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期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失去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聪明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善男信女,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在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失去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迹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直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网游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值得珍藏的图书。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散文
悼志摩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的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人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林徽因,著名诗人和建筑学家。文坛上有一代才女之称。1904年6月10日牛于浙江杭州,原籍福建闽侯。1955年4月1日病逝北京。原名林徽音,笔名灰因等。早年随父到英国求学。十六岁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 College学习。1921年开始发表新诗并对绘画、雕塑和戏剧有特殊偏爱。1923年于新月社成立同年加入新月社。1924年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赴美学习建筑和舞台布景。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沈阳、北平、昆明、四川等地从事教学和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此期间,因患肺结核在北平疗养并创作了诗歌和一些散文、小说、戏剧等。散见于《晨报副刊》、《新月》月刊、《诗刊》、《北斗》以及《大公报·文艺》等刊物上。散文成就颇大,分量不多,但风格独特。行文简洁,文字活泼,知识性强,可见西方语言特点与中国古典文化深厚功底渗透其中。特别是一些精辟而独到见解至今仍有借鉴价值。诗歌尤多,其诗作融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为自由格律诗形式,讲究音乐美。诗中洋溢着丰富的感情,充满意境。是新月派重要成员及组织者。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曾参加北京市建筑规划等工作。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其中大部分工作均在病中完成。1954年6月当选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春季,严重的肺病过早地结束了林徽因的生命。林徽因的一生,是充满创造的一生。无论孤立地称她为“诗人”,或者称她为“建筑学家”都不足以构成她在历史上的独特位置。只有诗人加建筑学家才是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1920年,随父游历欧洲。1923年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后入耶鲁人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1928年回国,参与创办文艺刊物《绿》。1930年后存东北大学、燕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夫婿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散文《窗子以外》,剧本《梅真和他们》等。
一读三叹:朽木杂文随笔选 本书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这种生物,生来就是“读者”读人,读事,读物,读历史,读社会,读人生,无一天不在“读”着。正缘如此,我们把人...
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韩愈文 本书特色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原商务印书馆由王云五策划并担任主编出版了一套名叫《万有文库》的大型丛书,在当时对于开启民智、...
春琴抄 本书特色 日本唯美主义文豪谷崎润一郎代表作,浮世绘彩图纪念版。 ?百万畅销东野圭吾译者——刘子倩倾情翻译。著名设计师许晋维操刀设计。 ?情欲的暗黑魔性,...
王右丞集笺注 内容简介 《王右丞集笺注》是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王右丞集笺注》主要有卷之一,古十首;卷之二,古诗三十首;卷之三古诗二十三首;卷之四,古诗二十九...
邵燕祥散文选 内容简介 简介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
此心未歇最关情 本书特色 《此心未歇*关情》是梁晓声的散文作品集,写父母亲情、乡亲父老,写与战友同事的交往以及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或温情细腻,或朴素简单,或迷茫无...
名诗名译插图本:恶之花--波德莱尔诗歌精粹 内容简介 简介 《恶之花》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正如诗集初版时广告的说明和评论:《恶之花》“在于...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诗歌卷(共7册)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印质上佳,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叶芝《当你老了》:宋龙艺/译。爱尔兰的灵魂,全世界传唱极为广泛的...
原来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 本书特色 本书是梁实秋先生的一部怀人纪事散文集,是梁实秋先生晚年ZUI为重要的作品。书中既有对过往岁月、难忘经历的回忆,有对亲朋、故...
鲁迅杂文选-插图本 内容简介 纵观鲁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毕生笔耕不辍,为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一千万字...
屋角的农事 本书特色 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林那北著的《屋角的农事》是“自说自画丛书”中的一本。通过作家在城市有限的...
王水照,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代表作有《苏轼选集》《唐宋文学论集》《苏轼论稿》《苏轼研究...
师陀全集续编(全二册) 本书特色 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作家。河南杞县人。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建国后...
妈妈,这就是我的世界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作者跟自己的母亲一次心灵的谈话,作者把自己在海外生活、工作所感受到的一些东西通过博客传递给妈妈,希望她对自己的精彩生活感...
《孤岛狂欢》内容简介:“流量为王”的时代造就了如今规模化、组织化、制度化、功能化的饭圈群体,其中一些还带有攻击性和偏激性。
沈从文作品:边城 本书特色《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
宋词三百首-古典名著大字本 本书特色 《宋词三百首》的编者朱孝臧(1857—1931),别名疆村,是近代词学大师。清光绪九年(1883)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广...
岁月是贼-竹久梦二童画童话 本书特色 竹久梦二是日本史上*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是代表“大正浪漫”的画家,被称为“大正的浮世绘师”。他留下了大量的抒情美人画,所画美...
2016中国随笔年选 本书特色 《2016中国随笔年选》一如既往地精选2016年度于各大报刊或新媒体公开发表的随笔精品力作,尤其是汇聚了不少名家的佳作,像余光中...
最受欢迎的文章集萃之爆笑不由君-读者 本书特色 《*受欢迎的文章集萃》系列既是《读者》30多年不凡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为了表达对不离不弃的读者朋友们的感谢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