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以来》是韬奋先生参加实际政治活动的经验和观察的总结。作者评析了抗战初期四年间的得与失,指出了各党派捐弃前嫌、共同抗战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是解决抗战期间各种困难问题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批评了抗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阻碍社会前进的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希望由此引起同胞的注意,共同努力于发扬优点而补救缺点,达到政治改革的目的,加速抗战很后胜利的到来。书后附录部分的三篇文章,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关于政治改革的具体主张。
★ 应《华商报》之邀,韬奋撰写了连载长文《抗战以来》。从1941年4月8日正式创刊,至6月30日止,一天不间断,共得文稿77篇。
★ 韬奋开宗明义说明这本书的内容和用意,那就是以“一个平凡记者的姿态”,记录下自己在“政海漩涡”中所“亲目观察到的情形”,“意在以光明磊落的公开言论,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认识和努力”,“用意也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 韬奋作为国民参政员参与抗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期间的亲身经历,因其记者的自我定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客观的观察记录和独到的评论总结。
★ 因为出身新闻出版的职业关系,韬奋更关注保障人民权利的宪政实行,特别是保障舆论和出版自由的提案,奋力抗争的是“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为此和“审查老爷们”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这些也都生动翔实地记录在册。
★ 韬奋的亲身经历和客观观察,深刻独到的评论,以及奋斗精神和乐观情绪,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关注和支持,《抗战以来》的连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序/ 001
九 领袖与工具
我昨日写了一篇《领袖晤谈记》贡献给读者诸友,写完之后,意犹未尽,因为我想起有一位领袖所信任的要人对我谈过一段话,使我发生很深的感触。这段话在说的人当然衷心认为很正确的,所以毫无保留地对我说了,我现在所欲提出讨论的是这段话的内容而不是对于任何人有所批判,因此在这里对于说这段话的个人没有指明的必要。
他很诚恳地对我谈起他对于领袖的态度。他说他因鉴于领袖对国家民族所负责任的重大,所以他只一心一意地做领袖的工具,以减领袖的忧勤,领袖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领袖叫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领袖叫他写什么他就写什么,无条件地绝对服从,这位先生对于领袖的忠诚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他的作风却大有商榷之余地。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凡是爱护国家民族的人,没有不爱护国家民族的领袖,而况在坚持抗战努力建国的紧张时期,领导全国贯彻抗战国策的民族领袖,我们尤其应该竭诚爱护。领袖对国家民族所负责任的重大,以及领袖的左右要尽忠职守,以减领袖的忧勤,关于这些意思,记者都与某先生有同感。但是一味做被动的工具,好像自己没有了脑子,或虽有脑子而不用,虽有嘴巴而不敢说话,是否真能减领袖的忧勤,是否真正爱护领袖之道,实在令人不能无疑。所谓做工具,看你怎样解释,如解释得当,原亦无所用其反对。为社会服务,谋人类幸福,也可以说是做了社会的工具,做了人类的工具,依此类推,为整个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领袖也可以说是做了整个民族的工具,这样的工具在实际上是光荣的任务,虽做工具何妨?某先生的话所以令人听了不禁为领袖忧虑,为我国政治忧虑,为我国家前途忧虑的是,那样自居牛马犬豕的“工具”,流弊所及,可使领袖左右人才减少,奴才加多,那就不免造成太严重的问题了!
其实领袖的伟大,一方面在能真正反映全国多数民众的要求,尽其历史的使命,一方面在能善用人才以自辅,增强其执行历史使命的力量。倘若人人都以被动的工具为尽了辅助领袖的责任,抛弃了自己的脑子和眼睛,把领袖的脑子做自己的脑子,把领袖的眼睛做自己的眼睛,那就不但不能增加领袖脑眼的力量,反而加疲了领袖脑眼的力量,限制了领袖脑眼的力量,也就是减少了领袖脑眼的力量,这理由是很显明的。我们主张民主政治,正是要使领袖更能充分反映全国多数民众的要求,我们主张改善政治,善用人才,增强舆论及民意(都与言论自由有关)对于政府及官吏之督察,正是要增强领袖执行历史的使命。这都只会增加领袖的伟大,而不会减损领袖的伟大。
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工具解释为人才而不是奴才,那末我们却不免感觉到领袖的工具实在太不够,有大大增加的必要。这一点只要看领袖兼职之多,劳苦之甚,便可见一斑了。不久以前在重庆的时候,在外国记者朋友中有一位美国记者因要弄清楚委员长所兼任的许多重要职务,以备参考,他所开的单上已有十几个的职务衔头,还恐怕有遗漏,有一天来看我时顺便拿出来叫我补充,我又就所知加上了几个,其中党政军金融财政乃至教育(如中央政治学校、警官学校以及训练班等等)等等重要的机关,都拉领袖一手。但是在我补充以后,是否有遗漏,尚不得而知,我叫这位外国朋友再看机会补充吧。他当时一面朗诵着单上的衔名,一面充满着惊奇的面容和眼光,那神气是够人欣赏的!领袖的为国贤劳,一日万机,在我们老百姓只有感念不已,有何话说?不过正为国家民族而爱护领袖,一方面使人感到“工具”对领袖的尽忠之道似乎尚有检讨之必要,一方面又使人感到工具的太不够!*重要的,还是要把工具解释为人才,而不许变成为奴才。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减领袖的忧勤。
邹韬奋(1895—1944),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翻译家。
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余江。192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七年间周刊成为行销超过15万份的极有影响刊物。1932年7月,创立生活书店,由《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发展到遍布全国五十余家分店。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和《生活日报》等刊物。邹韬奋一生六次流亡,一次入狱,1936年因参与救国会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七君子”之一。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 患难余生记》等,他的新闻性散文堪称典范之作。翻译作品有《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等。
九死一生:我登珠峰的经历 内容简介 1996年5月10日珠穆朗玛峰上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山难,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的登山健儿共有8人罹难。土生土长的台湾人高铭和这...
幾米,一九九八年开始创作,作品风靡两岸三地、美、法、德、希腊、韩、日、泰等国皆有译本,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幾米现象”为主题分析计论。Studio Voicc杂志选...
《流行文化社会学(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唯 一从学术观点和方法对流行文化进行系统分析的著作,它对流行文化的性质及其实际运
胡风致舒芜书信全编 本书特色 《胡风致舒芜书信全编(1943-1947)》收集了胡风1944年到1950年这几年中写给舒芜的全部书信,合计111封,通信内容大多...
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小西天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小西天》是一部长篇小说,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之一部。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
岁月情缘 本书特色 本世纪共和国*隆重的国庆盛典举行完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五十周年联欢晚会现场直播也顺利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紧张、兴奋、激动,工作结束意犹未尽。...
不恋过往 不负流年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新的一本哲理散文集,共收录三十篇散文。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等地选入中小学...
不可阻挡-用眼睛书写生命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真书: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心灵。王甲虽然病魔施症使他周身僵直,仅剩下两颗还能转动的眼珠和一个手指...
往来书简 本书特色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往来书简 内容简介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包括川端和三岛在20余年间的24封...
《三大师》内容简介:在《三大师》中,茨威格把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做是叙事文学的天才,是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在论述他们时,不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而...
第30届青春诗会诗丛:喧嚣与孤独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精神追求、一个人走过冬天、你好,世界、数星星、悲惨世界、女光棍、一个家族的灭亡、看人间、从前,天真...
日记-缪荃孙全集-(全四册) 本书特色 《缪荃孙全集》日记部分,又称“艺风老人日记”,为全集的重要部分,收录了缪荃孙从1888年至1919年间32年间的日记。全...
《我羡慕动物的狂喜》是法兰西“通灵诗人”兰波的作品集,其中包括兰波一生最重要的诗歌、散文诗和部分书信、日记。天才诗人兰波
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 本书特色 一个孜孜以求的莎翁新译者,一个异彩纷呈的莎翁新世界。 本书对莎士比亚颇有影响的五部悲剧,进行了颇有见地的导读,是读者重...
《中国制造2025》内容简介:本书从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入手,在全球视野下展现新一轮工业革命在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发展趋势和实施策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围绕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欠发达地区概念的基
回望汪曾祺-高邮人写汪曾祺 本书特色《高邮人眼里的汪曾祺》是一本高邮学者怀念汪曾祺先生的文集,分为亲友故交忆旧、风情人物索引、文学印象品读、余韵泽被后世四个部分...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 1904—1991)美国犹太裔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于波兰,1935年移...
爱是悲悯的时光-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夏丏尊清新自然的的文字,呈现出淡雅风致、性苦而平和的济世情怀。本书精选夏丏尊各种体裁文学作品,以率真质朴的笔法,丰富细...
《文言津逮》是一本讲解怎样学习文言的书籍。“津逮”的本意是由渡口坐船到达目的地,后用来比喻为学的门径。所以“文言津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