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上坊》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本史学(美术史)著作,我为它写导读的理由是: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比小说更好看的文化类书籍。书并不厚,纸张的手感也颇佳,顺手翻来甚是适意,图片的效果也漂亮——三联书店的出品,印刷总是优良的,装帧也能看出花了心思。书中的文字轻松活泼,可以让人用两三个小时就毫不费力地一气读完,然而读罢掩卷,却每每觉其回味悠长,齿颊留芳。
开卷之初,读者可能会被书中精致的图片和娓娓道来的优美文风吸引,读着读着,却发现并不是在读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而是被带入了一个打着问号的情境:
在山东安丘的庵上镇矗立着一座牌坊,精美得远近闻名,号称天下无双。庵上任何人都可以告诉你,牌坊是为了一个寡妇修建的,可是当你真的去看这座牌坊,却发现她在牌坊上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而且还是放在她丈夫名字的后面。那些巧夺天工的雕刻图案里,找不到她的一点儿影子,仿佛这一切都和她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为什么?这座精美的牌坊真的是为这个苦命的女子而建的吗?
就这样带着疑问,跟着作者的视线走,我们走进了庵上,走进庵上人世世代代不断讲述的传说。
传说的本来内容是完全的真人真事:
庵上有一个大户人家,叫做马家,这家的儿子是个读书人,但是身体不好,于是家里为他说了门亲事想冲冲喜,新娘是一个翰林的女儿。可是结婚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当地人认为这不吉利,新婚的小两口因此而不能圆房。马家的儿子本来身体就弱,遇到这样的事,心情郁结,不久便病死了。新媳妇成了寡妇,留在马家孝敬公婆,过了些年,她也去世了。后来马家发了大财,不知是出于对贞妇的尊敬还是为了炫耀财富,他们向官方上报了贞妇的孝行,还请来了一份圣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给那个苦命的女子造了一座节孝牌坊。为了把牌坊修得尽可能地体面端庄,马家请来了远近闻名的*秀的石匠李氏兄弟,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可就在这项庞大的工程完工后,马家却渐渐衰落。
故事本身已经很有嚼头。深深为这座“天下无二坊”的牌坊自豪的当地人,不断地给外面来的人讲述这个牌坊的故事,这一讲就讲了一百多年。可是,讲的人总会想着吸引听者的注意,不免再加进许多自己的发挥。渐渐地,故事就走了形,增加了许许多多浪漫的或离奇的,惊悚的或凄美的,合情合理的或匪夷所思的细节。
真要深究,讲故事背后的心理其实很复杂、很微妙——有时是带着对自己家乡拥有这件精美建筑物的自豪,有时又掺进了对建牌坊的能工巧匠的赞叹和想像,有时怀里揣着对地主富豪的羡慕和嫉妒,有时却又会心存着对美丽寡妇的同情甚至意淫。于是,讲来讲去,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情节越来越曲折。*后,这个越讲越神奇的故事,竟然就被写进了地方史,变成了白纸黑字! 《庵上坊》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本史学(美术史)著作,我为它写导读的理由是: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比小说更好看的文化类书籍。书并不厚,纸张的手感也颇佳,顺手翻来甚是适意,图片的效果也漂亮——三联书店的出品,印刷总是优良的,装帧也能看出花了心思。书中的文字轻松活泼,可以让人用两三个小时就毫不费力地一气读完,然而读罢掩卷,却每每觉其回味悠长,齿颊留芳。开卷之初,读者可能会被书中精致的图片和娓娓道来的优美文风吸引,读着读着,却发现并不是在读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而是被带入了一个打着问号的情境:在山东安丘的庵上镇矗立着一座牌坊,精美得远近闻名,号称天下无双。庵上任何人都可以告诉你,牌坊是为了一个寡妇修建的,可是当你真的去看这座牌坊,却发现她在牌坊上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而且还是放在她丈夫名字的后面。那些巧夺天工的雕刻图案里,找不到她的一点儿影子,仿佛这一切都和她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为什么?这座精美的牌坊真的是为这个苦命的女子而建的吗?就这样带着疑问,跟着作者的视线走,我们走进了庵上,走进庵上人世世代代不断讲述的传说。传说的本来内容是完全的真人真事:庵上有一个大户人家,叫做马家,这家的儿子是个读书人,但是身体不好,于是家里为他说了门亲事想冲冲喜,新娘是一个翰林的女儿。可是结婚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当地人认为这不吉利,新婚的小两口因此而不能圆房。马家的儿子本来身体就弱,遇到这样的事,心情郁结,不久便病死了。新媳妇成了寡妇,留在马家孝敬公婆,过了些年,她也去世了。后来马家发了大财,不知是出于对贞妇的尊敬还是为了炫耀财富,他们向官方上报了贞妇的孝行,还请来了一份圣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给那个苦命的女子造了一座节孝牌坊。为了把牌坊修得尽可能地体面端庄,马家请来了远近闻名的*秀的石匠李氏兄弟,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可就在这项庞大的工程完工后,马家却渐渐衰落。故事本身已经很有嚼头。深深为这座“天下无二坊”的牌坊自豪的当地人,不断地给外面来的人讲述这个牌坊的故事,这一讲就讲了一百多年。可是,讲的人总会想着吸引听者的注意,不免再加进许多自己的发挥。渐渐地,故事就走了形,增加了许许多多浪漫的或离奇的,惊悚的或凄美的,合情合理的或匪夷所思的细节。真要深究,讲故事背后的心理其实很复杂、很微妙——有时是带着对自己家乡拥有这件精美建筑物的自豪,有时又掺进了对建牌坊的能工巧匠的赞叹和想像,有时怀里揣着对地主富豪的羡慕和嫉妒,有时却又会心存着对美丽寡妇的同情甚至意淫。于是,讲来讲去,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情节越来越曲折。*后,这个越讲越神奇的故事,竟然就被写进了地方史,变成了白纸黑字!这或许应该算是一种集体创造的“小说”吧。且看这“小说”的情节是多么跌宕起伏!多么引人入胜!读者能在里面找到爱情和亲情,也能找到谋杀和复仇,更裹携着家族的荣誉和兴衰史,贯穿着一条悲剧的主线。“小说”里的名字都属于真实存在过的人,看起来就更像是真有那些事似的。俗话说,谎言重复一千遍也能成为真理。故事讲多了,人们都相信了,以为那就是历史。可这还不算完。新中国一建立,革命的作家又来了,他们又对这个故事作了新的发挥。新编的故事和原来大相径庭,看看人家改完的故事,你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创作”,什么是所谓的“艺术加工”,以及“革命浪漫主义”。这种修改带着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有的烙印,它本身就非常发人深思。就这样,一路走过去,看过去,跟着这样那样的人、这样那样的事,足足转了一圈。视线却又被引回到了这座牌坊上。看哪!石头刻得真细致!图案雕得真漂亮!这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倒不由得让人心里一惊:或许,本来就什么都没有,这里立着的,只不过是石头罢了。那些天花乱坠的情节与臆测,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让人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可是,不管是真还是假,那些林林总总的口头传说和白纸黑字不都是从这座牌坊中、从这些巧夺天工的雕刻中生发出来的吗?它们不正和这座牌坊一起活生生地存在着,矗立着吗?把它们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吗?这,却不是一部牌坊的历史,而是一部人心的历史。
本书以山东安丘一座清代石坊“庵上坊”为考察对象,从追溯它的建造缘由入手,讲解它的建筑式样和装饰题材;由欣赏它的艺术之美,既而分析它的表面与实际功能;以这座牌坊为例,揭示了清代流行起来的建筑样式“贞节牌坊”的隐匿意义:虽然建造的名义是为纪念那些籍籍无名的妇女,但这些牌坊并没有提供表彰对象的真实生平,其真实功用乃是作为地方富豪彰显和增强一己势力的载体。在富贵吉祥的装饰图像和庄正醒目的匾额题词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意旨和不曾言说的故事… 作者对这一典型题材进行过多年的深入探查,亦参考和援引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在历史语境下清晰勾画出石坊所衍生的各种形式的话语及其彼此间复杂的关系;在精心铺叙的种种故事之间,巧妙地穿插着对于许多理论问题新颖的思考。其精到的述说呈现了丰富灵动的历史文化景观,堪称见微知著。 作为艺术史、建筑史的个案分析,本书将历史、建筑、雕刻、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等诸多领域融于一炉,篇幅精短然而颇见功力;配有插图106帧,以亲自测绘和访查拍摄为主,使其成为一本具有亲切感的图文艺术书。
郑 岩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著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以及《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与小龙虎塔》(合著)、《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合著)等书。
汪悦进 (Eugene Wang)
郑 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著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以及《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与小龙虎塔》(合著)、《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合著)等书。 汪悦进 (Eugene Wang)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系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终身教授。曾获美国古根海姆 (Guggenheim) 基金会学术成就奖、美国专业学会所颁赖斯康姆奖以及哈佛大学教学奖。专著《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视觉文化》(Shaping the Lotus Sutra: Buddhist Visual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获日本岅本日深学术奖。著述涉及中国古代墓葬礼仪艺术、青铜器、佛教石窟造像与壁画、书画、雕塑、建筑、版画、摄影、电影以及当代艺术等方面。style='font-size:14.0pt;line-height:150%;font-family:Calibri;color:black'>
国学常识 本书特色 一代国学大师曹伯韩先生心血力作 国宝级学术泰斗周有光先生*推重的国学读本 民国以来系统性*强、传阅率*高、影响力*大的国学启蒙教...
陇上学人文存:陈涌卷 本书特色 本选题为甘肃省“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陈涌(1919.8—),广东南海人。历任《解放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编辑、主编,...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修订本) 内容简介 中国语言学史是属于学术史性质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历目前产...
实用速记快写法 本书特色 《实用速记快写法》由张海清所著,本书遵循既要快速书写,又要快速认识的原则,同时根据汉字的书写及读认已经大众化的基本规则,推出一套...
见闻北京七十年琐记 内容简介 在东海坊隔壁有个专卖脂油葱花饼外带馄饨的,只几张桌儿。那饼烙得真叫稣、香、脆,好吃极了。*近偶遇当年堪称琉璃厂首富,通古斋黄家的两...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老子(彩图版) 本书特色 咀嚼传统,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获得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领略古人的处世智慧、做人品格,以及其中蕴含的人...
偶戏-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
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对传播媒介文化进行研究,论述媒体文化研究的兴起,传播中的开放体系,媒体文化的同质化,媒体文化引导消费等理论。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
《《淮南子》科技思想(增订本)》内容简介:《淮南子》是西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至今已两千多年。本书30
肯定/否定篇章隐含情感倾向性分析 本书特色 敖锋编著的《肯定/否定篇章隐含情感倾向性分析》对隐含情感倾向性分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选题新颖,紧跟学术前沿,在隐含...
智慧点亮人生书系--中国文化知识与趣闻随问随查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浓缩了中国文化常识的知识宝库,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全书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具有超...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本书特色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汉字进行全方位解读,在讲解说明汉字的性质、起源、形义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释寓含在汉字形体...
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 本书特色 作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中国文艺学学科反思,本书突出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作者注重对对资料的详细钩沉与历史线索的具...
古今汉语发微 本书特色 本文集收录了笔者共四十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对现代汉语表示程度的三级形式、语法作用、若干词的用法、古汉语的供动、古汉语的名词动用、语法与训...
西南文化创世纪 本书特色 《西南文化创世纪:殷代陇蜀部族地理与三星堆、金沙文化》:中国学术丛书西南文化创世纪 内容简介此书论述大蜀国的辖区可包括川康滇高原,以雅...
费孝通晚年思想录(文化的传统与创造) 内容简介 费孝通,1910年生,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8年获...
爱一个人只有两条路,给他自由,或是成为很棒的女人。风靡两岸三地2000万读者!不看张小娴,你怎麼懂得爱情?离开,原本就是爱情与人生的常态。那些痛苦增加了你生命的...
楼廊闲话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与钱夫人胡美琦关于人生问题的闲谈笔录,大陆首次发行。“尘世无常性命终将老去,天道好运人文幸得绵延”钱夫人心向学术,以维护先生健康为己...
中国雅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历史上*早的训诂工具书《尔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对于大量先秦古语、方言、名物词汇进行训、诂的内容,讨论了《尔雅》的成书、雅学的形...
中亚文明史--第二卷 本书特色 多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次。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