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立场的政治思想者,都难以摆脱他那充满悖论与危险的思想幽灵
◆ 20世纪最具争议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成名之作,开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之先河
◆哈耶克:施米特的论著最具学识且最富洞见力。
◆列奥•施特劳斯:施米特是在一个自由主义的世界上承担起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在此,我们是指他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发生在自由主义的视界之内。他的非自由主义倾向依然受制于无法克服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
◆阿伦特:施米特乃“德国学界宪法和公法领域最重要的人”。
一切浪漫现象都是受非浪漫力量的控制。
昂首超然于各种限制与决断之上的人,变成了异己势力和异己决断的臣仆。
——卡尔•施米特
浪漫主义是19世纪西方的主导精神,对于思想史研究而言,政治的浪漫派问题不可小视。《政治的浪漫派》是施米特的代表作之一,初版于1919年,1925 年再版并增加长篇序言,关注的是作为政治哲学的浪漫主义,看似思想史论著,其实针对的是现实政治问题,其用意在于表明浪漫派的“永恒交谈”与自由主义议会民主制的公开辩论基于相同的形而上学真理论。本书开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之先河,晚期的浪漫主义哲学研究(如伯林)尚不及其所达到的思想深度。施米特从德国知识分子的现实处境出发,讨论浪漫派在思想史上的位置,阐明了浪漫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看法,并表明了它的本质是一种关于政治的趣味。本书着力在思想史的脉络里整理弥漫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精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思想史力作。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1888年7月11日-1985年4月7日)
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
施米特的写作生涯长达60余年,在20世纪诸多重大政治思想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20世纪的霍布斯”之称,其思想对20世纪政治哲学、神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以决断论为著;并提出了许多公法学上的重要概念,例如制度性保障、实质法治国,及法律与主权的关系等。
施米特出生在德国西部威斯特伐里亚的一个小镇普勒腾贝格的天主教家庭,从小喜好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神学,曾就读于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与斯特拉斯堡大学。1910年完成博士论文《论罪责与罪责模式》,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施米特一边研究新康德主义法理学,一边写论瓦格纳的华彩文章。1916年以《国家的价值与个人的意义》(一文取得教授资格,并发表了一部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诗人多伯勒...
(展开全部)
浪漫派宣称要成为真实、真正、自然和普遍的艺术。谁也不会否认其创造性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魅力。然而,把浪漫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它却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表现—在艺术和其他精神领域都如此:浪漫派没有形成伟大的风格,从产生成果的角度看,它不再具有代表性。对于浪漫派艺术,尽管判断各异,有一点大概我们都会同意:浪漫派艺术没有代表性(repräsentativ)。但这不免让我们颇感意外,因为,浪漫派正是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和讨论艺术的运动,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舞台上的。浪漫派把思想的创造性移植到审美领域,移植到艺术和艺术批评的领域,然后在审美的基础上理解所有其他领域。乍一看,审美的扩张导致了艺术的自我意识的大大强化。摆脱了一切羁绊的艺术,似乎在无限制地扩张,出现了把艺术绝对化的宣言;提出了普遍艺术的要求,举凡精神、宗教、教会、民族和国家,都汇入一条洪流,它发源于一个新的中心—审美(Ästhetischen)。然而,旋即发生了一场彻底的畸变。艺术被绝对化,但它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从绝对的意义上理解艺术,却没有义务提供伟大而严格的形式和表现。相反,它们正是基于艺术的考虑而遭到全盘否定,正如席勒的警句:不信奉宗教,正是基于宗教的考虑。新艺术是没有作品、至少没有庄严风格的作品的艺术,是没有公共性和代表性的艺术。这样一来,艺术有可能在严重的混乱中移情于对一切形式的占有,但只是把它们当作毫无意义的模式;在每天变换视角的艺术批评和讨论中,一再呼吁真实、真诚和自然的东西。这些乍看上去得到极大拔高的东西,依然停留在不负责任的私人感情领域,浪漫派最精美的成就存在于私密的感情之中。自从有了浪漫派,艺术哪里还有社会性?其结局要么是“为艺术而艺术”,要么是极尽附庸风雅和波西米亚风之能事(PolaritätvonSnobismusundBohème),要么变成了为私人兴趣的艺术消费者服务的私人艺术生产者。从社会学角度看...
——引自章节:再版前言[1924]
只有在因个人主义而导致解体的社会里,审美创造的主体才能把精神中心转移到自己身上,只有在市民阶级的世界里,个人才会变得在精神领域孤独无助,使个人成为自己的参照点,让自己承担全部重负,而在过去,重负是按等级分配给社会秩序中职能不同的人。在这个社会里,个人得成为自己的教士。不仅如此,由于虔敬(Religiösen)的核心意义和持久性,个人还得做自己的诗人、自己的哲学家、自己的君王、自己的人格大教堂的首席建筑师。浪漫派和浪漫现象的终极根源,在于私人教士制之中(imprivatenPriestertum)。如果我们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就不应只盯着心地善良的牧歌派。相反,我们必须看看浪漫运动背后的绝望—不管这绝望是在一个洒满月光的甜蜜夜晚为了上帝和世界而变成抒情的狂喜,还是因尘世的疲惫和世纪病而叹息,悲观地撕裂自我,抑或疯狂地钻进本能和生命的深渊。我们必须看看以其怪异的面孔刺穿色彩斑斓的幕布的三个人:拜伦、波德莱尔和尼采。他们是这种私人教士制中的三位大祭司,也是其三个牺牲品。
——引自章节:再版前言[1924]
现代核生化武器 本书特色 ★ 24开平装,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 含有多幅珍贵的图片资料,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图文并茂★ 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普及世界军事知识,提...
《小公主》内容简介:生长于富有的英国驻印度青年军官家庭的萨拉·克鲁,从小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贵生活,七岁时被父亲送往英国伦敦的
中国式博弈-温州社会变革见证录 本书特色 一本原生态记录温州30年变革的书;一本由温州人自己讲述创业传奇的书;一本以鲜活的个案诠释温州精神的书。 每个温州人必须...
特别辩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辩护纪实 本书特色 本书意在留下律师为林、江集团案主犯辩护的历史资料,所以只写了庭审姚文元、陈伯达、吴法宪、李作鹏、江腾...
苏俄远程战略航空兵全史 本书特色 号角工作室荣誉出品!主编唐思策划并推荐! 远程战略航空兵(дальней авиации-简称да),按照前苏联军语定义是:苏...
(2000-2016)中国当代日本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梳理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日本研究历史,具有以下特点:1. 所涵盖的学科*全面。迄今有数种冠以&ld...
新中国的中苏友好话语构建(1949-1960) 内容简介 中苏友好话语构建所体现的权力关系表明,它属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政治灌输。为了使这一灌输能*大范围地顺畅进行...
黄埔对决 本书特色 一座丰碑式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一批热血沸腾、踌躇满志的黄埔师生,在两党的分合斗争中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在一场场斗智斗勇的对决中左右着中国历史...
列宁全集39 内容简介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在1920年5月至11月期间的著作。1920年4月下旬风云突变,波兰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军队,无视苏维埃俄国政府一再表示的真...
和谐之道 节选 br />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md...
大外交-修订版 内容简介 纵观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现代国家制度之父红衣主教黎塞留,到罗斯福、斯大林;从德国的统一、德国的两次战败,到战后冷战的开始与结束;本...
哈姆雷特或赫库芭-时代侵入戏剧 本书特色 《哈姆雷特或赫库芭:时代侵入戏剧》是德国已故著名法学家卡尔·施米特的著作,从十七世纪初的“世界剧场”时代诞生的莎士比亚...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内容简介 中国式的天之公,渗透到政治性的公,使之具有了原理性道义性内容,在政治、社会、道德的场域,它具体化为天下之公。也就是说,在中国,君?...
毛泽东团结凝聚人心 本书特色 郭德宏、陈登才、钟世虎著的《毛泽东团结凝聚人心》以鲜明地概括了毛泽东的成功之路——凝聚人心。毛泽东善于赢得人心、凝聚人心,从根本上...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本书特色 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满足广大党员同志、群众学习的需要,我社特出版32开红...
【作者简介】叶克飞,80后,从小贪玩,好在长大后能把爱好当谋生工具,大学时一不留神成了《南方都市报》每日专栏版写手。爱淘碟,沉湎于成长片;爱读史,热衷于在蛛丝马...
从1695年起,法国王权试图对免纳国家直接税的特权者开征普遍直接税,以缓解由于战争开支带来的财政压力,先后开征的普遍直接税有人头税、1/10税、1/50税和1/...
顶级TOP特种机图典 本书特色 特种飞机的主要使命任务是预警探测、指挥引导、信息对抗和情报支援保障。特种飞机的主要运用目的是为己方的行动提供c4isr支援,并通...
反恐抗暴应急自卫 本书特色 应急自卫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拳术套路或者是什么刀术、棍术、矛术之类的器械套路,它与传统武术*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把攻击的突然性和杀伤性合二...
《SketchUp Pro 8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Sketchup Pro 8中文版基本功能及实际应用的图书。全书从Sketchup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