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林奕华,走过25年,成为“心之侦探”
第56部原创作品,生命三部曲•第二部•哲学家,浓缩林奕华的创作哲学
~~~~~~~~~~~~~~~~~~~~~~~~~~~~~~~~~~~~~~~~~~~~~~~~~~~~~~~~~~~
有一种爱恨叫偶像与粉丝
有一种情仇叫华生与福尔摩斯
为什么我只是个普通人?
孤独即是地狱。在一起,为何这么难?
~~~~~~~~~~~~~~~~~~~~~~~~~~~~~~~~~~~~~~~~~~~~~~~~~~~~~~~~~~~~
一个只问资源不问心的时代,什么人需要什么人?
当答案不能满足一个问题,问号就有可能成为一把危险的刀子。
当刀子指向你时,你在害怕什么?你能否因改变而幸存?
我们要用多少的“心”才能破解悬案,找到专属的快乐,看见独特的真实?
~~~~~~~~~~~~~~~~~~~~~~~~~~~~~~~~~~~~~~~~~~~~~~~~~~~~~~~~~~~~
《心之侦探》借九个福尔摩斯探案中的人物的心结,重新创作出九件“人生奇案”。剧中出现各种的失去,如幸福被挟持、幸福被绑架、幸福被勒索、幸福被偷窃、幸福被嫁祸、幸福被谋杀、幸福被装成谋杀的自杀,经常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它们将一步一桩被福尔摩斯侦破,破案的方法,叫作“哲学”。
人生,就是探案,每个人在其中,都是侦探。
《什么人需要什么人:林奕华的心之侦探学》以《心之侦探》剧本为主体,并收入非常林奕华25周年纪念访谈、香港首演剧照、创作团队导读文章、精选观众剧评,以及林奕华导演为大陆巡演全新创作的“80个关键词快问快答”和“81个查案考”。
非常林奕华
由香港著名舞台剧导演林奕华组建于1991年,迄今已发表56部原创作品,先后于伦敦、布鲁塞尔、巴黎、香港、台北及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巡演。尝试跟城市和当代对话,把“城市”作为背景,以“城市人”作为题材和演出对象,对传统与经典的文化符号作当代的解构和重绎;与欲望和禁忌游戏,把小众意识注入大众剧场,思想,抑或娱乐,直面所有争议;消费、欲望、寂寞、孤独,性、自我、成长、爱……都是非常林奕华创作的关键词,每一部作品都在探问现代人最切身的议题——为什么我们不快乐?
反抗只是一种压抑之后的反射动作,但是他们真正被刻板的原因,我们就很少再去解读它,而是只用自己现在同样被压抑的个性跟它对话。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看电影,或者我其实一直希望自己有很多时间“阅读”?因为我在“阅读”时候,是在我的意识里面游泳。唯有在意识里面游泳,越潜越深,你才会活化你从小到大有的人生经验里面的很多可能性。戏剧就是不断修正你的人生,不断安慰那个死了的你自己。所谓的我所看到的外在的世界,它也是在成就我最近怎么看我自己。主动地被动。我们都可能有一个所谓理想的自己,可是,你也知道这一辈子不是靠努力就能够成为那个理想的自己,因为那个理想本身就不是从你自己出发的,它只是一个人被社会化的过程。你想成为跟你想拥有,或者你想作为一个投射跟你想成为一个现实,一直以来都是左手跟右手的搏击。成长,是不是真的能让你变成一棵大树,可以让更多人坐在下面,作为你给他们的一种快乐?我倒觉得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剧中人很内在的需要变作一篇论文被“发表”出来。其实经历那么多,观众需要一个舒缓的空间,让前面所有的感受,能够被体会,被咀嚼。就好像你打完针吃个冰淇淋,心理上它是有用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你离开剧场之后,不至于抗拒回想。这个人的存在跟没有这个人的存在差别是很大的,这个就是经典,因为它带来“改变”。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时间听它的话,而并不是它听时间的话。因为人们会对于自己认为“美”的事物产生欲望,再反射到自我价值感,我们便可以从人们追求的东西当中或者背后去检视,什么是人的缺乏与企盼。其来有自一个密封的时间感,凝固的时间感,开放的时间感。能够做到欣赏别人的不一样,就会让差异变成一种吸引力,而不是威胁。
——引自第22页
就像“时尚”对我来讲,它就兼容了一个老灵魂,但是又有一个年轻人的心。因为它能明白过去,但是又完全不害怕往前冲。这就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尊敬,也是对于未知的一种追求。有了改变的启蒙跟觉醒与自我要求,才会是真的开始做你自己。做出来的戏剧因为它掌握了生活当中没有被现实“窃取”的时间感,所以你看戏的同时,会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以至于一直没有信心或不愿意面对的自己,可能会不再让你那么恐惧,或许让你终于愿意去看看“他”。是否是关于现代人没有办法厘清自己“想要”与“需要”,以至于为了想要一直去“拿”,为了拿就一直耗损,失去了满足需要的能力?雅痞(Yuppy)这个“买了再说”,也是一种去脉络化,因为它不会让你自觉或者是省思你需要的是什么,而是先假设你一定有一天有这个需要。你要买多少把时间留住呢?因为看热闹是可以不用投入你的深刻情感的。观众说要娱乐,但是,你层层扒开大家对娱乐的期望的时候,其实娱乐只是一个名词,它包含了减压,包含了自我感觉良好,包含了安慰,包含了白日梦,还有善待自己,也有如何把自己从单一的人格当中分裂出不同的自己,或许是在一个支离破碎的自己里面去寻找一个可以把崩裂分裂的部分缝合在一起的别人。比如说,你希望你就是那个被爱的,可是真实是,你在渴求的不是爱,而是欲望的满足,那你怎么去接受欲望这件事情,就像一个战场,当你的配备不如别人强,你的价值就由别人来决定。接受这个现实,也就是需要否定你自己给自己的假象,过程中要求理性,要求胸怀,全部只会发生在你要的东西已经超过一般人要的东西的那种状况下。也就是,你能脱离大众的平庸的时候。之前我提到的“单恋”,其实是相对于现在的人的不敢爱,就等于冬天太长,结冰太久,要用温度触解僵硬了的大地,真的急不来。等,就是要把自己变成,春天。墙是无解,门是答案,窗是问号。不向自己发问,问号成了向别人要的答案。创作,是发现自己,继而发...
——引自第51页
阿克顿勋爵(1834—1902),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19世纪英国知识界和政治生活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自由天主教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担任过下院议员,对格拉...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
玛格丽特•桑德斯(1861~1947),出生在美国,后移居加拿大。1892年她遇到了小狗狗“美丽的乔”,被他的遭遇深深打动,特意来到小狗狗的主人家,与他们一起生...
NéàBresten1969,VincentCuvellierpubliesonpremierromanàdix-septans.Suiventplusieur...
王春明,1987年生,上海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外国哲学硕士,法国里尔第三大学(现法国里尔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流动站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抗清志士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是其积三十余年心力编次而成的,旨在资治,“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凡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后事、艺文等,皆...
《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理解与适用 本书特色本书由杜万华大法官主编、*人民法院民一庭起草纪要的法官编撰,对当前诸多争议较大的问题提...
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主要著作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
天蚕土豆:起点白金作家,新生代网络作家代表人物,2008年凭借处女作《魔兽剑圣异界纵横》一举摘取新人王桂冠,跻身名家之列。《斗破苍穹》一经刊载即度卷各大榜单,土...
当你温柔地对待世界,整个宇宙都会以温柔待你。躲进小矮人的无忧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不再忙碌。世间的所有善意与温柔,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编辑推荐1.【激发好奇心...
《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主要讲述了:作者编这套《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要重视历史上所走过的弯路,重视这种偏差。一本也可能材料多些,也可能理论多些;...
In brute-force struggles for survival, such as the two World Wars, disorganizati...
★ 日本新生代重量级奖项——“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获奖作家, 第14届“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获奖作品★以虚构的当代美术家为题材的推理小说,直面当代美...
《五道口纪事(1981-2012)》内容简介:自1981年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筚路蓝缕,砥砺前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高等
神经外科视频图解肿瘤及颅底手术(中文翻译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霍普金斯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部主任Alfredo*力作,他曾因主编世界神经外科经典巨著:Sc...
九鹭非香当红人气作家,擅于将千种人性、万般情爱融于独属于她的玄幻江湖中。笔下人物鲜活多彩,情节出人意料,每部作品都透露出非一般的活力与洒脱,深受读者喜爱。代表作...
新锐小说家马特·海格以文学手法剖白自身心理困境再现一段克服绝望、走出抑郁的生命之旅...................※编辑推荐※☆畅销全球33个国家,英国报...
作品目录第1章 扫除使生活更美好居家扫除应该怎么做 8丢掉“扫除=每天必做”的先入之见 8给扫除排一个先后顺序 8如何减少扫除量
"Fodors. For Choice Travel Experiences. "Fodors helps you unleash the possibilit...
芭芭拉•弗拉纳根是一位作家和设计师,在耶鲁大学作为建筑师接受过培训 。曾为《纽约时报》、《纽约时报杂志》、《大都市》、《ELLE家居廊》(美国版)撰写过大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