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以文学研究为中心,尽可能深入、纯正;同时向历史敞开,这即意味着向当代敞开
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场其实带有很多盲目性和集体狂热症,这是很有问题的。
在新形势下,曾经生机勃勃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其思想活力在逐渐衰退,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日益丧失,希望借助文化研究和其他学科提供的知识与方法,来重建与现实沟通、对话的能力
我们的谋生职业,又恰恰可以寄托自身的热爱、创造欲求和精神理想。
真正悲惨的群体,反倒无法发出声音
在上述“反思”的语境中,“80后”写作往往被视作个人化、拒绝对时代发言的代表。其实在这个时代里,无论再怎么沉湎于“个人生活”,只要作家认真地生活,真诚地感受世界,那么其文字中总会折射出时代、环境的力量,以及与这力量相碰撞、发自心灵深处的欲望与感受。这些“碎片”中的心灵信息,
抛开个体的经验来谈论一个“群体”的历史意识可能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即大众媒体中的“80后”和作为一个个体的“80后”之间的区别
“强历史主义”的、主体在与社会和历史的短兵相接中获得身份和意识的文学被割裂了
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实际上是对“强历史主义写作”的一种解构,其结果造成了影响深远同时也是后患无穷的历史虚无主义写作。
好的文学,让生活具体化(因充满想象力而真实的细节)、形式化(栩栩如生的叙述),变得可见,如其所是。不必故弄玄虚地塞进去“寓言”“意象”,让生活在文本的层面上可见,就是最了不起的深刻,就会有永恒的生命力。
不同知识传统之间,对话的能力越来越弱,立场决定一切,罔顾基本事实与逻辑
如何辩证地超越“左”与“右”,整合出对于当代中国真切的理论描述,是当代知识界的重大问题
学术研究并非冰冷的历史考古,而是自我和历史的爱憎角力,竹内好满足了我的这种学术想象。
的人,只能成为文学家
今天我之所以选择以文学为志业,原因之一来自于前辈学者在困境中持守岗位的示范。
,这种小共同体最终的体验是“无聊”,一种和历史脱钩的不及物的生活,必然反映在心理上的悬空之感,无法克服问题,只能延缓虚无。相对应
每一代人自有其优势,每一代人也都面临具体的困难,“在进化的链子上”实在没必要夸张独特性,也没必要自怨自艾。
好的文学和不好的文学的区别可能就在这里,前者的实感,前者提供的主体,可能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80后写作”实际上指的是以“新概念作家群”为主体的,具有非常典型的市场化特色的小说写作群体。
市场化?
其去区分市场、文学,或者再把文学划分为雅、俗,还不如去关注各种版块的缝隙间,是否存在着产生新意义与可能的空间,尽管目前这些空间也许还很暧昧、不稳定,但我想,这正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去珍重的空间。
肤浅而匮乏经典意识?
因此,我觉得对于“80后”作家和批评家来说,读什么经典其实并不重要,如果我们总是以同样的眼光去阅读经典,经典不过就是一个幽灵般的存在,无法变成有效的营养。只要找到了独具个性的阅读经典的方式,不一样的文学观和世界观或许就开始呈现了。
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和翻译出版技术的发达,同步性的阅读是否会导致一种同质化的想象方式和审美趣味?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丰富的地方性经验作为转换器,也许就会出现写作上的新殖民现象。
作为“80后”的批评从业者,我们更应该反躬自问,我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专业批评者?我们的理论训练、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是否与我们的身份相符?我觉得后者是一个更让我焦虑的问题。
没有出息的写作
娱乐时代迎合低端读者(读者的趣味实际上是需要塑造的,可惜我们目前的文学在这方面缺乏远见)的结果,与严肃的文学(艺术)探索关系不是很大。
文学迷人的地方就在这里:通过理解作家,最终理解自己。
如何在变动的历史中找到个人的位置?
其次,“整体性”提示的是一种“过去”和“现在”互动对谈、“历史”与“当代”一体贯穿的方法论。
通过对20世纪文学史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道路和命运,并以此为参照,寻访知识分子在当下的社会定位、价值取向和工作岗位。
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第三代学人自选集) 目录 回顾脚印(代序) 依稀是前尘事 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封信 王国维鲁迅比较论——本世纪初西方现代思潮在中国的影响 ...
黑白照片: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本书特色 本书记录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上篇写作者的城市生活。孩子对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只是懵懂的意识到“有什么事发生”,生活依然在恐怖的...
慕容素衣古代文学硕士,青年人气作家,讲故事的人。理想是写最性情的文字,过最肆意的生活,交最有趣的朋友。著有畅销书《时光深处的优雅》《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
玉壶清谈 本书特色 这部作品见证着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发展。作为一位出身于中国书香世家的学者,作者赵启光教授深入“异乡”30年,感受着两个世界的人和事。30年说长不...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内容简介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走到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
《王维诗选》内容简介: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其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获得
当诗歌忘记我们 本书特色 《当诗歌忘记我们》是自然文学大师刘亮程三十年田园诗精选集,也是他文学生涯的起点。《当诗歌忘记我们》中的88首诗歌,即缓慢地描摹了这种乡...
石康:我眼里的文化人生 本书特色 我承认,我自己就是追问者,依我的能力,目前只能用文学写作这种形式来追问。石康:我眼里的文化人生 内容简介 我承认,我自己就是追...
《魏荒弩译伊戈尔远征记》内容简介:本书是俄国古代的一部英雄史诗,它被所有俄国古典文学大师研究过,其摹本被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本书特色 全书精装双封,精美设计,为了新一代读者重新打造时代超美版本。了解一个真实的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的倾国红颜。让徐志摩、...
爱读·国学经典宋词三百首/爱读.国学经典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古典诗词选编。编者从众多典范版本中精选九十余位词人,共计三百余首宋词的代表作。改选本每首词作编者均有...
诗词写作的“九阳神功”,诗词欣赏的“九阴真经”。这是一本讲解传统诗词写作的大众普及读物。徐晋如继《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之后,特针对零基础的诗词爱好者,撰写此书。从...
唱我逍遥调:黄霑的歌影江湖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电影与音乐的随笔集,是对过去时光的感悟。时光中总有人和事。事是影像,人是霑叔。黄霑跟金庸、倪匡、蔡澜并列为“香港四大...
大雨中那唯一的涓滴 本书特色本书是阿来任职《科幻世界》期间的一系列以科普、科幻为主题的散杂文合集,从中可了解1997—2005年间世界科学界的发展轨...
水墨菜单 本书特色 中原作家冯杰的烹饪食单自有*是独到的文字魅力,是乡情食单,是风俗食单,是水墨食单,自有历史时代烟云隐现,特点其文画相融,颇具匠心, 无可近似...
上面很安静 本书特色 故事发生在荷兰的乡间。亨克和赫尔默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弟弟亨克勤于农活,深得父亲欢心,哥哥赫尔默不喜欢农场,渴望去城市生活,因此与父亲关系疏...
《全面图解电子元器件》内容简介:本书为“杰出电工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13章。本书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以“打造轻松的学习环
新书--宁肯文集:中关村笔记 本书特色 ★“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典藏版,2018年“宁肯文集”系列作品之一。★2017中国好书 荣获2017年度大...
纳兰诗词赏读 本书特色 《纳兰词》是我国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著的词作合集,主题涉及爱情、亲情、友情、杂感等方面,塞外江南、古今风物尽收其中,词风清丽隽秀、幽婉顽艳...
林徽因选集--中国文库.文学类 本书特色 30年代初林徽因括跃于文坛,在“新月派”影响下,展示了出色的文学才华。《林徽因选集》收入作者各类体裁的作品,包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