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述词曲演化,以词典文体形式之发展演变为经,以明义、溯源、具体、衍流、析派、构律、启变、入病、振衰、测运等为纬,介绍许多著名词曲作家,列举大量词曲作品,不仅分析极详尽精到,且使读者谙词曲之道,感词之美。本书是“20世纪初较早以现代学术方法研讨词曲的重要著作”,被视为“近代名著”。
《王易:中国词曲史》详述词曲演化,以词曲文体形式之发展演变为经,以明义、溯源、具体、衍流、析派、构律、启变、入病等为纬,介绍许多著名词曲作家,列举大量词曲作品,不仅分析极详尽精到,且使读者谙词曲之道,感词之美……20世纪20年代,此书即当时所撰教材,是“20世纪初较早以现代学术方法研讨词曲的重要著作。
导言东西诸国,文化各殊,溯其渊源,每由民族质性之有偏,居处环境之互异,用是演进,各展所长,经时既遥,遂歧趋尚。西方种糅国密,待竞而存,生生所资,无敢暇逸,理智所注,科学兴焉;中华地大物博,闭关自足,历岁数千,同文一贯,情感所凝,文学尚焉。夫文学公物也,亦文化之果也,有文化者即有文学,宁独中国?虽然,事有偏胜,物有特征。文学者,中国所偏胜而数千年所遗之特征也。西国未尝无文学,而历世未若中国之久,修养未若中国之深,好之者未若中国之多且专,此无可逊也。然则吾人姑谓中国文学甲于坤舆,殆非过矣!虽然,国人之瘏于文学也亦甚矣!自汉魏六朝唐宋元明迄于清,举凡文士才人所毕生萃精力而为之者,何莫非文学哉?其为类也,有散,有骈,有韵律;其为体也,有文,有赋,有诗词歌曲。任举一端,皆足耗其人半生心血以求一当。则妨生事,阻普化,非文学之本意也。然而业无幸成,功无虚牝,力之所及,效则致焉。苟时方丧乱,尚申、商之法,右孙、吴之谋,用苏、张之策,抑文黜学驱民以归于惨礉苟营之涂,斯已矣;如其不然,欲养和平康乐之风,存温柔敦厚之教,使心声所播,文采所敷,濡染弥漫,蔚成国华,则艺不厌精,心无求暇。盖文章政事,分道扬镳,纵未兼长,无妨并进。使持功利之见,杂诸性情之间,行见顾忌迁就,无有已时,而支绌隳落,可立待矣。故恶高美之文学者,不必言文学,揭简易以为倡者,不足言文学。所谓文学之优劣,果以何为标准乎?征诸中西论文者之语。可以睹矣。西方之论文,恒以读者之赏鉴为准,其重在外缘;中国之论文,则以文章之本质为准,其重在内美。波斯奈谓“文学志在取悦于大多数人”;而杜甫乃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赫德森谓“文学论情述理,对大多数人类生兴趣”;而昭明太子乃云“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梁元帝更云“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察其所揭之帜。则其内外轻重之不同明矣。故中国文学,惟务充内美,而不计外缘,其得在高超,而失在不普;西方文学,务容悦当时,趋附风尚,其利在广被,而弊在委随。此亦中西人性之殊。而文学根本之歧点也。文章之内美,约四端焉:曰理境也,情趣也,此美之托于神者也;曰格律也,声调也,此美之托于形者也。托于神者,为一切文体所同需,托于形者,则诗歌词曲所特重也。理境高矣,情趣丰矣,无格律声调以调节而佐达之。犹鸟兽之不被羽毛也,犹人体之不著冠服也,犹舞无容而乐无节也。虽自矜其精神之美,何济焉?《诗序》云:“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沈约云:“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则格律声调之重,昔人固论之周已。昔季札观乐,闻声而识其国风。《诗》三百篇,大率可被之弦管。故班固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夫声不谐则乐不叶,欲咏其声何由乎?故诗歌之与格律声调,源固并也。汉魏乐府,置协律之官;隋唐登歌,传坐立之伎。乐日盛矣。然太白《清平调》,香山《杨柳枝》,本属绝诗,却开词脉。自时厥后,诗乐并兴。词则应运而生汇流而大。于是格律声调,尤重于诗歌矣。或曰:词曲之事,亦仅于抒情而已,乃至侔色揣称,刻羽引商,词调数百。曲体千余,得无有玩物丧志之患乎?曰:人心情态,何啻万千!声本乎情,自然殊致。如其挚情流露正赖声律,以成抑扬动静刚柔燥湿之观。譬之五服六章,纵异布絮之功,能资黼黻之美,苟非墨翟之非乐贵俭,孰能拒而斥之哉!自唐以降,作者千数,岂尽愚蒙?何以不惮烦劳,行兹艰阻?岂不以宝藏所存,糜躯无惜,不为其易者,正欲达其深耳!或又曰:抒情之道,岂必词曲哉?方今欧化东渐,新潮日长,创无韵之诗,行自然之体,未尝不足以抒情。居今日而盛谈格律*严,声调*复之词曲,得无贻章甫适越之诮乎?曰:人不能乐,不害其为人;士不能吟,无伤其为士。聋者无以与夫钟鼓之声,然遂欲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自盖其不聪,不可也。文学者,学之专门者也;词曲者,又文学之专门者也,专门之事,不能责之众人;然而百夫之所不能扛者,乌获可一臂而胜,无害也。无韵自然之诗,不禁人为;欲遂扫其固有之美,强天下而尽从其后,于势亦有所不可能矣。今述词曲史,其事有三难:一、昔人言词曲者,率重家数,而鲜明其体制源流也;二、词曲宫调律格,至为复杂,言之不能详尽也;三、词曲之界混,后人不能通古乐,无以直捣奥窔也。兹惟旁稽群籍,折衷事理,区为十篇,撮述于次:为学务先正名,名正则学之条理可具。矧词曲上承于诗,旁通于赋,下流于歌剧盲辞,其质难明,其界易混。不有以揭之,曷从而辨之!述《明义**》。事无突如,物不骤至。欲其理,必探其源。词曲各具封疆,领域颇广。宋元以降,卓焉大声。穷其所自,各有根本。裒索列举,务观其通。述《溯源第二》。唐代声色冠绝,士耽骚雅,众习宫商,几于人握灵珠,家抱荆璧。词体之立,实肇斯时,五季更迭,百度废弛,人文凋敝,独词则洋洋大观。述《具体第三》。有宋龙兴,文风大畅。倚声之道,习焉为常。自理学名臣,才人志士,缁羽闺阁,巨佞神奸,皆擅胜场,各具面目。佳篇伟作,发数尤难。词学至此,若决江河。述《衍流第四》。北宋全盛,词苑辉煌。晏,欧,柳,苏,贺,秦,周,李,并挺英哲,以佐元音。南渡中衰词人抑塞。辛,姜,吴,史,王,蒋,张,周,或见江左风流,或感西周禾黍,列而论之。述《析派第五》。诗律宽放,词则倍严。调既陆离,韵复纷杂。四声既别,五音益分。剖析毫厘,咀嚼微妙,语其组织之密,实无匹伦。浅学者感其难;而深好者领其味。述《构律第六》。词体层出,流变渐乘。北宋大晟,已开乐府。转踏,大曲,宫调,赚词,递衍递繁,遂成曲体。金元以降,南北并趋,结族之交,探索*难。苟非别详,不足指信。述《启变第七》。物盛必衰,理所应具。宋元词曲,至明渐芜。高,刘,瞿,李,尚有正声;乃及杨,王,强作解事。歌剧亦逊胡元,虽有名篇,或舛声律。述《入病第八》。胜清人文,自然浡焉,曲苑词坛,备臻上极。词则朱陈竞响,曲则洪孔飞声。末季格调益高,订勘尤密,古华烂发,坠绪能明。但歌剧中衰,伧声代作耳。述《振衰第九》。士困于学,文患其难。趋势所归,似缛丽之词,在所必扫。然美不自灭,情有同然。情苟欲舒,美应无缺。词曲浩博,无美不臻,历世弥光,可以操券。述《测运第十》。……
王易以研究国学而名驰一时,是民国时期江西文史界的重镇人物。他的学术研究既传承朴学,又具现代学术思维。
从晚清名臣到抗日楷模--韩国钧生涯 内容简介 一位民国史研究专家说:“写民国史不能不写江苏,写江苏不能不写韩国钧”。这是颇有意味的。韩国钧(紫石)是中国近代史上...
最后一颗子弹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悲剧——符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序言)、“巴格达言吉仙境”、库塔伊西·中学·父亲之死、莫斯科、“耳光”、黄上衣、“未来...
网站开发新动力JavaScript&HTML精通网页编程 本书特色 全书由JavaScript基础知识和实例两大部分构成,各章知识点具有独立性又紧密相关。全书内...
《不如让每天发生些小事情》是继《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之后海桑的另一本诗集,在保持诗风的同时,融入了新的内容。诗集有两
文学文本解读学 本书特色 西方文论有追求哲学普遍性的传统,这使其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甚至出现了超验的演绎,从而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这种传统发展到当代,还有了自...
肿瘤病诊治绝招 内容简介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运用通俗的文字,充分体现中医治疗的特色,针对肿瘤疾病讲述其主要表现、分型、检查、诊断与治疗等。肿瘤病诊治绝招 目录 ...
线描静物-美术教室 作者简介 p>左志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四川教育学会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少儿美术研究会...
《中国美学通史(第8卷·现代卷)》内容简介:《中国美学通史》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美学思想的发展史,它不同于审美文化史、审美风尚史
散手道脚踢阐秘--实用散手道教程 本书特色 本教程为**套散手道之中文版教材,国际能用。 名家精彩示范,当代武术名家杨维博士主编,国际武术散手道联盟技术委员会审...
中国词曲史 本书特色 《王易:中国词曲史》详述词曲演化,以词曲文体形式之发展演变为经,以明义、溯源、具体、衍流、析派、构律、启变、入病等为纬,介绍许多著名词曲作...
绘画技法经典译丛——油画大师的奥秘 内容简介 有很多传授绘画的美术教师,但是在这些教师中,能够以高水平讲授绘画艺术的,却不是很多。作为一个学习绘画的学生,我曾经...
家里那只老跟垃圾桶过不去的三色小花猫、一大早刚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鲜嫩蔬果、每天晚上陪着你入睡的卡哇依小熊熊、那年夏天难忘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五集:长篇小说卷:二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5集·长篇小说卷2)》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新文...
审美阅读十五讲 本书特色 《审美阅读十五讲》是作者近年来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成果的一个“集锦”,在本土理论的框架下,回到文学文本自身,尝试“审美阅读”,以对《三国...
庭训格言全鉴-典藏版 本书特色 《庭训格言全鉴》的原文部分系清代雍正皇帝根据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皇族子孙的训诫追述而成,共246条,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武汉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1版1印★汇集严复、康有为、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鲁迅、周作人、李大钊、胡适、茅...
27年前一次对生命的最高礼赞成为弱智名剪师阿丹遥远不变的记忆,《在水仙花心起舞》中,年年活在他枕边的五棵水仙花,是叠印在岁
在法兰克福,木心写道,飞越大西洋,伦敦消失,法兰克福出现,机组人员没发任何表格,心里有点痒兮兮。登录一个不设防的国家……
龙门石窟线描集 目录 龙门石窟是佛教造像中国化民族化的皇家艺术典范走进龙门图1北魏 莲花藻井与供养天图2北魏 飞天图3北魏 飞天图4北魏 飞天图5北魏 飞天图6...
从诗论到文论:中国狭义文学批评论纲 内容简介 文学批评有广义、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学批评,涉及到各种文学现象,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风格流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