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媜曾获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
2.《下午茶》作者以茶喻人生之理趣,想象与现实交织,深情和文字融合,让人心动不已。
仍旧眷恋独处,在市中心的九楼,常常把百叶窗拉密,用与世隔绝的手势,回到自己,裸足下田,在稿纸上。《下午茶》的背景就是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辑“下午茶”以茶喻人生之理趣;第二辑“一碟流星”穿越古今,虚实交错,思绪顺着笔尖吐露馨香。
深夜的街道偶有叫卖声音,像梦境边缘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嚣已随风而逝,变成遥远的过去;我会单纯地喝着茶,想或不想,写或不写,存在或不存在。看完之后,各自喝茶去吧,有的滋味会流入心里,有的消逝。
粗茶淡饭
(原序节录)
一
《五灯会元》里,赵州观音院的从谂禅师。
这日春暖花开,鸟鸣林梢,禅师于室内小坐。忽然,总理院务的院主进来禀报,有远僧前来参访。禅师整袖纳履,迤迤然出迎。
从谂禅师劈头问客:“来过这里吗?”
客答:“来过!”
师曰:“吃茶去!”
又问一僧:“来过这里吗?”
僧曰:“没来过!”
师曰:“吃茶去!”
侍立一旁的院主,这会儿是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了,还好尚有一张嘴可以问:
“为什么来过这儿的叫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也吃茶去?”
从谂禅师气定神闲,忽然大叫一声:
“院主!”
院主大叫一声:“有!”
禅师拂拂袖,嘻嘻然说:“吃茶去!”
看到这则公案,不禁莞尔。遥想那三人喝茶的模样:有正中心怀,牛饮解渴的;有默然品茗,独自参酌的;有满腹狐疑,沾杯了事的。
想必禅师依然室内小坐,春暖花开,鸟鸣林梢。
二
习惯到处喝茶。在等人与散会之后,拿出稿纸,继续占领冷气充足的角落,写起《下午茶》。
稿纸恒是我安歇的青青草地,我在自己的国土放牧字的牛羊;指引它们啮草,或大幅删改,叫它们死亡。现实世界离我非常遥远,身前身后语声之热浪,与我无关。
在一家名叫“下午茶”的画廊咖啡店里写《浮柚》那篇时,窗外正是奔泻的夏日雷雨——其实避雨的是我自己。
在台北火车站附近F.M.Station地下室点了“覆盆子茶”,编了大A与小a的故事——其实受骗的是我自己。
如果,每一本书都可以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背景触发作者在当时当地创作的话,《下午茶》从中时晚报时代副刊一通随便写什么都可以的邀稿电话演变成今天的面貌,它的背景无疑地就是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如果,要我自己更深地挖掘下去,为什么写成“茶”的散文极短篇,而不是别的题材杂文?我想,这种追溯是永远没有办法清晰的,因为,引发创作的芽眼已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入而辗成整体了。
当然,我还是可以回想到几桩跟茶有关的往事——既是往事,自然是童稚时代的上古史了。
我们乡下不喝茶,冬瓜茶与麦茶除外。平常渴了,捧井水喝几口,或摘几粒番茄吃。只有初一、十五供奉清果时,泡壶小茶斟在神案上的杯子里,我以为茶是给神明喝的。用的茶叶,是武荖坑出产的,这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蜜饯与茶叶都是兰阳平原的名产,这么好的匹配,我都辜负了。
有一回,阿嬷的脚趾头因长期浸泡田水里,疼痛不堪,据说嚼碎的茶叶塞在趾缝可以治愈。她丢一包茶叶给我,叫我嚼。我坐在眠床边的板凳上,她躺在床上,伸出十只不规则形的脚趾头,我嚼烂一口就塞一缝,每塞一缝就叫她夹紧,她老是夹不紧,茶屑掉了满地。这不能怪她,谁有办法叫脚趾头两两夹紧的?总之,为了塞住那八个缝,不知嚼了多少茶叶。只记得祖孙俩大功告成时,我冲到井边猛灌水,那满口麻涩的滋味,让我一直打抖,像乩童。
真正看到茶园,是上了初中。我们那班是很奇怪的班,我认识的**位山地同学给我很好的印象。她非常美,大眼睛,白皙皮肤泛着一抹自然的粉红,平日羞答答地,唱歌又相当悦耳——我想,那种嗓子是山神赐给他们的,以便在深山里相互对答。她每天必须花七个钟头上下课,走路下山,提鞋渡河,走路到小村里,踩脚踏车到学校。她的功课怎能好?但她仍旧受到喜爱,因为她的书包里装的番石榴、椪柑、金枣、红肉李,比课本还多。
我们那班其实可以组个杂货店,她卖水果,有人卖她阿母特制的萝卜干,我卖扫把。她的水果老是有一股特殊的香草气,一问才知道出在书包,她的书包一到采茶季节便成为到处打零工的茶叶篓了。
然后,她带我们到她的山上去。穿过小村,停好脚踏车,走路渡过一条两岸全是黑白石头的河,走路上山,随手摘金枣吃。她说,那一片就是茶园!那时,太阳蒸蒸,我觉得整片山坡都在起伏、企图翻身,冒着白烟。我一定被她的山神给震慑了,那绿的波浪温柔且静好,在夏日蝉嘶中,像一首充满回音的山地歌谣。
然而,我还是没喝到茶。
宜兰冬山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当代著名散文家。
第一本《水问》一经问世,获得文坛高度的肯定。著有《只缘身在此山中》《女儿红》《私房书》《下午茶》《密密语》《好一座浮岛》等作品。
简媜的文章风格摇曳恣纵,视野宽广,观察入微。思维敏锐深刻,发人深省。
印象与风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家小藏本 本书特色 《印象与风景》首次出版于1918年,由作家的父亲资助。洛尔迦一路旅行,怀着对家乡风光的丰富情感写下了这些文字,...
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风景:南方小城文影录 本书特色 在与小城相遇的瞬间,放缓脚步,逆光而行,去看看被忽略的、幻想中的人和景,记录下47条老巷子、14条老街、1...
约翰·克伦(John Curran),忠实的克里斯蒂迷,现居都柏林。多年来,他编辑出版阿加莎·克里斯蒂新闻通讯,并在阿加莎女爵士位于德文郡的寓所格林威修复期间担...
平松洋子,日本饮食生活作家。奔走于世界各地,以饮食文化与生活为写作主题,活跃于《每日新闻》《ALL读物》《周刊文春》等日本各大报纸杂志,文风轻妙又感性,背后富含...
普通人的10万+生活 本书特色 你的生活没有超越很多人,但也从未被超越 这世界或许看起来乱糟糟,但在细节处却总有微光,只不过日日相见,你我便早已习以为常。 总有...
宋词诞生的地方 本书特色 作者用大半年时间,走遍19个省市,行程3万多公里,寻找100首唐诗和100首宋词的诞生地及描写地,重新考察这些地方的历史、现状、经济、...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珍藏版) 本书特色 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珍藏版)》是李娟散文集。有关“童年”、“成长”、“...
聂绀弩全集(十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武汉出版社出版★ 聂绀弩是蜚声中外的文学大家,早年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文艺为武器参加抗日救亡和反对国...
《Hadoop构建数据仓库实践》内容简介:本书讲述在流行的大数据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平台Hadoop上设计实现数据仓库,将传统数据仓库建模
1916-2000-中国新诗-(修订版) 本书特色 张新颖选编的《中国新诗:1916——2000》编选了从胡适到臧棣共66位诗人的200余首诗作,基本呈现了中国...
道上的风景-生命意识的觉醒-1 本书特色 《道上的风景(生命意识的觉醒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兼备学者的专业知识与修行人的精神修养,将学思与体悟...
中国文学经典--中晚唐抒情诗选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经典:中晚唐抒情诗选》诗集所收诗作均系中晚唐时期的作品。中唐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
纵横天下: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本书特色 《战争三部曲》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完整的武装斗争史,因为在创作三部曲时的连贯性,这部作品的价值,我想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它忠...
中国散文档案-洁尘散文 流年 内容简介 《流年》文笔清新自然,是作者多年散文作品的集结,按年顺次排列,这样的结构本身就给我们时光流动的感觉,作者巧妙地为这部散文...
《大国较量》内容简介:资深外交家姜恩柱是中英关系以及整个中欧关系发展的直接参与者,甚至是塑造者。从西欧司司长,到驻英国大使
一听说那岛上有猫,我就出发了:日本猫岛旅行笔记 本书特色 日本猫岛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两座,但其实猫岛遍布全日本呢!各地猫岛皆有其不同特色,有的以橘猫居多,有的以...
《乐府学概论》内容简介:乐府学是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本书首次系统阐述了乐府学基本概念、基本
《角谷的藏书架》内容简介:送给所有“爱书人”的一份礼物 阅读改变了世界,并将继续改变 一代“书评皇后”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X《纽
孤独与沉思(1901年)(精)/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本书特色 首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兰西学院院士!2.刚踏入文坛便被评为法国当时“年纪*轻、格调*高、韵味*雅”...
神曲:多雷插图本:Hell 本书特色 一套选择严苛的“三名书库”。“名著、名译、名插画”三条标准,缺一不可。 神曲:多雷插图本:Hell 内容简介 意大利*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