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媜曾获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
2.《下午茶》作者以茶喻人生之理趣,想象与现实交织,深情和文字融合,让人心动不已。
仍旧眷恋独处,在市中心的九楼,常常把百叶窗拉密,用与世隔绝的手势,回到自己,裸足下田,在稿纸上。《下午茶》的背景就是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辑“下午茶”以茶喻人生之理趣;第二辑“一碟流星”穿越古今,虚实交错,思绪顺着笔尖吐露馨香。
深夜的街道偶有叫卖声音,像梦境边缘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嚣已随风而逝,变成遥远的过去;我会单纯地喝着茶,想或不想,写或不写,存在或不存在。看完之后,各自喝茶去吧,有的滋味会流入心里,有的消逝。
粗茶淡饭
(原序节录)
一
《五灯会元》里,赵州观音院的从谂禅师。
这日春暖花开,鸟鸣林梢,禅师于室内小坐。忽然,总理院务的院主进来禀报,有远僧前来参访。禅师整袖纳履,迤迤然出迎。
从谂禅师劈头问客:“来过这里吗?”
客答:“来过!”
师曰:“吃茶去!”
又问一僧:“来过这里吗?”
僧曰:“没来过!”
师曰:“吃茶去!”
侍立一旁的院主,这会儿是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了,还好尚有一张嘴可以问:
“为什么来过这儿的叫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也吃茶去?”
从谂禅师气定神闲,忽然大叫一声:
“院主!”
院主大叫一声:“有!”
禅师拂拂袖,嘻嘻然说:“吃茶去!”
看到这则公案,不禁莞尔。遥想那三人喝茶的模样:有正中心怀,牛饮解渴的;有默然品茗,独自参酌的;有满腹狐疑,沾杯了事的。
想必禅师依然室内小坐,春暖花开,鸟鸣林梢。
二
习惯到处喝茶。在等人与散会之后,拿出稿纸,继续占领冷气充足的角落,写起《下午茶》。
稿纸恒是我安歇的青青草地,我在自己的国土放牧字的牛羊;指引它们啮草,或大幅删改,叫它们死亡。现实世界离我非常遥远,身前身后语声之热浪,与我无关。
在一家名叫“下午茶”的画廊咖啡店里写《浮柚》那篇时,窗外正是奔泻的夏日雷雨——其实避雨的是我自己。
在台北火车站附近F.M.Station地下室点了“覆盆子茶”,编了大A与小a的故事——其实受骗的是我自己。
如果,每一本书都可以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背景触发作者在当时当地创作的话,《下午茶》从中时晚报时代副刊一通随便写什么都可以的邀稿电话演变成今天的面貌,它的背景无疑地就是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如果,要我自己更深地挖掘下去,为什么写成“茶”的散文极短篇,而不是别的题材杂文?我想,这种追溯是永远没有办法清晰的,因为,引发创作的芽眼已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入而辗成整体了。
当然,我还是可以回想到几桩跟茶有关的往事——既是往事,自然是童稚时代的上古史了。
我们乡下不喝茶,冬瓜茶与麦茶除外。平常渴了,捧井水喝几口,或摘几粒番茄吃。只有初一、十五供奉清果时,泡壶小茶斟在神案上的杯子里,我以为茶是给神明喝的。用的茶叶,是武荖坑出产的,这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蜜饯与茶叶都是兰阳平原的名产,这么好的匹配,我都辜负了。
有一回,阿嬷的脚趾头因长期浸泡田水里,疼痛不堪,据说嚼碎的茶叶塞在趾缝可以治愈。她丢一包茶叶给我,叫我嚼。我坐在眠床边的板凳上,她躺在床上,伸出十只不规则形的脚趾头,我嚼烂一口就塞一缝,每塞一缝就叫她夹紧,她老是夹不紧,茶屑掉了满地。这不能怪她,谁有办法叫脚趾头两两夹紧的?总之,为了塞住那八个缝,不知嚼了多少茶叶。只记得祖孙俩大功告成时,我冲到井边猛灌水,那满口麻涩的滋味,让我一直打抖,像乩童。
真正看到茶园,是上了初中。我们那班是很奇怪的班,我认识的**位山地同学给我很好的印象。她非常美,大眼睛,白皙皮肤泛着一抹自然的粉红,平日羞答答地,唱歌又相当悦耳——我想,那种嗓子是山神赐给他们的,以便在深山里相互对答。她每天必须花七个钟头上下课,走路下山,提鞋渡河,走路到小村里,踩脚踏车到学校。她的功课怎能好?但她仍旧受到喜爱,因为她的书包里装的番石榴、椪柑、金枣、红肉李,比课本还多。
我们那班其实可以组个杂货店,她卖水果,有人卖她阿母特制的萝卜干,我卖扫把。她的水果老是有一股特殊的香草气,一问才知道出在书包,她的书包一到采茶季节便成为到处打零工的茶叶篓了。
然后,她带我们到她的山上去。穿过小村,停好脚踏车,走路渡过一条两岸全是黑白石头的河,走路上山,随手摘金枣吃。她说,那一片就是茶园!那时,太阳蒸蒸,我觉得整片山坡都在起伏、企图翻身,冒着白烟。我一定被她的山神给震慑了,那绿的波浪温柔且静好,在夏日蝉嘶中,像一首充满回音的山地歌谣。
然而,我还是没喝到茶。
宜兰冬山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当代著名散文家。
第一本《水问》一经问世,获得文坛高度的肯定。著有《只缘身在此山中》《女儿红》《私房书》《下午茶》《密密语》《好一座浮岛》等作品。
简媜的文章风格摇曳恣纵,视野宽广,观察入微。思维敏锐深刻,发人深省。
艺术文献集成:清人题画诗选 本书特色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文化学者,在文物研究、文学写作、文化传播等领域均有建树。1996年,马未都创立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目前在北京、上海两...
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全20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由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
余华作品: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本书特色 一个好的作家,他描写现实,述说一个悲剧,不管是用来警世,亦或表达他的失落和绝望,但是*后文学的意义都在于告诉人们真相并...
龙虫并雕斋琐语 本书特色 我国学者大都重雕龙而轻雕虫,重研究而轻普及,重过去而轻将来。王先生纠正这种重古轻今的传统偏向,正是现代化的思想解放。——周有光我还是觉...
楚天空阔歌声长 本书特色 处身沧浪者,即是多情人。 在遥远如梦的湘江水畔、苍梧山前,香花盛开,而后零落,美人窈窕,终归迟暮。是一处迷人心醉的美丽,是一段撼人心悸...
不尽之思-资中筠自选集 本书特色 **, 这是资先生**次具有总结性的全面性的作品的结集出版;第二, 这是资先生**次全面回忆自己八十年来所遇到的师友等,由人反...
爱的旅行 本书特色 作者约翰·格罗根,因其创作的《马利与我》一炮走红,成为全美*有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马利与我》一书也由福克斯公司重金买断电影版权,并...
本书是作者十年诗歌写作作品的一部精选集,含有六十首左右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当代女性的精神与身份的内涵,以及对当
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不攀附.不将就 本书特色 晚情观点: 不必羡慕那些过得比你精彩自由的人,他们并不比你优秀,只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里,有自己的想法与追...
本书就目前台湾省二十位有影响的诗人及其诗作,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扼要介绍了作者的历史,分析了他们的主要作品和诗艺,有褒有贬,褒
幸福地图-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本书特色 作为知名记者,埃里克走访过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出现在新闻发生的每一个现场,可是,不幸的人加不幸的地方加不幸的故事,才是...
蒋薰评本《陶渊明诗集》校正 内容简介 “蒋薰评本《陶渊明诗集》校正”为范子烨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蒋薰,字闻大,...
奥州小道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日本素有散文之国的美称。本套散文集选取了日本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有助于读者了解日本散文文学发展的历史。书中选取的美文各具特...
水绘仙侣-1642-1651冒辟疆与董小宛 本书特色对于江南士人而言,明末是一个在剧变中交织了灾难与绚靡两大矛盾体的奇妙时期。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爱情传奇与生...
中国古代诗文赏析 本书特色 诗文欣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是读者开动自己的想像力,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对欣赏对象进行感受、品味、分析评判的过程。阅读本书...
《普希金诗选》内容简介:★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普希金的每一节诗都能提供我们一个不同的优美感觉,一种特殊的浑圆味道,归
唐宋赋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重点在唐宋律赋,相信可以为唐宋赋学,尤其是唐宋律赋研究,拓展开一片广阔的前景。书中所展示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式,可以为选择有关唐...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初发表于从1908至 1909年之交的《国粹学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一百多年来,《人间词话》的文化...
骆驼祥子 本书特色 “人民艺术家”老舍经典著作,京味小说代表作,一出经典永恒的命运大戏《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