感,开放的时间感。能够做到欣赏别人的不一样,就会让差异变成一种吸引力,而不是威胁。
——引自第22页
就像“时尚”对我来讲,它就兼容了一个老灵魂,但是又有一个年轻人的心。因为它能明白过去,但是又完全不害怕往前冲。这就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尊敬,也是对于未知的一种追求。有了改变的启蒙跟觉醒与自我要求,才会是真的开始做你自己。做出来的戏剧因为它掌握了生活当中没有被现实“窃取”的时间感,所以你看戏的同时,会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以至于一直没有信心或不愿意面对的自己,可能会不再让你那么恐惧,或许让你终于愿意去看看“他”。是否是关于现代人没有办法厘清自己“想要”与“需要”,以至于为了想要一直去“拿”,为了拿就一直耗损,失去了满足需要的能力?雅痞(Yuppy)这个“买了再说”,也是一种去脉络化,因为它不会让你自觉或者是省思你需要的是什么,而是先假设你一定有一天有这个需要。你要买多少把时间留住呢?因为看热闹是可以不用投入你的深刻情感的。观众说要娱乐,但是,你层层扒开大家对娱乐的期望的时候,其实娱乐只是一个名词,它包含了减压,包含了自我感觉良好,包含了安慰,包含了白日梦,还有善待自己,也有如何把自己从单一的人格当中分裂出不同的自己,或许是在一个支离破碎的自己里面去寻找一个可以把崩裂分裂的部分缝合在一起的别人。比如说,你希望你就是那个被爱的,可是真实是,你在渴求的不是爱,而是欲望的满足,那你怎么去接受欲望这件事情,就像一个战场,当你的配备不如别人强,你的价值就由别人来决定。接受这个现实,也就是需要否定你自己给自己的假象,过程中要求理性,要求胸怀,全部只会发生在你要的东西已经超过一般人要的东西的那种状况下。也就是,你能脱离大众的平庸的时候。之前我提到的“单恋”,其实是相对于现在的人的不敢爱,就等于冬天太长,结冰太久,要用温度触解僵硬了的大地,真的急不来。等,就是要把自己变成,春天。墙是无解,门是答案,窗是问号。不向自己发问,问号成了向别人要的答案。创作,是发现自己,继而发...
——引自第51页
难经之研究-南京国医传习所中医讲义 本书特色 《难经之研究(民国中医药教材)》是一代中医名师章启民教授编纂的民国时期南京市国医传习所正科讲义系列之一。...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很惨烈的战役之一。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两百万人。在战...
[美] 梅雷迪斯·梅(Meredith May)特稿记者,作者,第五代养蜂人。在《旧金山纪事报》任职的十六年间,梅雷迪斯·梅获得了凯西杰出记者奖章;赢得职业记者...
作品目录《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 一》新序聊斋自志小傅各本序跋题辞卷一考城隍耳中人尸夔喷水瞪人语画壁山啦咬鬼捉狐莜中怪宅
柏桦讲明代奇案 本书特色 明王朝有277年的历史,留下难以数计的案例,从中选择一些“奇案”,其目的不在于解释“奇&rdquo...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人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
作者:牧田善二(Makita Zenji)AGE牧田专科医院院长,糖尿病专科医生,医学博士。1979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医学系。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医学生物化学部等...
艾伦·B.知念 Allan B.Chinen,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科普作家。他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阐释世界各地的童话,创作了大量有关成人发展和老年学的研究著...
陳宜中1970年生,高雄人。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劍橋大學社會暨政治科學院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兼任《思想》季刊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正義理論、應用...
Aconcise,uptodatebookcoveringallthemethodsofinvestigationforthemajorneurological...
「早餐,是危險的一餐。」「中午之前不要攝取任何熱量,才是健康祕訣。」與其盲目相信政治正確的「早餐一定要吃」不如看清「早餐真相」,注意身體發出的訊號★歐美世界第一...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3.12—1969.10.21)美国作家、诗人、艺术家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父母是法裔美国人大学就读于纽约哥伦比...
中药学-第3版 本书特色 唐德才、吴庆光主编的《中药学(供中医学针灸 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3版全国高等中医 药教育教材)》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
一部带你探寻终南秘境背后的隐士群体、民间传说和文化宝藏的奇妙小说。神秘莲社、活死人墓、千年神树、终南捷径、地狱变相图、诗文暗语……————为什么终南山被视为保存...
[日]岛本理生1983年生于日本东京。从初中时期开始执笔写作,1998年向《鸠!》杂志举办的短篇小说大赛投稿作品《夜》并获奖,同时获得年度MVP称号。2001年...
超声诊断学教程(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正常及疾病时的声像学图象特点,并着重介绍了疾病状态下的鉴别要点超声诊断学教程(第二版) 目录 **章超声诊断的...
赵诺,生于1986年,河北定州人。2005—201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2015—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
戴维·法雷尔·克雷尔(David Farrell Krell),1944 年生,美国哲学家,杜肯大学哲学博士,布朗大学德国研究客座教授,德保罗大学荣休教授,曾在...
兰室秘藏 内容简介 本书据明·梅南书屋刊《东垣十书》整理。全书3卷,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等21门病证,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临床各科,其...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与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