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大思想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思想理念,萃取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力求尽善尽美地将他们的思想特质呈现在世人面前,使之对现代人有所启发。思想家们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甚至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我们讲程朱理学或宋明理学时会频频出现“道学”两个字,指的是传承儒家道统的理学,不是指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也不是指创立于东汉的宗教道教。程朱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多方吸收了道家、释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朱熹被称作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当然是属于儒家无疑,但是朱熹早期并不纯粹信奉儒教。受虽同为理学家但都喜谈佛老的父亲朱松和三位武夷师父的影响,*先让他关注的,却是佛老之学,所以朱熹在青少年时期喜欢参究道藏,又喜好静坐,俨然一个道徒。一直到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次拜会父亲的同学兼好友李侗之后,他才开始转向理学,时年24岁。当他精研于理学时,便不遗余力地抨击佛老学说。众所周知,佛教本源于印度,起初自东汉明帝传入中国时,由于它仅为斋戒修习止观之类,因而并未彰显。等到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在某些理论上相互杂糅而产生所谓的“教外别传”的禅宗后,佛教在中国才开始气象大振,并逐渐深入士庶之心。佛学在这种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到当时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以至于陈淳在他的《北溪字义·佛》中写道:“佛氏之说,虽深山穷谷中,妇人女子,皆为惑,有沦肌洽骨牢不可解者”。尤其到了朱熹所处的时代,佛道已然盛极一时,各类知识分子的深层心理结构上,都被不同程度地融入了浓厚的佛道文化因子。朱熹少年时代所居住的武夷山地区的佛教,也正值入宋以来的兴盛时期。由于佛教的鼎盛,寺庙又建于幽静僻静之处,僧众又往往研习儒学有相当的造诣,南宋初,许多仕宦名流还参与其事,以参悟求禅为乐事。比如朱熹的老师刘彦冲,曾经修建并开放了一座善院,多次邀请名德之僧士来此,共为法喜之游。僧人中只要有人想写东西的,其撰述多半就出自他手,光扬大法可谓独至。刘彦冲是跟着思彻禅师学的佛,对天童正党派的默照禅的坐禅修行十分感兴趣,二十年中终日静坐,“独居一室,危坐或竟日夜,嗒然无一言”,可见其修为的精深。而且他还以禅学的静观默照,附会《周易·复卦》,完善了他自己的学术,其主旨就是跟禅学有关的“不远复”。《宋史·刘子晕传》记载“子晕少喜佛氏说,归而读《易》,即涣然有得。”宗杲禅师的《大慧语录》中收录的《刘子晕像赞〉,称刘彦冲“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朱熹的另一个师父胡原仲也表现出“致疑圣人,以为未尽,推信释氏,以为要妙”的佛学倾向。朱熹本人在后来谈到这两个老师一心好佛的事情时说道:“初师屏山、籍溪。籍溪学于文定,又好佛老;以文定之学为论治道则可,而道未至。然于佛老亦未有见。屏山少年能为举业,官莆田,接塔下一僧,能人定数日。后乃见了老,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受此影响,在朱熹兼收并蓄、旁学杂搜的少年时代,尽管“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但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学问中,他*喜欢的还是佛学,《朱子语类》的原文就有“某十五、六岁时,亦尝留心于禅”的记述。他坦言自己“盖出入佛老者十余年”“驰心空妙之域者二十余年”“某少时未有知,亦曾学禅”。其实,正是因为他“少年慨然有求道之志,……虽释老之学亦必究其归趣”,所以他一边研读佛经、探访寺院、结交僧人,与佛教中人往来甚密,一边还切实行动,师事开善寺道谦禅师,并在道谦的密庵寄斋食粥学那“昭昭灵灵地禅”,更为重要的,还致力于内心体悟,栖心禅定之途,出入佛老几十年,对佛教经典如《四十二章经》《大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光明经》《心经》《维摩经》《肇记》《华严大旨》《华严合论》《景德传灯录》等等,多有研究,不胜枚举。……
图注天元五歌阐义 内容简介 《天元五歌》本为蒋大鸿所做,但此书由于严守秘密,语言含藏,不肯轻泄精髓,非得挨星金钥,纵是智过万人,亦难打开宝库之门。章仲山拜师蒋大...
老子《道德经》释解 本书特色 王凯所著的《老子释解》内容:包括老子《道德经》81章的原文、注释、今译、解读、阐述五个部分:1.原文部分:精心选择底本,经过仔细校...
中国佛典通论 内容简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由儒家、道教和佛教所组成。每一个中国人,在思想意识、立身处世以及行为规范上,不论自觉或不自觉,无不受到以上三种文化不同...
《佛教十二讲》为日本文化及学术大师、著名佛教学家梅原猛对日本学生的演讲。《佛教十二讲》针对日本教育的缺失,针对年轻人未来
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 内容简介 该书稿共分三部分,主要阐述在全球范围内伴随文化及精神危机而来的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状况成为生态美学发生的直接动因。环境危机...
膏兰室札记 诂经札记 七略别录佚文徵-章太炎全集 本书特色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著的《章太炎全集(膏兰室札记诂经札记七略别录佚文徵)(精)》收入章太炎先生的《膏兰室...
国体与经体:对亚当·斯密原理的进一步思考 内容简介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鼻祖,引用他的著作来替经济政策辩护的论著很多。然而,探讨他所构思的社会经济理论背后的...
天理暨人欲 内容简介 俗语曰:天上星多月亮少,地上人多君子稀。由于人欲的驱使,世间“小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当个真正的“君子”难之又难。《天理暨人欲》向人们讲...
小藏经济修-印祖文钞易读 本书特色 ★ 16开软精装,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印光法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也是灵岩山寺的中兴祖师,中国近现代佛教界影响蕞为深远的...
牛津西方哲学史:第三卷:近代哲学的兴起:The rise of modern philosophy 本书特色 倾注英国哲学史泰斗一生学术研究之经验撰写而成的著作...
庄子浅注(修订重排版46.00) 内容简介 《庄子》基本上是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及其后学所作的。全书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
戏剧诗人柏拉图 内容简介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伟大哲人,他何以要将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呢?这关涉到哲学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著名命题:诗与哲学之间存在着一个古老的争...
价值哲学方法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价值问题研究方法论”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
宽容 内容简介 《宽容》一书的别名亦即《人的解放》,这也反映了本书的目标就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开战,寄托了作者对宽容精神的顽强生命力的由赞叹和期冀。我们发现,在...
现代性的五个悖论 本书特色本书集中讨论了有关现代性研究的五个悖论:对新的迷信、对未来的笃行、对理论的偏好、对大众文化的呼唤和对否定的激情。作者认为,现代传统由一...
犹太教中的柏拉图门徒 本书特色 施特劳斯教你如何着手研读《迷途指津》、希斯金为你讲述迈蒙尼德的哲学观念、看希斯金如何批评施特劳斯……本书汇集了西方著名哲学家的经...
佛门故事 智慧篇 本书特色 这本通俗读物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佛教故事,讲述了习禅的方法。这些方法因人施教,灵活多变,生动活泼,新颖卓异,能迅速有效地启发人“开悟”,...
圣严法师,中国江苏省南通县。十三岁出家,曾于台湾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嗣后留学日本,1975年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法师历任
傅佩荣说孔孟论人生 内容简介 作为国学启蒙读物,本书分为孔孟两卷,主要通过解读《论语》和《孟子》来介绍孔孟的思想。每篇基本按照其经历、师生关系、创立格言、核心思...
哲学的宗教维度 本书特色本书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普遍存在的将哲学研究与宗教研究简单割裂开来并对置起来的理论倾向,从哲学、哲学动力学以及哲学研究无禁区的角度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