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忆语》是“韬奋著译文丛”之一种,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的《韬奋全集》为底本。邹韬奋在一九三五年由伦敦前往美国进行视察。重点考察了东海岸的代表城市纽约、东北部的首府华盛顿、南部“黑带”的代表城市伯明翰和塞尔玛;在旅行的后半程,同友人驾车从中北部横穿美国,去往回国之前的很后一站旧金山,沿途考察了底特律、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黄石公园等地。回国后用37篇文章记录下了这次视察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多重视角论述了其时美国这个资本主义不错国的政治背景、劳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杂志和新闻事业等。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与未来,揭示了黑人解放运动的现状和趋势,等等。《萍踪忆语》既是以一本面向靠前广大读者的新闻报道合集,又是邹韬奋作为当时中国优选知识分子、报人,以一种批评姿态学习优选国家代表之经验后的一份总结,体现了他个人的政治信仰与理念。
37篇“信息量”巨大的回忆录,看民国学者如何考察美国,提供新颖的思路;
以批评的姿态学习先进经验,体现邹韬奋毕生追求的独立精神;
从东到西,由北至南,跨越整个美国,途径纽约、华盛顿、伯明翰、塞尔玛、旧金山、底特律、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等地;
小到投币的自助菜馆、城市的建筑、交往的人物,大到美国的政治背景、工业、新闻业、种族问题、劳工运动、妇女地位等等,重现当时的社会百态;
以多重视角诠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剖析这个资本主义z强国的内部机制。
复古设计精美雅致,丛书套装,装点你的书柜。
弁言/001
二十九 美国青年心理的转变
我回到纽约后,又耽搁了一星期,但是在这一星期里面却特别忙,**件事是谈话忙。我在莫斯科暑期学校里所认识的美国男女青年,有好几位是在纽约,他们纷纷相传安生由南方回来了,今天有几位约吃晚饭聚谈,明天有几位约吃早餐聚谈,热闹得什么似的。他们不但自己参加,不但邀我所已认识的朋友参加,并且约些我不认识的朋友同来畅叙。这却不是我个人有什么吸引力,却是因为我刚从南方回来,对于他们有着相当的吸引力。什么缘故呢?这需要一些解释。
诸君看过我的《萍踪寄语》第三集的,想还记得这“一群孩子们”。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天真活泼的可爱的青年。
他们有的是刚从大学里出来,因为美国经济恐慌尖锐化的缘故,一踏出了校门,立刻就加入了失业的队伍。有的虽还在大学里求学,但是眼看着已毕业的同学都在彷徨歧途,没有出路,也都感到自己前途的可危。有的年龄比较略大的,已踏进了职业界,但是因为在目前这样的社会里,职业失掉了保障,随时有失业的危险,所以也常在慄慄自危的境况中过日子。于是这“一群孩子们”都感觉到美国的社会制度有根本改造的必要,虽则他们在*初不知道走那一条路好。后来他们有机会到苏联去看看,在那里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在事实上给与他们一个很大的刺激。他们看到本国有许多人因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在那里所亲眼看到的是教育免费,实业学校和大学还给学生以津贴;他们看到本国有许多青年失业,在那里所亲眼看到的是学校里的学生,在毕业的一年前就有位置定好了,有时还有几个随你选择;他们看到本国劳苦大众的生活每况愈下,在那里所亲眼看到的是一般人民的生活程度一天天在提高。这些都是事实上给与他们的教训,所以他们回国以后,大多数都加入美国*前进的政党努力,至少都成了一个同情者。美国*前进的势力是以纽约为大本营,近几年来已逐渐侵入了顽固不化的南方。因此他们对于南方的情形都很注意,虽在书报上知道了一些,但是有人到那里视察了一番,将亲眼看到的情形告诉他们,他们是要感到极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关于他们的同志们在南方努力劳工运动的种种斗争的情形。
你可以想像得到,他们倾耳静听着南方同志艰苦奋斗的事实,个个都睁大着眼睛,现着入神的微笑,那种兴奋的态度,实在是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我有一次和他们谈到南方在那样的艰危环境中居然开成了“五一”劳动节的大会,他们竟不约而同地一致立起来欢呼!
这“一群孩子们”对内积极努力于解放劳苦大众的工作,无孔不入地从各方面扩大革新的势力,对外反对侵略和压迫弱小民族。他们对于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都有深切的兴趣和恳挚的同情。他们常常提起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土地那样大,人民又那样多,一旦翻过身来,给与世界的前进动力,不知道要伟大到什么地步!甚至他们希望中国赶快“翻身”,由此也可以间接地影响到美国革新运动的提早成功。他们的这种热望,一方面使我感到无限的兴奋,觉得我们真该格外努力,一方面却使我感到莫大的惭愧。
赫斯特在美国新闻界所占的势力,记者在上次一文里已略述梗概。他的出版事业,在一九二九年以前的美国繁荣时代,每年总收入竟有十五万万金圆之多,有人估计当时他每年所得的纯利约有一千五百万金圆!(这还不是他的收入的全部分,他同时还是个大地主和工业资本家。)他用了近五十年的欺骗民众的方法,造成他的大势力,有三千万的读者;在美国的人民中,几于每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看他的出版物。关于他的宣传的工具,除那样巨量的出版物外,还有他自己的两个通信社(供给四百左右日报的新闻),十个无线电播音台,活动电影新闻片公司等。以这样大的势力,却用来干着反动的工作,做成“公敌**号”,怪不得他是现在美国革命运动所要对付的一个*重要的鹄的。美国一八九八年和西班牙争夺古巴统治权的西美战争(Spanish-American?War)是近代史上一幕有名的帝国主义争夺战。赫斯特在一八九三年,就利用他的报纸鼓吹这件事。在当时美国的边疆已被资本主义所达到,华尔街为本身利益计,有在国外扩大帝国主义势力的必要,对于近水楼台的古巴当然是垂涎欲滴的。赫斯特在表面上当然不肯说这样的老实话,他很大言不惭地说美国应该出兵拯救被压迫的古巴。在战事即将爆发的时候,他派一个有名的艺术家叫做冷明顿(Remington)到古巴去等候,替他搜集材料。冷明顿到古巴后,打一个海电给他,说古巴很安静,不致有战事发生,所以要想回去。赫斯特回他一个电报,叫他不要回来,这电文现在已成为著名的轶闻,里面这样说:“请留。你供给图画,我将供给战争。”(Please ?remain. ?You ?furnish ?pictures ?and I’ll? furnish ?the ?war.)尽管不致有战事发生,他却能鼓动美国出兵,“供给战争”。这位“公敌**号”的势力不可谓不大了!有人说西美战争在实际是“一人战争”(one-man-war),所谓“一人”,指的就是赫斯特。现在古巴已在美国资产阶层榨取剥削之下,成为美帝国主义侵略史*黑暗的一章。现在赫斯特又在鼓吹美国对墨西哥应有同样的战争。他自己在墨西哥有大块的土地,各种的矿。但他却口口声声说这是“美国在墨西哥的责任和机会”(The?oblig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Mexico.)!好象他是在为着美国人民打算似的!他在所办的报纸上极力提倡爱国,极力主张国防,实际的动机都是这样。他在口头上为的不但是美国人民的利益,不但是被侵略国的利益,而且也为着世界人类和文明!你看他在他所办的报纸上说得多么堂皇:
“我们的国旗应该在墨西哥飞扬,成为那个苦恼的国家的复兴和为着人类和文明而恢复该国的象征!”(Our? flag ?should wave ?over ?Mexico ?as? the ?symbol ?of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at ?unhappy country ?and ?it ?redemption? to ?humanity? and? civilization!)这和墨索里尼宣言要在阿比西尼亚“宣扬文明”可以媲美了!
以爱国主义为幌子,实际在煽动帝国主义的侵略的赫斯特,对中国人的态度当然是可以想见的。他所给与他的三千万读者关于“柴纳门”的印象是龌龊、愚蠢、怯懦、无恶不为的卑劣的民族!他的故乡是加利福尼亚州,而该州却是华工*多的地方,他对于华工更是时常加以诬蔑,主张华工应该驱逐出境,主张移民律对“柴纳门”应有严厉的禁止,以及其他的种种压迫。我到旧金山时,有位朋友告诉我,说不久以前,该地有一位中国艺术家娶了一个美国妻子,这美国妻子因为患了神经病而自杀了,各报都没有什么话说,而赫斯特的报纸却抓住这个机会,张大其辞,用大的标题说白种女子因嫁给“柴纳门”而自杀,极力描写白种女子无论如何是不可嫁给“柴纳门”的,因为“柴纳门”是如何如何的野蛮,对于女子是如何如何的虐待,把中国人说得令人掩鼻而过,不敢向迩!
这位美国报界大王**号对外是十足道地的帝国主义者,对内当然是美国劳工阶层的*大的一个敌人。他在口头上尽管自称为“劳工的朋友” (friend ?of ?labor),但是这位“朋友”*怕劳工组织起来!他在南达柯塔州(South ?Dakota)勒得城(Lead)的村镇黑山(Black? Hills)所有的金矿,据说算是世界上*大的金矿。当该矿工人联合起来组织工会的时候,赫斯特便加以种种的压迫;工人用罢工来对付,他便把这全镇封锁起来(该镇人口约一万人),雇用武装的流氓,由镇外进来破坏罢工的联合阵线,凡是不愿撕毁工会证片的工人,都被驱逐出境,同时设立侦探制度,密布全镇。
据《哈迫周刊》(Harper’s Weekly)所载当时的情形,说“除非得到赫斯特矿公司的准许外,没有人类在勒得有任何公民的、宗教的、工业的或政治的权利”。他的横行气概,可以想见,当上次旧金山总罢工爆发时,这位“公敌**号”虽身在伦敦,即用长途电话训示他自己的走狗们和嗾使其他一鼻孔出气的同业怎样破坏工人的联合战线。
自苏联的新社会建设着着成功,金圆王国的失业恐慌一天天地尖锐之后,美国工人对于所谓“德谟克拉西”也逐渐发生怀疑了。赫斯特很怕这种形势于他所凭借以发财的社会制度有碍,公然宣言“普洛列特利亚是公民里面*没有能力管理国事的部分”(The? proletariat ?is ?the ?body ?of ?citizenship least ?able ?to ?manage ?the ?nation’s ?affairs.)。但是有着世界上六分之一的土地的“工人的国家”所表现的种种胜利的事实,却是无可否认的,于是他的唯一办法是用造谣的伎俩,三年来就把攻击苏联诬蔑苏联算作他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一点,我在上次文里已稍稍提及,尤其可笑的是他不但抹煞事实,竟在他所办的各报上捏造列宁说的话,说到列宁的丛集第十八卷第三六一页上有过这样的话:“普洛列特利亚的独裁制度无他,不过是以武力为基础而不受任何限制的政权而已——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绝对没有法则的。”你看过该书那一页,找不出这句话。这种无聊的行为引起全国各处的质问,他的《美国芝加哥》(Chicago American)的主笔诺特(H.?R.Knott)竟替他然宣言:“就是这句引语是错了,也是一件好事!”(Even ?if? the? quotation ?is ?wrong ?it ?is ?a ?good ?thing!)
在革命运动逐渐抬头的美国的今日,赫斯特所以成为*反动的一个“公敌”,这当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因为他不但是美国报界里一个*大的资本家,而且和金融资本及工业资本都有着重要的关系。他在墨西哥有矿,在纳伐达(Nevada)有矿,在郁塔(Utah)有矿,在蒙塔纳(Montana)有矿,在南达柯塔有矿,在玻鲁还有他的铜矿。他在菲律宾、古巴、非洲、南美洲、欧洲,都有产业。他在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两处所有的土地特多,达数百万亩。此外他对于银行业也有巨量的投资。以他这样的地位,看见剥削制度的动摇,不得不惊惶失措,拚命为旧制度挣扎,亦固其所!
就他的私人生活而论,也是在比较合理的社会里所不能存在的。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新密恩(San?Simeon)所住的府第,简直是好象一个小王国,至少是个雄伟华丽的皇宫,占地二十四万亩,沿着太平洋*美丽的海岸有五十英里远。在这“小王国”里有动物园、植物园,有奇草异花的花园、有游泳池、有电影院、有山、有水。可供你骑马、游泳,各种运动游戏,乃至可供你打猎!巍峨的房屋有十几座,尤其是这位“大王”的“正宫”,里面有由六大洲弄到的奇珍异宝,古玩图画。他的宴客大厅同时可坐一百五十人。在他的这个“皇宫”里,有大规模电话的设备,在森林中,花园里,随时随地都可以随意打电话,此外无线电和电报也有,备“领袖”接收各方面的报告和发出命令的需用。他不但有这样雄伟华丽的“皇宫”,还有不少“行宫”散在各处。例如离好莱坞不远的地方,称为圣塔孟尼加(Santa ?Monica)便是他的一个“行宫”,专备他的“姨太太”而同时为好莱坞电影女明星玛利恩(Marion Davies)住的。这个著名的女明星替他养了一对孪生子。这个“藏娇”的“金屋”,仅仅建筑费就用去了一百万金圆!几年前赫斯特到玛利恩所在拍戏的电影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 ?Pictures, Inc.,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公司)去参观,觉得玛利恩的化装室不够好,便出了七万五千圆美金,在该公司的空地上建筑一个独立的屋子,作为她的“化装室”。我到好莱坞参观该公司的时候,同行的美国朋友还指着这个屋子对我说:“这就是赫斯特的姨太太全国著名的女明星玛利恩的化装室!”
这样穷奢极欲的私人生活,在合理的新社会里,绝对无法存在,这当然是赫斯特所明白的,这大概也是他所以要忍心做他的“公敌**号”吧。
但是美国的新运动在近几年来已有着长足的进步,赫斯特虽具有极大的威力,已在那里畏惧了。不久以前,英国的前进作家史初勒泽(John ?Strachey)到美游历,赫斯特恐怕他的演讲使美国大众对于没落中的资本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想尽方法诬陷他,卒使美国政府令他出境,他才安心,可见他“做贼心虚”得厉害!可是新时代已开始放射它的光芒了,尽量压迫有什么用!我在美国时,已见全美国的前进分子?——?数十万的青年学生、自由职业者、工人乃至自由主义者,思想比较清楚的男女,正在风起云涌地发起一个运动:抵制赫斯特的出版物;不但自己不看,并极力宣传,劝别人不要看。他们有许多在身上插着一个小徽章,上面有着这样的标语:“不要读赫斯特。”(Don’t? read? Hearst.)我还在不少的商店玻璃窗上看见贴着“不要读赫斯特”的标语。至于他所榨取着的劳工,工潮也常在发作,他恐怕不能再高枕而卧了。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近代中国著名的记者和出版家。1923年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2年7月创建生活书店。后又办《生活日报》《抗战》(抵抗)三日刊、《大众生活》等报刊。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等。
风俗随谈 本书特色 民国著名藏书家、作家周越然的杂文集之一,本书中的文章均为作者在国内外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通过读书所进行的对于各地风俗的考证,这些考证涵盖面...
楚辞 本书特色 此本《楚辞》由吴广平译注,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一部屈原、宋玉全集校注本,全书对屈宋作品作了精要的校勘,详细的注解,通俗的翻译,扼要的点评,...
九片之瓦 本书特色 《九片之瓦》是冯杰的散文集,包括《九片之瓦》《在纸上飞行》《盐是瞌睡的泪》《纸说,看到红》等经典篇目。在《九片之瓦》中,冯杰细数物的长相、音...
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1899-1984)法国诗人。出生于比利时的那慕尔,二十五岁时来到巴黎,接触到超现实主义运动,结识菲利普·苏波和安德烈·布...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笔记书 本书特色一本笔记书,记录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人生追求的境界:辟数亩荒地,修建山庄,种满山的梅,看梅开梅谢,逶迤得寻不到尽头,不过...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全5册) 本书特色 ◆朱生豪研诵莎剧10多遍,耗尽人生*后10年的绝命译作!1933年朱生豪毕业于“之江大学”,前往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任...
白鹿原下 本书特色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收入《原下的日子》、《告别白鸽》、《拥有一方绿荫》等作品三十余篇,讲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
奉承史 本书特色 吹捧绝对是一门学问,运用不当反而会起弄巧成拙!而科学巧妙的吹捧却可以让你直步青云!!来自美国的《奉承史》,坦坦然然地教你如何吹捧,如何赢得别人...
鲁迅和他的周边 本书特色 研究伟大民族魂——鲁迅先生与他同时代人的诚挚之作陈独秀、萧红、胡兰成、周作人、张爱玲等与鲁迅有着怎样的渊源?在风雨如磐的历史天幕上,他...
缘缘堂随笔 本书特色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
花街往事 本书特色 那些失落的、无奈的、穷困的、幸福的、平淡的、宁静的……普通生活;那些卑微的、疯狂的、纯洁的、勇敢的、怯懦的、猥琐的……各种爱情。花街往事 内...
《论摄影(2018年版)》内容简介:苏珊·桑塔格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是美国声名卓著
聊斋志异选 本书特色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说,明清传奇小说中“zui有名”者,当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部以谈狐说鬼为主要内...
人间须尽欢 本书特色 作者高军本职画家,也好文字。以网名“风行水上”在网络上写文。di 一本随笔集《世间的盐》深受好评,被众多读者誉为“大器晚成的小品文大家”。...
《零基础轻松学C++:青少年趣味编程(全彩版)》内容简介:C++是一门非常流行的编程语言,不仅在诸多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010年中国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有人称,诗歌选本有文学史、批评家以及有实用性范本特色的三种选本。本选本大抵近于第三种,即以拒绝赝品的各种不同写作方式的代表性作...
论五四新文学 本书特色 “五四”新文学,充当了思想革命的先声,比当时的生活更内在更深入地表现了时代的灵魂,不但显示着民族振兴的希望,也成为民族进步的先导...
来吧孩子 本书特色 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
巴黎盛宴:城市历史中的爱情 本书特色 《巴黎盛宴:城市历史中的爱情》收录了作者叶周近年来的新作,包括:《巴黎的盛宴》、《灵动威尼斯》、《仰视大师》、《城市历史中...
孤独美食家 本书特色 《孤独美食家》中,作者村上龙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三十二个吃遍天下美食的故事。穿插于甲鱼、牛排、毛蟹、咖喱羊脑、鱼子酱、山椒味噌之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