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以文学研究为中心,尽可能深入、纯正;同时向历史敞开,这即意味着向当代敞开
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场其实带有很多盲目性和集体狂热症,这是很有问题的。
在新形势下,曾经生机勃勃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其思想活力在逐渐衰退,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日益丧失,希望借助文化研究和其他学科提供的知识与方法,来重建与现实沟通、对话的能力
我们的谋生职业,又恰恰可以寄托自身的热爱、创造欲求和精神理想。
真正悲惨的群体,反倒无法发出声音
在上述“反思”的语境中,“80后”写作往往被视作个人化、拒绝对时代发言的代表。其实在这个时代里,无论再怎么沉湎于“个人生活”,只要作家认真地生活,真诚地感受世界,那么其文字中总会折射出时代、环境的力量,以及与这力量相碰撞、发自心灵深处的欲望与感受。这些“碎片”中的心灵信息,
抛开个体的经验来谈论一个“群体”的历史意识可能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即大众媒体中的“80后”和作为一个个体的“80后”之间的区别
“强历史主义”的、主体在与社会和历史的短兵相接中获得身份和意识的文学被割裂了
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实际上是对“强历史主义写作”的一种解构,其结果造成了影响深远同时也是后患无穷的历史虚无主义写作。
好的文学,让生活具体化(因充满想象力而真实的细节)、形式化(栩栩如生的叙述),变得可见,如其所是。不必故弄玄虚地塞进去“寓言”“意象”,让生活在文本的层面上可见,就是最了不起的深刻,就会有永恒的生命力。
不同知识传统之间,对话的能力越来越弱,立场决定一切,罔顾基本事实与逻辑
如何辩证地超越“左”与“右”,整合出对于当代中国真切的理论描述,是当代知识界的重大问题
学术研究并非冰冷的历史考古,而是自我和历史的爱憎角力,竹内好满足了我的这种学术想象。
的人,只能成为文学家
今天我之所以选择以文学为志业,原因之一来自于前辈学者在困境中持守岗位的示范。
,这种小共同体最终的体验是“无聊”,一种和历史脱钩的不及物的生活,必然反映在心理上的悬空之感,无法克服问题,只能延缓虚无。相对应
每一代人自有其优势,每一代人也都面临具体的困难,“在进化的链子上”实在没必要夸张独特性,也没必要自怨自艾。
好的文学和不好的文学的区别可能就在这里,前者的实感,前者提供的主体,可能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80后写作”实际上指的是以“新概念作家群”为主体的,具有非常典型的市场化特色的小说写作群体。
市场化?
其去区分市场、文学,或者再把文学划分为雅、俗,还不如去关注各种版块的缝隙间,是否存在着产生新意义与可能的空间,尽管目前这些空间也许还很暧昧、不稳定,但我想,这正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去珍重的空间。
肤浅而匮乏经典意识?
因此,我觉得对于“80后”作家和批评家来说,读什么经典其实并不重要,如果我们总是以同样的眼光去阅读经典,经典不过就是一个幽灵般的存在,无法变成有效的营养。只要找到了独具个性的阅读经典的方式,不一样的文学观和世界观或许就开始呈现了。
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和翻译出版技术的发达,同步性的阅读是否会导致一种同质化的想象方式和审美趣味?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丰富的地方性经验作为转换器,也许就会出现写作上的新殖民现象。
作为“80后”的批评从业者,我们更应该反躬自问,我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专业批评者?我们的理论训练、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是否与我们的身份相符?我觉得后者是一个更让我焦虑的问题。
没有出息的写作
娱乐时代迎合低端读者(读者的趣味实际上是需要塑造的,可惜我们目前的文学在这方面缺乏远见)的结果,与严肃的文学(艺术)探索关系不是很大。
文学迷人的地方就在这里:通过理解作家,最终理解自己。
如何在变动的历史中找到个人的位置?
其次,“整体性”提示的是一种“过去”和“现在”互动对谈、“历史”与“当代”一体贯穿的方法论。
通过对20世纪文学史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道路和命运,并以此为参照,寻访知识分子在当下的社会定位、价值取向和工作岗位。
今夜.不要每况愈下 本书特色 白人。非洲人。白种非洲人。“可你究竟是什么人呢?”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你到底从哪儿来?”我的灵魂没有栖息的家园。我既不属于非洲...
辞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它在汉魏六朝时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
民国名刊简金-卷地潮声 本书特色 张铁荣选编的这本《卷地潮声》是《语丝》散文随笔选萃,分纷繁世态;国风闲话;百味人生;旅途孤鸿;笔底明珠5部分编辑。所选文章既注...
晨钟暮鼓 本书特色 本书是曾发表《一个都不放过》、《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无知者无耻》、《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谁痛谁知道》、《江山美人》《狂欢》、《中...
故园人影-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 内容简介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绘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
绿度母 本书特色 《绿度母》中的意象更为复杂多变,更以一种张弛有度的姿态直面现代性困境。石头、河流、村庄、形形色色的动物、声音、存在状态等更具前启蒙时代的意象以...
诗词曲语辞辞典 本书特色 《诗词曲语辞辞典》收录唐宋金元明间诗、词、曲、剧中的常用特殊词语,总近2000条。汇集了《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语辞例释》的全部条目...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著名词学研究专家王兆鹏教授三十年治学经验的结晶。此书以词学研究为中心,详细
名家失踪作品集:一个淘井的慈善家 本书特色 《名家失踪作品集》收录民国时期散逸的名家优秀儿童著作,其中有叶圣陶、郑振铎、孙毓修、沈雁冰、陈鹤琴等众所周知的大家,...
给思想一个高度-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林语堂能够博采中西文化,作得宇宙文章,成为蜚声国际的文学、文化大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高度。本书围绕“思想”二...
《日本和歌物语集》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张龙妹教授领衔翻译,收录了日本“和歌物语”的三部代表作:《伊势物语》、《大和物语》和《
《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内容简介: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作为“四史”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向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全书分
意象的暗记-席慕蓉手绘插图珍藏散文集 本书特色 席慕蓉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她构建的世界唯美、曼妙、深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的诗集在内地风靡一时,影响了一代人的...
《在沪高校外国专家跨文化适应》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上海建设优选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背景,聚焦外国专家在沪工作过程中,在
懒人的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由30篇随笔组成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故乡飘来的云;懒人的哲学;毛衣的故事;鸡蛋里的文化;小镇生活;于樵说禅;读书也清凉等。懒人...
古文观止新编解读 内容简介 简介《古文观止新编解读》为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古文观止新编解读 目录 总序 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序言 文章典范山水篇**——此景...
你的萨宾娜,我的卡夫卡 本书特色浓墨重彩的捷克华章,风光独特的中世纪小镇,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繁忙都市匆匆而过的你,让这一切在书中相遇…… 本书重点介绍捷克布拉格...
《记忆的重量(独家首发)》内容简介:一曲献给身患失智症父亲的挽歌 一段失智症患者不断失去的旅程 一场走向衰老和死亡的漫长告别
《湖底女人》内容简介:洛城神探菲利普·马洛这回卷入了一桩教人难堪的家务事。外表光鲜、中气十足的香水公司高管金斯利先生戴上了
诗经-最美国学 本书特色 精选《诗经》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