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人教育我們自由是什麼,我們只被教育如何為自由而犧牲。」
她說,我寫了三十年,寫得筋疲力盡,為何我們還沒換來自由?
她深受杜斯妥也夫斯基與托爾斯泰的影響,傾聽小人物的聲音,反思戰爭正義;她繼承索忍尼辛的關懷,對體制提出反省,最終流亡海外十多年。
自由對我們的人來說,就像猴子想戴眼鏡一樣,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人類太容易遺忘過去,總是在重蹈覆轍……當1991年蘇聯解體那一刻,有人期待變革,有些人恐懼改變,二十世紀的九〇年代,俄羅斯的自殺人數是世界第一。本書透過二十年來,一個個自殺者的人生,看見社會痛苦轉型下,人類最深刻的本質和欲求。
我們是共產主義的孩子,卻在過資本主義的生活……最初十年的變革,是對資本主義與自由的嚮往,卻換來動蕩不安的社會景況。相較之下,過去的「共產」時代,顯得「單純」許多。面對自由市場與社會競爭壓力,從共產社會脫身而出的他們,如同幼兒般無力。於是,我們看見,在自由開放以後,知識份子當起清潔工、大學教師在街頭叫賣,博士畢業只能當水電工。當社會結構的改變,需要的也不相同,這是過去他們無法想像,如今卻無能為力的,無所適從的他們,只能選擇往下墮落。
在這個名為自由的實驗裡,他們是否仍是根深蒂固的過去人種?從共產主義到自由經濟,在轉型的二十年裡,學者到工人,被踏或自願走上尋求更好生活方式的這條路,這宛如找尋一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是蘇維埃的本性過於根深柢固,讓他們無法走向另一種生活?還是他們注定只能不斷追尋一個不可能的夢想?
蘇聯解體已經過了二十年,人民卻開始嚮往「往日」的美好,史達林受年輕人崇拜,普丁持續連任,猶如世界各地一再複製的「獨裁政權」。身為白俄羅斯人,她的國家目前的統治者也是從1994年至今從未換過,而且還是個「俄羅斯信徒」。對她來說,即便蘇聯解體,周遭的一切仍舊沒有改變,如同她所遭受的迫害,終究,自由還是那麼遙不可及.....
2015諾貝爾文學獎系列作
百年第一人╳記者╳文獻文學獲獎
作品授權52個國家,翻譯成47種語言
俄文直譯繁中版2016年首度上市
台灣版限量作者燙金簽名
好評推薦
亞歷塞維奇讓世人看到了記者的良心,看到了寫作的能量,她在媒體日漸商業化、庸俗化的年代,點起一盞溫暖的燈!──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POP Radio節目主持人
亞歷塞維奇寫實地記錄這不到三十年間俄羅斯民眾歷史記憶的轉變,很真實,也令人感到荒謬與噓唏。──莊德仁/台灣師大歷史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這部復調書寫的傑作,混合了民眾的聲音、報導的談話、電視的片段,各種聲音都反映了某種真相。一種迷人的魅力就此展現。──費加洛報
她從來不只是書寫她的同胞,她關注的是我們所有人。──德國書商和平獎頒獎詞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得201...
(展开全部)
英雄必须杀很多人,或者死得很壮烈。
——引自第447页
历史只关心事实,而情感被排除在外。人的感情是不会被纳入历史的。然而我是以一双人道主义的眼睛,而不是历史学家的眼睛看世界的。我只对人感到好奇……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们是从地狱到地狱的。我们觉得自由是非常简单的,但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亲自感受到了它的沉重,因为没有人教给我们什么是自由,我们只被教育过怎么为自由而牺牲。可是开始的却是“契诃夫式”的生活,一种没有历史的生活。所有价值观都崩溃了,除了生活价值。生活是最广泛的。我们产生了新的梦想……自由原来就是恢复小市民生活。那是以前的俄罗斯生活中羞于启齿的。……整个历史中,人们只是活过了,而不是生活过了。一百年过去了,未来又一次没有到位。出现了一个二手时代。
——引自第1页
										王家平,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导师钱理群),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鲁迅精神世界凝视》(首师大出版社...
										作品目录幻城半局棋天人不寂寞威马逊之夜我说等一等黑猫不睡赤道划破城市的脸孩子盛夏的樱花树我打电话的地方我们家的爱情故事锦
										侦查学原理 内容简介 本教材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侦查学的理论发展和成果,同时在教材结构和编写体例上做了创新性安排。本教材由侦查学科论、侦查本体论和侦查运行论三编组...
										孟嗣徽,195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海宁。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学历。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等职。...
										中国盐法史 本书特色 这是**部从盐业政策的角度写作的简明的、系统的中国盐法史。分朝代客观论述和剖析盐法无税、征税、专卖三种形式的演变及其成败利钝的原由。全书既...
										临床用方十讲 内容简介 本书研讨了方剂学的历史沿革,揭示了方剂学自身的理论体系,荟萃了今人的研究成就与进展,为方剂学基本理论的整体系统研究、构建,做了开头工作,...
										作品目录自序 姑苏名贤小纪 姑苏名贤后纪 姑苏名贤续纪 东吴名贤记 吴郡二科志 三吴旧语 附录 孟嘉公甲山志略 吴江运河志 山东运
										上古之时,有恶念七则,具有蛊惑人心的力量,凡接触之人,总会心性突变,犯下不赦命案。老子决意为当世除一大害,引龟甲兽骨中的七道不祥之气于七根木简,以凤凰鸾扣扣封,...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1950年),英国小说家、散文家、记者和评论家。出生于印度,受教于英国伊顿公学,在缅甸当过警察,参加过西班...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仍隐藏着超过2700万奴隶◆首度全面揭示奴隶制在当代的全新形态实地考察泰国妓院、巴西木炭营、巴基斯坦砖窑、印度农场……以令人惊骇的个案研究...
										《消失的名字》内容简介:本书是诗人旧海棠首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基于个人经验的复活,讲述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存故事:流落在外的父
										斯蒂芬妮·伯特,哈佛大学英语系教授,美国《国家》杂志诗歌编辑,2016年古根海姆诗歌奖获得者。伯特已出版四部个人诗集及多部文学研究作品,其文章常见于《纽约时报》...
										《销售就是要玩转情商:99%的人都不知道的销售软技巧》由科林•斯坦利所著。本书从情商出发,将销售行业中常见的销售渠道、客户心理、客户维护、谈判技巧、团队管理等问...
										本书精选了克洛岱尔四部著名的戏剧,这些剧目至今仍然不断上演,其中《正午的分界》这部戏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是以作者在福州做外交官期间亲身经历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为背...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内容简介: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
										双子星罗:男,写手一枚,现居深圳。爱动漫,好美食,最痴迷的依然是写作。2009年开始在《漫客·小说绘》杂志连载《第一辩手》,引起读者热烈追捧,被誉为“本土轻小说...
										李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协签约作家,吉林省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第十六届中青年高级文艺人才研修班...
										工程光学-第3版 本书特色 郁道银的《工程光学(第3版)》修订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坚持注重基本理论的论述,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突出现代光学与光学技术的发展。 ...
										《空间·时间·建筑》一书具有以下特点:用比较方法来研究历史;用空间概念来分析建筑;用恒与变(Constance and Change)来揭示发展的本质;用大历史...
										Thisbookintroducesbasicandadvancedconceptsofcategoricalregressionwithafocuson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