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上坊》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本史学(美术史)著作,我为它写导读的理由是: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比小说更好看的文化类书籍。书并不厚,纸张的手感也颇佳,顺手翻来甚是适意,图片的效果也漂亮——三联书店的出品,印刷总是优良的,装帧也能看出花了心思。书中的文字轻松活泼,可以让人用两三个小时就毫不费力地一气读完,然而读罢掩卷,却每每觉其回味悠长,齿颊留芳。
开卷之初,读者可能会被书中精致的图片和娓娓道来的优美文风吸引,读着读着,却发现并不是在读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而是被带入了一个打着问号的情境:
在山东安丘的庵上镇矗立着一座牌坊,精美得远近闻名,号称天下无双。庵上任何人都可以告诉你,牌坊是为了一个寡妇修建的,可是当你真的去看这座牌坊,却发现她在牌坊上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而且还是放在她丈夫名字的后面。那些巧夺天工的雕刻图案里,找不到她的一点儿影子,仿佛这一切都和她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为什么?这座精美的牌坊真的是为这个苦命的女子而建的吗?
就这样带着疑问,跟着作者的视线走,我们走进了庵上,走进庵上人世世代代不断讲述的传说。
传说的本来内容是完全的真人真事:
庵上有一个大户人家,叫做马家,这家的儿子是个读书人,但是身体不好,于是家里为他说了门亲事想冲冲喜,新娘是一个翰林的女儿。可是结婚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当地人认为这不吉利,新婚的小两口因此而不能圆房。马家的儿子本来身体就弱,遇到这样的事,心情郁结,不久便病死了。新媳妇成了寡妇,留在马家孝敬公婆,过了些年,她也去世了。后来马家发了大财,不知是出于对贞妇的尊敬还是为了炫耀财富,他们向官方上报了贞妇的孝行,还请来了一份圣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给那个苦命的女子造了一座节孝牌坊。为了把牌坊修得尽可能地体面端庄,马家请来了远近闻名的*秀的石匠李氏兄弟,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可就在这项庞大的工程完工后,马家却渐渐衰落。
故事本身已经很有嚼头。深深为这座“天下无二坊”的牌坊自豪的当地人,不断地给外面来的人讲述这个牌坊的故事,这一讲就讲了一百多年。可是,讲的人总会想着吸引听者的注意,不免再加进许多自己的发挥。渐渐地,故事就走了形,增加了许许多多浪漫的或离奇的,惊悚的或凄美的,合情合理的或匪夷所思的细节。
真要深究,讲故事背后的心理其实很复杂、很微妙——有时是带着对自己家乡拥有这件精美建筑物的自豪,有时又掺进了对建牌坊的能工巧匠的赞叹和想像,有时怀里揣着对地主富豪的羡慕和嫉妒,有时却又会心存着对美丽寡妇的同情甚至意淫。于是,讲来讲去,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情节越来越曲折。*后,这个越讲越神奇的故事,竟然就被写进了地方史,变成了白纸黑字! 《庵上坊》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本史学(美术史)著作,我为它写导读的理由是: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比小说更好看的文化类书籍。书并不厚,纸张的手感也颇佳,顺手翻来甚是适意,图片的效果也漂亮——三联书店的出品,印刷总是优良的,装帧也能看出花了心思。书中的文字轻松活泼,可以让人用两三个小时就毫不费力地一气读完,然而读罢掩卷,却每每觉其回味悠长,齿颊留芳。开卷之初,读者可能会被书中精致的图片和娓娓道来的优美文风吸引,读着读着,却发现并不是在读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而是被带入了一个打着问号的情境:在山东安丘的庵上镇矗立着一座牌坊,精美得远近闻名,号称天下无双。庵上任何人都可以告诉你,牌坊是为了一个寡妇修建的,可是当你真的去看这座牌坊,却发现她在牌坊上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而且还是放在她丈夫名字的后面。那些巧夺天工的雕刻图案里,找不到她的一点儿影子,仿佛这一切都和她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为什么?这座精美的牌坊真的是为这个苦命的女子而建的吗?就这样带着疑问,跟着作者的视线走,我们走进了庵上,走进庵上人世世代代不断讲述的传说。传说的本来内容是完全的真人真事:庵上有一个大户人家,叫做马家,这家的儿子是个读书人,但是身体不好,于是家里为他说了门亲事想冲冲喜,新娘是一个翰林的女儿。可是结婚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当地人认为这不吉利,新婚的小两口因此而不能圆房。马家的儿子本来身体就弱,遇到这样的事,心情郁结,不久便病死了。新媳妇成了寡妇,留在马家孝敬公婆,过了些年,她也去世了。后来马家发了大财,不知是出于对贞妇的尊敬还是为了炫耀财富,他们向官方上报了贞妇的孝行,还请来了一份圣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给那个苦命的女子造了一座节孝牌坊。为了把牌坊修得尽可能地体面端庄,马家请来了远近闻名的*秀的石匠李氏兄弟,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可就在这项庞大的工程完工后,马家却渐渐衰落。故事本身已经很有嚼头。深深为这座“天下无二坊”的牌坊自豪的当地人,不断地给外面来的人讲述这个牌坊的故事,这一讲就讲了一百多年。可是,讲的人总会想着吸引听者的注意,不免再加进许多自己的发挥。渐渐地,故事就走了形,增加了许许多多浪漫的或离奇的,惊悚的或凄美的,合情合理的或匪夷所思的细节。真要深究,讲故事背后的心理其实很复杂、很微妙——有时是带着对自己家乡拥有这件精美建筑物的自豪,有时又掺进了对建牌坊的能工巧匠的赞叹和想像,有时怀里揣着对地主富豪的羡慕和嫉妒,有时却又会心存着对美丽寡妇的同情甚至意淫。于是,讲来讲去,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情节越来越曲折。*后,这个越讲越神奇的故事,竟然就被写进了地方史,变成了白纸黑字!这或许应该算是一种集体创造的“小说”吧。且看这“小说”的情节是多么跌宕起伏!多么引人入胜!读者能在里面找到爱情和亲情,也能找到谋杀和复仇,更裹携着家族的荣誉和兴衰史,贯穿着一条悲剧的主线。“小说”里的名字都属于真实存在过的人,看起来就更像是真有那些事似的。俗话说,谎言重复一千遍也能成为真理。故事讲多了,人们都相信了,以为那就是历史。可这还不算完。新中国一建立,革命的作家又来了,他们又对这个故事作了新的发挥。新编的故事和原来大相径庭,看看人家改完的故事,你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创作”,什么是所谓的“艺术加工”,以及“革命浪漫主义”。这种修改带着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有的烙印,它本身就非常发人深思。就这样,一路走过去,看过去,跟着这样那样的人、这样那样的事,足足转了一圈。视线却又被引回到了这座牌坊上。看哪!石头刻得真细致!图案雕得真漂亮!这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倒不由得让人心里一惊:或许,本来就什么都没有,这里立着的,只不过是石头罢了。那些天花乱坠的情节与臆测,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让人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可是,不管是真还是假,那些林林总总的口头传说和白纸黑字不都是从这座牌坊中、从这些巧夺天工的雕刻中生发出来的吗?它们不正和这座牌坊一起活生生地存在着,矗立着吗?把它们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吗?这,却不是一部牌坊的历史,而是一部人心的历史。
本书以山东安丘一座清代石坊“庵上坊”为考察对象,从追溯它的建造缘由入手,讲解它的建筑式样和装饰题材;由欣赏它的艺术之美,既而分析它的表面与实际功能;以这座牌坊为例,揭示了清代流行起来的建筑样式“贞节牌坊”的隐匿意义:虽然建造的名义是为纪念那些籍籍无名的妇女,但这些牌坊并没有提供表彰对象的真实生平,其真实功用乃是作为地方富豪彰显和增强一己势力的载体。在富贵吉祥的装饰图像和庄正醒目的匾额题词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意旨和不曾言说的故事… 作者对这一典型题材进行过多年的深入探查,亦参考和援引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在历史语境下清晰勾画出石坊所衍生的各种形式的话语及其彼此间复杂的关系;在精心铺叙的种种故事之间,巧妙地穿插着对于许多理论问题新颖的思考。其精到的述说呈现了丰富灵动的历史文化景观,堪称见微知著。 作为艺术史、建筑史的个案分析,本书将历史、建筑、雕刻、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等诸多领域融于一炉,篇幅精短然而颇见功力;配有插图106帧,以亲自测绘和访查拍摄为主,使其成为一本具有亲切感的图文艺术书。
郑 岩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著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以及《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与小龙虎塔》(合著)、《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合著)等书。
汪悦进 (Eugene Wang)
郑 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著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以及《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与小龙虎塔》(合著)、《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合著)等书。 汪悦进 (Eugene Wang)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系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终身教授。曾获美国古根海姆 (Guggenheim) 基金会学术成就奖、美国专业学会所颁赖斯康姆奖以及哈佛大学教学奖。专著《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视觉文化》(Shaping the Lotus Sutra: Buddhist Visual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获日本岅本日深学术奖。著述涉及中国古代墓葬礼仪艺术、青铜器、佛教石窟造像与壁画、书画、雕塑、建筑、版画、摄影、电影以及当代艺术等方面。style='font-size:14.0pt;line-height:150%;font-family:Calibri;color:black'>
语言发生学-理论与方法集 本书特色 《语言发生学:理论与方法文集》汇集了格林伯格讨论语言发生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世界语言发生学分类的重要论文,由威廉·克罗夫特(...
《中信国学大典·吕氏春秋》内容简介: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
当基辛格在1973年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的时候,盖洛普调查显示,他已经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人物。但他也被许多美国大众——从开放的学者到保守人士——所斥责。基辛格风格...
湖北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湖北文化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国内地域文化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分为“导论”、“文学篇”、“艺术篇”、“学术篇”、“教育篇”、“科技篇”...
现代语言学视角下的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思想 本书特色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本人及其创立的喀山学派 的成员对普通语言学有着卓越贡献。他提出了普通语...
古文字通假字典 本书特色 本字典是一部记录汉语古文字资料中通假字的工具书。汇集殷周至汉初的甲骨文、金文、货币、玺印、陶文、石刻、盟书、帛书、竹木简牍等里的古文字...
《论语》译注新旧对照100例 内容简介 《论语》是研究孔子文化的**手材料,一直被奉为“置之四海而皆准,行之万世而不悖”的儒家经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两千...
湖笔制作技艺 本书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湖笔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湖笔制作技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湖笔的渊源...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内容简介 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围绕死者而展开的...
小论文写作7堂必修课:美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特训方案 内容简介 从史前文明、中世纪骑士到广袤的外太空,从古埃及象形文字、北欧海盗船到可爱的帝企鹅……通过...
放虎归山 本书特色 不做圈养虎,要说大实话。李零新作|中国*好看的人文随笔,虎要放之归山,不能关在动物园里圈养;宁当丧家狗,不做看门狗。放虎归山 内容简介 《放...
中国寿文化图集 内容简介 “五福寿为先”。在中国传统的“五福”中,寿是排在**位的。人的幸福是以健康长寿为前提,有寿即福,短寿者一切皆空。古人在庆祝寿诞的历史过...
老照片(第17辑)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我的两次越南之行、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老照片引起的回忆、一张全家福、难忘少年恐怖等内容。老照片(第17辑) 目录 张鸣马...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英文 本书特色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building in Western Chinas minority...
寻味中国 本书特色 味道,是食物给与我们的味觉体验,而这种美妙的触感又能够带给我们心情的愉悦。都说,食物是有治愈功能的。能时刻感受到各种味道交融在自己的感官中,...
关公文化 本书特色 关公文化是多元的,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关公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以关公的所有行为形成的忠、义、仁、信、勇,还有智、廉、耻。这些蕴涵着中国传统...
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1930年生,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
中国的井文化 目录 引言**章 饮水思源一 掘井二 汲井三 甜水井苦水井四 井的另用第二章 历史之凹一 市井之井二 价值观:仁义德三 儒家·释家·道家四 因凹生...
孝经大义 本书特色 本书疏通《孝经》大义,以推明圣人立孝为教之大义。其间以西方神教、哲学相对照,以见圣人之教之易简而广大,无所不通,欲知人类普适的教化之道,其唯...
梦里花开 圣洁之邦 本书特色 一直相信世间有某种不可理喻的存在——缘分,而缘分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 在这大千世界中,天地何其寂寥,生命何其壮阔,一草一木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