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期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失去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聪明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善男信女,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在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失去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迹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直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网游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值得珍藏的图书。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散文
悼志摩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的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人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林徽因,著名诗人和建筑学家。文坛上有一代才女之称。1904年6月10日牛于浙江杭州,原籍福建闽侯。1955年4月1日病逝北京。原名林徽音,笔名灰因等。早年随父到英国求学。十六岁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 College学习。1921年开始发表新诗并对绘画、雕塑和戏剧有特殊偏爱。1923年于新月社成立同年加入新月社。1924年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赴美学习建筑和舞台布景。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沈阳、北平、昆明、四川等地从事教学和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此期间,因患肺结核在北平疗养并创作了诗歌和一些散文、小说、戏剧等。散见于《晨报副刊》、《新月》月刊、《诗刊》、《北斗》以及《大公报·文艺》等刊物上。散文成就颇大,分量不多,但风格独特。行文简洁,文字活泼,知识性强,可见西方语言特点与中国古典文化深厚功底渗透其中。特别是一些精辟而独到见解至今仍有借鉴价值。诗歌尤多,其诗作融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为自由格律诗形式,讲究音乐美。诗中洋溢着丰富的感情,充满意境。是新月派重要成员及组织者。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曾参加北京市建筑规划等工作。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其中大部分工作均在病中完成。1954年6月当选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春季,严重的肺病过早地结束了林徽因的生命。林徽因的一生,是充满创造的一生。无论孤立地称她为“诗人”,或者称她为“建筑学家”都不足以构成她在历史上的独特位置。只有诗人加建筑学家才是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1920年,随父游历欧洲。1923年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后入耶鲁人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1928年回国,参与创办文艺刊物《绿》。1930年后存东北大学、燕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夫婿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散文《窗子以外》,剧本《梅真和他们》等。
鲁迅哲理小品 本书特色 深刻的哲理性,是鲁迅散文小品的鲜明风格。《鲁迅哲理小品/大师小品》收入的都是鲁迅小品文中富有哲理的名篇,充满了鲁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
《纽约餐桌》内容简介:回味无穷,0糖0卡!纽约餐饮界幕后,大都会中的50个美味之梦! “在餐厅用餐时,我们一般不太在意后厨里究竟
天地过客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国家一级作家曾纪鑫近些年创作的散文、随笔一百多篇,分为“天地过客”、“乡村情怀”、“生命的洗礼”、“无法逃避”、“时代风云中的...
秦文君花香文集:蔷薇卷 本书特色 秦文君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重要的、*具代表性的、承上启下的著名作家之一,她的艺术探索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艺术...
叶嘉莹谈词 本书特色 《叶嘉莹谈词》是叶嘉莹先生数十载词学研究心得与理论论述的精华结集。叶嘉莹先生用含隽雅致、通透明朗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本书特色 也许应该有中国人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Narziss und Goldmund),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画得...
往事随想 本书特色 《往事随想》分为回首往事、故人杂忆、何以解忧三个部分,文章写作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从中可以看到吴祖光先生风雨一生的快乐与忧思。这...
名家散文经典译丛: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本书特色 散文在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作品序列中占有重要的篇幅与分量,《西西弗神话》《反与正》《反叛者》等...
书人肆记 本书特色 姚峥华著的《书人肆记(精)》以一种笃定却温柔的笔法,娓娓记述书人种种,光靠语气与风格,就轻轻松松将可能有的疑惑驱逐得远远的。读作者的书,很容...
冰心文萃 内容简介 这时钟正八点工。英士走进部里,偌大的衙门,还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办公的人员,他真是纳闷也只得在技正室里坐着,一会儿又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过...
球事儿-中国足球隐秘生活第一现场-II 本书特色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球事儿ⅱ:中国足球隐秘生活**现场球事儿-中国足球隐秘生活第一现场-II 内容简介 《球...
变奏 本书特色 《变奏》:我写下的,一个,又一个字,已不再是温柔的泪水,是一粒,又一粒,“令人惊叹的宝石。”当风缓下来,书页静止,我的心摇曳不止——爱啊,还是爱...
李叔同书信集 本书特色 《李叔同书信集》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如与夏丐尊、丰子恺等的书信往来,感情真挚朴实,体现了往昔岁月中弘一法师的心灵路程,以及他高尚的人...
与乌托邦赛跑:格拉斯演讲与随笔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从“危险的写作者”格拉斯的三大卷浩瀚的《言论随笔集》中选出的作者40年来*为精彩的56篇演讲和随笔,可以说,它...
《Android App开发入门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项目,站在开发者的角度,从实战出发,介绍如何开发一个完整Android
长篇小说:我的绿萝群 本书特色 她以为从来缘浅,奈何情深,却不知:缘浅,是因为情浅。他与她不过是离绿萝裙一厘米的距离,从此却只能各在青山涯。长篇小说:我的绿萝群...
如果生活把你欺骗-普希金经典诗歌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如果生活把你欺骗(普希金经典诗歌插图珍藏本)》是一本诗歌集。《如果生活把你欺骗(普希金经典诗歌插图珍藏本...
舒婷的诗--中国文库.文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诗人创作于1973~1990年间的众多诗作,共130余首。内容包括:致大海、海滨晨曲、珠贝——大海的眼泪、船、初...
一支被罗马迷死的铅笔 本书特色 一本风靡韩国的铅笔旅行绘本。这本书,就如同一封一封信笺的集合,阅读的每个人都是收信的对象。信纸的那一头,那个先到了异国的人向你娓...
《地主杂谈》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以shanghailander为名在豆瓣上发表的博文合集。因为豆友以英文名shanghailander称呼略显冗余,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