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以来》是韬奋先生参加实际政治活动的经验和观察的总结。作者评析了抗战初期四年间的得与失,指出了各党派捐弃前嫌、共同抗战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是解决抗战期间各种困难问题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批评了抗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阻碍社会前进的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希望由此引起同胞的注意,共同努力于发扬优点而补救缺点,达到政治改革的目的,加速抗战很后胜利的到来。书后附录部分的三篇文章,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关于政治改革的具体主张。
★ 应《华商报》之邀,韬奋撰写了连载长文《抗战以来》。从1941年4月8日正式创刊,至6月30日止,一天不间断,共得文稿77篇。
★ 韬奋开宗明义说明这本书的内容和用意,那就是以“一个平凡记者的姿态”,记录下自己在“政海漩涡”中所“亲目观察到的情形”,“意在以光明磊落的公开言论,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认识和努力”,“用意也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 韬奋作为国民参政员参与抗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期间的亲身经历,因其记者的自我定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客观的观察记录和独到的评论总结。
★ 因为出身新闻出版的职业关系,韬奋更关注保障人民权利的宪政实行,特别是保障舆论和出版自由的提案,奋力抗争的是“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为此和“审查老爷们”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这些也都生动翔实地记录在册。
★ 韬奋的亲身经历和客观观察,深刻独到的评论,以及奋斗精神和乐观情绪,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关注和支持,《抗战以来》的连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序/ 001
九 领袖与工具
我昨日写了一篇《领袖晤谈记》贡献给读者诸友,写完之后,意犹未尽,因为我想起有一位领袖所信任的要人对我谈过一段话,使我发生很深的感触。这段话在说的人当然衷心认为很正确的,所以毫无保留地对我说了,我现在所欲提出讨论的是这段话的内容而不是对于任何人有所批判,因此在这里对于说这段话的个人没有指明的必要。
他很诚恳地对我谈起他对于领袖的态度。他说他因鉴于领袖对国家民族所负责任的重大,所以他只一心一意地做领袖的工具,以减领袖的忧勤,领袖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领袖叫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领袖叫他写什么他就写什么,无条件地绝对服从,这位先生对于领袖的忠诚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他的作风却大有商榷之余地。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凡是爱护国家民族的人,没有不爱护国家民族的领袖,而况在坚持抗战努力建国的紧张时期,领导全国贯彻抗战国策的民族领袖,我们尤其应该竭诚爱护。领袖对国家民族所负责任的重大,以及领袖的左右要尽忠职守,以减领袖的忧勤,关于这些意思,记者都与某先生有同感。但是一味做被动的工具,好像自己没有了脑子,或虽有脑子而不用,虽有嘴巴而不敢说话,是否真能减领袖的忧勤,是否真正爱护领袖之道,实在令人不能无疑。所谓做工具,看你怎样解释,如解释得当,原亦无所用其反对。为社会服务,谋人类幸福,也可以说是做了社会的工具,做了人类的工具,依此类推,为整个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领袖也可以说是做了整个民族的工具,这样的工具在实际上是光荣的任务,虽做工具何妨?某先生的话所以令人听了不禁为领袖忧虑,为我国政治忧虑,为我国家前途忧虑的是,那样自居牛马犬豕的“工具”,流弊所及,可使领袖左右人才减少,奴才加多,那就不免造成太严重的问题了!
其实领袖的伟大,一方面在能真正反映全国多数民众的要求,尽其历史的使命,一方面在能善用人才以自辅,增强其执行历史使命的力量。倘若人人都以被动的工具为尽了辅助领袖的责任,抛弃了自己的脑子和眼睛,把领袖的脑子做自己的脑子,把领袖的眼睛做自己的眼睛,那就不但不能增加领袖脑眼的力量,反而加疲了领袖脑眼的力量,限制了领袖脑眼的力量,也就是减少了领袖脑眼的力量,这理由是很显明的。我们主张民主政治,正是要使领袖更能充分反映全国多数民众的要求,我们主张改善政治,善用人才,增强舆论及民意(都与言论自由有关)对于政府及官吏之督察,正是要增强领袖执行历史的使命。这都只会增加领袖的伟大,而不会减损领袖的伟大。
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工具解释为人才而不是奴才,那末我们却不免感觉到领袖的工具实在太不够,有大大增加的必要。这一点只要看领袖兼职之多,劳苦之甚,便可见一斑了。不久以前在重庆的时候,在外国记者朋友中有一位美国记者因要弄清楚委员长所兼任的许多重要职务,以备参考,他所开的单上已有十几个的职务衔头,还恐怕有遗漏,有一天来看我时顺便拿出来叫我补充,我又就所知加上了几个,其中党政军金融财政乃至教育(如中央政治学校、警官学校以及训练班等等)等等重要的机关,都拉领袖一手。但是在我补充以后,是否有遗漏,尚不得而知,我叫这位外国朋友再看机会补充吧。他当时一面朗诵着单上的衔名,一面充满着惊奇的面容和眼光,那神气是够人欣赏的!领袖的为国贤劳,一日万机,在我们老百姓只有感念不已,有何话说?不过正为国家民族而爱护领袖,一方面使人感到“工具”对领袖的尽忠之道似乎尚有检讨之必要,一方面又使人感到工具的太不够!*重要的,还是要把工具解释为人才,而不许变成为奴才。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减领袖的忧勤。
邹韬奋(1895—1944),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翻译家。
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余江。192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七年间周刊成为行销超过15万份的极有影响刊物。1932年7月,创立生活书店,由《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发展到遍布全国五十余家分店。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和《生活日报》等刊物。邹韬奋一生六次流亡,一次入狱,1936年因参与救国会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七君子”之一。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 患难余生记》等,他的新闻性散文堪称典范之作。翻译作品有《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等。
兰晓龙:生于湖南邵阳。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职业编剧。现居北京。话剧《爱尔纳·突击》获得2002年全军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
书虫日记五集 本书特色 彭国梁著的《书虫日记(5集)/开卷随笔文丛》系作者《书虫日记》系列的延续,所记二〇一二至二〇一三年之读书、淘书、编书、写书、画画及与书人...
映空-世界未曾相遇 内容简介 作者阵容column 朱古力·霍艳·叶倾城novel 薄荷·火灵狐·齐木卡卡西·dtt·绿亦歌illustration cloud...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装帧精美,设计别致,无光铜版纸全彩印刷★ 黄永玉,著名画家,祖籍湖南凤凰,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
《在民国(修订版)》内容简介:作者描述了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故事,一批文人与狂士身处非常的时代,始终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作品通
思接千载-复旦文史讲堂之四 本书特色 汇集在这一辑里的,是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整整一年间,在“复旦文史讲堂”进行的十一场讲座的记录稿,看上去主题相当分...
乡梦不曾休 本书特色 本书辑选现当代多位名家怀恋乡土的经典名篇。从北地到南国,从城市到乡村,在冰心、沈从文、老舍、三毛、迟子建等人的笔下,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彻骨的...
《李商隐诗》内容简介:后人对李商隐的诗有千百种解读,因为他笔下有太多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文句:有百转千回的诉情抒意、也有冷
革命烈士诗歌选读-最新版 本书特色 ★我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不仅因为这套丛书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更因为出版社以严谨精审的态度,给读者提供了...
说食画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吃的书,却不是纯粹的吃书,更不是实用菜谱。它是风格独特、结构独到的一册另类散文集,是属于诗人冯杰“一个人的吃”。里面无国宴豪华大餐...
绝代有佳人-女性小品赏读 本书特色所谓绝代佳人,乃空前绝后、冠出当代之辈,或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或音辞清辩,自是闺房之秀,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于万斯...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内容简介 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在本书中,周国平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
《四季之歌:梭罗日记选》内容简介:本书是梭罗日记选。本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更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夜流转的顺序编排,择取了梭
中国文化入门读本:唐人小说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唐代文言短篇小说选集,内含上下两卷,上卷收录单篇小说,下卷选录小说集,按照作者所处的时代顺序排列,收录了唐代小说...
人间词话-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本书特色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
诗歌如水:溅湿另一个人的梦境 本书特色 诗的灵魂,在工业文明时代,以一种新面貌开始复兴,告别,平平仄仄的韵脚,推翻了原有整的格律,抛却了厚重的历史感,滇绎着青春...
西方19世纪前期文学 本书特色 韦建国、郑闽江、吴舜立主编的《西方19世纪前期文学(上下)》是“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外国卷”系列书之一。主要通过讲述西方19世...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 本书特色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是催泪率96.5%的中国**奇书。本书在北京、上海、西安、丽江、绍兴等城市抽样调查1000人,仅有3...
一、中短篇小说生命的奇迹(桑仁/译(较差)灼人的秘密(韩耀成 高中甫/译)热带癫狂症患者(张敬铭/译 杜文裳/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韩耀成/译)情感的迷惘(潘...
刘墉卷-刘墉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刘墉是华人世界的首席心灵励志大师,是洞察人心和人性的智者。他的处世随笔和心灵励志随笔是华文畅销书中的...